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臺北市大同區太平國民小學

臺北市大同區太平國民小學
圖片來自newton

臺北市大同區太平國民小學,簡稱太平國小,原日治時期「大稻埕公學校」與太平公學校,是台北市歷史最悠久的國民小學之一,與永樂國小俊成橋銜接,隔路相望。

目录

歷史

大稻埕公學校

依據日皇敕令第一七八號台灣公學校令及府令第七十八號台灣公學校規則,於明治三十一年10月1日(1898年) 繼承1896年設立之「台北國語傳習所」,創立「大稻埕公學校」。

  • 明治31年(1898年)創校。
  • 明治36年(1903年)舉行第一回畢業典禮。
  • 明治42年 (1909年) ,因開闢道路(今延平北路)而分為東、西兩校區。
  • 明治43年 (1910年) ,分設女子分校,在西畔校舍上課(今永樂國小校區)。
  • 明治44年 (1911年) ,女子分校獨立為「大稻埕女子公學校」,為今蓬萊國小前身。
  • 大正元年 (1912年) 起,專收男生,因而有「太平公、蓬萊媽」此俗諺。
  • 大正4年 (1915年) ,分設分校一所(今日新國小前身)。
  • 大正6年 (1917年) ,校名改稱「大稻埕第一公學校」,大稻埕女子公學校自西畔校舍遷入新址(即今蓬萊國小校舍)。分校改名為「大稻埕第二公學校」,在西畔校舍(今永樂國小校區)上課。
  • 大正9年 (1920年) ,大稻埕第二公學校遷入新址(即今日新國小)上課。

太平公學校

  • 大正11年 (1922年) ,校名改稱「臺北市太平公學校」,另附設高等科。
  • 大正14年 (1925年) ,分撥二學年一班學生轉入新設立臺北市大橋公學校就讀。
  • 昭和5年 (1930年) ,撥出西畔校地校舍轉移新設立之「永樂公學校」(今永樂國小)使用。
  • 昭和16年(1941年),改稱「台北市太平國民學校」。
  • 民國35年(1946年),改稱「台北市延平區太平國民學校」。
  • 民國57年(1968年),改稱「台北市延平區太平國民小學」。
  • 民國79年(1990年),改稱「台北市大同區太平國民小學」。

歷任校長

日治時期

  1. 木下邦昌(明治31年10月)
  2. 平井又八(明治32年6月)
  3. 赤松三代吉(明治34年6月)
  4. 前田孟雄(明治37年)
  5. 迫田茂(明治40年10月)
  6. 加藤元右衛門(大正3年4月)
  7. 中野勝馬(昭和3年5月)
  8. 赤羽操(昭和6年11月)
  9. 田淳吉(昭和14年)

戰後

  1. 徐風銓(民國34年)
  2. 周有進(民國51年)
  3. 陳臣火(民國53年)
  4. 林仁義(民國60年)
  5. 賴榮樹(民國64年)
  6. 顏炳欽(民國67年)
  7. 曾秀良(民國72年)
  8. 廖文隆(民國79年)
  9. 黃勝夫(民國81年)
  10. 鄭振森(民國85年)
  11. 連寬寬(民國86年)
  12. 鍾鏡輝(民國97年)
  13. 游鴻池(民國101年)
  14. 徐昀霖 (民國105年)

學校特色

  • 成立小小美術館
配合社區總體營造,成立社區小小美術館,辦理定期多元展覽,推選小小館員、訓練小小解說員、編製學習單,展出成果公開於小美館網站供大家分享。
  • 成立社區親師生絃樂團
成立社區親師生絃樂團,弦歌漫妙、氣質湧現,親師生共奏、陶醉在樂聲中,趣味橫生。
  • 辦理多樣化課外活動
辦理多樣化課外活動,舞蹈團、圍棋隊、直排輪、橋藝社、足球隊、籃球隊、幼女童軍,小朋友展現無限活力。
  • 多樣化的機會
透過多樣化的機會,真心關懷親師生,誠意溝通覓共識,洋溢溫馨的校園文化。
  • 辦理「潛能開發班」
辦理「潛能開發班」,協助需要幫助的學生,有教無類在太平,獲得熱烈迴響。

傑出校友

  • 吳開芽 教育界人物,台灣兒歌〈造飛機〉的作曲者。
  • 黃土水 鄉土雕塑家。著名作品:中山堂 (臺北市) 水牛群像
  • 柯謙亮 醫學家,仁安醫院創辦人
  • 李騰嶽 醫學家,作家。
  • 楊三郎 (楊佐三郎)畫家。
  • 陳清汾 畫家。
  • 陳德旺 畫家。
  • 高玉樹 曾任台北市長,交通部長,總統府資政。
  • 吳瀛濤 作家。
  • 辜振甫 企業家。
  • 張才 攝影家
  • 吳成家 作曲家。著名作品「港邊惜別」。
  • 曹永和 史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
  • 郭茂林 建築家,與貝聿銘齊名,有「西貝東郭」的譽稱。
  • 鍾肇政 小說作家。著名作品魯冰花
  • 李永沱 畫家。
  • 連日清 昆蟲學家,有「蚊子博士」之稱。
  • 謝里法 畫家。
  • 施純鎰 企業家,三花棉業創辦人。
  • 曾華松 司法院第六任大法官。
  • 張昭雄 (球評) 資深棒球球評
  • 東方白 作家。著名作品浪淘沙
  • 陳河東 企業家,三商企業創辦人。
  • 高明見 醫學家。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曾任立法委員。
  • 江鵬堅 民主進步黨創黨主席。
  • 鄭政隆 企業家。正隆集團總裁。
  • 謝雷 演藝界人物,著名歌星。
  • 胡錦標 曾任原子能委員會主任委員。
  • 黃良平 台大化學系名譽教授。
  • 黃武次 監察院第四屆監察委員。
  • 林家祥 體育界人物,1988年漢城奧運中華成棒隊總教練。
  • 高志尚 企業家,義美食品董事長。
  • 高志明 企業家,義美食品總經理。
  • 陳文成 
  • 莊素珠 中興保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 陳泰成 音樂家。台灣首位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博士
  • 蘇芮 著名歌手。
  • 陳美儒 作家,建國中學教師
  • 高碩泰 外交官,中華民國駐美代表。
  • 柯森耀 外交官,曾任外交部次長、中華民國駐西班牙代表。
  • 林文義 作家。
  • 陳永安 圍棋棋士。
  • 鄭家鐘 資深媒體人,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 陽帆 藝人。
  • 江守山 名醫師
  • 陳子鴻 音樂製作人。
  • 林琨瑋 棒球國手。
  • 林琨瀚 棒球國手。
  • 王傳家 棒球國手。
  • 周賢德 棒球國手。
  • 許傑輝 藝人
  • 柯智豪 作曲家,曾獲得金鐘獎金曲獎多次提名與得獎。
  • 五熊 藝人

學校

学校(或稱學院) 是一種為教師學生提供教学環境的機構,並通過特定的教育方式增進對學生的知識和價值體系。現時,大部分國家設有正式的教育制度,有時更為國民提供義務教育。在正式的教育制度下,學生需在不同類型的學校接受教育。這些學校的分類因文化和制度而異,但可以總括為小學中學大學。小學一般為兒童而設,提供基本教育。學生在完成小學教育後,通常會就讀中學。最後,提供高等教育的學校可成為「大學」或「專科學校」。

在這些主要學校類型外,在某些國家的學生可能會在小學教育和中學教育的前後在其他學校接受教育。幼兒園幼稚園年幼兒童而設,在小學教育前就讀。在完成中學教育後,中學生可選擇就讀大學、職業學校、專科學院或神學院。某些學生可以選擇就讀另類學校,接受有別於主流教學方法和課程的另類教育[1]

學校也可分為政府營運和私人營運的學校。私立学校通常在政府教育未能夠提供某種教育方法或課程時設立。某些私立學校有宗教背景,在政府未能提供宗教教育時,作出額外教育,如基督教學校伊斯蘭學校佛教學校等。為成人而設的學校更提供專門教育,如軍事學校商學院,等。另類學校更包括在家學校線上學校等,使教學可以脫離傳統校舍。

歷史

位于英国东南部的坎特伯雷,建立於公元597年的国王学校,可能是现存最古老的学校之一.[2];而中国最早的學校,据估计是在周朝。清朝後逐漸出現太學之類官方辦的學校。

學校教育的目的

學校教育的目的隨著時代和政治文化的不同而有差異。

中国历史上的周朝,學校辟雍統治階級培養下一代品格禮樂軍事技巧的場所。

但如果學校實行填鴨式教育制度,只會令學生無法吸收知識,違背學校令學生學習不同知識的理念。

常見的分級

欧洲的一些地区,高级中学英语:Gymnasium)是中学的一种,入学的学生一般成绩较突出。在德国,十三年级之后(一些地区是十二年级),将完成高级中学学习并参加德国大学入学考试(Abitur)(在奥地利瑞士称为Matura考试)。

英国,學校要是指高等教育階段前的教育機構,大致上可以被分为小学(有时进一步区分为幼稚園和小学)和中学。而這些學校是由女王教育检查员(Her Majesty's Inspectorate of Education)這個機構來管理的。

北美,學校是指所有级别的教育機構,包含以下所有机构:幼稚園、小學、中學(即初级中学,英文称middle school、intermediate school或junior high school,根據招生的學生年齡及地區而定)、高中學院大學研究生院。在美國,从幼稚園到高中的所有學校都是由各州的教育局來监督的。许多早期的美国公立学校都是单间学校,一位老师在一间教室里面教7个年级的学生。20世纪20年代起,单间学校被整理为多教室的学校,越来越多学校提供了校车运送学生。

常見的分類

英國北美學校可以是部分或完全自主運作管理的機構,不一定是公立義務教育學校系統的一部份。學校可以專精於某一個領域,例如:經濟學院(如伦敦经济学院)、舞蹈學校或记者学校。也可能基於某類學生而設立,如特殊學校、聾啞人士學校等。

批评與替代

在整个20世纪,传统的学校受到广泛的批评。法国社会学家皮耶·布迪厄在他的著述《差别:对品味评价的社会批判》中说明了学校阶级结构再製機制。

学校(尤其是威權體制教育的學校)被指责对孩子的学习有更多的抑制作用而不是激励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它使孩子产生恐惧。一些人更喜歡學生有充份自由的民主學校或其他另類教育,其他人喜欢在家自學,或參與非學校教育機構,而不去上学。

動物學校

動物學校是訓練動物的機構,有些學校訓練一般的生活常規,有些則教導專業的導盲技術。

現代學校

在現代,學校仍然是傳授知識及技能的重要場所,但因為社會價值觀的改變,使部分的學生為了文憑而打混摸魚。加上部分教師認為只需把他所瞭解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就足夠,而忽略教導倫理道德,及正確的價值觀給學生。

校園設施

參見

參考文獻

  1. Leseferdighet og skolevesen 1740–1830 (PDF). Open Digital Archive. [15 Ma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4-14). 
  2. History of the School [校史]. The King's School, Canterbury. [2019-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7)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