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雪霸国家公园

雪霸国家公园

图片来自flickriver

雪霸国家公园台湾第五座国家公园,可溯至日治时期成立之次高太鲁阁国立公园,1991年3月1日公告计画、1992年7月1日成立管理处,以雪山大霸尖山的“雪”、“霸”两字命名,这两座山也是该公园主要的保护目标。其涵盖范围从北边的乐山到边吉岩山之棱线为界,到南边的宇罗尾山和大甲溪中游,总面积共有76,850公顷,横跨新竹县苗栗县台中市等3县市。公园内高山林立,峻秀壮观,并有稀有的台湾宽尾凤蝶,及濒临绝种的樱花钩吻鲑,是台湾登山路线最多、最复杂的国家公园。

目录

历史

台湾第二高峰的雪山日治时期被命名为次高山,与太鲁阁地区早于1937年被划设为“次高太鲁阁国立公园”,公园总面积达27万公顷。

1979年,行政院核定之台湾地区综合开发计画将本区列为国家公园预定地之一,国家公园的规划自1987年展开。1991年,雪山、大霸尖山国家公园计画通过,之后定名为雪霸国家公园。1992年7月1日,雪霸国家公园计画公告生效并成立管理处,全区面积约76,850公顷,为台湾第五个成立之国家公园。管理处最初设于台中县东势镇,至2001年正式进驻苗栗县大湖乡汶水[1]。未来计画将台中市和平区大甲溪上游溪源区域纳入园区范围,即园区东界向东沿台中市与宜兰县交界,面积扩增两千多公顷至79,609公顷,进而与太鲁阁国家公园接壤。但此提案尚未获得共识,于2012年第二次通盘检讨时未获通过[2]

范围

园区边界自东北角的边吉岩山起,向南经喀拉业山、罗叶尾山、武佐野群山至大甲溪谷。再沿大甲溪转西而下,经德基水库至志乐溪会合处后,沿棱线经宇罗尾山至三锥山。西界自三锥山起向北,经小雪山、南坑山、尽尾山、东洗水山、北坑山、乐山,再往东经观雾、境界山、南马洋山至东北角的边吉岩山。

全区面积共约76,850公顷,依行政区域区分,园区范围包括新竹五峰五峰乡1,328公顷、尖石乡5,416公顷、苗栗县泰安乡39,536公顷以及台中市和平区30,570公顷。

地形、水文

园区海拔高度自逾700公尺至全台第二高峰的雪山3,886公尺。雪山遗留丰富的冰河地形,其中冰斗密集分布在雪山主峰周围,雪山主峰周围九个圈谷中,八个是古冰斗遗迹。位在雪山北侧坡面的一号圈谷是规模全台最大,二号圈谷则为全台海拔最高。但雪山圈谷是否为冰河遗迹,仍有争议。雪山山脉由倾斜甚缓的板岩砂岩所组成,园区内列名台湾百岳的山峰共19座。雪山地垒以雪山为中心,呈放射状分歧,大致上可以分为六道棱脉

本区河流的主要分水岭是由雪山主峰主棱和北棱(圣棱线)组成,即大霸尖山往西南方经雪山北峰、雪山,到大雪山的棱脊,也大致为县市行政区界。西北为苗栗县大安溪流域,有全台海拔最高的水池翠池;南部则为台中市大甲溪的上游。大霸尖山东北方一带,即北棱和北东棱间为新竹县境内的淡水河集水区,园区西北角另有新竹县头前溪的上游集水区。

大甲溪上游的七家湾溪、无名溪、及武陵溪的河谷呈峡谷地形,在雪山与罗叶尾山之间的狭长谷地上,切出四阶的阶状地,而七家湾溪临罗叶尾山一侧谷壁则呈陡峭状。

气候

依桑士伟氏气候分类标准,寒带重湿气候区分布于园区之东部及中部,西部则属温带重湿气候区。本区山区多云雾,温度较低,以观雾测站(2,087公尺)为例,1月均温约为6.8度,7月均温约为16.6度。雨季大约是在每年的5月到10月,年雨量约在2,000公厘以上,局部地区可达4,000公厘。

生态

植物景观

本区土地多为天然林,占地58,300公顷,约为国家公园面积的76%。人工林占全区面积近18%,其馀为草生地、裸露地、河川地及农垦区。

本区之造林地多为日治时期及战后的产物,分布于林区海拔700至2,800公尺之间。造林树种以针叶树占绝大部分,主要有红桧、台湾扁柏、台湾云杉、台湾杉、台湾二叶松、台湾肖楠、柳杉、杉木等,阔叶树主要有台湾赤杨、榉树、竹类等。农垦区主要分布在武陵农场、松柏农场及台7甲线两侧,主要种植苹果、梨、水蜜桃、梅、李等温带果树及高丽菜等农作物蔬菜。

天然林包括低海拔之阔叶林、中海拔之针阔叶混合林以及高海拔之针叶林。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于2,500公尺以下,组成种类较为复杂,大致可依1,500公尺云雾带分为以上的栎林带(Quercus Zone)及以下的楠槠林带(Achilus-Casstanopsis Zone),结构通常有三至四层。落叶阔叶林分布于1,000至2,500公尺之间,多出现于崩坍地或伐木后的岩砾地,主要树种有台湾赤杨、台湾红榨槭、尖叶槭、栓皮栎、台湾胡桃台湾檫树等。针叶树种则有台湾铁杉红桧台湾扁柏台湾杉峦大杉台湾黄杉台湾华山松台湾二叶松等多种针叶树。草本植物则常见五节芒高山芒

本区共记录逾2,000种维管束植物,特有种占505种,逾总数的四分之一。其中稀有植物计有台湾曲轴蕨能高蟹甲草奇莱青木香台湾山芥菜波叶栎森氏毛茛关山岭柳等182种。

动物生态

哺乳动物

园区的哺乳动物共纪录58种,大型的有台湾黑熊台湾野山羊台湾野猪台湾水鹿;中型的有台湾猕猴山羌石虎白鼻心;小型的则有穿山甲食蟹獴鼬獾黄喉貂、各种鼠类及蝙蝠

雪见地区大型动物资源丰富,尤其以大安溪与雪山溪汇流口至北坑溪汇流口之间,尚可见大量而新鲜之台湾野山羊、台湾野猪、山羌、台湾猕猴等动物痕迹,亦可发现目前野外已少见之台湾水鹿足印。北坑溪古道沿线以台湾野猪、山羌、台湾猕猴等动物痕迹较多,但在春夏两季亦有台湾黑熊在此活动[3]

其中,台湾黑熊为野生动物保育法所列濒临绝种保育类动物,台湾水鹿在野外的族群量亦极低,台湾野山羊亦属珍贵稀有保育类动物。


鸟类

冠羽画眉

 
图片来自sinica

全区已纪录有154种鸟类,包括台湾山鹧鸪黑长尾雉蓝腹鹇台湾蓝鹊纹翼画眉台湾噪眉白耳画眉黄胸薮眉冠羽画眉紫啸鸫台湾丛树莺栗背林鸲黄山雀火冠戴菊鸟等14种台湾特有种。

雪见地区的前五种优势鸟分别为冠羽画眉绣眼画眉山红头薮鸟以及白耳画眉[4]。鸟类丰富度以位于北坑溪古道的低海拔阔叶林型(29种)、雪见游憩区所在的中海拔成熟林型(30种),以及海拔约2,000公尺的赤杨-二叶松林型(33种)最高。

两生爬虫类

已纪录两生类16种,以雪见地区分布13种最多,包括盘古蟾蜍斯文豪氏赤蛙梭德氏赤蛙褐树蛙面天树蛙莫氏树蛙台北树蛙等特有种,观雾地区与武陵地区另有山椒鱼分布纪录。已知爬虫类39种,标蛇羽鸟氏带纹赤蛇斯文豪氏游蛇台湾钝头蛇玛家山龟壳花短肢攀蜥黄口攀蜥哈特氏蛇蜥台湾蜓蜥等属于台湾特有种。

鱼类

樱花钩吻鲑

 
图片来自e-info

大安溪系、大甲溪系、兰阳溪系、德基水库等地共调查发现了17种鱼类。大甲溪是台湾鱼类分布的海拔最高点,一般溪鱼分布的上限约为1,800公尺,分布于大甲溪上游的樱花钩吻鲑则可达1,800公尺以上。台湾石宾台湾间爬岩鳅、樱花钩吻鲑、台湾缨口鳅明潭吻虾虎鱼短吻红斑虾虎鱼为已纪录到的台湾特有种。

在雪见地区,北坑溪在台湾属高山溪流,许多鱼都无法适应这低温的溪流环境,故鱼类种类较少[5]。经调查北坑溪鱼类计有短吻红斑吻虾虎台湾铲颔鱼等两种淡水鱼类,及拉氏清溪蟹等淡水蟹一种。北坑溪与大安溪汇流口调查到台湾铲颔鱼台湾间爬岩鳅台湾石宾等三种淡水鱼类。大安溪梅园段调查到台湾间爬岩鳅、台湾石宾、粗首鱲等三种淡水鱼类。

昆虫类

台湾宽尾凤蝶

 
图片来自e-info

武陵地区共记录到111种蝶类,观雾地区记录到鳞翅目蝶类8科96种、蛾类17科121种、鞘翅目14科93种。合计武陵、观雾蝶类有170种,包括特有种台湾宽尾凤蝶

在雪见地区,发现16目之昆虫种类,占全世界昆虫32目的一半,可见本区内虫相之复杂度[6]。季节性昆虫种类丰富度调查结果,以夏天昆虫种类最多,其次为秋季及春季,再其次为冬季。而本区内之保育种仅发现鞘翅目的拟食蜗步行虫长角大锹形虫两种。虽然本区内保育种类不多,但其他之昆虫稗种类及复杂度相当高,包括腐生肉食性、草食性、寄生性及捕食性种类,在生态阶层上甚为完整。

人文资源

雪见邻近地区具有十分丰富荟萃的人文史迹资源[7]。其原住民文化主要为泰雅族之北势群,分布于大安溪中游两岸。雪见地区弥漫著浓厚的文化特色,其中以北坑溪古道最具盛名,原为大甲溪泰雅族原住民迁移游猎的山径,古道中泰雅族原住民及日治时期所遗留下来的历史事件与遗址,是了解日治时期竹苗地区樟脑采集与理蕃政策的最佳地点。园区亦有赛夏族原住民活动区域,位于新竹县五峰乡[8]

七家湾溪北侧山麓缓坡河阶上,则存有七家湾遗址,含上、下二个史前时期的文化层,下文化层约始于4,000至4,200年前,结束于2,600至2,800年前,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到晚期之间。上文化层的年代大约距今1,200年开始,可能在距今500年左右结束。志乐溪上游则发现有石屋群遗址,为目前已发现海拔高度最高之遗址(约2,950公尺),较清晰可见结构的石屋共有21座。

游憩景点

武陵游憩区

国家公园东南处。由中横公路宜兰支线(台7甲线)可达台中武陵地区入口处。武陵农场南谷44.23公顷土地为武陵游憩区所在地。

观雾游憩区

位于国家公园西北端,面积29公顷。可经新竹122县道再由大鹿林道进入。早期为林务局造林、伐林工作站。

雪见游憩区

雪见游憩区位于苗栗县泰安乡,居国家公园的西侧,面积9公顷,唯一联外道路为司马限林道。该区位于棱线下,地势平坦,可观赏大霸尖山雪山十馀公里长的圣棱线雪景。

影片

雪霸国家公园汶水游客中心

参考文献

  1. 汶水游客中心. 雪霸国家公园管理处. [2013-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02). 
  2. 101.8.17国家公园计画委员会第100次委员会议审查结论. 内政部营建署. [2013-05-04]. 
  3. 李玲玲、朱贤斌. 雪霸国家公园大型哺乳动物族群与习性之研究(雪见地区). 雪霸国家公园管理处. 1995-08 [2013-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02). 
  4. 李培芬、柯智仁等人. 雪霸国家公园鸟类监测模式之研究─以雪见地区为例. 雪霸国家公园管理处. 2004-12 [2013-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02). 
  5. 陈正平、邵广昭等人. 园区鱼类资源调查─雪见地区 (PDF). 雪霸国家公园管理处. 2004-12. [失效链接]
  6. 唐立正等人. 雪霸国家公园昆虫相之调查研究─雪见地区 (PDF). 雪霸国家公园管理处. 2002-1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3-05). 
  7. 雪见游憩区人文资源介绍. 雪霸国家公园管理处. [2013-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5). 
  8. 赛夏族概述. 雪霸国家公园管理处. [2013-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