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中文学名 : 竹 | 目 :禾本目 | |
拉丁学名 : Bambusoideae(Bambusaceae或Bamboo) | 科 :禾本科(Poaceae) | |
别 称 :竹子 | 亚 科 :竹亚科(Bambusoideae) | |
界 : 植物界 | 属 :竹属 |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种 : 竹 | |
亚 门 : 被子植物亚门 | 亚 种 : 3 | |
纲 : 单子叶植物纲 | 分布区域 : 分布于热带、亚热带至暖温带地区。 | |
亚 纲 : 禾本亚纲 | 原产地 : 中国 |
竹子,又名竹。学名 Bambusoideae(Bambusaceae或Bamboo)品种繁多,是禾本科的一个分支,竹是多年生木质化植物,具地上茎(竹杆)和地下茎(竹鞭)。竹杆常为圆筒形,极少为四角形,由节间和节连接而成,节间常中空,少数实心,节由箨环和杆环构成。每节上分枝。叶有两种,一为茎生叶,俗称箨叶;另一为营养叶,披针形,大小随品种而异。竹花由鳞被、雄蕊和雌蕊组成。果实多为颖果。竹类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为营养生长阶段,一旦开花结实后全部株丛即枯死而完成一个生活周期。,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东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岛屿上分布最集中,种类很多,有的低矮似草,有的高如大树,生长迅速,是世界上长得最快的植物。
通常通过地下匍匐的根茎成片生长,也可以通过开花结籽繁衍,种子被称为竹米。有些种类的竹笋可以食用。竹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傲雪凌霜,倍受中国人喜爱,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与梅、松并称为岁寒三友,古今文人墨客,爱竹咏竹者众多,竹子原产地在中国,也称之为中国的文物标志。
目录
形态特征
竹类植物的形态特征不同于其他树种,而形态特征是竹类植物分类的主要依据。竹类植物营养器官可分为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上部分有竹秆、枝、叶等,竹在幼苗阶段称为竹笋;而地下部分则有地下茎、竹根、鞭根及竹秆的地下部分等。
一、地下茎
竹类植物的地下茎是在地下横向生长的主茎,既是养分贮存和输导的主要器官,也具有分生繁殖的能力。地下茎俗称竹鞭,亦由节和节间组成,圆而中空。节由鞭环和箨环组成,鞭环上着生芽和鞭根;箨环为鞭箨脱落后留下的痕迹。地下茎先端生长部位称为鞭笋或顶芽。竹类植物的繁殖主要靠地下茎上的芽发笋成竹繁衍后代。同一属的竹种具有相同的地下茎类型,因此地下茎是竹类植物分类的重要特征之一。根据地下茎的形态特征和进行分生繁殖的特点,可将竹类植物的地下茎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单轴散生型。有真正的地下茎(即竹鞭),鞭上有节,节上生根,每节着生一侧芽,交互排列。侧芽或出土成竹,或形成新的地下茎,或呈休眠状态。顶芽不出土,在地下扩展,侧芽出土成竹,地上茎(竹秆)在地上散生,故又称为散生竹。如刚竹属Phyllostachys、方竹属Chimonobambusa、酸竹属Acidosasa等。
2.合轴丛生型。无真正的地下茎,由秆基的大型芽直接萌发出土成竹,不形成横向生长的地下茎,秆柄在地下也不延伸,不形成假鞭,竹秆在地面丛生,故又称为丛生竹。如刺竹属Bambusa、牡竹属Dendrocalamus等。
3.合轴散生型。秆基的大型芽萌发时,秆柄在地下延伸一段距离,然后出土成竹,竹秆在地面散生。延伸的秆柄形成假地下茎(假鞭)。假鞭与真鞭(真正的地下茎)的区别是,假鞭有节,但节上无芽,也不生根。秆柄延伸的距离因竹种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或十数厘米,或可达几米。如箭竹属Sinarundinaria (Fargesia)等。
4.复轴混生型。有真正的地下茎,间有散生和丛生两种类型,既可从竹鞭抽笋长竹,又可从秆基萌发成笋长竹。竹林散生状,而几株竹株又可以相对成丛状,故又称为混生竹。如赤竹属Sasa、筇竹属Qiongzhuea、箬竹属Indocalamus等。
复轴混生型不是一种十分稳定的地下茎类型,常因立地条件和生长状况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单轴散生型的竹种如生长发育不好,或受立地条件的影响,则可能表现为复轴混生;而复轴混生型的竹种,当立地条件较好,生长旺盛,常常表现为单轴散生的性状。
二、竹 秆
竹秆即地上茎,实际上是主茎(地下茎)的第一级分枝。竹秆的大小差别很大,大型竹如巨竹高达30m,直径可达30cm,小型竹如菲白竹高仅几十厘米,直径尤如铁丝。有的竹种秆直立,少数竹种秆攀缘而呈藤状。秆通常中空,也有的竹种秆实心。秆一般为圆柱状,也有的竹种秆近方柱状,如方竹;有的秆则节或节间为其他形状,如罗汉竹、佛肚竹等。秆的表面一般为绿色或黄绿色,有的竹种则为紫色、黄色、黄绿相间或具斑点,如紫竹秆为紫色,黄秆乌哺鸡竹秆则为黄色间有绿条纹,斑竹秆绿色具有紫黑色斑点、斑块。竹秆是竹子的主体,其构造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秆柄(俗称螺丝钉) 竹秆的最下部分,与地下茎相连,细小而短缩,具有数节,但上无芽,也不生根。地下茎为合轴丛生型的竹种,其秆柄是与另一老竹秆基相连的部分;合轴散生型的竹种,其秆柄延伸形成假鞭。
2.秆基 竹秆入土生根的部分,由数节至十数节组成,节间极为短缩,粗大。在丛生竹中,秆基上通常有互生的大型芽,称芽眼,萌笋成竹;在散生竹中,秆基上通常无大型芽或仅具少数发育不完全的大型芽。秆基各节密生根,称为竹根,形成竹株的独立根系。秆柄、秆基和竹根合称竹蔸。
3.秆茎 也称竹秆,由秆环、箨环、节内、节隔和节间组成。秆环是居间分生组织停止分裂分化后留下的痕迹,位于箨环的上方。秆环隆起或平,其隆起的程度随竹种的不同而不同。多数丛生竹的秆环平,如绿竹等;在散生竹中一些竹种分枝以下的秆环平而不明显,如毛竹、金竹,而桂竹秆环隆起。箨环是秆箨脱落后在秆上留下的痕迹。秆环和箨环之间的距离称节内。秆环、箨环和节内称为节。两节之间称节间。节间通常中空,节与节之间有竹隔相隔。不同竹种的节数有显著差异,如毛竹可达70节,鹅毛竹仅十余节。
三、分 枝
竹类植物的分枝与一般木本植物的分枝不同。一般树种由芽—枝条—芽—枝条。竹子的分枝由竹秆节上的侧芽发育而成,根据起源不同,分枝类型可分为单芽起源和多芽起源两种类型。我国所产竹子的芽在芽的原始体时就已经分化形成侧芽(称芽的早期分化),当芽萌动时,侧芽也一起生长,因此我国所产竹种无论其每节分枝的数目是多少,都是由单芽起源的。根据每节分枝的数目,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单枝型。每节具有1分枝,分枝直立而直径与秆相近。如赤竹属Sasa、箬竹属Indocalamus等。
(2)二枝型。每节具2分枝。如刚竹属Phyllostachys等。
(3)三枝型。中部节每节具3分枝,秆上部节可多至5枚分枝。如酸竹属Acidosasa、筇竹属Qiongzhuea、少穗竹属Oligostachyum等。
(4)多枝型。每节具多枚分枝,分枝或近于等粗,或有1-2枝较粗,其他较细。如刺竹属Bambusa等。
竹子通常都有再次分枝,但也有少数竹种无再次分枝,如鹅毛竹。同一属的竹种其每节分枝的数目通常是一致的,但有时竹秆上部的分枝数目通常较多,而下部节的分枝数目少于中部节间。一般所说的分枝数目是指中部节每节所具的分枝数。
四、竹 叶
从植物形态学的观点看,竹子有两种形态的叶,即茎生叶和营养叶。茎生叶着生于竹秆上,又称秆箨、竹箨、笋壳等。这里的竹叶仅指着生于枝条上的营养叶。
枝条各节着生叶,叶互生,排列成2行。叶分为叶鞘、叶柄和叶片三部分。叶鞘包裹小枝节间,叶鞘与叶片连结处的内侧有一突起称叶舌,两侧的耳状突起称叶耳,叶耳的边缘常有肩毛,有些竹种既无叶耳也无肩毛,有些竹种则仅有肩毛而无叶耳。
竹叶通常在叶片与叶鞘之间有一关节,叶片枯老时从关节处脱落。叶片一般为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收缩。叶片的大小各竹种相差悬殊,最大的长度可达40-50厘米,如麻竹、龙竹,较小的长不过2-3厘米,如凤尾竹。叶的更新是周期性的,通常为每年一次,毛竹则2年一次,从落叶小枝的节上的芽发育为新的具叶小枝替代落叶小枝。不少竹种可以通过竹叶更新时遗留的小枝痕数来判断竹株的年龄。
五、秆 箨
秆箨也称竹箨、笋壳,为主秆所生之叶,着生于箨环上,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仅起保护节间不受机械创伤的作用。当节间生长停止后,秆箨基部形成离层而脱落,有的竹种秆箨迟落或宿存。
秆箨是识别竹种的重要器官。
一枚完全的秆箨包括箨鞘、箨舌(箨鞘顶端的突起物)、箨耳(箨鞘鞘口两侧的突起物)、箨叶和遂毛(生于箨耳或鞘口)。
(1)箨鞘:其基部着生于箨环上,整个包被竹秆的节间,外缘通常分离。不同的竹种,箨鞘的性状各异。箨鞘的质地有厚革质、革质、厚纸质、纸质的不同;箨鞘背面的色泽、斑点及被毛等也因竹种而异;先端性状可有平截状、凸形、凹下以及宽窄等区别;边缘有的可明显被毛,有的则光滑。箨鞘在竹秆生长过程中有的早落,有的竹种则迟落或宿存。
(2)箨舌:绝大多数箨鞘均具箨舌,有的竹种可无箨舌,或在秆基部位的箨鞘上箨舌缺失或退化。箨舌的颜色、高度、宽度、先端形状、是否被毛及被粉等性状随竹种不同而发生变化。
(3)箨耳:箨耳通常着生在鞘顶的两侧。有的竹种箨耳为箨叶基部延伸而成,与箨叶连成一体,如篌竹,有些竹种可无箨耳。具有箨耳的竹种,箨耳的发达程度、形状、色泽、边缘毛的有无及发育程度等性状均有相当稳定的表现。
(4)箨叶:着生在箨鞘的顶端,通常无柄,宿存或断落。箨叶的形状有三角形、锥形、披针形、卵状披针形、带形带。箨叶在箨鞘上是直立还是反转,其本身是平直还是皱褶、颜色以及其基部宽度与箨鞘顶部宽度之比等都是可以用于分类的性状 六、花和果
竹子的花与一般禾本科植物的花基本相同,每花有外稃和内稃各一枚,外稃多脉,内稃背有两脊,等长或略短于外稃。花由鳞被、雄蕊、雌蕊三部分组成,鳞背三片,位于花之基部,雄蕊通常3 -6枚,花丝细长,花药二室,雄蕊l枚,花柱1-3枚,柱头2-3裂。果为颖果。[1]
地理分布
竹原产中国,类型众多,适应性强,分布极广。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南方,像四川,湖南等,他们有熊猫之家和竹林深处的典故。中国是世界上产竹最多的国家之一,共有22个属、200多种,分布全国各地,以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最多,秦岭以北雨量少、气温低,仅有少数矮小竹类生长。
全世界竹类植物约有70多属1,200多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少数竹类分布在温带和寒带。竹子是常绿(少数竹种在旱季落叶)浅根性植物,对水热条件要求高,而且非常敏感,地球表面的水热分布支配着竹子的地理分布。东南亚位于热带和南亚热带,又受太平洋和印度洋季风汇集的影响,雨量充沛,热量稳定,是竹子生长理想的生态环境,也是世界竹子分布的中心。世界的竹子地理分布可分为3大竹区,即亚太竹区、美洲竹区和非洲竹区,有些学者还单列“欧洲、北美引种区”。
(一)亚太竹区
亚太竹区是世界最大的竹区。南至南纬42°的新西兰,北至北纬51°的库页岛中部,东至太平洋诸岛,西至印度洋西南部。
本区竹子约50多属,900多种。既有丛生竹,又有散生竹,前者约占3/5,后者约占2/5,其中有经济价值的约有100多种。
主要产竹国家有中国、印度、缅甸、泰国、孟加拉、柬埔寨、越南、日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斯里兰卡等。
(二)美洲竹区
至南纬47°的阿根廷南部,北至北纬40°的美国东部,共有18个属,270多种。
美洲竹类植物中,青篱竹属为散生型,其余17属均为丛生型。
在北美,除大青篱竹及其两个亚种外,没有乡土竹种。
在拉丁美洲,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墨西哥、危地马拉、哥斯达尼加、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巴西的亚马逊流是竹子分布的中心,竹种十分丰富,由此而南直至阿根廷则逐渐减少。
在南北美洲,竹子分布主要集中在东部。
竹子的垂直分布,由海拔几米至海拔3000m(智利)。
(三)非洲竹区
该区竹子分布范围较小,南起南纬22°莫桑比克南部,北至北纬16°苏丹东部。
在这范围内,由非洲西海岸的塞内加尔南部,几内亚、利比利亚,象牙海岸南部、加纳南部、尼日尼亚、喀麦隆、卢旺达、布隆迪、加蓬、刚果、扎伊尔、乌干达、肯尼亚、坦桑尼亚、马拉维、莫桑比克,直到东海岸的马达加斯加岛,形成从西北到东南横跨非洲热带雨林和常绿落叶混交林的斜长地带,这是非洲竹子分布的中心。
在非洲北部苏丹境内的尼罗河上游河谷地带和埃塞俄比亚的温带山地森林地区都有成片的竹林分布。
东非的马达加斯加岛,降水量高,气候温暖,竹种比非洲大陆丰富。
(四)欧洲和北美洲引种区
世界竹子分布,主要在亚、非、拉的一些国家。欧洲没有天然分布的竹种,北美原产的竹子也只有几种。近百年来,英、法、德、意、比、荷等欧洲国家和美国、加拿大等从亚、非、拉的一些产竹国家引种了大量的竹种。例如,美国从中国引种的刚竹属竹种就有35种。
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竹林仍处于荒芜状态,滥砍滥伐严重,经营管理水平低,产量不高。本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热带、亚热带国家都重视发展竹业生产。其中,经营历史较久、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的要算中国和日本。[2]
生长环境
竹类大都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一般年平均温度为12C~22C,年降水量1000毫米~2000毫米。竹子对水分的要求,高于对气温和土壤的要求,既要有充足的水分,又要排水良好。散生竹类的适应性,强于丛生竹类。由于散生竹类基本上是春季出笋,入冬前新竹已充分木质化,所以对干旱和寒冷等不良气候条件,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对土壤的要求也低于丛生竹和混生竹。丛生、混生竹类地下茎入土较浅,出笋期在夏、秋,新竹当年不能充分木质化,经不起寒冷和干旱,故北方一般生长受到限制,他们对土壤的要求也高于散生竹。[3]
品种介绍
竹子是高大乔木状禾草类植物,记载有70余属,1千多种,但其中许多是同物异名。常见种类有箭竹、慈竹、单竹、毛竹、斑竹等。
箭竹别称滑竹、箭竹仔等,广泛分布于从秦岭南坡的佛坪经四川盆地北界的南枰、平武、北川、宝兴最后到川南的雷波呈一弧形分布于四川盆地西缘山地,海拔2000~2800米处的针叶林缘,为大熊猫的主要食物来源,其中又有相当多的种类其竿为中型,是尚待开发利用的宝贵自然资源。
慈竹别称茨竹、甜慈、酒米慈、钓鱼慈、丛竹、吊竹、子母竹等,主干高5~10米,顶端细长,弧形,弯曲下垂如钓丝状,粗3~6厘米,分布于陕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可用于治痨伤吐血以及制作竹编工艺品,也被用于制作竹编工艺品。
单竹秆高3~7米,径约5厘米,顶端下垂甚长,秆表面幼时密被白粉,节间长30~60厘米,每节分枝多数且近相等。箨鞘坚硬,鲜时绿黄色,被白粉,背面遍生淡色细短毛,箨落后箨环上有一圈较宽的木栓质环,箨耳长而狭窄,箨叶反转,卵状披针形,近基部有刺毛。每小枝有叶4~8枚,叶片线状披针形,长20厘米,宽2厘米,质地较薄,背面无毛或疏生微毛。
四季竹秆高5米,径1~2厘米,节间长约30厘米,幼秆无毛,无白粉,为枝之节间半圆筒形或扁平。箨鞘绿色,边缘染有紫色,疏生有白色至淡黄色脱落性刺毛,边缘具纤毛。箨耳紫色,卵状或偶见镰刀状,具粗直之遂毛。箨舌紫色近截状,青紫色短纤毛。箨叶绿色,阔披针形,基部收缩,先端渐尖,边缘具纤毛。每节分枝3枚,粗细近相等,扁平,每枝具叶3~4枚,叶耳紫色,遂毛四射,叶舌紫色截状,叶片披针形,长10~15厘米,宽1.5~2.2厘米。笋期5~10月。
斑竹别称湘妃竹,为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植物桂竹的变型,产于湖南、河南、江西、浙江等地。竹竿布满褐色的云纹紫斑。秆高7~13米,茎3~10厘米。秆具紫褐色斑块与斑点,分枝亦有紫褐色斑点,与原变种之区别在于秆有紫褐色斑块与斑点,分枝亦有紫褐色斑点。为著名观赏竹,秆用作制工艺品及材用。
毛竹别称楠竹、茅竹、南竹、江南竹、猫竹、猫头竹、唐竹、孟宗竹等,禾本科刚竹属单轴散生型常绿乔木状竹类植物,竿高可达20多米,粗可达20多厘米,老竿无毛,并由绿色渐变为绿黄色。壁厚约1厘米。竿环不明显,末级小枝2~4叶。叶耳不明显,叶舌隆起。叶片较小较薄,披针形,下表面在沿中脉基部柔毛,花枝穗状,无叶耳,小穗仅有1朵小花。花丝长4厘米,柱头羽毛状。颖果长椭圆形,顶端有宿存的花柱基部。4月笋期,5~8月开花。
水竹别称实心竹、木竹、黎子竹等,竿可高6米许,粗达3厘米,幼竿具白粉并疏生短柔毛。节间长达30厘米,壁厚3~5毫米。竿环在较粗的竿中较平坦,与箨环同高,在较细的竿中则明显隆起而高于箨环。所以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水竹竹材韧性好,栽培的水竹竹竿粗直,节较平,宜编制各种生活及生产用具。著名的湖南益阳水竹席就是用本种为材料编制而成的。笋供食用。
刺楠竹别称车筒竹、车角竹、刺楠竹、刺竹,秆和枝丫上均有坚硬的“刺”而得名。丛生型,肉厚、空小,笋箨无毛,叶子少,竹竿粗大而通直,农村常用以建茅屋或用以作水车的盛水筒。竿尾梢略弯,节间光滑,节处稍突起,分枝常自竿基部第一、二节上即开始,箨片直立或外展,叶鞘近无毛,花丝分离,花柱细长,被短硬毛。多见于中国华南、西南等地。可作绿篱、防护林等。
棕竹别称观音竹、筋头竹、棕榈竹、矮棕竹等,为棕榈科棕竹属常绿观叶植物。有叶节,包以有褐色网状纤维的叶鞘。丛生灌木,高2~3米,茎干直立圆柱形,有节,直径1.5~3厘米,茎纤细如手指,不分枝,有叶节,上部被叶鞘,但分解成稍松散的马尾状淡黑色粗糙而硬的网状纤维。
翠竹的竿高20~40厘米,直径1~2毫米,竿箨及节间无毛,节处密被毛。叶密生、二行列排列。叶鞘有细毛。叶耳不发达,鞘口繸毛白色、平滑。叶片线状披针形,长4~7厘米,宽7~10毫米,纸状皮质,叶基近圆形,先端略突渐尖或为渐尖,上表面疏生短毛,下表面常在一侧具细毛。
金竹别称黄竹、黄皮竹、黄竿,灰金竹、白夹竹(四川)、粉金竹等,平均高7米,最高的可以长到12米,新长出的竹子呈深绿色,随时间推移逐渐变白,竹子每一节下都有一个白圈。竹子侧枝短,叶片小。随着竹子的生长,茎秆上叶鞘的颜色会由紫红色或褐色变成更浅的棕褐色或黄白色。
紫竹别称黑竹、墨竹、竹茄、乌竹等,原产中国,南北各地多有栽培,在湖南南部与广西交界处尚可见有野生的紫竹林,印度、日本及欧美许多国家均引种栽培,多栽培供观赏。竹材较坚韧,供制作小型家具、手杖、伞柄、乐器及工艺品。
苦竹别称伞柄竹,为禾本科大明竹属植物,植株呈小乔木或灌木状。竿高3~5米,粗3~4厘米不等,直立,竿壁厚约6毫米,幼竿淡绿色,具白粉,老后渐转绿黄色,被灰白色粉斑,竿散生或丛生,圆筒形。该植物的嫩叶、嫩苗、根茎等均可供药用,夏、秋季采摘,鲜用或晒干。中药名分别为苦竹叶、苦竹笋、苦[竹茹]]、苦竹沥、苦竹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清痰等功效。
桂竹别称斑竹、五月竹、麦黄竹、小麦竹等,因在麦共同时成竹,故有此名。《宣统湖北通志》:桂竹作圭竹,谓之贵竹。《竹谱》作桂竹,谓高四五丈,大二尺围,状如甘竹而皮赤。《诸官故事》云:梁元帝竹林堂亭前有竹,名桂竹,来风防露,上下合流,每日出罗纨翠,望若花开。因杆箨上有褐色斑点,故又名斑竹。
龙竹在分类学上这属于禾本科竹亚科牡竹属,约30种以上,均为乔木状竹类,一般高24~30米,幼时常被白色蜡粉,地下走茎(竹鞭)粗短,杆丛生,竹梢常下垂,巨大的竹杆可作建筑用材和引水管。本属大部分种类产于亚洲东南部、印度、斯里兰卡、缅甸等地,也常见栽培。中国约有10多种,分布于西南部和南部。1999年5月1日在昆明举行的世界园艺博览会上展出了世界最高的巨龙竹,它高达40米,竹竿粗30多厘米。
方竹为禾本科竹类植物,竿直立,高3~8米,竹秆呈青绿色,小型竹杆呈圆形,成材时竹杆呈四方型,竹节头带有小刺枝,绿色婆娑成塔形。方竹叶薄而繁茂,蒸腾量大,容易失水,故多自然分布于荫湿凉爽、空气湿度大的环境中。方竹竹杆方形,别具一格,除了观竿外,也是适宜观笋观姿的竹种。此外,其秆可制作手杖。笋味鲜美,可供食用。
箬竹为禾本科箬竹属植物,竿高可达2米,最大直径7.5毫米。一般为绿色,竿下部者较窄,竿上部者稍宽,小枝2~4叶。叶鞘紧密抱竿,无叶耳。叶截形。叶片在成长植株上稍下弯,宽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先端长尖,基部楔形,下表面灰绿色,密被贴伏的短柔毛或无毛,叶缘生有细锯齿。未成熟者圆锥花序,小穗绿色带紫,花药黄色。子房和鳞被未见。4~5月笋期,6~7月开花。
麻竹别称甜竹、大头典竹、大头竹、青甜竹、大叶乌竹、马竹等,竿高20~25米,直径15~30厘米,梢端长下垂或弧形弯曲。节间长45~60厘米,幼时被白粉,但无毛,仅在节内具一圈棕色绒毛环。壁厚1~3厘米。竿分枝习性高,每节分多枝,主枝常单一。我国南方栽培最广的竹种,笋味甜美,每年均有大量笋干和罐头上市,甚至远销日本和欧美等国。竿亦供建筑和篾用,庭园栽植,观赏价值也高。
罗汉竹别称佛竹、佛肚竹、密节竹、大肚竹、葫芦竹等,为禾本科丛生型竹类植物。幼秆深绿色,稍被白粉,老时转榄黄色。秆二型:正常圆筒形,高7~10米,节间30~35厘米。畸形秆通常25~50厘米,节间较正常短。箨叶卵状披针形。箨鞘无毛。箨耳发达,圆形或卵形至镰刀形。箨舌极短。
凤尾竹别称米竹、筋头竹、蓬莱竹、观音竹等,为孝顺竹的一种变异。株型矮小,绿叶细密婆娑,风韵潇洒,好似凤尾。支干纤细,竹竿上端由于枝繁叶茂,干细。枝秆稠密,纤细而下弯。叶细小,长约3厘米,常20片排生于枝的两侧,似羽状。竹秆及枝为实心或近实心者称为“观音竹”,空心的则称为“凤尾竹”。
慈孝竹别称凤凰竹、蓬莱竹、慈孝竹等,为禾本科灌木型丛生竹,地下茎合轴丛生。竹秆密集生长,秆高2~7米,径1~3厘米。幼秆微被白粉,节间圆柱形,上部有白色或棕色刚毛。秆绿色,老时变黄色,稍稍弯曲。枝条多数簇生于一节,每小枝着叶5~10片,叶片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顶端渐尖,叶表面深绿色,叶背粉白色,叶质薄。原产中国,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西南等省区。
龟甲竹别称龙鳞竹、佛面竹、龟文竹、马汉竹、黍节竹等,为禾本科刚竹属下的一个种。秆直立,粗大,高可达20公尺,表面灰绿,节粗或稍膨大,从基部开始,下部竹竿的节间歪斜,节纹交错,斜面突出,交互连接成不规则相连的龟甲状,愈基部的节愈明显。叶披针形,一束2~3枚。地径8~12分,高2.5~4.5米。
早园竹别称早竹、雷竹、燕竹等,为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竹种,是一种优质高产笋用竹种。早园竹秆高6~8米,径2.5~5厘米,中部节间长10~20厘米,不匀称,常一侧肿胀,新秆深绿色,节紫褐色。在年平均温度15~17℃,最低温度~13℃,年降水1200毫米以上的地方均适宜生长,具有出笋早、产量高。周期短、见效快。成本低、效益好的特点。
金镶玉竹为竹中珍品,其珍奇处在那嫩黄色的竹竿上,于每节生枝叶处都天生成一道碧绿色的浅沟,位置节节交错。一眼望去,如根根金条上镶嵌着块块碧玉,清雅可爱,故古海州志中称其为“金镶碧嵌竹”。杆高4~10米,径2~5厘米,新竹新竿为嫩黄色,后渐为金黄色,各节间有绿色纵纹,有的竹鞭也有绿色条纹,叶绿,少数叶有黄白色彩条。[4]
繁殖方式
竹子多采用分株、埋枝、移鞭、播种法繁殖。
竹鞭萌芽力与丛生性都很强,早春发芽前剪断竹鞭,连同竹竿分别栽种,当年夏季就可长出新竹。竹子开花后的种子也可以播种。
栽种竹子宜选背风向阳、潮湿的环境。竹子生长快,生长量大,对水肥要求高,要求有充足的水湿,但亦要排水良好。要求土质深厚肥沃,富含有机质和矿物元素的偏酸性土壤。常见的庭院栽种有毛竹、凤尾竹、淡竹、旱园竹、刚竹等。
1、埋鞭育苗
适用于散生竹种和混生竹种。方法是:挖取壮鞭,保留鞭根、鞭芽,多留宿根土,将竹鞭截成50-60厘米的鞭段,平理于苗床上,覆土厚5-8厘米,保持苗床湿润。埋鞭时间宜选择在早春竹笋出土前一个月。埋鞭后注意旱天淋水,多雨排水。出苗后适时施氮肥,如尿素、硫酸铵和腐熟人粪尿等,还要及时除草。只要管理得当,一年后每条鞭可长出2-3条竹苗,供翌春造林用。
2、埋竿育苗
适用于丛生竹种。方法是:选2年生健壮竹竿,连蔸挖起或不带蔸砍断,竹竿每一节上的枝条保留一个枝节,,剪断并去掉竹竿梢头,每隔1~2节,在节中间砍或锯一缺口,将竹竿浸入净水中,竹腔内浸满水后用粘土封住切口。苗床开水平沟,将竹竿平放(切口向上),然后覆土5~10厘米,保持苗床湿润。约1个月左右,竹竿节的芽陆续萌发出苗。经半年至一年,即可挖竹竿截成单株竹苗,用于造林。埋竿育苗最佳时期是竹子发芽前1个月左右。
3、埋节育苗
此法亦适用于丛生竹种,尤其是侧枝基部具有潜伏芽的丛生竹,如撑篙竹、青皮竹、大头典竹、吊丝竹等。方法是:将竹竿逐节或每两节锯成一段,再将其移埋于苗床中并覆土、保湿, 其管理要求与埋竿育苗相同。
4、侧枝育苗
此法亦应用于丛生竹种。方法是:从2年生以上的竹竿节上取下侧枝(次生枝),剪掉过多的枝梢与竹叶,保留5~8个节,保护好基部的芽。将侧枝插入苗床中并露出上半部枝叶,苗床架设荫棚,并经常喷水保湿。1~2周后次生枝基部长根,枝节上长新芽,逐渐发育成独立竹株。一般在竹子生长最旺盛时期进行侧枝扦插效果最佳。侧枝苗经一年培育,分蘖成竹丛,即可进行造林。
5、播种育苗
最佳的时间可选在春季的2-4月份。直接购买好种子,放在水中清洗一下,然后放在阳光下晾晒1-2小时,之后浸泡在清水中,大约6-10小时后捞出晾干。准备好合适的土质,土壤可用园土、营养土、腐殖土混合,将种子播种育苗,等后期长势稳定后,就可以进行移栽,移栽后注意养护。 竹子通过任何一种无性繁殖方法都是一种突变,从而导致开花。[5]
栽培技术
一、栽植时间
1.散生竹:散生竹通常是在春季3月上旬~4月中旬开始发笋,到5月上旬已出笋结束,到6月上旬已抽枝长叶,新竹长成。7~9月大量长鞭,进入12月后,随着气温的降低,生理活动逐渐缓慢,至翌年2月中旬,伴随气温回升,叶芽开始萌发,逐渐恢复生理活动。根据竹子生长节律以及当地气候条件,散生竹理想的栽竹时节应该是在春季竹笋出土前的2月中旬~3月中旬以及秋冬季10月上旬~12月下旬。春季2月~3月雨水多,气温低,栽植成活率高;秋冬季10月~12月,尽管雨量少,但此时气温已降低,竹子生理活动趋弱,栽竹成活率也较高。
长江中下游地区,可在梅雨季节采用移竹造林,且根盘多带土,方能保证高的成活率。北方地区由于冬季较长,气温较低,宜在秋季9月~11月及春季土壤解冻后3月栽竹。值得注意的是,春季3~5月出笋期不宜栽竹。如果采用容器竹苗或假植竹苗,则一年可四季种竹,成活率高。
2.丛生竹:一般3月~4月竹秆发芽,7月~8月发笋,且丛生竹不耐严寒。所以丛生竹栽植季节最好在春季竹秆芽尚未萌发前的2月中旬~3旬上旬,以及秋冬季10月上旬~12月下旬。
二、栽植地整理
中小径竹生长要求土层深度50cm,大径竹如毛竹则要求80~100cm。土壤要求肥沃,湿润,排水和透气性能良好的砂质壤土,微酸性或中性,PH值4.5~7.0 为宜,地下水位50cm以下(中小径竹)或1m以下(毛竹)。
整地是竹子栽植前的重要环节,整地好坏直接影响到种竹质量的高低和成林速度的快慢。整地方法采用全面整地最好,即对栽植地进行全面耕翻,深度30cm,清除土壤中的石块、杂草、树根等杂物。如土壤过于粘重、盐碱土或建筑垃圾太多,则应采用增施有机肥、换土或填客土等方法进行改良。
整好地后,即可挖栽植穴。栽植穴的密度和规格,根据不同的竹种、竹苗规格和工程要求具体而定。在园林绿化工程上,竹子常采用密植法,一般小径竹每平方米4株,株行距50×50cm;中径竹每平方米1株,株行距1×1m。栽植穴的规格通常为长宽各30cm、深25cm。
三、母竹的要求
母竹质量对造竹质量影响很大。优质母竹栽植容易成活和成林,劣质母竹不易栽活或难以成林。母竹质量主要反映在年龄、粗度、长势及土球大小等方面。①母竹年龄:最好是当年至2年生。因为当年至2年生母竹所连的竹鞭,一般处于壮龄阶段,鞭芽饱满,鞭根健全,因而容易栽活和长出新竹、新鞭,成林较快。②母竹粗度:中径竹(黄秆乌哺鸡竹、早园竹等)以地径2~3cm为宜,小径竹(紫竹、斑竹等)以地径1~2cm为宜。③生长状况:母竹要求生长健壮、枝叶繁茂、无病虫害及开花迹象为宜。④土球大小:根据竹秆粗度,以15~25cm为宜。土球过小,母竹易过度失水,降低成活,且竹鞭短,根系少,成林慢。土球过大,则竹子太重,运输成本高。
中小型观赏竹,通常生长较密,因此,可将1~2秆竹子同时挖起作为一“丛”母竹。母竹挖起后,一般应砍去竹梢,保留3~5盘分枝;或者保留竹梢,修剪侧枝,以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栽植成活率。
母竹远距离运输时,竹子装上车后,必须用篷布将竹子全面覆盖好,防止竹叶被风吹干。
四、母竹的栽植
母竹运到栽植地后,应立即栽植。竹子宜浅栽不可深栽,母竹根盘表面比栽植穴面低3~5cm即可。首先,将表土回填栽植穴内,一般厚5cm,然后将母竹放入穴内,根盘面与地表面保持平行,使鞭根舒展,下部与土壤密接,然后先填表土,后填心土,捡去石块、树根等杂物,分层踏实,使根系与土壤紧密相接。填土踏实过程中注意勿伤鞭芽。然后浇足“定根水”,进一步使根土密接。待水全部渗入土中后再覆一层松土,在竹秆基部堆成馒头形。如果母竹高大或在风大的地方,需用竹竿将每根母竹呈“井”字形水平连接固定,以防风吹竹秆摇晃倒伏。
五、养护管理
竹子喜湿润怕积水。竹子栽植后,首次水必须浇透,以后每天早晚向竹叶喷水一次,保证竹枝叶不被晒干,同时可保持土壤湿润,增加竹林内空气湿度,有效降低竹林温度。竹子栽后,会有一部分叶子正常脱落,半个月后,竹枝叶芽会萌动,以后会重新长出新叶。 [6]
病虫害防治
一、苗期虫害
在竹类苗期常见的害虫中,危害竹苗根部的有金龟子蛴螬、地老虎、蝼姑、蟋蟀等,局部地区还有蚯蚓;危害竹苗嫩叶的有蚜虫、叶竹螨、蚧壳虫、竹螟、刺蛾等。采用综合措施防治。选择苗圃或造林地时,要挖土进行虫情调查,如虫口密度大,应采用灭虫措施。将触杀型或熏蒸型农药用细土拌匀,撒在土表,翻人土中,也可以结合整地把害虫翻出土面捕杀,或用碎土机械杀死害虫。若出苗后,发现地下害虫危害竹苗根部,每公顷可用50%可湿性敌百虫20~30kg,加水3000~4000kg,在苗行间开沟浇灌,再行覆土,或用鲜草傍晚堆在苗床诱集,次晨捕杀。对一些吸食液汁的害虫如蚜虫、蚧壳虫等,可用乐果3000倍注人或敌敌畏2000倍液喷射;对食叶害虫,用25%二二三乳剂200~300倍喷射。
二、笋期虫害
常见的笋期害虫有笋夜蛾、笋泉蝇、笋象鼻虫等,这类害虫都是钻蛀性的,蛀食竹笋,引起退笋或畸形竹株。要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作好预防工作。结合劈山松土,清除林内杂草灌木,改善竹林卫生环境,对消灭竹笋夜蛾的初龄幼虫和防止越冬的笋虫出土为害均有良好的效果。在竹笋出土时,用25%二二三乳剂200倍涂干,竹笋出土后,每隔1星期喷1次,对防治各种笋虫都有效果。有笋泉蝇发生的竹林,可在成虫期施放敌敌畏烟剂,每公顷用10kg,熏杀成虫。对竹笋象鼻虫可利用其假死性,进行人工捕杀。此外,还应及时挖掉退笋,消灭其中幼虫。 三、成竹期虫害
(一)做好预测预报
1.发现竹林已有少量的竹螟、竹蝗、竹青虫、竹斑蛾等危害,在冬季调查林地上越冬幼虫、蛹及卵块的数量。若数量多,应组织群众挖除卵块、消灭越冬幼虫。
2.蚜虫、蚧壳虫、竹螨等的这类害虫危害,在竹秆、枝、叶上可发现留有黑霉、蚧壳等痕迹。若数量较多,应采取防治措施。
(二)防治原则和方法:
1.防治原则:及时掌握虫情,贯彻“治早、治少、治了”的方针,以药剂防治为主,并结合采用生物防治和人工防治。
2.防治方法 对局部发生的食叶害虫,可用25%二二三乳剂200倍液,敌百虫500倍液或80%乳剂敌敌畏释稀1000~2000倍液喷杀;在地形复杂、山高而稠密的竹林中,食叶害虫可用敌敌畏烟剂,每公顷林地用10~20kg熏杀;大面积发生时,可用飞机喷洒90%敌百虫50倍液。生物防治可用苏云金杆菌,每毫升含孢子1亿的浓度。防治竹斑蛾,用赤眼蜂每公顷放200万头防治竹螟。
对于蚧壳虫,要加强检疫工作,发现蚧壳虫应消灭后再栽植。竹林发生蚧壳虫,可在幼虫期喷射敌敌畏乳剂或马拉松乳剂1000倍液喷杀,也可用内吸剂1059的20倍液涂秆包扎,或在竹根周围6~10cm土中灌药,覆土踏实。
防治蚜虫、竹螨,可用乐果50%乳剂1000~2000倍液,在害虫活动期喷杀,每10天喷1次,连续2~3次。
另外,竹螟、竹笋夜蛾等成虫有趋光性,在这些害虫羽化期,设诱蛾灯诱杀成虫。利用劈山抚育,清除林内的杂草灌木,消灭各种害虫的中间寄主;利用削山、松土,消灭各种害虫的越冬幼虫或卵块。
四 常见虫害防治
(一)竹笋害虫及其防治
对竹笋产生较大危害的害虫主要有:竹笋禾夜蛾(Oligia vulgaris Butler)、淡竹笋禾夜蛾(Kumasia kumaso Sugi)、笋秀禾夜蛾(Oligia apameoidis Draudt)、竹笋泉蝇(Pegomyia phyllostachys Fan)、竹笋绒茎蝇(Chyliza bambusae Yang et Wang)、竹大象虫(Cyrtotrachelus longimanus Fabricius)、一字竹象虫(Otidognathus davidis Fairmair)、长足大象虫(Cyrtotrachelus buqueti Guer)、山竹缘蝽(Notobitus montanus Hsian)等。
1.竹笋禾夜蛾(Oligia vulgaris Butler) 竹笋禾夜蛾,又名竹笋夜蛾、笋蛀虫,为竹类笋期的主要害虫之一。竹笋禾夜蛾幼虫蛀食毛竹、淡竹、刚竹、哺鸡竹、雷竹、水竹等经济类竹笋,发生严重地区大量竹笋被害,不能成竹,即使成竹,亦断头折梢。
竹笋禾夜蛾成虫灰褐色,体长17――20mm左右,翅展约38――43mm。头部及胸部黄褐色,颈板、翅基片黑棕色;腹部淡褐灰色;前翅淡褐色,前翅基部有1个三角形的褐色斑,亚端区前缘有一漏斗形大褐斑,基线褐色,从褐斑中穿过,内线双线褐色,波浪形,环形及肾纹黄白色,肾纹外缘白色,中线褐色,粗,锯齿形,后端与外线相连接,外线黄白色,锯齿形,齿尖为褐点和白点,肾纹与外线之间有明显褐斑,亚端线黄白色,在2、5脉处内凸,在5脉处内、外侧均有黑尖纹,端线为一列黑棕色长点,亚端线与端线间的后半带棕色;翅面还有不明显的支持齿状横纹数条。后翅褐色,基部微黄。卵近圆形,长约0.5mm。幼虫共有5龄,头部红橙色,体紫褐色,龄期愈大体色愈深,背线细,亚背线较宽,第5节的亚背线前半段缺。老熟幼虫体长26~45mm。蛹红褐色,长20mm。每年发生1代,以卵在竹林地面的禾本科杂草上越冬,次年2月下旬,越冬卵孵化为幼虫,先蛀食禾本科及莎草科杂草。4月初,当竹笋出土时,幼虫即爬到笋上,蛀人笋尖小叶,蛀口外有绿色碎屑堆积,3龄幼虫蛀人笋内,啮食柔软部分。竹笋被害后,表面失去光泽,内有蛀孔、虫粪。幼虫在笋内生活18~25天,至5月上旬老熟幼虫出笋人土结茧化蛹。蛹期20~30天。至6月上旬羽化为成虫。成虫在禾本科杂草叶面边产卵,卵数十粒排成条状。将卵裹于叶内越冬。2月中下旬先为害杂草,4月上旬蛀笋。幼虫蛀笋,使笋败退。 防治方法:
(1)加强抚育工作,除草培土,可促进竹林丰产和消灭越冬卵。
(2)及早挖去被害的退笋,杀死笋中幼虫。
(3)对于用材竹林出笋后,用敌百虫50%可湿性粉剂,释稀成1000倍,或二二三乳剂 200倍液喷洒林地2~3次,杀虫保笋。淡竹笋禾夜蛾(Kumasia kumaso Sugi) 淡竹笋禾夜蛾主要危害淡竹、刚竹、乌哺鸡竹、毛金竹等竹笋。雌成虫长22mm左右,翅展48mm左右;雄成虫体长19mm左右,翅展42mm左右。触角丝状,胸部背面淡灰褐色,足灰褐色。卵初产时米黄色,后淡褐色,扁椭圆形。老熟幼虫体长35mm左右,头部桔黄色,体略呈淡青灰色。蛹长17mm左右,红褐色。1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翌年4月上、中旬孵化。5月蛀人笋中危害,在笋中15~25天,5月下旬化蛹,6月上、中旬羽化,产卵越冬。幼虫在笋中历3龄,每龄5~6天,计15~25天。老熟幼虫咬破笋挥,爬出落于地面,在被害笋周围半径为 15~20cm范围内坠落叶吐丝结薄茧化蛹,若无落叶则在竹箬中作丝茧或在浅土层作茧化蛹。蛹期 15~ 20天。
防治方法:同竹笋禾夜蛾防治法。
3.笋秀禾夜蛾(Oligia apameoidis Draudt) 笋秀禾夜蛾属夜蛾科。分布于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南等地。危害刚竹、淡竹、桂竹、斑竹、石竹、水竹、红壳竹、乌哺鸡竹、苦竹等。幼虫蛀人笋内危害。被害笋大多成为退笋或成竹质量差。雌成虫14~20mm,翅展36~48mm,复眼褐色。华成虫体长11~16mm,翅展30~39mm。体褐色,触角丝状,灰黄色。卵扁圆形,长0.7mm,初乳白色,后淡黄色。老熟幼虫26~40mm,浅紫褐色或紫灰色。头橙红色。蛹长11~21mm,雌蛹较大。红褐色。正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在浙江,2月初~4月初孵化,4月中旬~5月初转移到竹笋中危害,5月中、下旬~6月上旬幼虫老熟,6月上旬出现成虫,产卵越冬。
防治方法:同竹笋禾夜蛾防治法。
4.竹笋泉蝇(Pegomyia phyllostachys Fan) 竹笋泉蝇又叫毛笋泉蝇,以幼虫蛀食竹笋,使内部腐烂,造成退笋。成虫体暗灰色,长约5~7mm,额带黑色,复眼紫褐色,单眼3个,橙黄色,胸部背面有3条深色纵纹,翅透明,翅脉淡黄色,中、后足黄褐色,中、后足腿节及节胫节橙黄色,基节及跗节灰褐色。体两侧纵带呈断续状,并各着生有一列粗刺毛,每列5根,腹末尖削,产卵管针状,黑褐色。卵长圆筒形,长1.5毫米,乳白色,有光泽,排列呈块状。幼虫蛆状,长9毫米,黄白色,前端细末端粗,末端呈截形,头部不明显,口器呈黑色钩状,一龄幼虫乳白色,尾部有两个黑点,二龄幼虫淡黄色,尾端逐渐变为黑色,老熟幼虫尾部变黑。围蛹,深褐色或黑色,近纺锤形,长约7毫米。
竹笋泉蝇每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中越冬,越冬蛹于次年出笋前15~20天羽化为成虫飞出,当笋出土3~5cm时,成虫即产卵于笋择内壁,笋外不易发现,每笋内可产卵10~300粒,卵经过2――4天孵化,孵化率为66%,初孵幼虫群集于卵壳周围,取食笋肉表皮,呈不规则的细线虫道,笋在外观上表现不出症状。二龄幼虫潜入笋肉取食,经过3――4天危害,笋褪色法黄,笋尖不吐水,高停止生长,笋肉开始腐烂。经过10天左右,笋变成锯屑烂糊状,笋箨干枯,全为退笋。幼虫期15――20天。老熟幼虫于5月中旬出笋,脱出入地,或随短笋一同落地,在笋周围25厘米周围内入土,入土深度1――6厘米。经2――4天化蛹,蛹外包被一个很薄的土室,以蛹越冬。
竹笋泉蝇在竹林卫生状况差的林分发生较重,郁闭度大的发生重,林内比林缘发生重,老竹林比新栽竹林发生重,地势平缓、山脚比陡坡、山顶发生重。温度对竹笋泉蝇发育速度影响较大,湿度明显影响卵的孵化和初孵幼虫的存活,骤然的天气变化会引起竹笋泉蝇的大量死亡,卵和初孵幼虫的死亡率可高达95%。
防治方法:
(1)挖除受害的退笋,切去被害部分,杀死幼虫。
(2)对用材竹林用25%二二三乳剂150~2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1500――2000倍液喷射林地,出笋前喷1次,出笋后每10天喷1次,连喷2~3次。
(3)密度较大的竹林,在成虫出现期施放敌敌畏烟剂防治。
(4)用糖醋或鱼肠、死蚯蚓、鲜竹笋等为饵料,用捕蝇笼诱捕成虫。在产卵前期和后期用鱼肠等腥臭物质为最佳,产卵盛期以鲜竹笋为好。饵料内加入敌百虫等少量农药,可直接诱杀,且不影响引诱效果。
5.竹笋绒茎蝇(Chyliza bambusae Yang et Wang) 竹笋绒茎蝇科茎蝇属。危害毛竹、红壳竹、篓竹等的笋根,使竹根短截,中间蛀空而成退笋。雌成虫体长6~7mm,翅长5~6mm,雄虫体长6~8mm,翅长5~6mm。头黄褐色,额间具大黑斑,复眼大,后缘微凹,单眼三角形。卵长椭圆形,乳白色。初孵幼虫的体长为0.5~0.9mm,乳白色。老熟幼虫体长8.5~11.5mm,淡黄色。蛹体长6.1~7.5mm。 竹笋绒茎蝇1年1代。以蛹在其被蛀的竹根中越冬。翌年3月下旬~4月中旬羽化为成虫,4月底卵孵化出幼虫,经过18~25天,幼虫化蛹。
防治方法:
(1)加强经营管理,在竹笋出土后,在笋根四周加盖泥土,阻止成虫产卵。
(2) 在成虫羽化高峰时, 用80%敌敌畏乳油稀释1,000倍液,2.5%澳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喷杀。
6.竹大象虫(Cyrtotrachelus longimanus Fabricius) 竹大象虫又称竹象、长足弯颈象。危害毛竹、青皮竹、粉单竹、甜竹、绿竹、水竹、茶竹等。幼虫蛀食竹笋,使竹笋内部霉烂而死。 成虫体梭形,红褐色,长约21~33mm,雄虫略小。体表面光滑有光泽,头管及口器为黑褐色,触角肘状,前胸背面后缘中央有一长方形黑斑,鞘翅的肩部各有1个黑斑,鞘翅上各有点刻组成的纵纹9条,足细长。卵椭圆形,长3mm。幼虫乳黄色,肥胖,无足,头棕色有毛,体第1~4节略隆起,第1节背面两侧各有一块方形硬板,每体节有横皱2~4条,幼虫共5龄,老熟幼虫体长约35mm。蛹为离蛹,长约30mm。竹大象虫每年发生1代,以成虫于土室中越冬。次年5月份越冬成虫开始出土后活动,以6月中旬~7月上旬为出土盛期。成虫有伪死性。喜栖息于阴凉处,啃咬笋箨作为补充营养。产卵时,先在笋的上部用头咬1个1~2cm的刻槽,然后产1粒卵,再用头咬笋箨纤维堵塞槽口。卵的经1周孵化,幼虫蛀人笋内取食,蛀道宽大充满虫粪,被害笋逐渐霉烂枯死。幼虫老熟后于地下6~28cm处做土室化蛹。成虫羽化后当年不出土,于土室内越冬。
防治方法
(1)冬季劈山松土,深度适当,可破坏竹象的土室,不利于其越冬,亦可促进竹林生长。
(2)捕捉成虫。成虫有伪死性,多集中于竹笋上,在清晨或黄昏时不甚活动,可用人工捕捉。
(3)捕杀幼虫。被害竹笋尖部枯黄,尖叶柔软下垂,可用手指拧一下竹笋端部 16~ 20cm处,如为软的,内部大多有虫,就用利刀自下切开1/4笋壳,取出幼虫。
7.一字竹象虫(Otidognathus davidis Fairmair) 一字竹象虫又称杭州竹象虫、竹笋象虫。危害毛竹、刚竹、桂竹、淡竹、水竹等。雌成虫取食竹笋,作为补充营养;幼虫蛀食笋肉,使竹笋腐烂折倒,或笋成竹后节距缩短,竹材易被风折。 成虫体梭形,黑色,触角膝状,头部延长呈管状,前胸背板上均有一字形黑斑。雄成虫赤褐色,提倡12――18毫米,头管长4――7毫米;雌成虫黄白色至淡黄色,体长12.5――21毫米,头管长5――8毫米,体较雄成虫光滑。卵长卵圆形,长约3mm,初产时卵乳白色,半透明,后逐渐变为白色,柔软易破损。幼虫体白色至淡黄色,头赤褐色,口器黑色,体多皱纹,老熟幼虫长约20毫米,体肥胖,近C字形。裸蛹,刚化蛹时为乳白色,后逐渐变为淡黄色,长约17mm,尾部有两个突起。 一字竹象虫每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地下6――15厘米深处土室中越冬,次年4月底至5月上、中旬成虫出土,盛期为5月上旬。成虫白天出土,寻竹笋取食,获得补充营养,取食一天后,交配产卵,每穴产卵一粒,5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产卵时,雌成虫将笋咬成很多小洞,产卵时头向下,雌成虫在每棵笋上产卵数量最多可达80粒。卵经3~5天孵化,初孵幼虫在产卵穴内取食,三龄后食量大增,突破笋节上下取食,被害处即停止生长。幼虫共五龄,约经20天老熟。5月底至6月上旬,大部分幼虫进入五龄,幼虫老熟,咬破笋箨,滚落地面,寻找土质疏松处人土,在地下8~15mm深处做土室,经半月以后至6月下旬化蛹,蛹期半个月,6月底~7月底羽化为成虫,成虫于土茧内越冬。
防治方法:
(1) 秋冬两季对竹林劈山松土,破坏越冬土茧,可使其越冬成虫大量死亡,同时也可促进竹林多行鞭孕笋,增强抗虫性。
(2)成虫出现期,利用其伪死性,振落捕捉。
(3)用40%氧化乐果5倍液或废机油于秆或笋壳上涂20cm宽毒环;地面喷2%辛硫磷粉剂;5%杀螟松乳油2,000倍液。
8.长足大象虫(Cyrtotrachelus buqueti Guer) 长足大象虫又称竹横锥大象。危害粉单竹、大头竹、青皮竹等的竹笋。成虫咬食竹笋补充营养。被害笋长成畸形竹或断头折梢。幼虫在笋中取食,被害笋多数不能成竹。成虫体橙黄色或黑褐色。卵长椭圆形,初产时乳白色,有光泽。老熟幼虫,乳白色,取食后体乳黄色。蛹初为橙黄色,渐变为土黄色。茧附有竹叶碎片、杂草与泥土。长足大象虫1年1代,以成虫于土中越冬。翌年6月中旬出土,8月中、下旬为出土盛期。幼虫危害期为6月下旬~10月中旬。7月中旬~10月下旬~10月下旬化蛹,8月~11月上旬羽化为成虫越冬。成虫有伪死性,受振动后即掉落地面。
防治方法:
(1) 秋冬两季对竹林劈山松土 破坏越冬土茧。
(2) 成虫出现期,利用其伪死性, 振落捕捉。
(3)40%氧化乐果或废机油涂于竹秆或笋壳上。
9、山竹缘蝽(Notobitus montanus Hsian) 山竹缘蝽成虫体长20~22mm,宽5.5~6mm,黑褐色,被黄褐色细毛。触角第1节短于或等于头宽,第4节基半部红褐色或黄褐,端部色稍深。前胸背板中、后部色稍淡。卵浅褐色,具黄铜光泽,椭圆形,长1.8mm,宽1.2mm。初孵若虫触角与足细长,胸部小,腹部大。山竹缘蝽1年1代,以成虫越冬。越冬成虫于次年4月下旬爬出,飞到竹笋上危害。7月间,成虫在岩石上和山洞附近群集。
防治方法:
(1)人工捕杀成虫。
(2)用90%敌百虫晶体、25%亚胺硫磷乳油、40%氧化乐果说怕、50%马拉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杀死若虫和成虫,也可以用烟雾剂灭杀。
(二)竹食叶害虫及其防治
对竹类叶片产生较大危害的害虫主要有: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 Tsai)、青脊竹蝗(Ceracris nigricornis nigricornis Walker)、竹织叶野螟(Coclesalis coclesalis (Walker))、金黄镰翅野螟(Circobotys aurealis (Leech))、竹云纹野螟(Demobotys pervulgalis (Hampson))、小竹斑蛾(Artona funeralis Butler)、黄纹竹斑蛾(Allobremeria plurilineata Alberti)、竹镂舟蛾(Loudonta dispar Kiriakoff)、两色绿刺蛾(Latoia bicolor (Walker))、刚竹毒蛾(Pantana phyllostachysae Chao)、华竹毒蛾(Pantana sinica Moore)等。
1.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 Tsai) 竹蝗又名黄脊竹蝗、蝗虫、蚌标、飞蝗、跑枯子、花蚌标、花鸡子、蚌鸡子,是我国产竹区的主要害虫,常大面积危害,成虫除取食毛竹、淡竹及刚竹等的叶片外,也危害水稻、玉米等。大发生时,将竹叶吃尽,如同火烧一般,新竹被害即枯死,老竹被害后2~3年内不发新笋,被害竹的竹秆内往往积水,不能利用。
成虫绿色,体长约33mm,雄虫略小,由头顶至前胸背板中央有一显著的黄色纵纹,愈向后而愈宽,触角末端淡黄色。后足腿节粗大,两侧有人字形沟纹,胫节瘦小,有刺两排。若虫又叫跳蝗,体形似成虫,无翅。共5龄,第1龄体长约10mm,浅黄色;第 2龄体长约 12mm,黄色;第 3~5龄依次为16、22、26mm,体色均为黑黄色。羽化时变为翠绿色。
卵长椭圆形,长6~8mm,土黄色,卵块圆筒形,长19~28mm。 黄脊竹蝗每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越冬卵于5月初开始孵化,5月中下旬为孵化盛期,6月底孵化完毕。跳蝗出土后,初群集于地面的小竹及禾本科杂草上取食,10天以后即上大竹危害,群集在竹梢取食,使竹梢呈现枯黄色。3龄以后,逐渐分散。跳蝗有迁移性,当天气炎热时,中午常成群下竹,躲到阴凉处,待下午气温降低后再上竹活动,一般天黑至次日露水未干前很少活动。7月份跳蝗成熟,陆续羽化为成虫,成虫群集取食叶片,在性器官未成熟前颇喜飞翔。当天气炎热时,交尾后经过16天左右,于9月底至下月初产卵,把腹部插人土中将卵粒一层层斜产于泡沫状物质中,形成卵块。每卵块有卵20粒左右,卵块上端有黑色卵块盖覆。产卵地点多在竹山柴草稀少、土质松软的阳坡山腰或山窝斜坡上,每雌虫产卵6块左右,产卵后成虫逐渐死亡。以卵在土中越冬。
防治方法:
(1)人工挖卵。竹蝗产卵集中,可于11月份发动群众至产卵多的地点挖卵块。
(2)跳蝗出土10天内,于早上露水未干前用敌百虫粉喷撒,每公顷用药20~30kg;或用敌敌畏80%乳剂1000~2000倍液喷射;或用闹羊花1kg加水200kg煮沸,当药液呈红褐色时取出过滤成母液,再将母液稀释成500倍液喷射。
(3)在跳蝗上竹时,对密度较大的竹林,用敌敌畏烟剂熏杀,每公顷用10kg,或以3%敌百虫粉或2.5%甲基1605粉,20~30kg喷撒;或在露水干后用50%马拉硫磷800~1000倍或50%甲胺磷1000~1500倍液或80%敌敌畏1000~1500倍液喷雾;也可用杀虫净油剂进行超低容量喷雾;也可以进行烟雾剂防治。
(4)释放白僵菌,使初生的跳蝗感染白僵菌而死亡。
(5)诱杀。用 100kg尿中加人2~3kg5%敌百虫粉拌匀,再用稻草浸透,在竹林中放数堆诱杀,效果较好。
2.青脊竹蝗(Ceracris nigricornis nigricornis Walker) 青脊竹蝗俗名青脊角蝗、青草蜢。主要危害刚竹、毛竹等竹类和禾本科草类植物。成虫翠绿或暗绿色。雌虫体长32~37mm,雄虫体长21~25mm;触角20节,黑褐色。额顶突出如三角形,由头顶至前胸背板以及延伸至两前翅的前缘中部均为翠绿色;这是与黄脊竹蝗的最大区别。
青脊竹蝗1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青脊竹蝗多栖息于林缘杂草或道路两旁的禾本科植物上,比较喜光,很少栖息于竹林阴湿地。其它特性和防治方法等,均与黄脊竹蝗相似。
3.竹织叶野螟(Coclesalis coclesalis (Walker)) 竹织叶野螟又称竹螟,危害毛竹、淡竹、刚竹、红壳竹、石竹、桂竹、角竹、青皮竹、苦竹等。 竹织叶野螟雌成虫体长9~11mm,翅展24~30mm;雄成虫体长10~13mm,翅展25~30mm。体黄至黄褐色,腹面银白色。触角黄色,复眼与额面交界处银白色。前翅有3条褐色弯曲的横线,后翅有1条褐横线,前后翅外缘有宽的褐色边。幼虫绿色,头褐色,老熟时身体变为乳白色,各节有淡褐色的硬皮板,老熟幼虫长约18~24mm。蛹橙色,长12~14mm。尾部突起,中间凹入分两*。卵扁椭圆形,半透明状,长径为 0.84mm,短径为0.75mm。初产时蜡黄色。茧椭圆形,长14~16mm,灰褐色,外粘小土粒。竹织叶野螟,1年4~6代,世代重叠。第1代幼虫危害最重,第2代较轻,第3、4代较少。均以老熟幼虫越冬,翌年4月底化蛹,5月中、下旬出现成虫,6月上旬为羽化高峰。
防治方法:
(1)结合竹林抚育工作,清除林中的小灌木,减少密源植物;冬季削山松土。可消灭越冬幼虫。
(2)在6月下旬发现幼虫苞叶时,可喷射90%敌百虫500倍液或505敌敌畏1000倍液毒杀之。大面积发生可采用飞机防治,喷射90%敌百虫50倍液。
(3)在6月下旬发现幼虫苞叶时,用内吸剂氧化乐果或乙酸甲胺磷等,注射于竹秆基部的竹腔中,通过竹子的输导组织把药液输送到竹叶里,毒杀食叶幼虫。
(4)在5月底成虫出现期间,可用黑光灯诱杀或灯光诱杀。
(5)密度较大的竹林,可施放烟雾剂灭杀。
4.金黄镰翅野螟(Circobotys aurealis (Leech)) 金黄镰翅野螟危害毛竹、淡竹、刚竹、红壳竹、桂竹、青皮竹、苦竹等。金黄镰翅野螟雌成虫体长10~12mm,翅展31~34mm;体金黄色,腹面银白色。头部金黄色;触角淡黄色。复眼与额面交界处银白色。雄成虫体长约13mm,翅展29~31mm。体黄色,前胸背面被较长金黄色鳞片。卵扁椭圆形,长径1.3mm,短径1mm,乳白色。老熟幼虫长25~30mm,淡青色,略带黄色。蛹长13~15mm,褐黄色。
金黄镰翅野螟1年1代,老熟幼虫越冬。翌年4月中化蛹,4月下出现成虫,5月上、中成虫产卵并孵化,幼虫取食30多天后老熟。幼虫的天敌有:螳螂、蜘蛛、绒茧蜂、白僵菌等。
防治方法: 同竹织叶野螟防治法。
5.竹云纹野螟(Demobotys pervulgalis (Hampson)) 竹云纹野螟,又称竹淡黄绒野螟,成虫体淡黄至黄白色,腹面银白色。雌成虫体长9~11mm,翅展24~28mm;雄成虫体长8~10mm,翅展22~26mm。触角淡黄。卵扁椭圆形,长径1mm,短径0.8mm,乳白色至淡黄色。幼虫体长16~24mm,浅黄色。蛹体长12~14mm,乳黄至橙红色。
竹云纹野螟1年1代,以老熟幼虫于地面笋箨、枯叶中越冬。翌年4月底~5月底化蛹。5月下旬羽化为成虫,6月上旬产卵,6月中旬幼虫孵化,7月下旬开始老熟下地越冬。 幼虫的天敌有:蚂蚁、螟虫顶姬蜂、白僵菌等。
防治方法: 同竹织叶野螟防治法。
6.小竹斑蛾(Artona funeralis Butler) 竹斑蛾又称竹斑蛾。幼虫危害毛竹、刚竹、淡竹、苦竹、青篱竹等竹叶。初龄幼虫啃食叶肉,残留表皮。3龄以后啮食叶片,影响竹林生长,甚至枯死。
小竹斑蛾成虫黑色,具青兰光泽,体长9~11mm,雄蛾触角羽状,雌蛾触角丝状。卵椭圆形,乳白色,长约0.7mm。幼虫浅黄色,前胸宽大,常将头盖住,体各节背面生有4个毛瘤,上有黑色短毛及成束的白色长毛,老熟幼虫长约13~19mm。蛹黄褐色,长约10mm,腹部各节前半段生有黄褐色小刺突。茧扁椭圆形。
小竹斑蛾每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竹箨壳处结茧越冬,次年4月下旬~5月上旬化蛹,5月中下旬羽化为成虫。成虫白天活动,夜间及阴雨天潜伏枝叶间不动,产卵于叶背。初龄幼虫有群集性,2~3龄幼虫能吐丝下垂,分散活动。各龄幼虫的危害期:第1代为6月份,第2代为8月份,第3代为10月份。11月上旬老熟幼虫下竹寻找隐蔽场所,笋壳内、枯叶下结茧,在茧内越冬。 防治方法:
(1)消灭越冬虫茧:冬季发动群众在竹林内搜集虫茧消灭之。
(2)幼虫期可用人工捕捉群集之幼虫,或用90%敌百虫1000借液喷杀。
(3)密度较大的竹林,在幼虫3龄以前施放敌敌畏烟雾剂灭杀。
(4)用苏云金杆菌,每毫升含2亿个抱子的浓度喷洒,死亡率可达90%以上。 [7]
主要价值
竹子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植物的价值,我们的生活处处都可以见到竹子及其衍生品的踪迹,从日常餐桌到丛林建筑,竹子的无处不在正体现了它的柔韧和奉献,
食用价值
竹子的种子被称为竹米,因为不易得,所以是珍贵的美食。竹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类、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是优良的保健蔬菜。可制成笋干或罐头等。。笋的种类亦多,有冬笋、春笋、鞭笋,都可作食品。
药用价值
竹叶,《本草纲目》中记载:“淡竹叶气味辛平,苦竹叶气味苦冷”,可治心烦、口疮等病症,夏秋两季采集药用竹叶,晾干后可做一味中药,竹叶粥可以治疗目疼、上火等症状。竹叶对心脑血管疾病也能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竹青是去火清凉的中药材。将新鲜竹片放在火上烘烤得到的汁液被称为竹沥,用于治疗咳嗽和化痰。竹的地下茎通称竹鞭,其出土名苟或笋。《本草纲目》引陆佃说:"旬内为苟,旬外为竹,故荀字从旬。
【性味】 甘、微寒,无毒。
【成分】 笋含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类,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
【功用】 治消渴,利水道,清肺化痰。虫笋为有效之利尿药,适用于浮肿、腹水、脚气足肿、急性肾炎浮肿、喘咳、糖尿病、消渴烦热等。
竹叶:性味甘淡寒,入心肺胃经,有清热除烦,清热利尿之功,适用于热病伤津所致的烦渴证、心经实火,移于小肠所致的尿赤口疮、小便灼热涩痛等,用量6 ̄12克,大剂量可用至30克。入药以鲜品为佳,亦可泡饮。药理研究表明,竹叶有解热作用,能增加尿中氯化物的排泄而呈利尿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并有升高血糖作用。
竹茹:性味甘微寒,入肺胃胆经,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之功,适用于肺热咳嗽,咳痰黄稠,痰火内扰,心烦不安,胃热呕吐等。用量6 ̄10克。一般除痰热多生用,止呕多用姜汁炒用。药理研究表明,竹茹对大肠杆菌、白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枯草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竹沥:性味甘寒,入肺胃心经,有清热化痰,镇惊利窍之功,适用于肺热咳嗽,中风痰壅等。《本草衍义》言其为“痰家之圣剂”,临床常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等。
竹黄:性味甘寒,入心肝胆经,有清热化痰,清心定惊之功,适用于痰热惊搐,中风痰壅等。竹茹、竹黄、竹沥三者都能清热化痰,治痰热咳喘及痰扰心神之证,但竹茹善能清肺胃之痰热,并能止呕;竹沥性滑利,可化痰定惊以开心窍之闭塞;竹黄也能化痰定惊,但性较缓和,多用于小作惊搐之证。
竹蜂:性味甘酸寒,入心肝肺经,有清热化痰,祛风定惊之功,适用于口疮,咽痛,小儿惊风等。
竹笋:竹笋既是一味美味可口的菜蔬,又是一味疗效确实的中药。性味甘寒,入肺胃经,有清热化痰,解毒透疹,和中润肠之功,适用于痰火内蕴,胃热嘈杂,口干便秘,咳嗽痰多,食积不化,麻疹透发不畅,疮疡,胃肠运化不利所致的脘腹胀满,大小便不利等。临床观察发现,竹笋有改善糖尿病症状、消除妇女面部黄褐斑的作用。
观赏价值
我国竹文化源远流长,竹子颇受文人雅客的喜爱,一般会在书房前的庭院中种植以表现个人品性,竹子外形独特,竹秆色彩青翠,竹叶形态多变,观赏性极佳。
竹能与自然景色融成一体,在庭园布局、园林空间、建筑周围环境的处理上有显著的效果,易形成优雅清静的景观,令人赏心悦目。庭园以竹配植,以竹成景,翠竹摇空,绿荫铺地,优雅别致,既有舒适的住宅环境,又有民族特色的园林风貌。
建筑价值
竹子强度高、韧性好、耐磨性佳,防潮性能好,不易生虫和变形,可以当做建筑材料来建设房屋,我国傣族的传统建筑为竹楼,竹楼防潮减震,还有冬暖夏凉的效用;竹子作为一种原生自然材料,现在还可用作一种天然无污染的室内装饰品和竹地板。
工艺价值
竹子韧性佳,竹纤维较多,可以用来制作纸张,竹纸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竹子可用来编织竹筐,打造全竹家具,制作竹萧、笔筒、花瓶、伞骨等工艺品。从竹子中提取的纤维素,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瞬间吸水性、较强的耐磨性和良好的染色性等特性,具有天然抗菌、抑菌、除螨、防臭和抗紫外线功能。竹纤维的布料经常用于制作窗帘、床单等用品,而且用竹纤维制作的面巾纸,具有很好的吸水性和韧性,深受人们的青睐。
文化价值
竹子的文化价值可以体现在诗歌、书画和人格等方面,早在远古时期,就要关于竹的描写,到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中也都觅到了竹的踪迹,说明我国竹文化源远流长;竹在国画中体现颇深,清朝郑板桥尤善画竹,为我们留下了一幅幅高洁的画作;竹子品格高洁通常用来形容人的品格,屈原、文天祥、苏武等人通常被赋予竹坚贞不屈的品性。竹子四季常青,因此与松和梅并成为岁寒三友。又因为其生长结构的特点,被古人誉为虚心有节。因此竹子还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8]
植物文化
中国悠久的文化与竹结下不解之缘,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中国竹文化,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和文化活动中,把竹子形态特征总结成了一种做人的精神风貌,如虚心、气节等,其内涵已形成华中民族品格、禀赋和精神象征。看到竹子,人们自然想到它不畏逆境,不惧艰辛,中通外直,宁折不屈的品格,这是一种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也正是竹子特殊的审美价值。竹为高大、生长迅速的禾草类植物,茎为木质。分布于热带、亚热带至暖温带地区,东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岛屿上分布最集中,种类也最多。竹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倍受中国人民喜爱,有“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梅松竹”岁寒三友之一等美称。中国古今文人墨客,嗜竹咏竹者众多。
中国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竹林面积最大、开发利用竹资源最早的国家之一,素有“竹子王国”之称。竹子因青翠挺拔、奇姿出众,凌霜傲雪,四时长茂受到了人们的称颂。人们赋予它心虚节坚、坚忍不拔、风度潇洒的“君子”美誉。在悠悠几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竹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悠久的文化与竹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中国竹文化。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五千多年悠久文化历史的民族,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民族,因而也是一个热爱森林、创造森林文化的民族。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源泉,文明在森林中诞生和发展,历史上的文明古国都诞生于森林中,在森林中得以发展而辉煌于世。森林对人类文化与文明的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而且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森林文化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中国独特风土基础之上。悠久的森林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竹文化是森林文化中独树一帜的一个重要分支。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的一句名言,揭示了中华文明史中一个特殊的现象:竹作为一种特殊的质体,已渗透到中华民族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竹子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资源,并渗透和凝聚于精神文化之中,构成了中国文化的独特色彩,从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中国竹文明,积淀成为源远流长的中国竹文化。 英国著名学者,研究东亚文明的权威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东亚过去被称为“竹子”文明,中国则被称为“竹子文明的国度”。
甲骨文中竹子符号的出现到竹部文字的创造和发展,从一个重要侧面反映了中国竹子文明的历史演进。著名竹子专家熊文愈教授详细统计了甲骨文?殷商?、金文?周?、《说文解字》?东汉?、《玉篇》?梁?、《字汇》?明?、《康熙字典》?清?等各代重要字典中竹部文字的数量。根据出土文物和有关典籍记载,论述了竹子与中国古代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军事武器、文化艺术、音乐以及人们日常生活诸方面的密切关系。中华文化浸透了竹子的痕迹,悠悠五千年,中华民族的成长、壮大、繁荣,也是一部竹子文化繁衍和发展的诗篇,由此可见,中国被称为“竹子文明的国度”是名不虚传的。
正如苏东坡所述:“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就拿“书者竹纸”来说,从殷商时期出现在竹简上的刻字,到六朝时期发明的竹纸,竹作为中国文化传播积累的载体,在文化发展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对保存人类知识、形成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起到了直接和间接的作用。
“华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衣食住行用,处处竹相连”。竹子四季常青、姿态优雅、鞭根发达,不但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且有很好的生态、旅游、观赏价值,在绿化环境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竹文化的发展,不仅在物质层面上满足了人们的需要,更在精神层面上熏陶了人们的情操,成为品格的象征。
中国竹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中国竹文化就是以竹为载体的中国文化,就其内容来说可以分为竹文化景观和竹文化符号。竹笋、竹制书写工具、工艺品、乐器、舞蹈道具、日用器物、生产工具、建筑、交通工具等是构成器物的物质材料,文化内涵的显示不是竹本身而是竹所构成的器物及其使用规范,它能显示出文化性的人化了的自然,或者说是中华民族为了特定的实践需要而有意识地用竹所创造的景象,此为竹文化景观。而宗教、文学绘画、伦理规范中的“竹”本身即直接表现与象征着人的情感、思维、观念、价值、理想等精神世界,此为竹文化符号。 竹文化景观是指人化了的竹所显示出来的中华文化性质,或者说是中华民族为了满足生活需要、生产需要、书写需要、审美需要等有意识地用竹创造的景象。竹文化景观既表现出中华民族的心理倾向和特点,又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进化的程度。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竹密切联系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用。
衣——竹服饰是中国竹文化景观之一。从服饰方面看,秦汉时期就出现用竹制布、取竹制冠、用竹做防雨的竹鞋、竹斗笠,并沿用至今。古代人使用的竹簪、竹蓖箕、竹箍等,都是用竹制成的容饰器,震惊中外的马王堆出土文物,发髻上就插有竹笄、角笄、玳瑁各一件,体现了他们对美的追求。
食——竹饮食是中国竹文化景观之二。从饮食方面看,根据《诗经》、《禹贡》等文献记载,竹笋在西周时期已成为餐上佳肴,此后相沿不衰,直至今日竹笋仍不失为中华民族的桌上名菜。竹不仅可以充饥果腹,满足口舌之好,而且被赋予浓厚的文化内涵,倾注了生长于农耕文化的中华民族对于植物格外厚爱的感情。
住——竹建筑是中国竹文化景观之三。从住宅方面看,竹被中华民族用作房屋各个部分的建筑材料,甚至到了“不瓦而盖,盖以竹;不砖而墙,墙以竹;不板而门,门以竹。其余若椽、若楞、若窗牖、若承壁,莫非竹者”的地步。中国竹建筑体现了中华民族以农立国的生活观念、尚俭归朴的生活情趣、优美和谐和空灵飘逸的审美理想。
行——竹交通工具是中国竹文化景观之四。从交通运输方面看,竹是一种重要的营造材料,人们用竹来开路架桥、制舟做车。在需要与条件制约之下发明创造的交通设施和运输工具,在特定的环境之中代代承传,成为一个突出的文化质点。竹制交通设施和运输工具一方面显示出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生活意志和极富想象力的创造精神,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禁严的等级观念和追求平等的文化心态。
用——竹生产生活用具是中国竹文化景观之五。竹制生活器物。竹材被中华民族大量用来制作成各种各样的日常生活器物,如:炊饮器具、消暑用具、家具等。竹制日常生活器物的制作工艺、形制、大小及使用制度,构成一副别致的中华民族生活风俗图和中华文化景观,显示出中华文化的强烈理性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生活艺术化的情趣。
竹制生产工具。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产业都有竹制生产工具。在中国古代生产中,无论是简单工具还是复杂工具,竹都是生产工具的一种重要制作材料。竹制生产工具一方面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缓慢性和地区之间经济水平的不平衡性,另一方面又表现出中华民族认识自然与利用自然的智慧、勇气和理想,显示着中华文化对待自然因地制宜、轻视永恒、肯定已然的现实精神。
竹制书写用具。中国的书写工具别具一格,书写材料亦颇有特色并富创造性,而竹在其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竹笔是中华民族最早的书写工具,作为创作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的工具,历久不衰,宣笔、湖笔、湘笔等名笔的笔杆均由竹制成。早在中华文化的发轫时期商朝末年周朝初年,竹即开始成为中华民族的书写材料——竹简。至春秋时期,竹简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书写材料。直至南朝时期,流行了约两千年的中华民族的主要书写才被纸所完全取代。然而,竹与书写材料的密切联系并未由此中断,竹不再作为直接的书写材料,但至迟在唐朝中叶却作为书写材料之上品竹纸的加工原料而成为书写材料的重要因素。竹制书写工具和书写材料,尤其是竹制书写工具是使汉字的书写艺术化而形成书法艺术,以及形成中国画画法的一个重要动因。竹制书写工具和书写材料渗透着中华文化的审美趣味和文化观念。
娱——竹娱乐品是中国竹文化景观之六。工艺品是器物由实用走向审美、人类精神需求增加的结果,兼具实用与审美两种功能,既是物质生产技能的集中体现,又显现出文化性格与审美追求。这两方面的表现均需借助于其构成物质材料的形状、色彩、造型的变化,因而体悟与分析工艺品的文化性格和审美追求不能忽视其构造材料。在蔚为大观的中国艺术品中,竹制工艺品是颇具特色且种类繁多的一类,它表现了中华民族娟秀细腻、清新淡雅、柔和婉约的审美趣味。
竹制乐器。竹是中华民族乐器的重要制作材料。被列为中国古代的音乐分类“八音”之一,甚至常用“竹”代表管乐,用“丝竹”代称音乐。竹制乐器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待自然的“天人合一”或“天人协调”的态度,亦显示了中国传统音乐简明、灵活的特征。
竹生活环境。从人类的生活环境看,竹子也发挥了其特殊的作用。竹子独特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决定其具有广泛的生态效益: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减少噪音和为其它生物资源提供生存环境,备受人们的青睐,古今人们都用其保护和美化人类的生活环境。 文化符号是指一定的社会环境用于较稳固地象征某种特定意义的事象。竹被中华文化赋予象征宗教观念和理想人格、表现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的功能,中华民族的内在情感、观念常借竹而得以象征与表现,因而竹成为中华文化的一种重要符号。
竹宗教符号是中国竹文化符号之一。中华文化在战国时期开始把竹神圣化和非凡化,对之加以崇拜。天师道把竹视为具有送子和延寿神秘力量的“灵草”,人们常崇拜竹以祈求得子或求子健康成长,以驱病延寿。彝族、傣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视竹为本民族源出的植物或搭救其祖先性命之物,作为本民族的祖先和保护神进行祭祀,竹成为一种图腾。竹宗教符号象征着中华民族虔诚的宗教情感、对现实的态度及对未来的热望。
竹民俗符号是中国竹文化符号之二。竹子在民俗文化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竹文化联系着口承文艺、游乐活动和民间习俗;祭祀、婚丧、交际、节日、朝规等社群文化构成了民间竹文化的重要元素。
竹诗歌符号是中国竹文化符号之三。早在远古时期,竹就被当作原始歌谣的描绘内容,其后《诗经》、《楚辞》、《汉乐府》、《古诗十九首》等先秦两汉的文学作品对竹和竹制器物均有大量描绘,但竹或竹制器物仅只是意境的一个构成要件,尚未成为中心意象。至南朝时期,伴随着山水诗的出现,以竹为中心意象的咏竹文学诞生了,其代表就是谢跳的《秋竹曲》和《咏竹》。此后,历代文人墨客对竹吟咏不断,创造出大量咏竹文学作品。竹之挺拔、常青不凋之色以及竹的摇曳之声和清疏之影,尽入诗怀,并借以象征与表现虚心、高洁、耿直、坚贞、思念等情志和思想,构成情志依附于竹意象、情志贯注于竹意象、情志超越于竹意象几种文学符号类型,显示出清新淡雅、幽静柔美的审美特征。
竹书画符号是中国竹文化符号之四。中国绘画画竹始于唐朝,至五代十国时期中国画的重要一科——墨竹画已问世,北宋文同、苏轼等人开始大量画竹,完善了画竹艺术。清朝涌现出倾毕生精力于竹的画家——郑燮,他不仅留给我们大量写竹画,而且在画竹艺术上多有创新、理论上颇多总结。从正直、高洁、孤傲、坚贞、抗争到直爽达观、体恤民情等,画家们都借画竹得以象征与表现,并构成别具一格的简淡逸远的绘画风格。
竹造景符号是中国竹文化符号之五。竹子是中国古典园林中重要的植物材料,从上林苑、辋川别业到寿山艮岳,都有竹子景观的记载。现存的江南古典园林中有不少竹子造景的范例,如网师园的“竹外一枝轩”、沧浪亭的“翠玲珑”、留园的“碧梧栖凤”、个园的“春山”等等。竹子造景可通过题咏、匾额、楹联、名人故居、雕塑以及竹韵景石等艺术手法渲染竹文化,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完美结合,营造出充满诗情画意的园林意境。
竹人格符号是中国竹文化符号之六。竹在中华文化中被人格化,成为象征中华民族的人格评价、人格理想和人格目标的一种重要的人格符号。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儒家和道家设计出两种迥然相异的人生道路和人格理想:建功立德与遁迹山林、刚正奋进与淡泊自适。这迥然相反的二元人格标准构成了中国传统理想人格系统,竹人格符号以其特有的包容性,意指着中国传统人格的整个结构和系统。 竹文化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和文化活动中,把竹子形态特征总结成一种做人的精神风貌,如虚心、气节等,其内涵已形成华中民族品格、禀赋和精神象征。看到竹子,人们自然想到它不畏逆境,不惧艰辛,中通外直,宁折不屈的品格,这是一种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也正是竹子特殊的审美价值。竹为高大、生长迅速的禾草类植物,茎为木质。分布于热带、亚热带至暖温带地区,东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岛屿上分布最集中,种类也最多。竹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倍受中国人民喜爱,有“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梅松竹”岁寒三友之一等美称。
中国竹文化的核心, 白居易在《养竹记》中总结竹的品性“本固”、“性直”、“心空”、“节贞”,将之比作贤人君子。刘岩夫在《植竹记》中赋予竹子“刚”、“柔”、“忠”、“义”、“谦”、“贤”、“德”等品格。在生活中,人们往往容易把竹的特性拟人化,如人们极易由竹的不畏严寒联想到人的坚贞不屈的人格品质,由竹的清风瘦骨联想到一种“超然脱俗”的人生境界。这种竹的自然属性同人的人格特点发生契合是中国竹文化的核心所在。
郑燮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等诗句都是借竹来表达自己的情怀或表现自己的人格理想。而湘妃的斑竹泪更是使竹成为女子对于爱情坚贞不渝的写照。享有诗佛之誉的王维最擅长以竹来传达自己的禅悟体验:“独坐幽徨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由生产生活的资料到具有自然观赏价值的景物再到表现人类精神追求的审美载体,竹在人们的生活中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自然到“人化的自然”再到“自然的人化”,实用性向审美性的转变标示出人们对同自己息息相关的自然的终极关照。 中国竹文化的特征, 竹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与其他类型的文化相比,竹文化具有浓重的文学和美学、宗教和民俗、生活和乡土气息特点。它既有道德人格的比附意义,又有理想爱情的象征意义,同时又是禅宗禅趣的载体。
中国竹文化具有突出的伦理主义特征。竹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结丛,折射出中华文化的整体光彩,竹文化的伦理性特征正是中华文化伦理性的反映。竹文化渗透的领域之所以如此广泛、所凝聚的民族精神之所以如此深厚,是因为竹的某些特征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异质同构性”,竹文化兼收并蓄地融合了中国古代诸家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强烈伦理精神对竹提出了文化的需要并赋予它丰富的内涵,“天人合一”的类比思维则使竹与人及其文化相结合。
竹文化是中华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重要标识。无论是竹文化的构筑材料、形制特征还是它所体现出的文化氛围,无论是竹文化的能指还是它所象征与表现的意指,均能非常鲜明而突出地显示出中华文化的特色,透露出深厚的中华内涵。一双竹筷,一座竹楼,一架竹桥,一根竹笛,一把竹丝扇,一只竹管毛笔,一首咏竹诗,一副墨竹画,一句“无竹令人俗”的人生格言……无不弥漫着迥异于欧洲文化、非洲文化、拉美文化的中华文化的浓郁气息:竹筷是中餐别于西餐的标记,筒车是中国古人独有的运输工具,竹丝扇是中国能工巧匠的杰作,竹管毛笔是古老中华文化的象征,竹笛是中国特有的乐器,咏竹诗是中国咏物诗的一类,墨竹画代表着中国画,借竹喻人格只为中国哲人所道出……不必诠释,无需标签,人们自会睹物思人,见景生情。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正是通过竹及其他文化事象得以显现,从而与其他文化判然相别。 咏竹五
明代作者:憨山德凊
咏竹五首[五言绝句
【其一】
寒飞千尺玉,清洒一林霜。纵是尘心重,相看亦顿忘。
【其二】
矫矫凌云姿,风生龙夜吼。霜雪不知年,真吾岁寒友。
【其三】
霜干寒如玉,风枝响似琴。潇湘一夜雨,滴碎客中心。
【其四】
叶落根偏固,心虚节更高。一林寒吹发,清夜伴松涛。
【其五】
淇澳春云碧,潇湘夜雨寒。虚窗人静听,飒飒响琅玕。 中国竹文化的源流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竹子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竹文化的形成是历史的必然,体现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诸多方面。考古和历史文献资料证实,原始时期中国竹林的分布,西起甘肃祁连山,北到黄河流域北部,东至台湾,南及海南岛。中华文化发源的两大中心——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正是在竹林生态区域之内。我们祖先创造的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正是在这种竹生态环境下产生和演进的。竹子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文字、生产、文学、艺术、宗教、风俗以及日常生活,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毫不逊于石器、金属,以致于积淀成为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多彩的中国竹文化。
竹子的使用确切记载源于仰韶文化。1954年在西安半坡村发掘了距今约六千年左右的仰韶文化遗址,其中出土的陶器上可辨认出“竹”字符号,说明在此之前,竹子已为人们所研究和利用,也即是我国人民研究和利用竹子的历史可追溯到五六千年前的新时器时代。汉字起源于原始社会崩溃的仰韶文化,而“竹”字的原始符号则应在此之前就已出现了。研究表明,我国商代就已知道竹子的各种用途,其中之一是用作竹简,即把字写在竹片上,再把它们用绳子串在一起就成了“书”,汉字“册”即由此而来。竹简为我们保存了东汉以前的大批珍贵文献,如《尚书》、《礼记》和《论语》等都是写在竹简和木简上的。殷商时代用竹简写的书叫“竹书”,用竹简写的信叫“竹报”。竹笔的发明在文化史上也具有开拓性的一页,在殷代文化遗迹出土的甲骨、玉片和陶器上都可以看出毛笔书写的朱墨字迹。湖北曾侯乙墓和汀鄂出土的春秋战国墓的文物中也有佐证。
早在九世纪我国已开始用竹造纸,比欧洲约早一千年。关于用竹造纸,明代《天工开物》中作了详细记载,并附有竹纸制造图。用竹造纸,标志着我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巨大发展和成就,促进了中国文化的繁荣。随着时代的发展,竹在生活中更是大展身手,与人们的联系也更加密切。
中国竹文化的发展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度,丰富的竹资源为我国古代用竹、种竹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是中国竹文化产生的物质基础。中国对竹子的培育和利用已有六千多年历史。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加强,竹子的优良特性和开发价值得到重新认识,且已被逐步推上生态环境建设和山区经济建设的历史舞台。
竹子具有其他一般树木无法比拟的多重特点和优势,发展竹资源、开发竹产业能把生态建设和产业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在推进生态建设的同时推进产业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典型的竹子公园有北京紫竹院公园、上海万竹园、南京菊花台公园、成都望江楼公园及广州晓港公园等;以竹景为主的“园中园”主要有北京植物园的“集秀园”、杭州黄龙洞圆缘民俗园的“方竹园”、马鞍山采石矶公园的“万竹坞”等。位于安吉县竹种园内的中国竹子博物馆,是我国目前展馆面积最大、展品最丰富、设施最先进的竹子专题博物馆。
中国竹业的盛典——1997年开始每两年一届的中国竹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和首届十大“中国竹子之乡”的评选,为我国竹文化又增添了浓重的一笔。1997年11月,总部设在北京的第一个政府间国际组织——国际竹藤组织的正式成立,更是世界竹业的一大盛事。
对竹文化进行研究的组织机构、科研成果、专著论文等也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
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神奇朴实的中国竹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历史发展,在中华民族精神长河中留下了深长的历史投影。它正以倔强的生命力随着文化传统对生产和生活的实践,实现同现代文化的综合,以形成中华民族与时俱进的文化意识和品格 。[9]
故事
1、孟宗竹的故事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子俩相依为命。他读书勤恳,极为孝顺。 长大后,母亲年纪老迈,体弱多病。不管母亲想吃什么,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一天,母亲病重,想吃竹笋煮羹,但这时正是冬天,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何处能寻得竹笋!他无可奈何,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觉得全身发热,风吹过来也是热的。他睁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转青了,再仔细瞧瞧,周围长出了许多竹笋。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他把竹笋让母亲吃了,母亲的病就好了。
2、竹子由来
相传,古时凡间没有竹子的,竹子只生长在王母娘娘的御花园中。竹子受仙霖甘露浇灌,长得俊秀挺拔。神仙们都十分喜爱仙竹,特别是王母娘娘,更是宠爱有加。她命侍女朝霞仙子照料仙竹,朝霞对仙竹也喜欢万分,每天都悉心呵护。仙竹仿佛也懂她的心思,只要朝霞从旁经过,便招展身姿,向她致意问好。
天上虽好,可朝霞却向往人间有死有生,有泪有笑的生活。当她和女友们谈起人们生活的时候,总说:“要是能在人间活一天,我连神仙也不要做了!”可女友们都笑她痴人说梦,仙女下凡是犯天规的。
说到梦,还真的来了。王母娘娘在蟠桃会上乘兴多喝了几杯百花仙子酿的百花露,醉了。这百花露喝上一杯,神仙也得醉三天,更何况多喝了好几杯呢?朝霞明白这一醉少也要十天半个月,真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要下凡,只有乘此机会了。便悄悄地带了一些仙竹从南天门溜到了人间…… 从此,人间就有了挺拔俊俏的竹子。
3、竹神
很久以前,浮流国(即现永安)出了位叫“衍公”的奇人,他生性爱竹,终日徜徉在竹林,以竹为伴。一年,天降大旱,河流干涸,万物枯焦,百业凋敝。衍公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决心为百姓做点好事。他拔起一根竹子,运起法力,驱赶巨石,准备在燕江上筑起一座石壁,蓄水抗旱。此事被天神得知,大为震怒,认为这是对抗天庭,犯上作乱。于是便降落凡间,把即将筑好的石壁破坏。衍公功亏一篑,饮恨燕江。
衍公不向天公低头,决意教训一下傲慢的天帝。一日清晨,衍公用竹做了支弓箭,张臂挽弓,射向天庭。竹箭挟风携电,径直射向玉皇大帝的金銮殿。这天玉皇大帝恰好贪睡,尚未上早朝,竹箭直射在玉帝的龙椅背上。待玉帝上得殿来,见椅背上插着支箭,大惊失色,忙问左右是为何。太白金星拔下箭看了后说:“这是一支竹秆箭,不在豫章(即现江西)在闽越(即现福建):金箭头,银箭尾,不在沙县、在浮流。”玉皇大帝听后,下令天兵天将到浮流国捉拿施放冷箭之人。 天兵来到浮流国,深入竹林搜捕衍公。只见竹林内有个五处美髯、须发飘飘,手持一根竹笛的人在出没。天兵砍倒所有竹子,可就是抓不着那个留着长须的奇人,只好悻悻地返回天后命。
玉皇大帝听罢禀报,叹道:“这个在竹林出没的不是凡人,只能是竹神啊!”只好下令龙玉降雨,消弥永安的旱情。 雨水一降,一棵棵竹笋拔地而起,竹林又是一片郁郁葱葱。
从此,永安人把衍公尊为“竹神公”,拜供奉起来,以纪念这位解永安于倒悬的奇人。
4、四方竹的传说
西樵山上多异竹,尤以四方竹负盛名。四方竹株型矮小,色墨绿,叶细长,茎枝圆中略方,用手捏它,有明显的方型感,横截面成正方形。由于疏密有致,形态飘逸,适宜盆栽,是观赏的珍品。传说这种竹最初是由一个坚心的男子培植起来的,不坚心的人很难把它栽活。
很久以前,山上有一对青年男女在热恋着,他俩对歌传情,密订终身。可是女子很势利,嫌弃男子靠打柴过日。当男子到女家求婚时,女子的娘竟挡住门口唱道:
不是花靴莫行街,
不是利斧莫砍柴。
除非山上天地变 , 竹子成方送女来。
男子是个坚心的人,他听了下决心要叫竹子变方。他在自己的草棚下栽了一棵竹子,早晚用力在竹竿上捏一会儿。捏呀捏的,捏了一年,竹竿的下截变方了,但上截还是圆的。捏呀捏的,捏了两年,竹竿的上截变方了,但下截又恢复了圆形。竹未捏方,女子的娘把女儿许给了一个官家。在花轿过门的途中,那女子在轿里长叹一声自尽了。
男子非常悲愤,把棚下的竹株拔了起来,带着它进佛寺当和尚去了。
这个年青的和尚天天到禅堂里念经,天天捏着檐下新移的那棵竹子。经书念了十回、百回、千回,竹子捏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终于,一棵方形的竹子在香烟缭绕中出现了,叶形细长,竿色墨绿。后来从旁长出来的新竹也是方的。和尚穿上整齐的袈裟,虔诚地把方竹子从禅房前移栽在女子的坟上。
方竹子在坟地里繁殖开来了,长满了坡坡岭岭。山里人把它看作是坚贞的象征。
从此,山里有这么一个习惯:男子向女子求婚,得在女方家门前栽一株四方竹,表示自己的坚贞。
5、插杖生竹
九宫山有座祖爷殿,是开山祖爷张道清生前静心养性的地方。他升天以后,肉身(遗体)就供在大殿当中。他活在世上时,祖爷殿上始终盖不住瓦;死了以后,落得肉身不全。
这里头有个缘故。当年,张道清偷了师父的三件宝物,一路从江西跑到了湖北,半路上撞见了一个姓章的游方道人。章道人年长一辈,张道清就尊他为师父。章道人喜欢张道清聪明乖巧,张道清爱慕章道人道艺成熟,张道清有志另立门户,开坛传道,章道人也想创立新道场,广收道徒。两人碰巧想到了一起,越谈越高兴,不觉走进了通山地界。
两人选了几个地方,都没有选中,最后来到横石潭。听当地人说,这一带有两座山最有名,一座是九宫山,一座是太平山。
两人约定分头探查,张道清到九宫山,章道人到太平山,五天后在太平山会面。章道人怕张道清看不准,分手之前,将自己的竹手杖交给了张道清,并嘱咐说:“要是看不准山上气相,你就将这根竹杖插在地下。三天以后,它要是生了根,开了枝,长了叶,那就证明这座山的确不错。不然,就只是一般。”
张道清走到九宫山脚,迎面碰上刚从山上下来的猎人郑邪。郑邪慌张地说:“不得了!山上出鬼啊!这九宫山,方圆几百里没有人烟。我今天突然看见,山顶上一口塘里有九条大水牛在浴澡。这不是活鬼出现又是什么呢?”张道清心里清楚,那不是水牛,是九条龙。九宫山上九龙盘顶,是块宝地啊! 他一口气赶到山顶,一心要看九龙出现。
一连三天过去了,还是不见九龙的影子。这时,陡然记起章师父给他的那根手杖,心想何苦要在这里死守硬候呢?把手杖往地下一插,不就一清二楚了?他连忙回身去拿那根手杖。可是,手杖不见了。他抬头一看,发现眼前出现了一根活竹子,竹杪还是弯的。原来,当初无意中把手杖插在地上了,没想到真的成了一根活竹子。张道清满心欢喜,慌忙飞跑下山,要赶到太平山去给章师父报喜。
走到半路,他心里变了卦:章师父年纪比自己大,道艺比自己强,要是对他实话实说,这九宫山不就成了他的了?不行,不行。他灵机一动,在路旁找了一根烂竹子,做成一根原模原样的手杖,上了太平山。
章道人见张道清一副愁眉苦脸相,手杖也带回来了,猜想事情不妙,就劝张道清说:“我在横石潭,远远看见九宫山气脉不凡,存心想让你到那里自立门户,做一番事业。哪晓得我老眼昏花,让你白跑了一趟。今后你就住在太平山吧。这里是九龟寻母的风水,很不错的。”张道清连忙推辞说:“不,不。我怎么能夺师父的风水呢?俗话说,福人登福地。我没有那个造化,也不打算东颠西跑了,就在九宫山混一辈子,挨着师父做个伴。”章道人更觉得对不住张道清,顺手拿起地下那根随他多年的手杖要离开,见不是原物,心里全明白了。他不好当面出张道清的丑,只是说了声:“呀,竹子烂了哩!”张道清赶紧接了一句:“是烂了!我按师父的教导去做,没想到三天过后就成了这样。怪不得当地人说九宫山气数已尽。”章道人笑着说:“我是真心对你,你千万不可哄我呀!”张道清指天发誓:“我要是哄了师父,这一辈子活着不得安生,死后肉身不全。”
张道清就在九宫山做了开山祖爷,道场办得兴旺红火。不过,祖爷殿一盖好,一阵狂风刮来,屋顶上的瓦全部飞了;换成锡瓦,一场天火烧来,全部熔了;最后换成大铁瓦,这才管几年。不想后来太平军上了九宫山,掀了铁瓦,拖出张道清的干尸,毁了肉身。人们都说,只怪他当初心术不正。[10]
诗词
古往今来描写赞叹竹子的诗词非常之多,现摘录部分如下: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郑燮《新竹》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杨万里《夏夜追凉》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王庭筠《绝句·竹影和诗瘦》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吴均《山中杂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李峤《风》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苏轼《於潜僧绿筠轩》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 记承天夜游》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王维《山居即事》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欧阳修《戏答元珍》
掩柴扉,谢他梅竹伴我冷书斋。——沈自晋《玉芙蓉·雨窗小咏》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苏轼《於潜僧绿筠轩》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钱起《晚春归山居题窗前竹 / 暮春归故山草堂诗》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范成大《喜晴》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曹组《卜算子·兰》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张舜民《村居·水绕陂田竹绕篱》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11]
參考文獻
相關視頻
求生欲太强!地震时大熊猫丢下竹子“瞬间上树” | 竹子种植技术(壮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