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龄
宋美龄(英文名:Soong May-ling,1897年3月5日一2003年10月24日),冠夫姓尊称为蒋宋美龄女士或蒋夫人,海南文昌人,韦尔斯利学院毕业,中华民国政治家、外交家、社交名流、国际知名人士、中国国民党中央妇女工作委员会指导会议指导长、国立彰化师范大学、中华民国妇女联合会的创办人、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议主席团主席、中华民国第一夫人、中华民国空军创办人、中华民国空军司令、中华民国空军中将。
中华民国第一夫人,中国国民党总裁、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及第一、二、三、四、五届中华民国总统蒋中正的第四任妻子,前任中国国民党主席及第六、七任中华民国总统蒋经国的继母。宋美龄是中国政治家、外交家、社交名流、国际知名人士、中国国民党中央妇女工作委员会指导会议指导长、国立彰化师范大学、中华民国妇女联合会的创办人、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议主席团主席、中华民国第一夫人、中华民国空军司令、中华民国空军中将。美国韦尔斯莱大学[1]:187。对近代中国历史及中美关系影响深远。 宋家姐妹,也是宋氏三姐妹,宋家三姐妹,即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是20世纪中国最显耀的姐妹组合。大姐宋霭龄联姻孔祥熙,善于积财,富甲天下;二姐宋庆龄成为国母,献身革命,万民敬仰;三妹宋美龄,“民国第一夫人”,权势显赫,八面玲珑。她们对20世纪的中国拥有不可思议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也因而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2003年10月24日,台北时间5时17分,宋美龄于纽约逝世,享寿106岁,葬于芬克里夫墓园,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参战国领袖及夫人中最长寿者。
目录
早年经历
童年在中国
1897年3月5日(农历二月十二日),宋美龄出生于大清国上海浦东川沙镇(内史第),位在浦东川沙镇兰芬堂七十四弄一号。宋美龄籍贯海南,父亲宋嘉澍即广东省文昌县人(今隶属海南省),曾担任美南监理会(今卫理公会)牧师,后经营出版业,以印刷和批发《圣经》致富[2]:16。母亲倪桂珍,出身上海名门望族。宋美龄在六兄弟姊妹中排行第四,两位姐姐宋霭龄、宋庆龄分别比她年长8岁和4岁,哥哥宋子文比她年长3岁,两位弟弟宋子良、宋子安则分别比她年幼2岁和9岁。
1903年,宋美龄就读上海三一堂女塾。
青年在美国就学
1908年,宋美龄与宋庆龄同赴美国留学,先后在新泽西州萨米特镇以及乔治亚州梅肯之皮德蒙特学院、卫斯理安学院就读。1912年,进入马萨诸塞州卫斯理学院。
学成回国
1917年,回到中国。1918年,在上海基督教女青年会担任英语教师。她积极参加基督教女青年会活动,并且是全国电影审查委员会成员[2]:70。后任上海工部局儿童劳工工作委员会秘书。她长得漂亮,有教养,有钱盛装打扮[2]:70。
1922年,蒋中正与宋美龄在上海见面。宋美龄和蒋中正初次见面是在宋庆龄家里,当时孙中山一家正在广州;蒋似乎对宋美龄一见倾心[2]:72。蒋便追求宋。
蒋中正曾赞成孙同宋庆龄结婚,见到宋美龄后不久,蒋就自己打算同宋美龄结婚之心事,向孙征求意见;孙认为宋美龄接受之可能性小,并且力劝蒋不要操之过急,使蒋大为吃惊[2]:72。由于蒋已婚,并信仰佛教,倪桂珍强烈反对他们交往,要蒋先与所有妻子、侍妾解除婚约,才答应他们交往。蒋向宋美龄求婚时,宋家反对,因为蒋中正不是基督徒;宋家坚持,蒋要娶宋美龄就必须信基督教,蒋答应与宋美龄结婚后认真研读《圣经》,宋家同意[2]:16。
中年前期经历
与蒋中正结婚
1927年9月28日、29日、30日,蒋一连三天在《申报》刊登“毛氏发妻,早经仳离,姚陈二妾,本无契约”[4],声明与毛福梅、姚冶诚、陈洁如等妻妾脱离关系。1927年4月12日,蒋进驻上海,向宋求婚。12月1日,蒋与宋于上海结婚[3]:14。结婚仪式先后于上海西摩路(今陕西北路)369号宋家和静安寺路戈登路口大华饭店举行[5]:187。其时有报纸在标题上一语双关称蒋宋联姻为“(蒋)中(正)(宋)美(龄)合作”[5]:188。婚礼分两次进行:先在宋宅会客厅举行西式婚礼,后在戈登路大华饭店出席中式婚礼。
1930年,在宋促使下,蒋在上海虹口昆山路景林堂正式接受洗礼,成为基督教徒。1931年10月26日,《时代杂志》美国版封面人物为蒋宋夫妇。1934年,国民政府在蒋宋主导下开始推行“新生活运动”,宣传新政内容;秋天,随蒋作1个月西北考察。
1936年11月9日,宋担任中国航空委员会秘会长,为了组建中国空军,她在向外国采购飞机、聘请外国顾问等问题上,发挥了自己的外交才能。此外,她还把许多时间花在有关航空理论和飞机设计的学习上。日后被空军誉为“中国空军之母”,对中国空军现代化贡献重大。1937年,蒋授权宋掌握空军;宋聘请陈纳德将军整顿中国空军。
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凌晨,杨虎城与张学良在西安扣押蒋,进行“兵谏”,发生举世震惊的西安事变。当时,宋正在上海养病,急忙赶往南京同政府人员商议解救办法,宋竭力主张以和平方法营救蒋。12月15日,她与宋子文飞往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谈判,最后顺利达成协议。12月25日下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宋等人飞离西安。
抗战时期和中美关系
蒋介石在国家大事上最亲信宋美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曾几次作为蒋个人使者到美国;她的魅力和风度使她成为国际名人,而且往往能把蒋比较生硬之形象冲淡一些[2]:16-17。
组织妇女工厂和战时学校
1938年,宋出版《战争与和平通讯》;组织妇女工厂和战时学校,为全国妇运最高指导机关。美国《时代周刊》把蒋宋作为1938年第一期封面人物,评选他俩为1937年“时代年度风云人物”,并指出“1937年,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国家是中国。在陆地,在海洋,在天空,中国人同入侵的日本人展开了殊死搏斗。尤其是在上海,中国军队连续13周阻止了日本人的前进。在这个关键时刻,领导这个国家的是一位最能干的领导人蒋中正和他的杰出夫人宋美龄。”
战时,她为国军缝制军服以及在医院探望国军照片,成功激起许多中国人民的爱国心。
赴美国国会演讲
1941年12月7日,日本空袭珍珠港,美国加入太平洋战争。美国从此对中国艰苦抗战的英勇表现产生由衷敬意。他们把这种敬意集中表达在对宋美龄的欢迎上。由于宋美龄在美国接受教育的背景,美国人觉得这是自己国家培养出来的高雅人才,油然而生出一种自豪感。因此,美国一时掀起“宋美龄热”。
1942年,宋秘密离开重庆,飞往纽约治病,访问母校卫斯理学院;暗中谋求美国援助。美国为了更支持和同情中国抗日战争 ,1943年2月,宋作为蒋之特使访问美国,成为美国总统罗斯福夫人埃莉诺·罗斯福贵宾,三度访问白宫,在白宫住了11天。她仪态高雅、言谈适度,赢得罗斯福夫妇敬佩。
1943年2月18日,宋美龄在国会发表演说,她是第一位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的中国人,也是继荷兰女王之后,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者的第二位女性。宋美龄演说呼吁美国各界支持中国抗战,内容劝说美国将注意力从欧洲战场转移到日本对中国侵略,为中国赢得美国同情。
随后,宋又去美国各地发表演说,传播媒介大量报导她的行涵,许多杂志以她的肖像作为封面。她所到之处,人们鼓掌欢呼,慷慨捐款,支援中国抗日战争,总计超过25万人听过她演说。美国国会更顺势废除实行已有60年恶名昭彰的“排华法案”,提高美国华人地位。
《时代杂志》封面人物
3月1日,宋美龄首次单独被美国《时代杂志》选为封面人物,这也是她第三次成为《时代杂志》封面人物,前两次是与夫婿蒋中正共同被选为封面人物,其中有一次是1937年与夫婿蒋中正共同被选为年度风云人物。
接著,宋美龄又访问加拿大,扩大中国抗战的国际影响。
出席开罗会议
1943年11月,蒋宋出席中、美、英三国首脑开罗会议,宋美龄穿梭于蒋中正和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英国首相邱吉尔之间,充分显示外交才干。由于蒋不会说英文,居中翻译协调的工作全部由宋负责,罗斯福事后说:“我对蒋先生的印象十分模糊,现在想想,我对蒋先生的认识,几乎全部是透过他的夫人。”事后,邱吉尔对罗斯福说:“这位中国女人可不是弱者”!
国共内战在华时期
1946年,为调停国共冲突,美国派遣特使马歇尔抵华,接受蒋中正夫妇招待,由于接受西方教育,宋与马歇尔在各方面交流反应,引起民情不同的中国人及部分美国人批评。10月,蒋夫妇首次造访台湾,参加“台湾光复一周年纪念”活动。
1947年4月23日,宋美龄受聘为世界妇女公民协会名誉主席[6]:8341。4月26日,国际母亲大会在巴黎揭幕,宋美龄任荣誉主席[6]:8342。
战后,宋美龄姐夫孔家与宋家所形成的孔宋集团在政治默许下,在贸易特许权、金融等上下其手,被许多近代史研究者认为是导致当时中国国民党形象败坏主因之一。台湾公视“世纪宋美龄”第二集“奋起与挫败”中,曾描述宋美龄亲人孔宋家族以权势谋私利,1948年蒋经国在上海“打老虎”,打到宋美龄姨甥孔令侃,但在宋干預下,蒋特地发一封电报给当时上海市长吴国桢处理此事,露出内心挣扎[7]。
国共内战在美时期
1948年底,国民政府在国共内战一路失守,蒋争取美国对他再次支持。11月28日,宋美龄飞往美国,商洽美援[3]:57。12月3日,会晤马歇尔,12月10日会晤杜鲁门[8]:230。蒋同意宋美龄直接寻求美国政府援助,且提示与美方商谈时,可明白传达其个人进退之态度[9]:116-117然而被美国总统杜鲁门冷淡处理,在美国无能为力。12月26日,蒋函电宋美龄,告知政局恐即有变化,希望其尽速返国:“其关系在桂派而不在共匪也”[10]:27-28。
宋美龄在白宫住的时间太长了,长到把自己所有的负面形象全部统统体现了出来。在白宫的这十来天,她那种人上人的做派不断被曝光,甚至对白宫的职员们也都采取了高高在上的傲慢态度,有些白宫职员因此抱怨:“除非你是内阁要员,否则在蒋夫人眼中都是‘苦力’”。
罗斯福的夫人看到宋美龄对白宫职员如此的颐指气使,非常生气,她对宋美龄评价道:“蒋夫人能对民主侃侃而谈,却不知道如何在生活中体现民主。”外交家顾维钧在日记中写到,委员长夫人在白宫频频会见许多共和党政治人物,毫不避讳,这让罗斯福觉得不舒服。罗斯福夫人甚至建议,让她住到海德公园比较好。
还有一个场景也常常被提及,罗斯福夫人与宋美龄在一次家宴上,谈起了美国矿工的罢工事件,当罗斯福问宋美龄,如果中国政府在战争时期遇到这样的事,该如何处置。宋美龄用手指划过脖子做了一个杀头的手势。“她没有说话”,罗斯福夫人记录道,“一双美丽、小巧的手轻轻划过自己的喉咙”。这让罗斯福与其夫人见识到了宋美龄“黑暗”的一面。
有一条传闻,宋美龄从来不用白宫的亚麻布床单,而要用丝绸的床单,这可能与她长期的皮肤病有关。于是女仆帕克斯负责把宋美龄自带的床单铺在白床的毯子上做一个床罩,她要趴在地板上用长针脚把床罩缝在毯子上,每天换床单,每天都要缝。
宋美龄的这些排场也让白宫的仆人们有些受不了。虽然她在白宫的卧室备有召唤铃和电话,但她还是习惯于在中国时击掌召唤仆人的方式,可惜这种行为在白宫却被认为是很不合适的动作。
其实,1942年至1943年的访美,决不能说是宋美龄依靠着一己之力打动全美,这在讲求实际的美国人身上是不可能行得通的。此前美国认为最大的敌人是希特勒,尽量避免与日本开战,希望用中国来牵制住日本。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对华的政策开始调整,极力扶持中国,此时宋美龄访美,恰好是美国人对中国抗战充满尊敬和同情的时间点,所以她才能处处受到礼遇。
https://www.powerapple.com/news/li-shi-jun-shi/2015/9/28/2431759.html. 缺少或|title=
为空 (帮助)
中年后期经历
1950年1月13日,宋美龄自美国返国。[3]:63基于宗教信仰与认知,宋反对共产主义,反对中国共产党,支持“反共复国”,并创办中华妇女反共联合会、华兴育幼院等。
赴美国就医
1952年8月,宋赴美国就医[3]:71。1953年10月,宋美龄受任为中央妇女工作会指导长,[3]同月自美返台。[3]:79
与蒋介石居住台湾
1964年10月13日,宋美龄为推动高关怀青少年的辅导与教育工作,于彰化市设立台湾省立彰化进德实验中学,后来持续演变成现今的国立彰化师范大学;1965年8月,宋美龄飞美国访问[3]:110。1967年,担任在台复校的天主教辅仁大学董事长。1970年起,中美的关系渐渐发生变化,1971年10月25日的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2758号决议文,中华民国退出联合国,而在联合国组织中唯一合法代表中国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1974年3月,蒋中正与宋美龄设宴饯别即将卸任离华美国大使马康卫夫妇[3]:131。
1975年4月5日,蒋中正以突发性心脏病,于下午11时50分在台北士林官邸逝世,享年89岁[3]:133-134。中华民国政府为其举行国葬。4月29日,蒋经国午饭后,奉接宋美龄手谕一封:“经国:今天又届你的生辰,往年我都为你设席与人共聚,一享天伦之乐。此次自 父亲撤手离你我之后,我们再也无此兴致作任何怡宴之举。今晨我特别起得早,为你祷告,祈求 上帝给你智慧健康和毅力,并特别赐福予你,这是我今年以此为寿。母字。”[11]:20同年,蒋经国接掌中国国民党主席,接掌党政军大权。
晚年经历
孀居美国
1975年9月16日,宋搭乘中美号专机赴美,行前发表3,000多字《书勉全体国人》。
1979年,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后,宋在美国仍坚持反共复国。
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去世,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国大使馆曾向宋美龄发讣闻,希望她能到北京祭拜二姊,宋拒绝请求。最终,宋美龄并未出席丧礼。
1982年7月,中共统战部长廖承志致信蒋经国,呼吁两岸展开和谈,“相逢一笑泯恩仇”。8月17日,宋在决策幕僚协助下,透过中央社发表“给廖承志公开函”。
1984年2月16日,为劝告邓颖超信服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曾发表“致邓颖超公开函”。
孀居台湾
1986年,宋美龄返台,参与出席蒋公百年诞辰纪念活动,上台发言说出“我只希望,让三民主义的光辉,普照大陆”。并发表“我将再起”演说:“二十九年(1940年)战况正趋激烈,而国际局势益见阴霾之时,美龄亦不时振笔为文,以期鼓舞纯正的爱国思想,并建立坚强无比的信心,这些文字,经合刊成书,题名为〈我将再起〉。先总统还特别写了一篇序文,肯定‘中国将必从它的许多艰难困苦中,崛起而为一强大的国家。’但也同时提醒国人:‘只有拿出坚忍不拔的勇气向前迈进,我们才能使一个新的中国屹立于世。’”[12]引起台北政坛议论。
蒋经国过世
1988年,蒋经国过世,享年78岁。副总统李登辉继任总统,中国国民党拟推李登辉代理党主席之前,宋致函当时国民党秘书长李焕表达异议,认为此事不宜过急。7月,中国国民党十三全党代表大会通过李登辉总统为党主席。7月8日,宋美龄以中评会主席团主席身分发表“老干与新枝”演说,道出她的忧虑,是她在台湾公开政治场合最后一次发表演说,蒋家在台湾四十年统治亦正式结束。
晚年后期长居美国纽约
1991年9月21日,宋美龄搭波音747SP专机再次赴美国长期休养[13],她从官邸带走大批行李共100多箱。由于赴美时是持“元首通行证”离境,曾引起批评,中华民国外交部于1994年9月7日“主动说明行政院已‘专案核准’要给宋一本“外交护照”;承认过去让宋持用“元首通行证”免验出关不正确[14]。赴美后,宋美龄由外甥女孔令仪照顾,深居简出,几乎不接受外人拜访[15]。
返台探视病危的孔令伟
1994年9月10日清晨,宋美龄从美国纽约返台探视她病危的外甥女孔令伟,蒋孝勇亦陪同回台[14]。9月19日回美国,此后不再回过台湾,长居纽约。
1995年7月26日,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五十周年,宋接受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鲍伯·杜尔及参议员赛蒙 ,分别代表共和党及民主党邀请,出席美国国会为她举行之盛大致敬会,以表彰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中美关系所做贡献[15]。
2000年1月1日,纽约世界日报艺廊举办“蒋夫人暨书画名家跨世纪千禧联展”,蒋夫人亲自前往赏画。
2001年10月23日,张学良葬礼在美国夏威夷檀香山举行,蒋夫人派辜严倬云代表致祭。2002年3月25日,在纽约寓所欢度105岁生日,接见程建人夫妇等贺客。孔令仪透露,已在纽约上州芬克里芙墓园备好蒋夫人室内墓地,遗体不回台湾。2003年3月14日,蒋夫人106岁生日,驻美代表程建人代表陈水扁总统到纽约寓所祝寿,夫人因感冒甫出院,未接见访客。
2003年10月24日,台北时间5时17分,宋美龄于纽约逝世,享寿106岁,葬于芬克里夫墓园,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参战国领袖及夫人中最长寿者[7]。
家族
其曾孙蒋友柏于长女出生甫满月,便与其妻女赴美与宋美龄女士聚会,并由其命名为“得曦”(是时家族字辈排行至“得”),且与其拍照。蒋友柏回国后曾回忆曾祖母时说到见其玄孙女时非常欢喜。后其长子蒋得勇出生前,宋女士已去世,来不及让曾祖母见到蒋得勇一面,感到非常惋惜。
身后各界反应
中正纪念堂、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中华民国妇女联合会、振兴医院设置灵堂,后两处2003年10月25日有数百人前往吊唁[16][17]。时任副总统吕秀莲前往中正纪念堂的灵堂前致悼时表示,蒋宋美龄是“旧时代的新女性”,“希望台湾人民在缅怀蒋宋美龄的同时,也应学习她的时代精神,也就是女性对于国家兴亡也有同样的责任。” [18]。
故总统 蒋中正夫人宋美龄女士,资赋颖秀,维四岳之通灵;才慧双修,随百花而诞降。早岁负笈游美,卒业麻州卫斯理女子学院,学贯中西,超群拔萃;相夫弼政,沥胆披肝,历经开国、靖难、剿共、抗战、戡乱等诸役,尤以西安事变,蹈危履险,深入虎穴,厥绩至伟。抗日战争期间,周旋坛坫,应邀赴美国国会参众两院演讲,蜚声海甸,巩固中美邦谊,终至胜利。出席开罗会议,确保我国领土完整,盛誉扬辉,贡献至钜。为我国空军建军,展布新猷;创办华兴育幼院,施爱遗孤;成立中华妇女反共抗俄联合会,恢弘妇权;筹设振兴复健医学中心,泽惠群民。综其生平,跨历三世纪,惠爱在朝野,简册留芬,允垂世范。上寿归真,殊深轸悼,应予明令褒扬,以示政府崇念懿德之至意。
此外,中华民国政府致送国旗覆棺。由于家属认为宋美龄已经入殓,致送之国旗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致送之党旗到纽约后,家族并未举行覆棺仪式。宋美龄与宋子文、宋蔼龄、孔祥熙都安葬于纽约芬克里夫墓园。
在纽约的宋美龄告别式上,可以说是蒋家多年来的大集合,除了身体健康不佳的蒋方良没能前去外。包括蒋孝文遗孀徐乃锦、蒋孝章俞扬和夫妇、蒋孝武前妻汪长诗、遗孀蔡惠媚、蒋孝勇遗孀方智怡、蒋纬国遗孀丘如雪,子蒋孝刚以及第三代的蒋友梅、蒋友兰、蒋友松、蒋友柏、蒋友常、蒋友青等皆出席。
时任总统陈水扁原指示在宋美龄出殡日全国降半旗,但因太晚得知日期而取消[19]。而后陈水扁过境美国纽约时亲自至宋美龄寓所递交国旗及颁赠褒扬状[20]。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共官方与民间均肯定她在抗战时对中国的高度贡献。
《新闻联播》在报道宋美龄逝世时,赞扬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到美国游说联合对抗日本。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贾庆林、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主席何鲁丽、宋庆龄基金会都向宋美龄亲属发去唁电,对宋美龄女士逝世表示哀悼[21]。贾庆林唁电全文如下:
宋美龄女士亲属:
惊悉中国近现代史上有影响的知名人士宋美龄女士逝世,我谨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表示深切哀悼,并向你们表示诚挚慰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 贾庆林
二〇〇三年十月二十四日[22]
美国
时任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希表示:“蒋夫人永远是全体美国人民的亲密朋友,为她的过世感到十分难过。”
评价
自评
“The only thing Oriental about me is my face”(“我这个人只有长相是东方的。”)[23]
舆论
国际皆推崇她为“中国空军之母”,中国民间也有“永远的第一夫人”的称谓。[来源请求]
美国总统理查·尼克森认为:“我认为蒋夫人本人凭她的智慧、口才和精神力量也足以成为一个重要的领导人。……蒋夫人文雅,衣着漂亮,富有女性风格,却又很刚强。”[2]:15。
美国将军史迪威说:“直率、坚强、有活力。喜欢权力,爱抛头露面……”[来源请求]
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儿子埃利奥特·罗斯福说:“蒋夫人多年来始终是以一种征服人的魅惑与假装对她的谈话对方发生兴趣的方式来应付人——尤其是男人,这已经成为她的第二性格。我怕看她的第一性格发作,说实话,那会吓坏我。”[24]
陈香梅:“对年轻一代而言,美龄女士的一切是如此遥远而近乎神秘。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近代史的风云人物,没有一位能和她一较雌雄。”[25]:1
孙穗芳:“宋美龄虽已走入历史,但其睿智、坚毅、优雅的形象却留在人们的心中。尤其是她有一颗中国心。”[25]:1
陆铿:“在没有见到宋美龄之前,以为她一定是高高在上,不大理人;没想到得遇宋美龄后,见到她对每个工作人员都是笑咪咪的,给人以和蔼可亲的印象,没有一点架子。”[25]:1
柏杨:“宋美龄除了有一个中国人的面孔和西方教育习惯的生活外,在她的内心深处,埋藏著的却是中国传统当权派的封建暴力。”[25]:1
逸闻
- 在白宫餐桌上,罗斯福总统谈到令人头疼的矿工罢工问题,问宋美龄应该如何处置工运领袖,她很自然地举起手,在喉咙上一划[26]。
参见
影视形象
电影
- 1997年,宋家皇朝
注解
参考文献
- ↑ 漆高儒. 《蒋经国的一生》. 台北: 传记文学出版社. ISBN 9578506074.
立法院立法委员、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
-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岳渭仁、冬卉、向东华、晓晴 (编). 《外国人眼中的蒋介石和宋美龄》. 西安: 三秦出版社. 1994. ISBN 7-80546-784-6.
-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陈布雷等编著. 《蒋介石先生年表》. 台北: 传记文学出版社. 1978-06-01.
- ↑ 揭秘:宋美龄为何要放弃初恋最终嫁给蒋介石?
- ↑ 5.0 5.1 师永刚、张凡编著. 《蒋介石:1887~1975.上》.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11. ISBN 9787507534474.
- ↑ 6.0 6.1 李新总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韩信夫、姜克夫主编 (编). 《中华民国史大事记》. 北京: 中华书局. 2011.
- ↑ 7.0 7.1 〈蒋宋美龄辞世!生前不作传 一切留待历史还原〉. Nownews今日新闻 (台北: 今日传媒(股)公司). 2003-10-24 [2010-02-01].
- ↑ 江深、陈道阔. 《大决战(下):裂岸》. 香港: 中原出版社. 1991.
- ↑ 12月3日,蒋介石函电宋美龄:“关于兄个人之进退,只要于国有益,中国不为共党所统治,则随时可以离职让贤,此意不妨以友义关系予之诚恳密告,亦望其能开诚直谈,勿作外交词令。”见刘维开:〈从《蒋中正总统档案》看蒋夫人1948年访美之行〉,《近代中国》季刊第158/159期,台北:近代中国杂志社,2004年12月
- ↑ 刘维开. 《蒋介石的一九四九——从下野到复职视事》. 台北: 时英出版社. 2009.
- ↑ 蒋经国. 《守父灵一月记》. 台北: 正中书局. 1976.
- ↑ 蒋宋美龄夺权之谜 老干新枝吐露心声. 《旺报》. 台北: 旺旺中时媒体集团. 2014-01-16.
- ↑ 蒋夫人搭机赴美长期休养. 中华电视公司. 1991-09-21 [2017-04-23].
蒋夫人这次是搭乘华航747SP编号B-1862的专机
- ↑ 14.0 14.1 〈宋美龄将自美返归 台改发给外交护照〉. 《明报》 (香港: 明报报业有限公司). 1994-09-08.
- ↑ 15.0 15.1 《世纪宋美龄》
- ↑ 设置于中正纪念堂蒋宋美龄女士灵堂今天傍晚移除,中华民国总统府,2003年10月31日
- ↑ 台多处设宋美龄灵堂供吊唁,BBC中文网,2003年10月31日
- ↑ 吕秀莲盼国人学宋美龄,台湾苹果日报,2003年10月27日
- ↑ 政府取消降半旗悼蒋夫人,台湾苹果日报,2003年10月31日
- ↑ 陈总统抵纽约 赶赴蒋宋美龄府吊唁
- ↑ 〈宋美龄走完106岁人生路〉. 人民网. 2003 [2012-08-06].
- ↑ 〈贾庆林电唁宋美龄逝世〉. 人民网. 2003-10-24 [2012-08-06].
- ↑ Chiang Kai-shek's widow dies. BBC. 2003-10-24 [2010-02-01].
- ↑ 汪荣祖、李敖《蒋介石评传》
- ↑ 25.0 25.1 25.2 25.3 〈永远的第一夫人——宋美龄图辑〉. 《明报月刊》 (香港: 明报杂志有限公司). 2003-12.
- ↑ 罗斯福总统夫人回忆录This I Remember 284页
- ↑ 引用错误:无效
<ref>
标签;未给name属性为函電下
的引用提供文字 - ↑ 联合新闻网. 李登辉:蒋宋美龄要求勿换郝柏村 “这份报告还留著”. 联合新闻网. [2018-01-05].
相关书籍
- 林添贵 (Lin Tiangui) (tr.). 宋美龄新传 (Song Meiling Xin Zhuan). Taibei: Yuan liu chu ban shi ye gu fen you xian gong si. 2011. ISBN 978-957-326-752-2.
- 林添贵 Lin Tiangui (tr). 宋美龄传 (Song Meiling Zhuan). Beijing: Dong fang chu ban she. 2012. ISBN 978-750-604-357-1.
- 《The Last Empress: Madame Chiang Kai-shek and the Birth of Modern China 》 - A 2009 biography of Soong May-ling,written by Hannah Pakula. ISBN 978-1-4391-48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