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
阿非利加洲[1](拉丁語:Africa),簡稱非洲,位於地球東半球西部,歐洲之南,亞洲以西,地跨赤道南北,面積為30,221,532平方公里,佔全球總陸地面積的20.4%,[2]人口約為12億 (截止到2016年),[3]目前約佔全球總人口16%。非洲是世界面積第二大洲,同時也是人口第二大洲。第三世界國家主要地。
非洲是世界古人類和古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人類化石就是在東非被發現的。非洲北部的埃及是世界文明發源地之一。
目錄
名稱來源
歷史
- 舊石器時代,阿爾及利亞出現陶瓷雕像。
- 前9000年,中部非洲出現定居型村落。
- 前31世紀,那爾邁統一上埃及與下埃及,成為首位法老。
- 前27世紀,埃及開始建造大金字塔。
- 前21世紀,埃及中王國時期開始。
- 前1350年,埃及法老阿肯納頓引入太陽崇拜。
- 前1085年,埃及新王國時期終結。
- 前814年,迦太基人建立肺尼基殖民地。
- 前332年,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埃及。
- 前323年,埃及托勒密王朝建立。
- 前255年,羅馬帝國入侵非洲
- 前146年,羅馬征服迦太基。
- 前31年,克麗奧佩脫拉七世自盡,托勒密王朝覆滅,埃及併入羅馬帝國。
- 600年,迦納王國建立。
- 1067年,阿爾摩哈德人摧毀迦納。
- 1300年,貝寧帝國(今奈及利亞)建立。
- 1340年,桑海帝國建立。
- 1390年,剛果王國建立。
- 1441年,葡萄牙開始從非洲西部出口奴隸,開啟奴隸貿易。
歐美列強瓜分殖民
歐洲列強於非洲的殖民始於1415年,葡萄牙佔領的休達(歐洲國家仍佔據非洲一些小島,例如法國的留尼汪島)。美國自身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後,也開始殖民其他弱勢國家與地區,包括非洲。
列強殖民非洲的高峰期約於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約有95%非洲領土被列強侵佔,只有埃塞俄比亞、賴比瑞亞仍然獨立。非洲殖民地於1847年開始陸續獨立,而非洲獨立年(1960年)則象徵非洲脫離列強統治,非洲殖民時代的結束。
地理
概況
非洲總面積約為三千萬平方公里,是全球僅次於亞洲的面積第二大洲。非洲還是唯一被赤道中分為二,又同時處在東、西、南、北半球的大洲,大洲最北端和最南端到赤道的距離幾乎相等[4]。 非洲的東北端有163公里長的蘇伊士運河,使之與亞洲相隔[5](地緣政治學上,有時蘇伊士運河以東的埃及西奈半島也會被視為非洲的一部分);北面則是地中海和與其隔海相望的歐洲。
地形
非洲的地形以高原為主,因高原面積廣大而被稱為「高原大陸」,海拔500~1000米的高原佔全洲面積的60%以上,東南部從北向南有埃塞俄比亞高原、東非高原等。其中,埃塞俄比亞高原的海拔在2500米以上,號稱「非洲屋脊」。全洲只有大陸的西北和東南邊緣分布着高大山脈。非洲還分布有許多盆地,如被赤道橫貫的剛果盆地,就是一個典型的大盆地。西部沿海還有面積不大的平原[4][6]。
非洲東部的東非大裂谷是世界陸地上最長的裂谷帶。位於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漠,約佔全洲總面積的1/4。
從非洲在突尼西亞的最北點比塞大的本·賽卡角(北緯37°21')到在南非厄加勒斯角的最南點(南緯34°51'15"),距離約8000公里。(常誤認為最南端為好望角)[7]從非洲在塞內加爾的最西點佛得角(西經17°33'22")到在索馬里的最東點哈豐角(東經51°27'52"),距離則約7400公里。[8]非洲的海岸線長約26,000公里,因為其大陸海岸線較為平直,所以海岸線的長度不及面積只為其三分之一的歐洲(歐洲的海岸線長約32,000公里)。[8]
氣候
非洲3/4的面積都分布在南、北回歸線之間,赤道更是穿其而過,全洲年平均氣溫在20℃以上的地方約佔全洲面積95%,其中一半以上的地區終年炎熱,有將近一半的地區有着炎熱的暖季和溫暖的涼季。氣候普遍暖熱,其特點是高溫、少雨、乾燥,氣候帶分布呈南北對稱狀。赤道橫貫中央,氣候一般從赤道隨緯度增加而降低。埃塞俄比亞東北部的達洛爾年平均氣溫為34.5℃,是世界年平均氣溫最高的地方之一。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以南的阿齊濟耶,1922年9月13日測量氣溫高達57.8℃,為非洲極端最高氣溫。乞力馬扎羅山位赤道附近,但因海拔高,山頂終年積雪[6]。
非洲氣候主要分為五區:
- 熱帶沙漠氣候:北非撒哈拉沙漠,和西南非的納米布沙漠、喀拉哈里沙漠。
- 亞熱帶沙漠氣候:位於撒哈拉沙漠外側。
- 地中海型氣候:包括北非的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突尼西亞沿海和南非一帶。
- 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布在剛果盆地。
- 熱帶草原氣候:位於熱帶雨林邊緣。
非洲的降水分布很不平衡。赤道附近和幾內亞灣沿岸是世界上年降水量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南北回歸線兩側的熱帶沙漠氣候區則降水很少。非洲是世界上乾旱區面積最大的大洲[4]。
自然資源
非洲的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金剛石、黃金、鉻鐵礦、磷酸鹽等的儲量和產量都居世界前列。非洲的動植物資源也極為豐富。非洲的植物至少有40,000種以上。森林面積佔非洲總面積的21%。全洲盛產紅木、黑檀木、花梨木、柯巴樹、烏木、樟樹、考樹、胡桃木、黃漆木、栓皮櫟等經濟林木。草原遼闊,面積佔非洲總面積的27%,居各洲首位。非洲大型野生動物的種類和數量均居世界各洲首位[6]。
非洲北部擁有豐富可觀的自然景觀,赤道附近廣大的熱帶雨林;它還有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面積比澳洲還大;另外還有世界第一長的尼羅河,長約6852.06公里[4]。
人口
非洲人口約12億。目前生育率非常高,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出生率依然保持在4.6,聯合國和NGO都曾警告,再不控制人口成長,可能會在未來面臨極大的艱難處境[9]。預測非洲人口到2100年至少將翻三番,達到31億,甚至57億人口[10]。
民族
非洲民族分別以高加索種的閃族、含族,以及尼格羅種的尼格羅人、班圖人等黑色種族為主。
前者分布於北方以及後者居於中南部。而兩者生活差距相當大,北方伊斯蘭地區雖然都是沙漠,但白人國家從西方獨立後大多進入穩定發展中,利用售出石油的資金完成社會的工業化,並已經有適當的政治條件、法治教育、基礎建設等,近來開始發起旅遊業(如埃及)、推動伊斯蘭民主運動風氣等等。
但中南部非洲國家由於生育率過高導致人口爆炸、營養不良又疾病叢生,再者教育文化水平、人口知識程度普遍低落等因素,發展遲緩,雖然各地皆有豐富礦產,如金、銅、鐵、錳、鈾及非金屬礦如石油等,但只有少部份被有效開發,出售礦產的微薄利潤又被貧富差距所稀釋,且過去都屬於歐洲殖民地,經濟結構並不健全的情況在獨立後因為政治腐敗依舊未能改善;加以自然環境惡劣,不是太乾熱就是過溼,而許多小國政治未臻穩定,治安方面毒品走私、黑槍搶劫橫行,且又種族複雜,逐造成非洲中南部各國普遍處於貧窮狀態。
語言
- 閃含語系(包含240語言,2.85億人使用)
- 尼羅-撒哈拉語系(包含100多語言,3000萬人使用,主要分布在乍得、埃塞俄比亞、肯尼亞、蘇丹、烏干達、坦桑尼亞北部等地區)
- 尼日爾-剛果語系(世界最大的語系之一,包含數百多語種,分布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包括班圖諸語言)
- 科依桑語系(包含50語言,12萬人使用,集中在非洲南部)
隨着歐洲殖民主義國家的入侵,大多數非洲國家皆採用非洲以外語言作為官方語言,不過如今亦有本地語言,例如斯瓦希里語被用作非洲國家的官方語言。在非洲被廣泛使用的非本地語言有阿拉伯語、法語、英語、葡萄牙語、南非語、和馬達加斯加語等語言,分別屬於閃含語系、印歐語系和南島語系。
宗教
歷史
非洲的外來宗教為猶太教和基督教。拜占庭時代的埃及、努比亞(今蘇丹共和國)、阿克蘇姆(今埃塞俄比亞)皆為全民信仰基督教的地區,埃及亞歷山大港的阿布米奈教堂和西奈半島的聖凱瑟琳修道院為載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古老基督教遺蹟,位於今阿爾及利亞境內的塔加斯特城是基督教神學大師奧古斯丁的家鄉。
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在伊斯蘭教的旗幟下掘起後,毗鄰阿拉伯半島的北非和東非迅速被剽悍善斗的阿拉伯鐵騎入侵,而當時長期和薩珊波斯爭鬥而大傷元氣的拜占庭帝國無力抵禦穆斯林的征服浪潮,埃及、馬格里布、努比亞等擁有古老文明的地區逐漸阿拉伯化和伊斯蘭化,只在埃及餘下了少數科普特教徒,信奉基督教的埃塞俄比亞成為碩果僅存的基督教重鎮。
穆斯林征服者的野心並未止步於北非,阿拉伯軍人在陸地上繼續往南向黑人居住的薩赫勒地帶推進傳教,阿拉伯商人則通過航海來到東非島嶼和沿海地區經商、傳教。即使是阿拉伯帝國崩潰、瓦解後,伊斯蘭教在撒哈拉和薩赫勒地帶的傳播步伐也從未停止過,古代史上最強盛的黑人國家——西非的馬里帝國和桑海帝國皆虔誠信奉伊斯蘭教並向外族傳教。
新航路開闢後,歐洲殖民者將基督教重新帶入非洲,在非洲衰頹了近1000年的基督教始得復甦。16世紀,葡萄牙在西非沿海建立傳教據點。17、18世紀荷蘭移民將新教加爾文宗引入南部非洲。19世紀後期,歐洲列強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葡萄牙、英國、荷蘭、意大利、法國、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大批傳教士在政府支持下進入非洲傳教,而西非的豪薩人在此前發動的長達七十年(1804年—1874年)的伊斯蘭聖戰也以穆斯林的勝利而進入尾聲,在西非地區形成了基督教與伊斯蘭教平分天下的局面。
現狀
非洲伊斯蘭教與基督教、原始宗教的勢力範圍大致以北緯12度為分界線,北緯12度以北的非洲國家除厄立特里亞外皆為穆斯林國家,北緯12度以南的非洲國家(地區)除幾內亞、索馬里、吉布提、科摩羅、桑吉巴爾外伊斯蘭教均不占絕對優勢。
在基督教和原始宗教的勢力範圍內,基督教勢力較大、虔誠信教人數較多的國家主要有赤道幾內亞、烏干達、博茨瓦納、萊索托、南非等。非洲的前英國殖民地多信奉基督新教,而法國、比利時、葡萄牙的前殖民地則多信奉天主教。
尼日利亞、埃塞俄比亞的基督徒和穆斯林大致各占一半,肯尼亞、坦桑尼亞、烏干達的穆斯林數量可觀但無法占據優勢,尼日利亞的博科聖地、索馬里的青年軍為非洲最主要的黑人穆斯林極端恐怖組織。烏干達的聖靈抵抗軍為非洲最大的基督教恐怖組織,在烏干達曾發生過基督教極端派「恢復上帝十誡運動」煽動數百名信徒集體自焚的慘案。欽班古會為盛行於剛果盆地的融合了基督教教義與非洲傳統信仰的新興宗教。
政治
非洲統一組織成立於1963年5月25日,在最後一任主席南非的穆貝基主持下,於2002年7月9日更名為非洲聯盟。非洲統一組織成立的目的是為了團結非洲國家,形成一個代表非洲國家的統一的聲音。反對殖民主義,成立一個解放委員會幫助非洲進行獨立運動。
2002年7月,非洲聯盟在南非成立。包涵了55個非洲會員國的國家聯盟一體化統一性組織,非盟是屬於集政治、經濟和軍事於一體的全洲性政治實體。非洲聯盟於未來有計劃統一使用貨幣、聯合防禦力量、以及成立跨國家的立法行政機關,這包括一個管理非洲聯盟的內閣政府。此聯盟的主要目的是幫助發展及穩固非洲的民主、人權、以及能永續發展的經濟,除此之外亦希望減少非洲內部的武裝戰亂及創造一個有效的共同市場。2007年7月2日,利比亞前領導人卡達菲在加納首都阿克拉舉行的非洲聯盟峰會上提出成立泛非合眾國。
經濟
長期的種族衝突又熱帶疾病叢生,工業化引發的環境破壞,從前西方的殖民主義,獨立後的腐敗政權,教育、人民自律的不力,使非洲成為世界上經濟發展水平最低的一個洲,全非洲一年的貿易總額只佔全世界的百分之一。
根據聯合國在2009年發表的人類發展報告,人類發展指數排名最低的24個國家中,其中有22個都是非洲國家(第159位至第182位)。
同樣在大量的投資與輔導下,中國、印度和拉丁美洲經濟快速增長使數以百萬計的人得以脫貧,但非洲在對外貿易、投資和人均收入等方面的發展都比其他地區綬慢。貧窮在非洲造成很嚴重的問題,包括低人均預期壽命(斯威士蘭人均預期壽命不足33歲)、暴力等。
非洲的一些地區,特別是博茨瓦納和南非,經濟的發展比較成功。前者超過四分一的財政預算用於改善首都哈博羅內的基建,使其成為世界上發展得最快的城市之一。後者則有豐富的天然資源,與完善的西方體系,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黃金和鑽石生產國之一。其他國家如迦納、肯尼亞、加彭、喀麥隆和埃及等,許多仰賴旅遊業與石油業,因而在外國協助下建立的治安與基礎建設等達到了一定程度,經濟發展也較理想。
農業是非洲經濟的重要部門。糧食作物中玉米的種植面積最廣,是農村居民的主食;小麥和稻米的產量不能自給,需要大量進口。供出口的經濟作物主要有咖啡、可可、花生、棉花和劍麻等[4]。
採礦業和輕工業是非洲工業的主要部門。黃金、金剛石、鐵、錳、磷灰石、鋁土礦、銅、鈾、錫、石油等的產量都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輕工業以農畜產品加工、紡織為主要。木材工業有一定的基礎,制材廠較多。重工業有冶金、機械、金屬加工、化學和水泥、大理石採制、金剛石琢磨、橡膠製品等部門[6]。
由1995至2005年,非洲重拾經濟增長,在2005年平均有5%,一些剛開始開發石油資源的國家如安哥拉、蘇丹和赤道幾內亞的經濟增長更超過10%。然而非洲的進步比起其他國家仍有差距。
國家
Template:Main list 非洲於二次世界大戰後分裂出多個國家,為世界上國家數最多的大洲。 非洲面積最大和最小的國家分別為阿爾及利亞和島國塞舌爾;[15]而非洲大陸最小的國家則是岡比亞。
注釋
參考文獻
- ↑ 朱相遠. 七大洲由來的考證與反思. 理論周刊·文史. 北京日報. 2012-04-09: 第019版 [2014-02-09].
- ↑ Sayre, April Pulley. (1999) Africa, Twenty-First Century Books. ISBN 978-0-7613-1367-0.
- ↑ record view - Total population, both sexes combined (thousands). 聯合國數據庫. [2013-08-20] (英語).
- ↑ 4.0 4.1 4.2 4.3 4.4 朱翔 陳民眾. 地理. 湖南: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8年11月第2版. ISBN 978-7-5355-3573-3 (Chinese (China)).
- ↑ (英文)Drysdale, Alasdair & Gerald H. Blake. (1985) The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 ISBN 978-0-19-503538-4.
- ↑ 6.0 6.1 6.2 6.3 世界七大洲—非洲. 全球黃頁 (Chinese (China)).
- ↑ (英文)Lewin, Evans. (1924) Africa, Clarendon press.
- ↑ 8.0 8.1 (1998) Merriam-Webster's Geographical Dictionary (Index), Merriam-Webster. pp. 10-11. ISBN 978-0-87779-546-9.
- ↑ 科學人雜誌. Sa.ylib.com. [2017-05-24].
- ↑ 研究預測2100年全球人口120億,屆時尼日利亞將超中國成人口最多國家
- ↑ Source: [1]
- ↑ 12.0 12.1 Source: [2]
- ↑ 13.0 13.1 (法文) INSEE Réunion. 11.1 - RÉSULTATS ÉCONOMIQUES (PDF). [2008-04-09].
- ↑ Source: [3]
- ↑ (英文)Hoare, Ben. (2002) The Kingfisher A-Z Encyclopedia, Kingfisher Publications. p. 11. ISBN 978-0-7534-5569-2.
- ↑ IDB: Countries Ranked by Population. 28 November 1999. (原始內容 請檢查
|url=
值 (幫助)存檔於28 November 1999). 無效|dead-url=bot: unknown
(幫助) - ↑ The Spanish Canary Islands, of which Las Palmas de Gran Canaria are Santa Cruz de Tenerife are co-capitals, are often considered part of Northern Africa due to their relative proximity to Morocco and Western Sahara; population and area figures are for 2001.
- ↑ The Spanish exclave of Ceuta is surrounded on land by Morocco in Northern Africa; population and area figures are for 2001.
- ↑ Egyp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a transcontinental country in Northern Africa (UN region) and Western Asia; population and area figures are for African portion only, west of the Suez Canal.
- ↑ The Portuguese Madeira Islands are often considered part of Northern Africa due to their relative proximity to Morocco; population and area figures are for 2001.
- ↑ The Spanish exclave of Melilla is surrounded on land by Morocco in Northern Africa; population and area figures are for 2001.
- ↑ The territory of Western Sahara is claimed by the Sahrawi Arab Democratic Republic and Morocco. The SADR is recognized as a sovereign state by the African Union. Morocco claims the entirety of the country as its Southern Provinces. Morocco administers 4/5 of the territory while the SADR controls 1/5. Morocco's annexation of this territory has not been recognized internationally.
- ↑ Bloemfontein is the judicial capital of South Africa, while Cape Town is its legislative seat, and Pretoria is the country's administrative seat.
- ↑ Yamoussoukro is the official capital of Côte d'Ivoire, while Abidjan is the de facto seat.
外部鏈接
40x40px |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
|
- 台灣非洲研究論壇
- MBendi Business Information(英文)
- 在手动语言转换规则中检测到错误(CAF)官方網站(法文)(英文)
- 15px 維基媒體的非洲地圖集 15px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