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田从典」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田从典'''({{bd|1651年||1728年|catIdx=T田}}),字克五,号峣山,山西阳城东关人。清朝康熙、雍正年间政治人物。<r…”)
 
行 1: 行 1:
'''田从典'''({{bd|1651年||1728年|catIdx=T田}}),字克五,号峣山,山西[[阳城县|阳城]]东关人。清朝康熙、雍正年间政治人物。<ref name="传">《清史稿·卷289·列传七十六》:田从典,字克五,山西阳城人。父雨时,明诸生。寇乱,挈子及兄之孤徙避,度不能兼顾,弃子负兄子以走。贼退,求得子草间,即从典也。<br>从典笃学,以宋五子为宗。康熙二十七年,成进士。旋居父丧,事必遵家礼。服终,就选。三十四年,授广东英德知县。县地脊,赋籍不可稽,诡寄逋逃,民重困。陋例两加至八九钱,名曰“均平”。从典尽革之,清其籍。<br>四十二年,行取,四十三年,授云南道御史。疏言:“督抚不拘成例,请调州县,有秉公者,即有徇私者。州县求调,其弊有三:图优缺,避冲繁,预为卓荐地。督抚滥调,其弊亦有三:徇请托,得贿赂,引用其私人。名为整顿地方,简拔贤良,实乃巧开捷径。屡经败露,有骇听闻。嗣后请除江、浙等省一百一十余县钱粮难征,及边远烟瘴地,仍旧例调补,其他不准滥调。”又疏言:“京官考选科道,令部院堂官保送,恐平日之交结,临时之营谋,在所难免。请敕吏部,遇考选科道,凡正途部属,及自知县升任中、行、评、博,与翰林一体论俸开列,听候考选。”均下部议行。巡视西城,罢铺垫费。察通州仓储,僦神祠以居,庙祝不受值,不入也。<br>四十九年,擢通政司参议。屡迁转授光禄寺卿。寺故有买办人,亏户部帑至四十一万余,从典请限年带销。迁左副都御史,再迁兵部侍郎,并命兼领光禄寺。五十八年,迁左都御史。两江总督常鼐疏言安徽布政使年希尧、凤阳知府蒋国正婪取,为属吏所讦。命从典与副都御史屠沂往按,国正坐斩,希尧夺官。五十九年,擢户部尚书。雍正元年,调吏部。二年,协办大学士。三年,授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六年三月,乞休,优诏褒许,加太子太师致仕。赐宴于居第,令部院堂官并集,发帑治装,行日,百官祖饯,驰驿归里,驿道二十里内有司送迎。入辞、赐御榜联并冠服、朝珠。四月乃行,甫一舍,次良乡,病大作,遂卒,年七十八。上闻,以从典子懋幼,遣内阁学士一、侍读学士一为治丧,散秩大臣一、侍卫六奠茶酒,并命地方官送其丧归里。赐祭葬,谥文端。</ref>
+
=='''田从典'''==
 +
[[File:田从典.jpg|缩略图|右|田从典|[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53671327521&di=3e4cd41b7502fa61b8635dc9f20f0f3a&imgtype=jpg&src=http%3A%2F%2Fs13.sinaimg.cn%2Fmiddle%2F46847baagaf1894bbce4c%26690 原图链接][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4%B0%E4%BB%8E%E5%85%B8 来自百度的图片]]]
 +
'''[[田从典]]'''({{bd|1651年||1728年|catIdx=T田}}),字克五,号峣山,山西[[阳城县|阳城]]东关人。清朝康熙、雍正年间政治人物。<ref name="传">《清史稿·卷289·列传七十六》:田从典,字克五,山西阳城人。父雨时,明诸生。寇乱,挈子及兄之孤徙避,度不能兼顾,弃子负兄子以走。贼退,求得子草间,即从典也。<br>从典笃学,以宋五子为宗。康熙二十七年,成进士。旋居父丧,事必遵家礼。服终,就选。三十四年,授广东英德知县。县地脊,赋籍不可稽,诡寄逋逃,民重困。陋例两加至八九钱,名曰“均平”。从典尽革之,清其籍。<br>四十二年,行取,四十三年,授云南道御史。疏言:“督抚不拘成例,请调州县,有秉公者,即有徇私者。州县求调,其弊有三:图优缺,避冲繁,预为卓荐地。督抚滥调,其弊亦有三:徇请托,得贿赂,引用其私人。名为整顿地方,简拔贤良,实乃巧开捷径。屡经败露,有骇听闻。嗣后请除江、浙等省一百一十余县钱粮难征,及边远烟瘴地,仍旧例调补,其他不准滥调。”又疏言:“京官考选科道,令部院堂官保送,恐平日之交结,临时之营谋,在所难免。请敕吏部,遇考选科道,凡正途部属,及自知县升任中、行、评、博,与翰林一体论俸开列,听候考选。”均下部议行。巡视西城,罢铺垫费。察通州仓储,僦神祠以居,庙祝不受值,不入也。<br>四十九年,擢通政司参议。屡迁转授光禄寺卿。寺故有买办人,亏户部帑至四十一万余,从典请限年带销。迁左副都御史,再迁兵部侍郎,并命兼领光禄寺。五十八年,迁左都御史。两江总督常鼐疏言安徽布政使年希尧、凤阳知府蒋国正婪取,为属吏所讦。命从典与副都御史屠沂往按,国正坐斩,希尧夺官。五十九年,擢户部尚书。雍正元年,调吏部。二年,协办大学士。三年,授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六年三月,乞休,优诏褒许,加太子太师致仕。赐宴于居第,令部院堂官并集,发帑治装,行日,百官祖饯,驰驿归里,驿道二十里内有司送迎。入辞、赐御榜联并冠服、朝珠。四月乃行,甫一舍,次良乡,病大作,遂卒,年七十八。上闻,以从典子懋幼,遣内阁学士一、侍读学士一为治丧,散秩大臣一、侍卫六奠茶酒,并命地方官送其丧归里。赐祭葬,谥文端。</ref>
  
 
==生平==
 
==生平==
 田从典自幼即有才名,十岁即能作文。[[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甲子科[[乡试]]中举人。康熙二十七年戊辰科(1688年)三甲进士。授广东[[英德县]]知县,历任[[御史]]、右通政参议、[[光禄寺]]卿、副都御史等职,升[[户部尚书]]。[[雍正]]元年(1723年),转[[吏部尚书]]。次年升[[协办大学士]]。雍正三年(1725年),升文华殿大学士,仍兼吏部尚书。雍正六年(1728年)三月,因病请辞,获准,并加[[太子太师]]衔致仕。于回乡途中行至[[良乡]]驿时,疾病加剧而病逝,享年七十八岁。世宗派专人为其治丧,命地方官员护送灵柩归里,并赐祭葬。谥'''文端'''。<ref name="传" />
+
 
 +
 田从典自幼即有才名,十岁即能作文。[[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甲子科[[乡试]]中举人。康熙二十七年戊辰科(1688年)三甲进士。授广东[[英德县]]知县,历任[[御史]]、右通政参议、[[光禄寺]]卿、副都御史等职,升[[户部尚书]]。[[雍正]]元年(1723年),转[[吏部尚书]]。次年升[[协办大学士]]。雍正三年(1725年),升文华殿大学士,仍兼吏部尚书。雍正六年(1728年)三月,因病请辞,获准,并加[[太子太师]]衔致仕。于回乡途中行至[[良乡]]驿时,疾病加剧而病逝,享年七十八岁。世宗派专人为其治丧,命地方官员护送灵柩归里,并赐祭葬。谥'''[[ 文端]]'''。<ref name="传" />
 +
 
 +
==后世纪念==
 +
 
 +
四月乃行,甫一舍,次良乡,病大作,遂卒,年七十八。上闻,以从典子懋幼,遣内阁学士一、侍读学士一为治丧,散秩大臣一、侍卫六奠茶酒,并命地方官送其丧归里。赐祭葬,谥文端。
  
 
==注释==
 
==注释==
 
{{reflist}}
 
{{reflist}}
  
==参考 文献==
+
==参考 资料==
*赵尔巽等.《清史稿》. 中华书局点校本.
+
 
 +
*赵尔巽等.《[[ 清史稿]] 》. 中华书局点校本.
  
 
==外部链接==
 
==外部链接==

於 2019年3月27日 (三) 12:35 的修訂

田從典

田從典(1651年-1728年),字克五,號嶢山,山西陽城東關人。清朝康熙、雍正年間政治人物。[1]

生平

田從典自幼即有才名,十歲即能作文。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甲子科鄉試中舉人。康熙二十七年戊辰科(1688年)三甲進士。授廣東英德縣知縣,歷任御史、右通政參議、光祿寺卿、副都御史等職,升戶部尚書雍正元年(1723年),轉吏部尚書。次年升協辦大學士。雍正三年(1725年),升文華殿大學士,仍兼吏部尚書。雍正六年(1728年)三月,因病請辭,獲准,並加太子太師銜致仕。於回鄉途中行至良鄉驛時,疾病加劇而病逝,享年七十八歲。世宗派專人為其治喪,命地方官員護送靈柩歸里,並賜祭葬。諡文端[1]

後世紀念

四月乃行,甫一舍,次良鄉,病大作,遂卒,年七十八。上聞,以從典子懋幼,遣內閣學士一、侍讀學士一為治喪,散秩大臣一、侍衛六奠茶酒,並命地方官送其喪歸里。賜祭葬,諡文端。

注釋

  1. 1.0 1.1 《清史稿·卷289·列傳七十六》:田從典,字克五,山西陽城人。父雨時,明諸生。寇亂,挈子及兄之孤徙避,度不能兼顧,棄子負兄子以走。賊退,求得子草間,即從典也。
    從典篤學,以宋五子為宗。康熙二十七年,成進士。旋居父喪,事必遵家禮。服終,就選。三十四年,授廣東英德知縣。縣地脊,賦籍不可稽,詭寄逋逃,民重困。陋例兩加至八九錢,名曰「均平」。從典盡革之,清其籍。
    四十二年,行取,四十三年,授雲南道御史。疏言:「督撫不拘成例,請調州縣,有秉公者,即有徇私者。州縣求調,其弊有三:圖優缺,避沖繁,預為卓薦地。督撫濫調,其弊亦有三:徇請託,得賄賂,引用其私人。名為整頓地方,簡拔賢良,實乃巧開捷徑。屢經敗露,有駭聽聞。嗣後請除江、浙等省一百一十餘縣錢糧難征,及邊遠煙瘴地,仍舊例調補,其他不准濫調。」又疏言:「京官考選科道,令部院堂官保送,恐平日之交結,臨時之營謀,在所難免。請敕吏部,遇考選科道,凡正途部屬,及自知縣升任中、行、評、博,與翰林一體論俸開列,聽候考選。」均下部議行。巡視西城,罷鋪墊費。察通州倉儲,僦神祠以居,廟祝不受值,不入也。
    四十九年,擢通政司參議。屢遷轉授光祿寺卿。寺故有買辦人,虧戶部帑至四十一萬餘,從典請限年帶銷。遷左副都御史,再遷兵部侍郎,並命兼領光祿寺。五十八年,遷左都御史。兩江總督常鼐疏言安徽布政使年希堯、鳳陽知府蔣國正婪取,為屬吏所訐。命從典與副都御史屠沂往按,國正坐斬,希堯奪官。五十九年,擢戶部尚書。雍正元年,調吏部。二年,協辦大學士。三年,授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六年三月,乞休,優詔褒許,加太子太師致仕。賜宴於居第,令部院堂官並集,發帑治裝,行日,百官祖餞,馳驛歸里,驛道二十里內有司送迎。入辭、賜御榜聯並冠服、朝珠。四月乃行,甫一舍,次良鄉,病大作,遂卒,年七十八。上聞,以從典子懋幼,遣內閣學士一、侍讀學士一為治喪,散秩大臣一、侍衛六奠茶酒,並命地方官送其喪歸里。賜祭葬,諡文端。

參考資料

  • 趙爾巽等.《清史稿》. 中華書局點校本.

外部鏈接

官銜
前任:
趙申喬
戶部漢尚書
康熙五十九年十一月戊寅-雍正元年九月壬午
(1720年12月14日-1723年10月4日)
繼任:
張廷玉
前任:
張鵬翮
吏部漢尚書
雍正元年九月壬午-雍正三年四月辛卯
(1723年10月4日-1725年6月4日)
繼任:
蔡珽

Template:康熙二十七年戊辰科殿試金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