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 餃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餃子是中國傳統食物。餃子源於古代的角子。餃子原名「嬌耳」,是我國南陽鄧州人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作為藥用,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是深受中國人民喜愛的傳統特色食品,又稱水餃,是中國民間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節食品。有一句民謠叫「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餃子多用麵皮包餡水煮而成。
中文名/英文名:餃子/dumplings
起 源/起源地:相傳為東漢張仲景發明 /中原宛城(河南省鄧州市)
象徵意義
餃子,在中國不僅僅是一種美食,還蘊涵着中華民族文化,是每家平時的美味小吃,更是在大年三十晚上必備的食物,表達着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訴求。
民俗
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吃餃子也是中國人在春節時特有的民俗傳統。因為取「更歲交子」之意,所以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必不可少的佳肴。在中國許多地區民俗中的,除夕守歲吃「餃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無法替代的重頭大宴。餃子起源於張仲景的時代,「餃子」又名「交子」或者「嬌耳」,是新舊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蒼之意,是必須要吃的一道大宴美食,否則,上蒼會在陰陽界中除去你的名字,亡後會變成不在冊的孤魂野鬼。表明我國祖先對此的重視度。無論怎樣,為除掉一年的晦氣您也要在除夕吃一頓「餃子」。遠方的人們都會跋山涉水回鄉和家人過冬節吃餃子,以示有個圓滿的歸宿。
![](/images/8/8f/%E9%A5%BA%E5%AD%903.png)
俗話說:「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過年,是中國人一年一度最隆重的節日。為了過好年,舊時農家一進臘月的門檻,就開始忙着過年。從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的時候起,就進入了過年的倒計時,張彩燈、貼對聯、打掃庭院,準備迎接遠方的親人,過個團圓年。在中國北部,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最重要的活動就是全家老小一起包餃子。
年夜飯有吃餃子的傳統,但各地吃餃子的習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夜吃餃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餃子。吃餃子是表達人們辭舊迎新之際祈求願望的特有方式。餃子與交子同音,即舊年與新年相交之時。過春節吃餃子意味着大吉大利。另外餃子形狀像元寶,包餃子意味着包住福運。
據文獻記載,春節時候吃餃子這種習俗至遲在明代已經出現。這種習俗和中國古代的計時法有關係,中國古代用十二地支來記錄每一天的時間。就把每一天分為十二個時段,那麼每天開始呢是子時,子時就相當於今天半夜二十三點到一點這個時間,那麼到了每年的年底,年三十的時候,那麼這就不僅是新舊兩天的更替,而是新舊歲的更替,中國人管它叫「交子」。中國人非常注意界限,尤其是辭舊迎新這個界限,那麼在這個時候,應該有一些儀式來祈求來年的吉祥如意,那麼在這個時候吃餃子,餃子和這個「交子」正好是諧音,而且餃子還有那麼豐富的寓意吉祥的文化涵義,所以才慢慢形成,在春節、在大年初一在交子這個時刻,吃餃子這麼個習俗。對崇尚親情的中國人來說,在除夕夜裡,窗外雪落無聲,屋內燈光暖人,鍋里熱氣騰騰。把所有的思念與祝福,都包進那薄薄的餃子皮!紅紅的火苗滾開的水,越煮越覺得有滋味,伴隨着辭舊迎新的鞭炮,盛上餃子,也盛出了對來年美好的期望。農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同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出門吃餃子是盼團圓的意思,取平安團圓之意,也含有希望早日歸來之意。中國北部有一種習俗,逢年過節,迎親待友,總要包頓餃子吃。尤其是大年初一,全家人拜罷年,便圍坐在一起,邊包餃子邊聊天,山南海北,無所不談,不時引來歡聲笑語,大有其樂無窮之意。「水餃人人都愛吃,年飯尤數餃子香」。
除夕
按照民俗的解釋,「除夕」這一天是人、鬼、神交戰之日,因此,必須要人人參與,才能獲得來年的吉祥平安。
鬼乃「夕」也,它是人間一年的晦氣所孕育而生成的厲鬼。「夕」在臘月三十日,新舊交替的子時時分,便會出來遺害人間!此時,要人神齊力才能把它除之。每年臘月三十的這一天,上天會派通力天神「年」來人間降魔除鬼,而「年」在除夕的時候只有九成的功力,證明「夕」這個厲鬼很厲害,必須要由人來協助才能把「夕」除之。因此,人要在「除夕」的子時時分共燃爆竹,來協助「年」把貽害人間的厲鬼「夕」除掉。
在除夕的交子時分,人吃了餃子會通身添力,然後,男女老少齊放煙花爆竹,幫助天神除掉厲鬼,再虔誠地貼上新的灶王爺畫像,並在財神爺和灶王爺的畫像前供奉上以餃子為主的美食,取意來年平安吉祥財源滾滾之意。這就是「爆竹聲聲除舊歲(祟)」這一習俗的由來。
![](/images/3/3d/%E9%A5%BA%E5%AD%906.jpg)
![](/images/4/46/%E9%A5%BA%E5%AD%907.jpg)
冬至
中國北部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部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糰、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1]
製作方法
【和面】多用冷水和面(30度以下的水)。余同餃子皮的和面方法。
【做餡】水餃餡菜的水份不宜太大。不宜作水餃餡的菜:如西葫蘆。但可作為蒸餃餡。
【蒸】冒大氣後20分鐘可出鍋。
當因餃子包的太多而一次吃不完,留着下餐再吃的時候,可以改用煎的方式,其味亦甚佳。習慣上人們都會用食用油把餃子煎熱。不過飲食潮流崇尚健康,多油的食物不太受歡迎。其實單單隔水煎,或用上湯代替食用油來煎餃子,口味也很好。煎餃也稱作鍋貼。
1.和面:最常見的是小麥粉,有的地方用蕎麥粉。用涼水。在盆中揉成麵團後,放置20分鐘,讓麵團「餳餳」(水充分的滲入麵粉顆粒)。如果水偏多,則和好的面偏軟容易包,但煮的時候易破;反之如果水偏少,面硬,擀皮費事,包亦費勁。好的口感一般要求面要和得硬一些,有軟餅硬餃子之說。
2.制皮:
【擀】:把餳好的麵團放在案板上,搓成直徑2-3厘米的圓柱形長條。把柱條揪(或切)成長約1.5厘米左右的小段——餃子。把餃子用手壓扁。再用擀麵杖擀成直徑適度(4-7厘米)的、厚約0.5-1毫米的、中心部分稍厚些的餃子皮。擀皮時,案板上要撒些乾麵(浮面),以防粘到板上。由於擀皮相當花時間,今日許多手工麵店都有出售機器做好的餃子皮。使用機制餃子皮通常須用手蘸水方能捏合。
【捏】:用擀麵杖擀餃子皮似乎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在鄉村地區,大多採用手工捏的方法。捏時,先將餃子揉成扁圓形,然後一邊用雙手手指捏壓,一邊旋轉。捏成後,皮呈碗狀(而擀的皮呈平面狀),且所帶乾麵較少,所以更易包。缺點是捏皮比擀皮耗時多。[2]
餃子餡主要分肉餡、素餡、葷素餡,買回來的肉餡做之前要先加少量水拌一下,然後加入蔥花,薑末,花椒麵或五香粉,味精,鹽,少量醬油,料酒之類的,不嫌膩的話還可以加些植物油,但如果肉餡夠肥,就可以省了,之後朝一個方向攪拌均勻,後調節鹹淡。喜歡的話還可以加香油,看個人口味了.攪好的肉餡稍放一會兒就可以包餃子了。還可以用這方法做牛肉餡羊肉餡等。
水餃素餡一般用生肉,更營養衛生,益於身心。生肉餡需加高湯(或水)俗稱:打水,目的使肉餡鮮嫩,包出的餃體豐滿。有些人打肉餡不加水,煮出的餃子口感「乾柴」,有些肉頂破皮,加水量每斤3兩至半斤,肥餡略少,瘦肉餡略多。加水應在調味品加了以後,否則調料品不能滲透入味,水分也吸不進去。加水時逐步加,須一個方向攪,打好可放入冰箱凍一小時,使用時才加蔥花。 [3]
豬肉餡:
原料:豬肉500克 蓮花白1000克 薑末15克 蔥末30克 精鹽15克 胡椒粉5克 料酒25克 味精15克 香油25克 精煉油25克[4]
製法:
1.豬肉去皮洗淨,切為細粒;蓮花白洗淨,切為細末,再用精煉油拌勻。 2.將豬肉粒用薑末、蔥末、精鹽、胡椒粉、料酒、味精、香油拌勻,再加入蓮花白和勻即成。
![](/images/6/68/%E9%A5%BA%E5%AD%908.jpg)
注意:
1.豬肉的肥瘦肉比例為4∶6。 2.蓮花白不能直接加入豬肉粒中,須先用油拌勻再加。 3.如果配料選用大白菜,須先將大白菜醃漬,擠出部分水分後再加入
羊肉餡:
原料:淨羊肉500克 韭黃250克 薑末50克 蔥末50克 花椒5克 雞蛋2個 精鹽5克 胡椒粉3克 料酒15克 醬油20克 香油25克 花生油25克
製法:
1.羊肉洗淨剁成細粒;韭黃洗淨切細末;花椒用開水泡成花椒水。 2.羊肉末用薑末、蔥末、精鹽、胡椒粉、料酒、醬油、花椒水、雞蛋液拌勻,再加入香油、花生油拌勻,最後加入韭黃末和勻即成。
注意:
1.羊肉的膻味較重,故須加入花椒水以去膻,同時還應加大薑末的用量。 2.韭黃末應最後加入。如無韭黃,亦可用芹菜、香菜代替。
牛肉餡:
原料:牛肉500克 白蘿蔔1000克 洋蔥50克 雞蛋1個 薑汁50克 嫩肉粉5克 精鹽10克 胡椒粉5克 料酒15克 醬油25克 味精15克 香油25克 精煉油30克 干澱粉50克
製法:
1.牛肉去淨筋膜,洗淨,絞成細茸,用嫩肉粉、料酒、精煉油拌勻後,靜置約40分鐘,再加薑汁及清水250克攪拌均勻;白蘿蔔去皮洗淨,切成厚片,入沸水鍋中煮熟後撈出,放菜墩上用刀剁成細粒,再用紗布包住,擠出水分;洋蔥切細末。 2.牛肉茸加入蘿蔔粒、洋蔥末和勻,再加入精鹽、胡椒粉、醬油、味精、香油、干澱粉、雞蛋液拌勻,即成。
注意:
1.牛肉中不能有筋膜,且牛肉要絞細,才能多吃水分,使之細嫩。
2.嫩肉粉也可用蘇打粉代替,但用量不可過多。
3.配料中白蘿蔔也可用韭菜、芹菜等代替,如無洋蔥可用大蔥代替。
![](/images/c/cd/%E9%A5%BA%E5%AD%909.jpg)
【原料】:香菜250克,豬肉餡150克。
【輔料】:生抽、料酒、鹽、味精、香油各適量。
【做法】:1、香菜擇洗乾淨,瀝乾泥水分剁成碎末,拌入少許香油待用。2、豬肉餡放入盆中,加入全部調料,攪拌均勻。3、最後加入香菜末攪拌均勻即可。
【提示】:1、香菜剁好之後,如果水分非常多,可以用紗布擠出菜汁,菜汁可留為調餡用。2、豬肉餡要肥瘦適中,最好為肥三瘦七的比例,煮熟的餃子餡才會香。
具體做法是這樣的:西瓜去瓤及外皮,刨成細絲放鹽醃製30分鐘後擠掉水,拌入蔥姜鹽味精麻油等調料,最後加入蝦仁(不用太多),這樣的餃子餡就做好了。做成的餃子清脆爽口、甜鹹適中。我這個西瓜皮不是切絲而是切碎,前面的做法大致也是用鹽醃製,拌入肉餡(與正常餃子餡做法無異),這樣做成的餃子特別爽口。
【材料】:(1)冷水麵團1份(約2杯麵粉量)(2)茴香1把、豬肉餡375克調味料酒1大匙、醬油2大匙、鹽小半茶匙、清水2大匙、麻油4大匙
【做法】:1.麵團分小塊,擀成餃子皮。2.茴香洗淨,摘下菜葉切碎,肉餡再剁細,先和所有調味料調勻,再拌入茴香調成餡料。3.每張餃子皮包入餡料少許,捏成餃子,放入開水中煮至浮起,反覆點水兩次後,即可撈出食用。
【做法】:1、雞蛋入油鍋翻炒(要炒嫩些)2、西紅柿切丁去掉最稀的水,(留種子類的濃汁)3、加調料,順時針拌勻4、快速包水餃,以防出汁太多。
【做法】:肥肉過油,榨去脂肪,留渣待用
【和面】:多用開水燙麵。余同餃子皮的和面方法。
燙麵擀皮,包裹糖餡,捏成三棱狀上鍋蒸熟,乘熱食用。
餃子的縱向兩端或頂端有至少一個的開口,其開口與餃子內的餃餡相通。餃子餡包括下述原料:精肉、水、佐料、植物油。
製作方法是用水餃粉合成麵團,經壓面機滾壓成餃子皮,該餃子皮包入餃餡後,在餃子皮兩相對邊沿合攏處捏合併呈現出開口。
海帶水餃:
以海帶為基料,以豬肉、花生油、蘿蔔、豆腐、韭菜或芹菜等蔬菜為輔料,加入適量調味品,混合製成餡料。
蕎面水餃:
蕎麥麵為主要原料製成的水餃,包括麵皮及內餡,其麵皮是由精蕎麥麵、食鹽、食用鹼、改良劑、強筋劑和小麥粉輔以總重量的20-24%水和成。
1.豬肉躲成泥,加生薑,適量鹽,料酒,一個雞蛋清,生抽,麻油,50k生花生油先醃片刻。
2.胡蘿蔔洗好切成細小顆粒用鹽醃一會兒。
4. 用熱油把胡蘿蔔,磨菇,木耳加鹽放入鍋里炒2分鐘。最後和肉攪拌均勻即可。餃子餡就弄好了。
![](/images/d/de/%E9%A5%BA%E5%AD%9010.jpg)
5. 包好的餃子
6. 水燒開放入鹽放入餃子煮開過連加3次冷水,加入香菜和醋就能吃了。
食材:
麵粉、五花肉、豇豆、水、蔥姜、生抽、鹽、雞粉、五香粉、花椒粉、香油
做法:
1.麵粉加水揉成麵團,蓋上濕布,餳面30分鐘或更長;
2. 五花肉切小丁,剁成肉餡兒加蔥姜切末;
3.把豇豆角放在沸水裡燙一下,過涼水剁成碎末;
4.在豬肉餡兒中打入些水用力攪拌勻;
5. 再倒入生抽、五香粉、花椒、蔥薑末、鹽、香油;
6.把剁好的豇豆角倒入拌勻的肉餡兒里;
7.然後開始拌勻;拌勻後就可以準備包餃子;
8.鍋中燒開足量的水,下入餃子,順鍋邊旋轉攪動,以防粘鍋,待餃子浮上來;
9.水沸後,淋上一碗涼水,蓋上鍋蓋,再次煮沸後再淋一碗涼水,共淋三碗涼水後,關火出鍋。
營養套餐
按照膳食酸鹼平衡的原則,"酸性"的肉蛋類和精白麵粉,應當與"鹼性"的蔬菜原料相平衡,最好一份肉類搭配三份未擠汁的蔬菜原料,而且餡料所用肉類為九分瘦肉,不要再添加動物油和植物油,提高蔬菜用量,才能降低飽和脂肪和熱量的攝入,達到真正的營養平衡。[5]
肉類餡料儘量多搭配富含膳食纖維和礦物質的蔬菜,同時再加一些富含可溶性纖維的食物,如香菇、木耳、銀耳及各種蘑菇、海帶、裙帶菜等藻類。它們可改善口感,幫助減少膽固醇和脂肪的吸收量,控制食用肉餡後血脂的上升。竹筍、乾菜等也有吸附脂肪的作用。各種豆製品和魚類也可以入餡,代替一部分肉類,有利於降低脂肪含量。吃餃子時還可搭配各種清爽的涼拌蔬菜。
相比之下,蛋類和蔬菜為主要原料的素餡較為健康,其中油脂來自於植物油,蔬菜的比例也比較大。由於蛋類含磷較多,這類餡料應當配合富含鈣、鉀和鎂的綠葉蔬菜,以及蝦皮、海藻等原料,以促進酸鹼平衡。而粉絲之類純澱粉材料營養價值低,不應作為餡料的主要原料。
一般蔬菜較多、肉類很少的餃子水分含量高,容易"散",煮食則營養素損失大,口感也差些,可以考慮水煎、蒸等方法,而肉類較多的帶餡食品適合用來煮食。儘量少用油煎、炸等烹調方法,避免額外增加脂肪攝入。
相關俗語
「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詳細內容見前述「張仲景」部分。
餃子就酒越喝越有,寓意日子越過越好。
頭伏餃子二伏面(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潮濕、悶熱的日子,一年有「三伏」。百姓說的「苦夏」就在此時。入伏的時候,恰是麥收不足一個月的時候,家家谷滿倉,人們利用這個機會,打打牙祭,吃頓白面,餃子又是平時難見的上品,所以就有「頭伏餃子二伏面」的說法)。
冬至餃子夏至面。
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
夏至這天,山東各地普遍吃麵條,俗稱「過水麵」,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諺語。
喝了餃子湯,勝似開藥方。
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餃子(這句北方的名言在這裡驗證,北方人是非常喜歡吃餃子的)。
出門餃子進門面
餃子開口——露餡了
瞎子吃餃子——心裡有數
啞巴吃餃子——肚裡有數
茶壺裡煮餃子——肚裡有貨倒不出來
大年初一吃餃子——沒外人。
茶壺裡煮餃子——有口倒不出
視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