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历史」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Otheruses}} {{redirect2|史|中文姓氏|史姓}} {{Expand |time=2009-06-19T14:44:34+00:00 }}<!-- 本调用由 {{subst:Expand/auto}} 自动产生。 --> {{portal|…”)
 
 
(未顯示由 1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3 次修訂)
行 1: 行 1:
{{Otheruses}}
+
[[File:历史1.jpg|缩略图| :指[[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历 事件| 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 ]]
{{redirect2|史|中文姓氏| 姓}}
+
''' 历史'''(现代汉语词汇, 典文言文称之 '''史''') [[ 人类社会]][[ 过去]] 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历史事件| 事件]]行为有系统的 录、诠释和[[研究]] 。<ref name="phil">cite web|publisher=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title=历史的谜底·6.1节 历史是什么|url=http://philosophyol.com/dept/sophia/course/content/history/200410/367.html|accessdate=2004年10月22日|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115011709/http://philosophyol.com/dept/sophia/course/content/history/200410/367.html|archivedate=2012-01-15</ref> 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 伦理]] [[ 哲学]]和[[ 艺术]] 同属人类[[精神文明]] 的重要成果。<ref>[http://www.zdic.net/c/6/108/284515.htm  历史 资料  .汉典[引用日期2014-04-26]]</ref><ref>[http://www.jianglishi.cn/ 中国历史  .讲历史[ 引用日期2016-02-27]]</ref>
{{Expand |time=2009-06-19T14:44:34+00:00 }}<!-- 本调用由 {{subst:Expand/auto}} 自动产生 -->
 
{{portal| 历史}}
 
{{Quote box
 
|width = 250px
 
|quote = 以 古为 可以知兴替。
 
|source = —[[ 唐太宗]][[ 李世民]]
 
}}
 
{{Quote box
 
|width = 250px
 
|quote = 那些不能铭 过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 。<ref>George Santayana, "The Life of [[Reason]]", Volume One, p. 82, BiblioLife, ISBN 978-0-559-47806-2</ref>
 
|source = —[[ 乔治·桑塔亚那]]
 
}}
 
[[File:Gyzis 006 (Ηistoria).jpeg|thumb|历史的寓言<br />[[ 尼古拉斯·吉热斯]] (1892)]]
 
[[File:The Historian (The How and Why Library).jpg|thumb| 历史 学家<br />[[E.欧文库斯]](1902)]]
 
  
'''历史'''(现代汉语词汇,古典文言文称之为'''史'''),指[[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历史事件|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ref name="phil">{{cite web|publisher=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title=历史的谜底·6.1节 历史是什么|url=http://philosophyol.com/dept/sophia/course/content/history/200410/367.html|accessdate=2004年10月22日|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115011709/http://philosophyol.com/dept/sophia/course/content/history/200410/367.html|archivedate=2012-01-15}}</ref>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 历史的第二个含义,即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又称[[历史学]]”,或简称“[[史学]]”。隶属于历史学或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年代学]]、[[编纂学]]、[[家谱学]]、[[古文字学]]、[[计量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和[[新闻学]]等,参见[[历史学]]。<ref name="xi">{{cite journal|url=http://www.cqvip.com/qk/97063a/201002/33977139.html|title=历史是什么——一项纯形而上学的思考|last=习|first=罡华|journal=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date=2010年4月|volume=2|accessdate=2017年2月6日}}</ref>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记录历史的[[书籍]]称为[[史书]],如《[[史记]]》、《[[汉书]]》等,粗分为「官修」与「民载」两类。
+
 历史的第二个含义,即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又称[[历史学]]”,或简称“[[史学]]”。隶属于历史学或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年代学]]、[[编纂学]]、[[家谱学]]、[[古文字学]]、[[计量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和[[新闻学]]等,参见[[历史学]]。<ref name="xi">cite journal|=http://www.cqvip.com/qk/97063a/201002/33977139.html|title=历史是什么——一项纯形而上学的思考|last=习|first=罡华|journal=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date=2010年4月|volume=2|accessdate=2017年2月6日</ref>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记录历史的[[书籍]]称为[[史书]],如《[[史记]]》、《[[汉书]]》等,粗分为「官修」与「民载」两类。<ref>[http://www.79cha.com/ 历史 今天  . 就查查[ 引用日期2013-04-25]]</ref>
 
 
广义的历史,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包括自然史和社会史<ref name="海">{{cite book|editor=辞海编辑委员会|title=《辞海》(1989年版)|year=1989|publisher=[[上海辞书出版社]]}}</ref>{{rp|380}}。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等等。通常仅指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它是[[史学]]研究之对象;一般说来,关于历史的记述和阐释,也称为历史<ref name="海"/>{{rp|380}}。而狭义的 历史 则必须以[[文字]][[记录]]为基础,即文字出现之后 历史才算历史,在此之前的历史被称为[[史前史]]。又可以称为[[人类史]]或[[社会史]],而脱离人类社会的过 事件称为[[自然史]] 。一般来说,[[历史学]]仅仅研究前者,即社会史。<ref name="phil"/>
 
  
 +
广义的历史,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包括自然史和社会史<ref name="海">cite book|editor=辞海编辑委员会|title=《辞海》(1989年版)|year=1989|publisher=[[上海辞书出版社]]</ref>{p|380}。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等等。通常仅指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它是[[史学]]研究之对象;一般说来,关于历史的记述和阐释,也称为历史<ref name="海"/>{p|380}。而狭义的历史则必须以[[文字]][[记录]]为基础,即文字出现之后的历史才算历史,在此之前的历史被称为[[史前史]]。又可以称为[[人类史]]或[[社会史]],而脱离人类社会的过去事件称为[[自然史]]。一般来说,[[历史学]]仅仅研究前者,即社会史。<ref>[http://www.qulishi.com/ 趣历史 趣历史是国内最好的历史网站,一个历史知识的百科大全。趣历史专注于搜集整理各朝代人物、战争、野史、文化等全方面历史知识,以及环球各个国家历史文化,为您提供全面...]</ref><ref>[http://history.sohu.com/ 搜狐历史-搜狐 搜狐历史依托搜狐网,为广大读者提供专业丰富的历史知识,致力于打造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的历史内容平台。]</ref>
 +
[[File:历史2.jpg|缩略图|左|历史:历史文物。]]
 
== 词源 ==
 
== 词源 ==
 “历史”的含义在中文中最早仅用“史”一字来代表。[[甲骨文]]中“史”字与“事”相似,指[[历史事件|事件]]。[[许慎]]《[[说文解字]]》说:“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便指出“史”的本意即记事者,是一人执“中”之象。近人[[金静庵]]说:“保藏之档案谓之中,持中之人谓之史。一指书言,一指人言。”,由此引申,则代表被史官被纪录的事,换句话说,即所有被文字纪录的过去事情。研究史的学问,称史学。
+
 “历史”的含义在中文中最早仅用“史”一字来代表。[[甲骨文]]中“史”字与“事”相似,指[[历史事件|事件]]。[[许慎]]《[[说文解字]]》说:“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便指出“史”的本意即记事者,是一人执“中”之象。近人[[金静庵]]说:“保藏之档案谓之中,持中之人谓之史。一指书言,一指人言。”,由此引申,则代表被史官被纪录的事,换句话说,即所有被文字纪录的过去事情。研究史的学问,称史学。<ref>[https://www.baidu.com/sf/vsearch?pd=video&tn=vsearch&lid=97a1e957000161b0&ie=utf-8&rsv_pq=97a1e957000161b0&wd=历史&rsv_spt=5&rsv_t=91751NZWxzbTLrbzgJMM4I9%2Fd1tar9Y7UfdGOhYB%2Fjw4QrAxVTkeJP726uTwKxL%2BZ8O317s&rsv_bp=1&f=8 历史_视频大全_高清在线观看]</ref><ref>[http://www.lssdjt.com/ 历史上的今天官网 历史上的今天官网(唯一指定网址:http://www.LSSDJT.com),充分挖掘历史老照片资源,以口述形式,适当运用音频渲染方式,以时间为线索,梳理历史上每一天所发生的大事件...]</ref>
  
 
 “历史”一词出现较晚,在《[[三国志]]》[[裴松之]]注中,首次提到历史二字<ref>《[[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书》:「虽有馀閒,博览书、传、历史,藉採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ref><ref name="ningke">[[宁可]]认为,“史”前加“历”字是指[[经历]]、[[历法]],也就是[[人类]]经历的一段[[时间]]。在事件中加入时间的概念,“历史”一词就具有了当今的含义。见宁可,《什麽是历史-历史科学理论学科建设探讨之二》[http://www.guoxue.com/xzcq/ddxz/ningke/smsls2.htm],河北学刊,2004年06月</ref>。《[[南齐书]]》中也提到这个名词,是历代史书之意<ref>《南齐书》〈列传〉〈武十七王〉:「皆两臣衅结于明时,二主议加于盛世,积代用之为美,历史不以云非。」</ref>。明代[[嘉靖]]年间[[李廷机]]与[[叶向高]]编辑《[[历史大方通鑑]]》,是中国第一本以历史二字为名的书,[[袁了凡]]为此书写的〈历史纲鑑补引〉,解释历史是指诸史,也就是历代史书之意<ref>袁了凡〈历史纲鑑补引〉:「弟兄不合併之一家可为大方家乎。余是以不揣鄙陋,取诸史而採辑之,以纲标其大义,以目与鑑详其岭末。」</ref>。
 
 “历史”一词出现较晚,在《[[三国志]]》[[裴松之]]注中,首次提到历史二字<ref>《[[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书》:「虽有馀閒,博览书、传、历史,藉採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ref><ref name="ningke">[[宁可]]认为,“史”前加“历”字是指[[经历]]、[[历法]],也就是[[人类]]经历的一段[[时间]]。在事件中加入时间的概念,“历史”一词就具有了当今的含义。见宁可,《什麽是历史-历史科学理论学科建设探讨之二》[http://www.guoxue.com/xzcq/ddxz/ningke/smsls2.htm],河北学刊,2004年06月</ref>。《[[南齐书]]》中也提到这个名词,是历代史书之意<ref>《南齐书》〈列传〉〈武十七王〉:「皆两臣衅结于明时,二主议加于盛世,积代用之为美,历史不以云非。」</ref>。明代[[嘉靖]]年间[[李廷机]]与[[叶向高]]编辑《[[历史大方通鑑]]》,是中国第一本以历史二字为名的书,[[袁了凡]]为此书写的〈历史纲鑑补引〉,解释历史是指诸史,也就是历代史书之意<ref>袁了凡〈历史纲鑑补引〉:「弟兄不合併之一家可为大方家乎。余是以不揣鄙陋,取诸史而採辑之,以纲标其大义,以目与鑑详其岭末。」</ref>。
行 27: 行 13:
 
1895年,礼部侍郎[[于式枚]]在奏章中,提到历史这个名词,将它作为历史事件之意<ref>《清史稿》〈列传〉〈于式枚〉:「臣遍考东西历史,参校同异。」</ref>。1896年,[[皮锡瑞]]《[[经学历史]]》出版,其中的历史二字,也明确将它定位为历史事件之意<ref>[[皮锡瑞]]《[[经学历史]]》:「古来国运有盛衰,经学亦有盛衰;国统有分合,经学亦有分合。历史具在,可明徵也。」</ref>。因此,在1890年代前后,历史这个名词在中国开始被明确当作历史事件来使用。
 
1895年,礼部侍郎[[于式枚]]在奏章中,提到历史这个名词,将它作为历史事件之意<ref>《清史稿》〈列传〉〈于式枚〉:「臣遍考东西历史,参校同异。」</ref>。1896年,[[皮锡瑞]]《[[经学历史]]》出版,其中的历史二字,也明确将它定位为历史事件之意<ref>[[皮锡瑞]]《[[经学历史]]》:「古来国运有盛衰,经学亦有盛衰;国统有分合,经学亦有分合。历史具在,可明徵也。」</ref>。因此,在1890年代前后,历史这个名词在中国开始被明确当作历史事件来使用。
  
[[明治维新]]后,[[日本]]学者为翻译{{lang-en|History}},译为历史二字,使其成为对应词。1870年代成为流行用语。
+
[[明治维新]]后,[[日本]]学者为翻译{lang-en|History},译为历史二字,使其成为对应词。1870年代成为流行用语。<ref>[http://blog.sina.com.cn/lm/history/ 文史博客_历史频道_新浪网 汇博客文化主流,读名人精英意识。习百家之文化,纳百家之精华。新浪文化名博,不仅仅是一个重要的文化阵地,更是广大博友耕耘收获分享快乐的文化乐园。]</ref><ref>[http://www.lishichunqiu.com/ 历史春秋网 - 专注于中国古代历史 历史春秋网是一个以历史为核心的文化资讯门户网站,提供中国古代历史、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医养生、书画艺术、古董收藏、宗教哲学等内容。致力于传承国学经典,弘扬...]</ref>
  
 
1902年,[[光绪皇帝]]接受吏部尚书张百熙建议,颁佈〈钦定学堂章程〉,其中寻常小学课目中,有史学、舆地二项。[[张百熙]]派[[吴汝纶]]赴日本考察教育后,1903年,负责教育改革的[[张百熙]]、[[张之洞]]、[[荣庆]]向皇帝建议重订学堂章程<ref>《清史稿》〈志‧选举二‧学校二〉:「博考外国各项学堂课程门目,参酌变通,择其宜者用之,其于中国不相宜者缺之,科目名称不可解者改之,过涉繁重者减之。」</ref>。在重订章程后,寻常小学依日本语改称初等小学,而史学、舆地二科,则改称历史、地理。之后,历史这个名词在中国流行。
 
1902年,[[光绪皇帝]]接受吏部尚书张百熙建议,颁佈〈钦定学堂章程〉,其中寻常小学课目中,有史学、舆地二项。[[张百熙]]派[[吴汝纶]]赴日本考察教育后,1903年,负责教育改革的[[张百熙]]、[[张之洞]]、[[荣庆]]向皇帝建议重订学堂章程<ref>《清史稿》〈志‧选举二‧学校二〉:「博考外国各项学堂课程门目,参酌变通,择其宜者用之,其于中国不相宜者缺之,科目名称不可解者改之,过涉繁重者减之。」</ref>。在重订章程后,寻常小学依日本语改称初等小学,而史学、舆地二科,则改称历史、地理。之后,历史这个名词在中国流行。
行 34: 行 20:
  
 
== 含义 ==
 
== 含义 ==
{{wiktionary}}{{wikiquote}}
 
 
 对于历史的含义和性质,有很多种不同的诠释,以下列举其中一些。
 
 对于历史的含义和性质,有很多种不同的诠释,以下列举其中一些。
 
* [[克罗齐]]说:“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ref name="Croce">{{Cite book | author = 贝奈戴托·克罗齐 | title = 《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 | location = 北京 | publisher = 商务印书馆 | date = 1982 | pages = 第2页 | ISBN = 9787100023955 }}</ref>
 
* [[克罗齐]]说:“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ref name="Croce">{{Cite book | author = 贝奈戴托·克罗齐 | title = 《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 | location = 北京 | publisher = 商务印书馆 | date = 1982 | pages = 第2页 | ISBN = 9787100023955 }}</ref>
 
* [[柯林武德]]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ref name="Collingwood">柯林武德著,何兆武、张文杰译,《历史的观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302-303页。</ref>
 
* [[柯林武德]]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ref name="Collingwood">柯林武德著,何兆武、张文杰译,《历史的观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302-303页。</ref>
 
* [[梁启超]]:“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也。”<ref name="66wen1">周文玖,《“历史”的概念——一个历史本体论的基本问题》[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818155541/http://www.66wen.com/07lsx/lishixue/lishixue/20061118/31313.html],2006年11月18日更新</ref>
 
* [[梁启超]]:“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也。”<ref name="66wen1">周文玖,《“历史”的概念——一个历史本体论的基本问题》[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818155541/http://www.66wen.com/07lsx/lishixue/lishixue/20061118/31313.html],2006年11月18日更新</ref>
* 《[[大英百科全书]]》(1880年版):“历史一词在使用中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含义:第一,指构成人类往事的事件和行动;第二,指对此种往事的记述及其研究模式。前者是实际发生的事情,后者是对发生的事件进行的研究和描述。”<ref name="phil"/>
+
* 《[[大英百科全书]]》(1880年版):“历史一词在使用中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含义:第一,指构成人类往事的事件和行动;第二,指对此种往事的记述及其研究模式。前者是实际发生的事情,后者是对发生的事件进行的研究和描述。”
 
* 《[[苏联大百科全书]]》:“1、[[自然界]]和[[社会]]上任何事件的发展过程。[[宇宙史]]、[[地球史]]、各个学科史——[[物理史]]、[[数学史]]、[[法律史]]等均可列入这一含义。2、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具体的和多样性的过去之学科,以解释人类社会具体的现在和未来远景作为宗旨。”
 
* 《[[苏联大百科全书]]》:“1、[[自然界]]和[[社会]]上任何事件的发展过程。[[宇宙史]]、[[地球史]]、各个学科史——[[物理史]]、[[数学史]]、[[法律史]]等均可列入这一含义。2、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具体的和多样性的过去之学科,以解释人类社会具体的现在和未来远景作为宗旨。”
* [[钱穆]]说:「知道历史,便可知道里面有很多的问题。一切事不是痛痛快快一句话讲得完。历史终是客观事实,历史没有不对的,不对的是在我们不注重历史,不把历史作参考。至少我们讲人文科学方面的一切,是不该不懂历史的。」<ref>{{cite book|author=钱穆|title=《中国历代政治得失》|location=[[香港]]|publisher=人生出版社|date=1955}}</ref>{{rp|146}}
+
* [[钱穆]]说:「知道历史,便可知道里面有很多的问题。一切事不是痛痛快快一句话讲得完。历史终是客观事实,历史没有不对的,不对的是在我们不注重历史,不把历史作参考。至少我们讲人文科学方面的一切,是不该不懂历史的。」<ref>cite book|author=钱穆|title=《中国历代政治得失》|location=[[香港]]|publisher=人生出版社|date=1955}}</ref>{p|146}
* [[黄仁宇]]说:「盲目的恭维不是可靠的历史,谩骂尤非历史。」<ref>{{cite book|author=黄仁宇|title=《放宽历史的视界》|location=台北|publisher=允晨文化|date=1988年7月}}</ref>{{rp|258}}
+
* [[黄仁宇]]说:「盲目的恭维不是可靠的历史,谩骂尤非历史。」<ref>cite book|author=黄仁宇|title=《放宽历史的视界》|location=台北|publisher=允晨文化|date=1988年7月}}</ref>{p|258
* [[吕思勉]]说:「历史上的事实,所传的,总不过一个外形,有时连外形都靠不住,全靠我们根据事理去推测他、考证他、解释他。……从前论史的人,多说史事是前车之鉴。其意以为一件事办好了,我们就当取以为法,摹仿他;一件事办坏了,我们就当引以为戒,不可再蹈其覆辙。这话很易为人们所赞许,其实似是而非的。史事哪有真相同的?我们所谓相同,都不过察之不精,误以不同为同罢了。事情既实不相同,如何能用同一的方法对付?……真正硬摹仿古人的自然不多,就是事实也不容你如此。然而人的知识,总是他所知道的、记得的事情铸造成功的。知道的、记得的事情一误谬,其知识自然随之而误谬了。所以我们现在研究历史,倒还不重在知道的、记得的事情的多少,而尤重在矫正从前观点的误谬。矫正从前观点的误谬,自然是就人所熟悉的事情,加以讲论,要容易明白些,有兴味些。」<ref>{{cite book|author=吕思勉|title=《论学集林》|location=上海|publisher=上海教育出版社|date=1987}}</ref>{{rp|488}}
+
* [[吕思勉]]说:「历史上的事实,所传的,总不过一个外形,有时连外形都靠不住,全靠我们根据事理去推测他、考证他、解释他。……从前论史的人,多说史事是前车之鉴。其意以为一件事办好了,我们就当取以为法,摹仿他;一件事办坏了,我们就当引以为戒,不可再蹈其覆辙。这话很易为人们所赞许,其实似是而非的。史事哪有真相同的?我们所谓相同,都不过察之不精,误以不同为同罢了。事情既实不相同,如何能用同一的方法对付?……真正硬摹仿古人的自然不多,就是事实也不容你如此。然而人的知识,总是他所知道的、记得的事情铸造成功的。知道的、记得的事情一误谬,其知识自然随之而误谬了。所以我们现在研究历史,倒还不重在知道的、记得的事情的多少,而尤重在矫正从前观点的误谬。矫正从前观点的误谬,自然是就人所熟悉的事情,加以讲论,要容易明白些,有兴味些。」<ref>cite book|author=吕思勉|title=《论学集林》|location=上海|publisher=上海教育出版社|date=198</ref>p488
 +
 
 +
历史并不是归类于[[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中,而是其间的桥梁,合并了两大领域的研究方法。一般来说,史学家通过研究各种[[书面文字]]但并不局限于此,努力并尝试解答和历史有关的问题。历史知识的原始资料分为三种:文字记载的、口头流传的、保留下来的历史遗迹,通常历史学家会综合三种方法进行研究,而文字记载经常被作为强调的重点,因为它普遍纪录了发展的时间。
  
  历史并不是归类于[[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中,而是其间的桥梁,合并了两大领域的研究方法。一般来说,史学家通过研究各种[[书面文字]]但并不局限于此,努力并尝试解答和历史有关的问题。历史知识的原始资料分为三种:文字记载的、口头流传的、保留下来的历史遗迹,通常历史学家会综合三种方法进行研究,而文字记载经常被作为强调的重点,因为它普遍纪录了发展的时间。 这种强调引申出了一个新领域,[[史前史]],也可称为史前学,研究的是没有书面纪录的那一个时期。由于世界各地文字出现的时间各不相同,所以史前史和历史的主要区别是根据具体的论题而决定。学者们为了易于研究,根据过去人类的范围将其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划分过去的方法繁多,包括按年代分类,按文化习俗分类,按不同主题分类。这三种分类经常会有重迭,比如“阿根廷的劳工运动的演变,1930-1945”。
+
 这种强调引申出了一个新领域,[[史前史]],也可称为史前学,研究的是没有书面纪录的那一个时期。由于世界各地文字出现的时间各不相同,所以史前史和历史的主要区别是根据具体的论题而决定。学者们为了易于研究,根据过去人类的范围将其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划分过去的方法繁多,包括按年代分类,按文化习俗分类,按不同主题分类。这三种分类经常会有重迭,比如“阿根廷的劳工运动的演变,1930-1945”。
  
 
 尽管历史研究倾向于一些专门的地点、时间和主题,历史学家也同时会关心其他普通的一些内容。而对于其他人来说,历史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普通的词语,就是研究过去人类的所有事情,甚至于现在更兴起了一门所谓的广义历史。过去研究历史都是为了应用或者理论的目的,而现在还多了一条:那就是对人类过往的好奇。
 
 尽管历史研究倾向于一些专门的地点、时间和主题,历史学家也同时会关心其他普通的一些内容。而对于其他人来说,历史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普通的词语,就是研究过去人类的所有事情,甚至于现在更兴起了一门所谓的广义历史。过去研究历史都是为了应用或者理论的目的,而现在还多了一条:那就是对人类过往的好奇。
  
 
== 历史学 ==
 
== 历史学 ==
{{Main|史学}}
+
 以历史为认识对象所形成的一门学问,叫[[史学]]或[[历史学]],也可以用“历史”一词代表。历史学的本质其实是把实际发生的事件转换成以[[意念]]和[[文字]]形式存在的历史的过程和方法。关于历史学的目的和方法的研究探讨,在西方属于[[历史哲学]]的范畴,历史哲学的出现和发展,意味着历史学从单纯的历史纪录发展成为对历史的解释和对历史规律的探求阶段。一开始,历史哲学仅仅关心如何改进历史研究的方法,但认为被研究和记录的历史就是真实的历史。
 以历史为认识对象所形成的一门学问,叫[[史学]]或[[历史学]],也可以用“历史”一词代表。历史学的本质其实是把实际发生的事件转换成以[[意念]]和[[文字]]形式存在的历史的过程和方法。关于历史学的目的和方法的研究探讨,在西方属于[[历史哲学]]的范畴,历史哲学的出现和发展,意味着历史学从单纯的历史纪录发展成为对历史的解释和对历史规律的探求阶段。一开始,历史哲学仅仅关心如何改进历史研究的方法,但认为被研究和记录的历史就是真实的历史。在[[新康德主义]]和[[新黑格尔主义]]的影响下,人们对自身的认识过程有了重新的理解,[[哲学家]]开始重新定义历史学。[[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提出“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的命题,认为往事只有在当代人生活中发挥作用才成为历史,否则是“死的历史”,即[[编年史]]。因此,同样的历史在不同的时期会被不断的改写。[[英国]]哲学家[[柯林武德]]又进一步认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即历史是历史学家思想的反映,不仅因时代而异,也因人而异。<ref name="phil"/> 而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认为历史事件是客观存在的,历史则是历史学家主观对客观的历史事件的认识。由于人主观的局限性,对客观的历史事件的认识是有限的,主观的认识不能完全符合客观的历史,因此只有不断改进逐渐逼近,这一过程同自然科学的过程一致。这种历史学称为“[[历史科学]]”。<ref name="ningke"/>
+
 
 +
在[[新康德主义]]和[[新黑格尔主义]]的影响下,人们对自身的认识过程有了重新的理解,[[哲学家]]开始重新定义历史学。[[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提出“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的命题,认为往事只有在当代人生活中发挥作用才成为历史,否则是“死的历史”,即[[编年史]]。因此,同样的历史在不同的时期会被不断的改写。[[英国]]哲学家[[柯林武德]]又进一步认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即历史是历史学家思想的反映,不仅因时代而异,也因人而异。
 +
 
 +
而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认为历史事件是客观存在的,历史则是历史学家主观对客观的历史事件的认识。由于人主观的局限性,对客观的历史事件的认识是有限的,主观的认识不能完全符合客观的历史,因此只有不断改进逐渐逼近,这一过程同自然科学的过程一致。这种历史学称为“[[历史科学]]”。
  
 
== 历史和史前 ==
 
== 历史和史前 ==
 
[[世界历史]]是世界各地人类过去[[经验]]的总和,而且这些经验主要是透过文字的方式保存下来。相对而言,[[史前]]是指一地区已有人类产生,但还没有出现文字的时代。藉由研究当时的绘画、素描、雕刻或其他工件,可以在没有文字记录的情形下得到一些当时的资讯。自从二十世纪起,研究者开始重视史前的研究,以免历史研究隐性的排除一些特定的文明,例如[[撒哈拉以南非洲]]及[[前哥伦布时期]]的美洲。在西方的历史学家不成比例的专注在[[西方世界]]的研究<ref>Jack Goody (2007) ''[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jo1UVi48KywC&pg=RA2-PA1930&dq=Jack+Goody+2007&sig=g0N7ZF9nz_Uy8nrQTiGdsc0N3sI#PPA12,M1 The Theft of History]'' (from Google Books)</ref>。1961年时,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霍列特·卡尔]]认为:
 
[[世界历史]]是世界各地人类过去[[经验]]的总和,而且这些经验主要是透过文字的方式保存下来。相对而言,[[史前]]是指一地区已有人类产生,但还没有出现文字的时代。藉由研究当时的绘画、素描、雕刻或其他工件,可以在没有文字记录的情形下得到一些当时的资讯。自从二十世纪起,研究者开始重视史前的研究,以免历史研究隐性的排除一些特定的文明,例如[[撒哈拉以南非洲]]及[[前哥伦布时期]]的美洲。在西方的历史学家不成比例的专注在[[西方世界]]的研究<ref>Jack Goody (2007) ''[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jo1UVi48KywC&pg=RA2-PA1930&dq=Jack+Goody+2007&sig=g0N7ZF9nz_Uy8nrQTiGdsc0N3sI#PPA12,M1 The Theft of History]'' (from Google Books)</ref>。1961年时,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霍列特·卡尔]]认为:
{{quote| 当历史和史前的分界线交叉时,人们不再只活在现在,也对其过去和未来产生了兴趣。历史开始于对传统的传承,而传统代表著将过去的习惯及经验教训带到未来。过去的历史是因为对了要造福子孙后代而开始保存<ref>Carr, Edward H. (1961). ''What is History?'', p.108, ISBN 978-0-14-020652-4</ref>。}}
+
当历史和史前的分界线交叉时,人们不再只活在现在,也对其过去和未来产生了兴趣。历史开始于对传统的传承,而传统代表著将过去的习惯及经验教训带到未来。过去的历史是因为对了要造福子孙后代而开始保存<ref>Carr, Edward H. (1961). ''What is History?'', p.108, ISBN 978-0-14-020652-4</ref>。
  
 
 此定义下的历史,也包括一些当时没有文字记录,但对历史有强烈兴趣的民族,像在和欧洲人接触之前的[[澳大利亚原住民]]及纽西兰的[[毛利人]],虽没有文字记录,但用口传历史的方式将历史传给下一代。
 
 此定义下的历史,也包括一些当时没有文字记录,但对历史有强烈兴趣的民族,像在和欧洲人接触之前的[[澳大利亚原住民]]及纽西兰的[[毛利人]],虽没有文字记录,但用口传历史的方式将历史传给下一代。
行 64: 行 54:
  
 
== 史学史 ==
 
== 史学史 ==
{{Main|史学史}}
+
[[中国]]是世界上书载历史的传承最完备的[[国家]],其对历史的记录不仅时间长,而且内容精确详细。中国历史自传说中的黄帝以来已经有4千多年,而自[[西周]][[共和 (西周)|共和]]时代([[前841年]])以来历史记录精确到[[年]],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以来则精确到[[月]][[日]]。中国的历史记录也被称为'''史'''或'''史书''',分为[[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等不同[[体裁]]。
[[中国]]是世界上书载历史的传承最完备的[[国家]],其对历史的记录不仅时间长,而且内容精确详细。中国历史自传说中的黄帝以来已经有4千多年,而自[[西周]][[共和 (西周)|共和]]时代([[前841年]])以来历史记录精确到[[年]],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以来则精确到[[月]][[日]]。中国的历史记录也被称为'''史'''或'''史书''',分为[[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等不同[[体裁]]。与西方文明中的历史学不占据主流地位相反,中国将'''史'''列为四种基本学科分类“[[经]]、[[历史|史]]、子、[[集部|集]]”之一([[清朝|清]][[纪晓岚]]等,《[[四库全书]]》)。<ref name="xi"/>[[魁奈]]说:“历史学是中国人一直以其无与匹伦的热情予以研习的一门学问。没有什么国家如此审慎地撰写自己的编年史,也没有什么国家这样悉心地保存自己的历史典籍。”<ref name="kuinai">弗朗斯瓦·魁奈著,谈敏译,《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ref>
+
 
 +
与西方文明中的历史学不占据主流地位相反,中国将'''史'''列为四种基本学科分类“[[经]]、[[历史|史]]、子、[[集部|集]]”之一([[清朝|清]][[纪晓岚]]等,《[[四库全书]]》)。[[魁奈]]说:“历史学是中国人一直以其无与匹伦的热情予以研习的一门学问。没有什么国家如此审慎地撰写自己的编年史,也没有什么国家这样悉心地保存自己的历史典籍。”<ref name="kuinai">弗朗斯瓦·魁奈著,谈敏译,《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ref>
 +
 
 +
[[原始社会]]中人类没有文字,只能通过诸如[[结绳记事]]和口传等方法作记录,一些历史的痕迹通过“传说”保存了下来,例如中国上古传说“[[黄帝]]战[[蚩尤]]”、“[[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国家]]出现后,则开始有掌管[[祭祀]]的“[[巫]]”,他们同时兼任记录时事、起草公文和掌管文书等相关职能,可以说是最早的[[史官]]。之后随着国家职能的不断演进与发展,出现了职能独立的史官,专门记录历史事件,掌管典籍。
 +
 
 +
在这个时期,中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史书《[[尚书 (书籍)|尚书]]》,内容是历代政治文件汇编,并无特定的历史记录体裁。从[[西周]][[共和 (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起,中国有了按[[年]]记载的编年史,从此有了连续不断的历史纪录,而且差不多每年都有史可查。这在世界各国范围内也是极其罕见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学家如[[孔子]](编订《[[春秋 (史书)|春秋]]》)和[[左丘明]](著《[[左传]]》)等重视人类社会活动,从而使历史基本摆脱了[[神学]]和[[宗教]]的影响。张知寒主编,《历史学概论·第十二章 中国史学史概述》[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201213035/http://www.zbjn.com/show.aspx?page=13&id=4053&cid=100],1984年</ref>
  
[[ 原始社会]] 中人类没有文字,只能通过诸如[[ 结绳记事]] 和口传等方法作记录,一些历史的痕迹通过“传说”保存 下来,例如中国上古传说“[[ 黄帝]] [[ 蚩尤]] ”、“[[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 [[国家]]出现 ,则开始有掌管[[ 祭祀]] 的“[[ ]] 他们同时兼任 录时事、起草公文和掌管文书等相关职能 可以说 最早的[[史 ]]。 之后随着 家职能 不断演进与发展 出现了职能独立 的史 官,专门 录历史事件 掌管典籍。在这 时期,中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史书《[[ 尚书 (书籍)|尚书]] 》,内容是 代政治文件 汇编, 并无特定的历史记录体裁。从[[ 西周]][[ 共和 (西周)|共和]] 元年(公元[[ 前841年]] )起, 中国 [[ ]] 记载的编年史 从此有了连续不断的历史纪录,而且差不多每年都有史可查。这在世界各国范围内也是极其罕见的。[[ 春秋战国]] 时期 史学家如[[孔子]](编订 《[[ 春秋 (史书)|春秋]]》 )和[[ 左丘明]] (著 《[[ 左传]]》 )等重视人类社会活动 从而使历史基本摆脱了[[ 神学]] 和[[宗教]]的影响。<ref name="zbjn1">张知寒主编 《历史学概论·第十二章  中国史学史 概述》[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201213035/http://www.zbjn.com/show.aspx?page=13&id=4053&cid=100],1984年</ref>
+
[[ 西汉]] [[ 司马迁]] 撰写 [[ 史记]] 》,创建了[[ 纪传体]] 的历史记录体裁,《史记》的规模在当时世界范围内是空前的 后[[ 东汉]][[ 班固]] 著《汉书》 延续发展了《史 》的体例 ,是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 断代 史]]。 这两部历史著作,奠定了中 古典史学 基础 后来 历史学家沿用《 史记 》和《汉书》的体裁 将各 个[[ 朝代]] 汇编 成书 组成了“[[ 二十四史]] ”。除断代史之外,[[ ]][[ 宋朝|宋]] 期间 中国 还出现 了[[ 通史]], 如唐末[[ 杜佑]]的《[[ 通典]]》 ,宋[[ 司马光]] 《[[ 资治通鉴]]》, 其中《资治通鉴》是叙事长达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 编年体]] 通史 中国史学史 上的奇葩。
  
[[西 ]] [[ 司马迁]] 撰写了《[[ 史记]] 》,创建了[[ 纪传体]] 历史 记录体裁,《 记》的规模在当时世界范围内是空前的。之后[[东汉]][[ 班固]] 著《汉 》,延续发展 《史记》的体例,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 断代史]] 。这两部历史著作,奠定了中国古典史学的基础,后来的历史学家沿用《史记》和《汉书》的体裁,将各个[[ 朝代]]的 历史汇编成书,组成了“[[ 二十四史]] ”。除断代 之外,[[ ]][[ 宋朝|宋]] 期间 国还 现了[[ 通史]] ,如唐末[[ 杜佑]]的 《[[通典]]》 [[ 司马光]]的《[[ 资治通鉴]]》, 其中《资治通鉴》 叙事长达 千三百六十二年的[[ 编年体]] 通史,是中国史学史上的奇葩 <ref name="zbjn1"/>
+
[[西 ]] 的历史学开始于公元[[ 前5世纪]] [[ 古希腊]] 作家[[ 希罗多德]] 在《[[ 历史 (希罗多德)|历 史]] 》(又名《[[ 希波战争史]] 》)一 中记录 了[[ 希腊]] [[ 波斯]] 之间 的[[ 希波战争]] ,历 从此自[[ 神话]] [[ 文学]]中 脱离 来成为独立的学科。希罗多德也因此被[[ 罗马]] 哲学家[[ 西塞罗]] 称为“史学之父”。但希罗多德 记录中真实事件与虚构事件混杂 并不是纯粹的历史。20多年后古希腊人[[ 修昔底德]] 所著 的《[[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治学态度严谨,历史记载翔实 西方第 部“[[ 信史]]
  
[[西方]]的历史学开始于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作家[[希罗多德]]在《[[历史 (希罗多德)|历史]]》(又名《[[希波战争史]]》)一书中记录了[[希腊]]与[[波斯]]之间的[[希波战争]],历史从此自[[神话]]和[[文学]]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希罗多德也因此被[[罗马]]哲学家[[西塞罗]]称为“史学之父”。但希罗多德的记录中真实事件与虚构事件混杂,并不是纯粹的历史。20多年后古希腊人[[修昔底德]]所著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治学态度严谨,历史记载翔实,才是西方第一部“[[信史]]”。[[前2世纪]],希腊历史学家[[波里比阿]]在《[[通史 (书籍)|通史]]》(又名《[[罗马史]]》)中记录了[[前218年]]至[[前146年]]73年间[[罗马帝国]]周围[[地中海]]沿岸各国、各民族的历史,是第一部“世界”通史。<ref name="zbjn2">郭圣铭主编,《历史学概论·第十三章 欧美史学史概述》[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117174048/http://www.zbjn.com/show.aspx?id=4053&cid=100&page=14],1984年</ref>
+
[[前2世纪]],希腊历史学家[[波里比阿]]在《[[通史 (书籍)|通史]]》(又名《[[罗马史]]》)中记录了[[前218年]]至[[前146年]]73年间[[罗马帝国]]周围[[地中海]]沿岸各国、各民族的历史,是第一部“世界”通史。<ref name="zbjn2">郭圣铭主编,《历史学概论·第十三章 欧美史学史概述》[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117174048/http://www.zbjn.com/show.aspx?id=4053&cid=100&page=14],1984年</ref>
  
== 历史哲学 ==
+
=== 历史哲学 ===
{{Main|历史哲学}}
 
 
 历史哲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主要考虑人类历史的最终意义。更进一步的,它考虑人类历史的可能的目的论的结局。换句话说,它追问人类历史的过程中是否存在着一个设计,目的,指导原则或是定局。
 
 历史哲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主要考虑人类历史的最终意义。更进一步的,它考虑人类历史的可能的目的论的结局。换句话说,它追问人类历史的过程中是否存在着一个设计,目的,指导原则或是定局。
  
== 史学方法 ==
+
=== 史学方法 ===
{{Further|史学方法}}
 
 
 史学方法由[[历史学家]]在使用[[一次文献|第一手资料]]和其他证据来研究并[[历史学|书写历史]]时所遵循的技巧和原则。
 
 史学方法由[[历史学家]]在使用[[一次文献|第一手资料]]和其他证据来研究并[[历史学|书写历史]]时所遵循的技巧和原则。
  
== 参见 ==
+
=== 参见 ===
 
{{Wikiquote}}
 
{{Wikiquote}}
 
{{Col-begin}}
 
{{Col-begin}}
行 133: 行 126:
 
* 黄俊杰 编:《[http://huang.cc.ntu.edu.tw/annal-edit-books.html 历史知识与历史思考]》.
 
* 黄俊杰 编:《[http://huang.cc.ntu.edu.tw/annal-edit-books.html 历史知识与历史思考]》.
 
*王明珂:〈[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read.aspx?id=11616183 历史事实、历史记忆与历史心性]〉。
 
*王明珂:〈[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read.aspx?id=11616183 历史事实、历史记忆与历史心性]〉。
{{-}}
 
{{时间}}
 
 
{{Authority control}}
 
  
[[Category: | ]]
+
[[category: 社会记录、社会 史]]

於 2020年3月21日 (六) 22:01 的最新修訂

歷史:指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行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系統的記錄、詮釋和研究

歷史(現代漢語詞彙,古典文言文稱之為),指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行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系統的記錄、詮釋和研究[1]歷史可提供今人理解過去,作為未來行事的參考依據,與倫理哲學藝術同屬人類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2][3]

歷史的第二個含義,即對過去事件的記錄和研究,又稱歷史學」,或簡稱「史學」。隸屬於歷史學或與其密切相關的學科有年代學編纂學家譜學古文字學計量歷史學考古學社會學新聞學等,參見歷史學[4]記錄和研究歷史的人稱為歷史學家,簡稱「史學家」,中國古代稱為史官。記錄歷史的書籍稱為史書,如《史記》、《漢書》等,粗分為「官修」與「民載」兩類。[5]

廣義的歷史,泛指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包括自然史和社會史[6]{p|380}。不一定同人類社會發生聯繫。在哲學上,這種含義下的歷史稱為歷史本體,例如宇宙歷史地球歷史、鳥類歷史、中國歷史、世界歷史等等。通常僅指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它是史學研究之對象;一般說來,關於歷史的記述和闡釋,也稱為歷史[6]{p|380}。而狹義的歷史則必須以文字記錄為基礎,即文字出現之後的歷史才算歷史,在此之前的歷史被稱為史前史。又可以稱為人類史社會史,而脫離人類社會的過去事件稱為自然史。一般來說,歷史學僅僅研究前者,即社會史。[7][8]

歷史:歷史文物。

詞源

「歷史」的含義在中文中最早僅用「史」一字來代表。甲骨文中「史」字與「事」相似,指事件許慎說文解字》說:「史,記事者也;從又持中,中,正也。」便指出「史」的本意即記事者,是一人執「中」之象。近人金靜庵說:「保藏之檔案謂之中,持中之人謂之史。一指書言,一指人言。」,由此引申,則代表被史官被紀錄的事,換句話說,即所有被文字紀錄的過去事情。研究史的學問,稱史學。[9][10]

「歷史」一詞出現較晚,在《三國志裴松之注中,首次提到歷史二字[11][12]。《南齊書》中也提到這個名詞,是歷代史書之意[13]。明代嘉靖年間李廷機葉向高編輯《歷史大方通鑑》,是中國第一本以歷史二字為名的書,袁了凡為此書寫的〈歷史綱鑑補引〉,解釋歷史是指諸史,也就是歷代史書之意[14]

1895年,禮部侍郎于式枚在奏章中,提到歷史這個名詞,將它作為歷史事件之意[15]。1896年,皮錫瑞經學歷史》出版,其中的歷史二字,也明確將它定位為歷史事件之意[16]。因此,在1890年代前後,歷史這個名詞在中國開始被明確當作歷史事件來使用。

明治維新後,日本學者為翻譯{lang-en|History},譯為歷史二字,使其成為對應詞。1870年代成為流行用語。[17][18]

1902年,光緒皇帝接受吏部尚書張百熙建議,頒佈〈欽定學堂章程〉,其中尋常小學課目中,有史學、輿地二項。張百熙吳汝綸赴日本考察教育後,1903年,負責教育改革的張百熙張之洞榮慶向皇帝建議重訂學堂章程[19]。在重訂章程後,尋常小學依日本語改稱初等小學,而史學、輿地二科,則改稱歷史、地理。之後,歷史這個名詞在中國流行。

歐美,多數語言的「歷史」一詞源出自Template:Lang-grc(Historia),原義為「調查、探究、知識」,古希臘作家希羅多德的《歷史》(Historia)一書以此為名。

含義

對於歷史的含義和性質,有很多種不同的詮釋,以下列舉其中一些。

  • 克羅齊說:「一切真歷史都是當代史。」[20]
  • 柯林武德說:「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21]
  • 梁啓超:「史者何?記述人類社會賡續活動之體相,校其總成績,求得其因果關係,以為現代一般人活動之資鑒也。」[22]
  • 大英百科全書》(1880年版):「歷史一詞在使用中有兩種完全不同的含義:第一,指構成人類往事的事件和行動;第二,指對此種往事的記述及其研究模式。前者是實際發生的事情,後者是對發生的事件進行的研究和描述。」
  • 蘇聯大百科全書》:「1、自然界社會上任何事件的發展過程。宇宙史地球史、各個學科史——物理史數學史法律史等均可列入這一含義。2、一門研究人類社會具體的和多樣性的過去之學科,以解釋人類社會具體的現在和未來遠景作為宗旨。」
  • 錢穆說:「知道歷史,便可知道裡面有很多的問題。一切事不是痛痛快快一句話講得完。歷史終是客觀事實,歷史沒有不對的,不對的是在我們不注重歷史,不把歷史作參考。至少我們講人文科學方面的一切,是不該不懂歷史的。」[23]{p|146}
  • 黃仁宇說:「盲目的恭維不是可靠的歷史,謾罵尤非歷史。」[24]{p|258
  • 呂思勉說:「歷史上的事實,所傳的,總不過一個外形,有時連外形都靠不住,全靠我們根據事理去推測他、考證他、解釋他。……從前論史的人,多說史事是前車之鑑。其意以為一件事辦好了,我們就當取以為法,摹仿他;一件事辦壞了,我們就當引以為戒,不可再蹈其覆轍。這話很易為人們所讚許,其實似是而非的。史事哪有真相同的?我們所謂相同,都不過察之不精,誤以不同為同罷了。事情既實不相同,如何能用同一的方法對付?……真正硬摹仿古人的自然不多,就是事實也不容你如此。然而人的知識,總是他所知道的、記得的事情鑄造成功的。知道的、記得的事情一誤謬,其知識自然隨之而誤謬了。所以我們現在研究歷史,倒還不重在知道的、記得的事情的多少,而尤重在矯正從前觀點的誤謬。矯正從前觀點的誤謬,自然是就人所熟悉的事情,加以講論,要容易明白些,有興味些。」[25]p488

歷史並不是歸類於人文科學社會科學中,而是其間的橋樑,合併了兩大領域的研究方法。一般來說,史學家通過研究各種書面文字但並不局限於此,努力並嘗試解答和歷史有關的問題。歷史知識的原始資料分為三種:文字記載的、口頭流傳的、保留下來的歷史遺蹟,通常歷史學家會綜合三種方法進行研究,而文字記載經常被作為強調的重點,因為它普遍紀錄了發展的時間。

這種強調引申出了一個新領域,史前史,也可稱為史前學,研究的是沒有書面紀錄的那一個時期。由於世界各地文字出現的時間各不相同,所以史前史和歷史的主要區別是根據具體的論題而決定。學者們為了易於研究,根據過去人類的範圍將其劃分為不同的階段。劃分過去的方法繁多,包括按年代分類,按文化習俗分類,按不同主題分類。這三種分類經常會有重迭,比如「阿根廷的勞工運動的演變,1930-1945」。

儘管歷史研究傾向於一些專門的地點、時間和主題,歷史學家也同時會關心其他普通的一些內容。而對於其他人來說,歷史已經成為一個非常普通的詞語,就是研究過去人類的所有事情,甚至於現在更興起了一門所謂的廣義歷史。過去研究歷史都是為了應用或者理論的目的,而現在還多了一條:那就是對人類過往的好奇。

歷史學

以歷史為認識對象所形成的一門學問,叫史學歷史學,也可以用「歷史」一詞代表。歷史學的本質其實是把實際發生的事件轉換成以意念文字形式存在的歷史的過程和方法。關於歷史學的目的和方法的研究探討,在西方屬於歷史哲學的範疇,歷史哲學的出現和發展,意味着歷史學從單純的歷史紀錄發展成為對歷史的解釋和對歷史規律的探求階段。一開始,歷史哲學僅僅關心如何改進歷史研究的方法,但認為被研究和記錄的歷史就是真實的歷史。

新康德主義新黑格爾主義的影響下,人們對自身的認識過程有了重新的理解,哲學家開始重新定義歷史學。意大利哲學家克羅齊提出「一切真歷史都是當代史」的命題,認為往事只有在當代人生活中發揮作用才成為歷史,否則是「死的歷史」,即編年史。因此,同樣的歷史在不同的時期會被不斷的改寫。英國哲學家柯林武德又進一步認為「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即歷史是歷史學家思想的反映,不僅因時代而異,也因人而異。

而唯物主義的歷史觀認為歷史事件是客觀存在的,歷史則是歷史學家主觀對客觀的歷史事件的認識。由於人主觀的局限性,對客觀的歷史事件的認識是有限的,主觀的認識不能完全符合客觀的歷史,因此只有不斷改進逐漸逼近,這一過程同自然科學的過程一致。這種歷史學稱為「歷史科學」。

歷史和史前

世界歷史是世界各地人類過去經驗的總和,而且這些經驗主要是透過文字的方式保存下來。相對而言,史前是指一地區已有人類產生,但還沒有出現文字的時代。藉由研究當時的繪畫、素描、雕刻或其他工件,可以在沒有文字記錄的情形下得到一些當時的資訊。自從二十世紀起,研究者開始重視史前的研究,以免歷史研究隱性的排除一些特定的文明,例如撒哈拉以南非洲前哥倫布時期的美洲。在西方的歷史學家不成比例的專注在西方世界的研究[26]。1961年時,英國歷史學家愛德華·霍列特·卡爾認為: 當歷史和史前的分界線交叉時,人們不再只活在現在,也對其過去和未來產生了興趣。歷史開始於對傳統的傳承,而傳統代表著將過去的習慣及經驗教訓帶到未來。過去的歷史是因為對了要造福子孫後代而開始保存[27]

此定義下的歷史,也包括一些當時沒有文字記錄,但對歷史有強烈興趣的民族,像在和歐洲人接觸之前的澳大利亞原住民及紐西蘭的毛利人,雖沒有文字記錄,但用口傳歷史的方式將歷史傳給下一代。

歷史觀

史學史

中國是世界上書載歷史的傳承最完備的國家,其對歷史的記錄不僅時間長,而且內容精確詳細。中國歷史自傳說中的黃帝以來已經有4千多年,而自西周共和時代(前841年)以來歷史記錄精確到,自魯隱公元年(前722年)以來則精確到。中國的歷史記錄也被稱為史書,分為編年體紀傳體紀事本末體等不同體裁

與西方文明中的歷史學不占據主流地位相反,中國將列為四種基本學科分類「、子、」之一(紀曉嵐等,《四庫全書》)。魁奈說:「歷史學是中國人一直以其無與匹倫的熱情予以研習的一門學問。沒有什麼國家如此審慎地撰寫自己的編年史,也沒有什麼國家這樣悉心地保存自己的歷史典籍。」[28]

原始社會中人類沒有文字,只能通過諸如結繩記事和口傳等方法作記錄,一些歷史的痕跡通過「傳說」保存了下來,例如中國上古傳說「黃帝蚩尤」、「女媧補天」、「大禹治水」等。國家出現後,則開始有掌管祭祀的「」,他們同時兼任記錄時事、起草公文和掌管文書等相關職能,可以說是最早的史官。之後隨着國家職能的不斷演進與發展,出現了職能獨立的史官,專門記錄歷史事件,掌管典籍。

在這個時期,中國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史書《尚書》,內容是歷代政治文件匯編,並無特定的歷史記錄體裁。從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起,中國有了按記載的編年史,從此有了連續不斷的歷史紀錄,而且差不多每年都有史可查。這在世界各國範圍內也是極其罕見的。春秋戰國時期的史學家如孔子(編訂《春秋》)和左丘明(著《左傳》)等重視人類社會活動,從而使歷史基本擺脫了神學宗教的影響。張知寒主編,《歷史學概論·第十二章 中國史學史概述》[4],1984年</ref>

西漢司馬遷撰寫了《史記》,創建了紀傳體的歷史記錄體裁,《史記》的規模在當時世界範圍內是空前的。之後東漢班固著《漢書》,延續發展了《史記》的體例,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這兩部歷史著作,奠定了中國古典史學的基礎,後來的歷史學家沿用《史記》和《漢書》的體裁,將各個朝代的歷史匯編成書,組成了「二十四史」。除斷代史之外,期間中國還出現了通史,如唐末杜佑的《通典》,宋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其中《資治通鑑》是敘事長達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編年體通史,是中國史學史上的奇葩。

西方的歷史學開始於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作家希羅多德在《歷史》(又名《希波戰爭史》)一書中記錄了希臘波斯之間的希波戰爭,歷史從此自神話文學中脫離出來成為獨立的學科。希羅多德也因此被羅馬哲學家西塞羅稱為「史學之父」。但希羅多德的記錄中真實事件與虛構事件混雜,並不是純粹的歷史。20多年後古希臘人修昔底德所著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治學態度嚴謹,歷史記載翔實,才是西方第一部「信史」。

前2世紀,希臘歷史學家波里比阿在《通史》(又名《羅馬史》)中記錄了前218年前146年73年間羅馬帝國周圍地中海沿岸各國、各民族的歷史,是第一部「世界」通史。[29]

歷史哲學

歷史哲學是哲學的一個分支,主要考慮人類歷史的最終意義。更進一步的,它考慮人類歷史的可能的目的論的結局。換句話說,它追問人類歷史的過程中是否存在着一個設計,目的,指導原則或是定局。

史學方法

史學方法由歷史學家在使用第一手資料和其他證據來研究並書寫歷史時所遵循的技巧和原則。

參見

  • 歷史學家:研究和記錄歷史的人。
  • 正史:官方或歷史學家編纂的規範的歷史,在中國通常指二十四史,延伸含義為可信的歷史。
  • 野史:正史上沒有紀錄,主要來自民間的街談巷說、遺聞佚事的「歷史」,部份帶有傳說性質

學科

  • 歷史學:對歷史的研究和記錄
  • 歷史哲學:對歷史學方法、目的、規律的研究和探討
  • 年代學:確定歷史事件發生時間的學科
  • 文獻學:對資料文獻的管理和檢索等的研究
  • 古文字學:研究古代的文字、手稿的學科
  • 新聞學:報告事件發生,社會現象,政治時局等的學科
  • 社會學:研究現代(當代)人類社會與社會生活的學科
  • 考古學:發掘和調查古代遺物和文獻
  • 心理史學:研究歷史事件背後的心理激勵作用
  • 家譜學:研究家庭及其歷史淵源
  • 未來學:對未來的預測和研究

體裁

各類歷史


參考文獻

  1. cite web|publisher=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title=歷史的謎底·6.1節 歷史是什麼|url=http://philosophyol.com/dept/sophia/course/content/history/200410/367.html%7Caccessdate=2004年10月22日%7C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115011709/http://philosophyol.com/dept/sophia/course/content/history/200410/367.html%7Carchivedate=2012-01-15
  2. 歷史資料 .漢典[引用日期2014-04-26]
  3. 中國歷史 .講歷史[引用日期2016-02-27]
  4. cite journal|=http://www.cqvip.com/qk/97063a/201002/33977139.html%7Ctitle=历史是什么——一项纯形而上学的思考%7Clast=习%7Cfirst=罡华%7Cjournal=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7Cdate=2010年4月%7Cvolume=2%7Caccessdate=2017年2月6日
  5. 歷史上的今天 .去就查查[引用日期2013-04-25]
  6. 6.0 6.1 cite book|editor=辭海編輯委員會|title=《辭海》(1989年版)|year=1989|publisher=上海辭書出版社
  7. 趣歷史 趣歷史是國內最好的歷史網站,一個歷史知識的百科大全。趣歷史專注於搜集整理各朝代人物、戰爭、野史、文化等全方面歷史知識,以及環球各個國家歷史文化,為您提供全面...
  8. 搜狐歷史-搜狐 搜狐歷史依託搜狐網,為廣大讀者提供專業豐富的歷史知識,致力於打造知識性與趣味性結合的歷史內容平台。
  9. 歷史_視頻大全_高清在線觀看
  10. 歷史上的今天官網 歷史上的今天官網(唯一指定網址:http://www.LSSDJT.com),充分挖掘歷史老照片資源,以口述形式,適當運用音頻渲染方式,以時間為線索,梳理歷史上每一天所發生的大事件...
  11. 三國志·吳書·吳主傳》注引《吳書》:「雖有餘閒,博覽書、傳、歷史,藉採奇異,不效諸生,尋章摘句而已。」。
  12. 寧可認為,「史」前加「歷」字是指經歷曆法,也就是人類經歷的一段時間。在事件中加入時間的概念,「歷史」一詞就具有了當今的含義。見寧可,《什麽是歷史-歷史科學理論學科建設探討之二》[1],河北學刊,2004年06月
  13. 《南齊書》〈列傳〉〈武十七王〉:「皆兩臣釁結於明時,二主議加於盛世,積代用之為美,歷史不以雲非。」
  14. 袁了凡〈歷史綱鑑補引〉:「弟兄不合併之一家可為大方家乎。余是以不揣鄙陋,取諸史而採輯之,以綱標其大義,以目與鑑詳其嶺末。」
  15. 《清史稿》〈列傳〉〈于式枚〉:「臣遍考東西歷史,參校同異。」
  16. 皮錫瑞經學歷史》:「古來國運有盛衰,經學亦有盛衰;國統有分合,經學亦有分合。歷史具在,可明徵也。」
  17. 文史博客_歷史頻道_新浪網 匯博客文化主流,讀名人精英意識。習百家之文化,納百家之精華。新浪文化名博,不僅僅是一個重要的文化陣地,更是廣大博友耕耘收穫分享快樂的文化樂園。
  18. 歷史春秋網 - 專注於中國古代歷史 歷史春秋網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
  19. 《清史稿》〈志‧選舉二‧學校二〉:「博考外國各項學堂課程門目,參酌變通,擇其宜者用之,其於中國不相宜者缺之,科目名稱不可解者改之,過涉繁重者減之。」
  20. 貝奈戴托·克羅齊. 《歷史學的理論和實際》. 北京: 商務印書館. 1982: 第2頁. ISBN 9787100023955. 
  21. 柯林武德著,何兆武、張文杰譯,《歷史的觀念》,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年,第302-303頁。
  22. 周文玖,《「歷史」的概念——一個歷史本體論的基本問題》[2],2006年11月18日更新
  23. cite book|author=錢穆|title=《中國歷代政治得失》|location=香港|publisher=人生出版社|date=1955}}
  24. cite book|author=黃仁宇|title=《放寬歷史的視界》|location=台北|publisher=允晨文化|date=1988年7月}}
  25. cite book|author=呂思勉|title=《論學集林》|location=上海|publisher=上海教育出版社|date=198
  26. Jack Goody (2007) The Theft of History (from Google Books)
  27. Carr, Edward H. (1961). What is History?, p.108, ISBN 978-0-14-020652-4
  28. 弗朗斯瓦·魁奈著,談敏譯,《中華帝國的專制制度》,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年。
  29. 郭聖銘主編,《歷史學概論·第十三章 歐美史學史概述》[3],1984年
  30. 《關於中華民族與國家歷史的含義問題的解釋》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