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申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申培
出生 约前219年
中国曲阜县
逝世 约前135年
其家中
职业 文学家,儒家学者

申培(约前219年-约前135年),又称申培公申公,鲁(今山东曲阜)人,汉初儒家代表人物、经学家,亦是著名文学家。

简介

楚元王刘交俱师从战国儒家大师荀子门人浮丘伯[1],与王式等人同为儒家学者[2]

申公,“公”乃尊称,其生卒年月已难详考,约当在前三至前二世纪之间。

西汉今文《诗》学中“鲁诗学”之开创者。

生平

申培公少时,与鲁穆生白生及后来成为西汉楚元王的刘交等皆受《诗》于荀子的学生浮丘伯,秦始皇“焚书”后积压自散去。西汉建立后,曾与其师浮丘伯一起见汉高祖刘邦于鲁南宫。后为楚元王的中大夫

吕后时,楚元王闻其师浮伯游于长安,即遣同学申公与其子上邳侯刘郢客(即楚夷王)在长安随浮丘伯学《诗》终业。

汉文帝时立为博士,又为楚夷王刘郢客的中大夫,负责教其子刘戊刘戊继位,淫暴,申培公因谏刘戊,而遭到胥靡之刑,归鲁,退居家教,终身不出门,亦不见宾客,唯王命召之乃往。弟子自远方来受业者百馀人(一说千馀人)。

申公弟子中当博士的有十余人,当大夫、郞、掌故的数以百计,著名的有孔安国周霸夏宽砀鲁缪生徐偃庆忌等。

汉武帝即位,其弟子王臧赵绾为汉武帝重用,欲更张政治,议立明堂以朝诸侯建元元年(前140年),赵绾向武帝推荐其老师申公,当时申公已经年届八十,武帝派人到鲁国公车召迎申培公入京,参与兴建明堂,厘定天子出巡规章,改变历法及服装颜色等事。申培公对武帝问治乱之事,曰:“为治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

武帝封为太中大夫。后因崇尚黄老之学窦太后之干预,王臧、赵绾下狱死,申培公病免归,数年后卒[3]

申培是西汉今文诗学“鲁诗学”的开创者,传《诗》以训诂为教,申培为诗作传,号称鲁诗,成为西汉今文《诗》学中“《鲁诗》学”一派。又传《春秋穀梁传》于瑕丘江公。

其著作据《汉书艺文志》著录有:《鲁故》二十五卷、《鲁说》二十八卷,均佚。清儒马国翰《玉翰山房辑佚书》中辑有《鲁诗故》三卷。

申培公不但自己有才,教育的弟子也在大汉做高官

申培公是鲁国人,汉刘邦路过鲁国,申培公以弟子的身份跟从老师进入鲁地的南宫拜见刘邦。吕太后时期, 申培公到长安游学,和刘郢师从同一个老师。后来刘郢成为楚王,命令申培公做他的太子刘戊的老师。刘戊不喜好学习,忌恨申培公。到楚王刘郢去世以后刘戊被立为楚王,让小吏压制申培公。申培公对此感到羞辱,回到鲁地隐居在家中教书,终身不再出门,又谢绝与实客交往,只有鲁王下令征召他他才去。

弟子们从远方到他那里求学的有一百多人。申培公只对《诗经》的正文作解释来传授弟于,不传授疑难困惑文章,有异议的经文就留下来不传授。兰陵王臧向申培公学习《诗》以后,凭此侍奉孝景帝,成为了太子少傅,后来免职离任。当今皇上刚刚即位时,王臧便上书请求值宿卫护皇上,多次提升,一年之内就做了郎中令,王臧恳请天子,想要设立明堂来朝会诸侯,没有成就这件事,就推荐老师申培公。于是天子派遣使者拿着束帛玉璧 ,驾着四匹马拉的安稳大车迎请申培公,两名弟子秉坐留车跟从。到达以后,拜见天子。

天子询问治理国家的事,申培公此时已经八十多岁,年岁老了,回答说:“处理好政务的方法不在于多说话,要看实际做的怎么样。”这时天子正喜好文词,听到申培公的对话,沉默不语。然而已经招来了申培公,就让他出任太中大夫,让他居住在鲁王在京城的公馆里,商议建立明堂的事。

申培公的弟子中担任博士的有十多人。他们治理官民都有清廉的节操,人们称赞他们爱好学问。学官弟子们的品行虽然不完美,但官至大夫、部中的委用百来计数。讲论《诗》虽然有所不同,但大多来源于申培公的见解。[4]

轶事

申公,名培,《史记·儒林列传》称“申培公”,鲁(今山东曲阜一带)人。西汉经学大师、今文诗学“鲁诗学”开创者,对《诗经》的保存和流传有重要贡献。

秦播《诗》、《书》,而学归民间。西汉初年,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渐次出现,而《诗》出现最早;传《诗》四家(齐、鲁、韩、毛),又以鲁诗为先,因于诸家诗中影响最大。申公受《诗》于齐人浮丘伯,浮丘伯受《诗》于荀子,故申公为荀子的再传弟子。

申公回到故乡,教授《诗经》,非弟子门人,拒绝接待宾客。当时从远方往受业者,有1千余人。武帝时,其弟子王减(山东苍山兰陵镇人)任郎中令,赵给(山西代县人)为御史大夫,奏请迎其师申公,“上使使束帛加璧,安车以蒲裹轮,驾驷迎申公,弟子二人乘招传从。”(《汉书·儒林传》)时申公已80余岁。

武帝问治理国家之事,申公答云:“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当时“上方好文辞,见申公对,默然。然已招致,即以为太中大夫,舍鲁邸,议明堂事”(同上)。后因武帝祖母窦太后喜好《老子》学说,不悦儒术,就罗织王减、赵缩的罪状,使武帝废明堂事,收审王减、赵缩,两人遂自杀,申公亦因病免归,家居数年而卒。

关于申公传诗,司马迁说:“申公独以《诗》经为训以教,无传,疑者则胭不传。”(《史记·儒林列传》)班固则云:“鲁申公为《诗》训故。”(《汉书·艺文志》)亦云:“申公独以《诗经》为训故以教,亡传,疑者则胭弗传。”(《汉书·儒林传》)对于两家说法,解说歧异。大致说来,汉时去古未远,申公授诗,只是口头讲解,未形成文字,而其门人略有所记,再有发挥,转相师承,遂为汉代鲁诗家法。至《汉书·艺文志》所载《鲁故》、《鲁说》二书,清人王先谦认为,《鲁故》为申公所著,《鲁说》为其弟子续为补充(见《诗三家义集疏》)。

在西汉时期,诸家诗中鲁诗最为盛行,影响也最大。汉初几代帝王习鲁诗,申公弟子及再传弟子不少在朝廷和地方担任要职。武帝时鲁诗立为博士,申公弟子十数人为博士。其弟子孔安国(经学家,山东曲阜人)等,“其治官民皆有廉节称。其学官弟子行虽不备,而至于大夫、郎、掌故以百数。申公卒以《诗》、《春秋》授,而瑕丘江公尽能传之,徒众最盛。”(《汉书·儒林列传》)

清人陈乔极承班固于诗本义“鲁最近之”(《汉书·艺文志》)的说法,认为:马、班、范三史所载,汉百家著述所称,亦未尝无绪论之存,足以资考证佚文。……一凡荀子书中说诗者,大都为鲁训所本。孔安国从申公受诗为博士,太史公(按指司马迁)尝从孔安国受业,所习当为鲁诗。刘向父子世习鲁诗,著《说苑》、《新序》、《列女传》诸书,其所称述,必出于鲁诗无疑矣。《白虎通》诗皆为鲁说,《尔雅》亦鲁诗之学。”(《三家诗遗说考序》)

流传于鲁地的申公诗学称“鲁诗”,而当时流传于齐地的诗学则称“齐诗”,“齐诗学”的开创者为辕固,齐(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人。辕固以研活《诗经》,景帝时立为博士。

“四家诗”中,“毛诗”后起,而流传最为久远。“毛诗学”的开创者毛亨(生卒年不详),鲁(今山东曲阜市)人。或云为河间(今河北献县东南)人。世称“大毛公”。据说毛亨诗学承荀子。毛诗长期在民间传授,东汉后期始立学官,经贾逮、马融等经学大师的倡导,又经郑玄作《毛诗笺》,其学大行,逐渐取代鲁、齐、韩三家诗的地位。

此后,齐诗早亡,鲁诗亡于西晋,韩诗亡于北宋,而毛诗一直流传至今。汉时鲁、齐、韩、毛四家诗,其中鲁、齐、毛三家的创始者均为齐鲁即今山东籍人,可以说汉时诗学在齐鲁。诸家诗学,都以阐述儒家学说为宗旨;各立门户、自成师法的目的,有学术思想斗争的意义,亦为争立学官、仕宦显达之阶梯。但是,汉代诗学莫定了封建社会两千余年《诗经》研究的基础,对于《诗经》这一重要文化典籍的保存、流传,有不可磨灭的贡献。[5]

参考文献

  1. 班固. 《汉书.楚元王传》 2010年重印本. 台北市: 台湾商务印书馆. 2010. ISBN 9789570525052 (Chinese (Taiwan)). 
  2. 班固. 《汉书.儒林传.申培传》 2010年重印本. 台北市: 台湾商务印书馆. 2010. ISBN 9789570525052 (Chinese (Taiwan)). 
  3. 见《汉书·楚元传》及《汉书·儒林传》
  4. 申培公不但自己有才,教育的弟子也在大汉做高官 2018年8月28日 - 申培公是鲁国人,汉刘邦路过鲁国,申培公以弟子的身份跟从老师进入鲁地的南宫拜见刘邦。吕太后时期, 申培公到长安游学,和刘郢师从同一个老师。后来刘郢成为楚王...
  5. 中国古代故事:申公 2018年11月15日 - 申公,名培,《史记·儒林列传》称“申培公”,鲁(今山东曲阜一带)人。西汉经学大师、今文诗学“鲁诗学”开创者,对《诗经》的保存和流传有重要贡献。秦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