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是位于西欧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联邦州组成,首都最大城市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Bundesrepublik_Deutschland.ogg),通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于西欧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联邦州组成,首都最大城市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1]

在5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后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国中部。自古典时代以来各日耳曼部族开始定居于今日德国的北部地区。公元1世纪时,有罗马人著作的关于“日耳曼尼亚”的历史记载。在公元4到7世纪的民族迁徒期,日耳曼部族逐渐向欧洲南部扩张。自公元10世纪起,德意志领土组成神圣罗马帝国的核心部分{refTag|1=拉丁文名称Sacrum Imperium(仁声帝国)见于1157年的文献,而Sacrum Romanum Imperium(神圣罗马帝国)最初记载于1254年,全称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Heiliges Römisches Reich Deutscher Nation)可追溯到15世纪
16世纪时,德意志北部地区成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圣罗马帝国灭亡后,莱茵邦联日耳曼邦联先后建立。1871年,在普鲁士王国主导之下,多数德意志邦国统一成为德意志帝国,“德意志”开始做为国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1919年德国革命后,德意志帝国解体,议会制的威玛共和国取而代之。1933年纳粹党获取政权并建立独裁统治,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及系统性种族灭绝的发生。在战败并经历同盟国军事占领后,德国分裂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统一成为现在的德国。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则为联邦总理。 ​ 德国是世界大国之一,其国内生产总值以国际汇率计居世界第四,以购买力评价计居世界第五。其诸多工业工程和科技部门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驰名的德国车厂、精密部件等,为世界第三大出口国。德国为发达国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国人也以热爱大自然闻名,都市绿化率极高,也是欧洲再生能源大国,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的样板,除了强调环境保护与自然生态保育,在人为饲养活体的态度十分严谨,不但获得大量外汇和资讯优势,其动物保护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准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并提供免费大学教育,并具备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医疗体系,催生出拜尔等大药厂。 ​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 德语是欧盟境内使用人数最多的母语。德国文化的丰富层次和对世界的影响表现在其建筑和美术、音乐、哲学以及电影等等。德国的文化遗产主要以老城为代表。另外国家公园和自然公园共计有上百处。

德国:柏林墙的涂鸦

目录

国名

中文德意志一词是德语{lang|de|Deutsch}的音译,而日耳曼是英语German的音译,来自拉丁文日耳曼尼亚尤利乌斯·凯撒以日耳曼尼亚称呼莱茵河东岸的各个部落,日耳曼尼亚纪载于西元100年的《日耳曼尼亚志》,后来英语单词的德国由此演变而来。而德文中的德国 ,德意志人的土地,起初为diutisciu land)来自deutsch,由古高地德语diutisc(大众的,指属于diotdiota"人"的 )一词而来,该词最初用以区别源自拉丁文罗曼语族地方话。diutisc一词依序来自原始日耳曼语þiudiskaz(大众的),þiudiskaz又来自于þeudō,þeudō又承继自原始印欧语的tewtéh(人)。 ​ 日本韩国对德国的国名汉字写法,都是“独逸”,日文写作“ドイツ(独逸}},Doitsu)”,韩国字写作“독일lang|ko|独逸,Dokil)”。在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中分别称德国为阿勒芒(Allemagne)、阿拉曼尼亚(Alemania、Alemanha),是承袭过去称呼由日耳曼人一支的阿勒曼尼人创建的独立国家的旧称。 ​

历史

毛厄原人 下颌骨化石的发掘表明至少600,000年前在德国即有古人类活动。自舍宁根的煤矿中亦出土三支380,000年前的标枪,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完整狩猎武器。在尼安德河谷发现史上第一枚非现代人类化石,这一物种被称为尼安德特人 尼安德特化石具有近40,000年的历史。乌尔姆附近施瓦本汝拉山洞穴中亦有同一时期的现代人类生存迹象,包括42,000年前的鸟骨和猛玛象牙笛,为至今出土的最早乐器。内布拉星象盘萨克森-安哈尔特内布拉附近出土,为一欧洲青铜时代铜制文物,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名录。 ​

日耳曼部落及法兰克王国

日耳曼部落最早可追溯至 北欧铜器时代 (西元前17至前5世纪)或者最晚是 前罗马铁器时代 (西元前5~4世纪至西元前1世纪)。西元前1世纪,部落开始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和德国北部逐渐向南、向东和向西扩散,与伊朗人波罗的人凯尔特人高卢部落以及东欧斯拉夫人发生接触 。在奥古斯都的统治时代,罗马帝国军队开始入侵日耳曼地区,该地区约为莱茵河乌拉尔山脉之间,西元9年时, 谢鲁斯克 部落主阿尔米尼乌斯击败瓦卢斯领导的三个罗马军团,使奥古斯都放弃将罗马帝国边界扩张至易北河的意图 。塔西佗于西元100年完成日耳曼尼亚志时,日耳曼部落已在莱因河、多瑙河沿岸定居,占据现今德国的大部分地区,而奥地利、巴伐利亚南部及莱茵兰西部则为罗马帝国所管辖 。 ​ 3世纪时出现许多较大的西日耳曼部落,包括阿拉曼人法兰克人、 夏登人 、撒克逊人、 弗里西人、斯卡姆布里人 和 图灵吉人 等。日耳曼人约于西元260年进入罗马帝国控制地区 。匈人于375年西移至罗马帝国统治地区后,罗马帝国势力自395年起衰弱,日耳曼部落因而得以进一步向西南方迁移 ,同时,今日德国境内出现较大的部落取代或吸收先前的小型部落。日耳曼地区大片土地(即墨洛温王朝时所称的奥斯特拉西亚纽斯特利亚阿基坦一带)为法兰克人所占领,建立起法兰克王国,并向东征服萨克森和{le|巴伐利亚公国|Duchy of Bavaria|巴伐利亚}};今德国东部地区则由西斯拉夫民族(包括索布人、 维莱蒂人 和 奥伯德里特人 )定居 。 ​

东法兰克王国与神圣罗马帝国

查理大帝 于800年圣诞节于罗马接受教宗利奥三世加冕,并建立卡洛林帝国,后于843年根据凡尔登条约分裂 ,分裂后出现的东法兰克王国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雏型 ,领土西至莱茵河,东至易北河,北至北海,南至阿尔卑斯山 。 ​ 在奥托王朝(919年-1024年 又称萨克森王朝 )统治期间,由各公国推举间推举共主,王位虽非世袭,但仍多为父死子继的情形,而形成王室家族 。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于962年经加冕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在萨利安王朝(1024年-1125年< name="周20" group="书"/>)统治期间,义大利北部及勃根第并入神圣罗马帝国,但由于叙任权斗争,皇帝权力遭到削弱 。 ​ 12世纪霍亨斯陶芬王朝(1138年-1254年)统治期间,德意志诸侯的影响力向南方和东方扩张至斯拉夫人定居地区;他们鼓励德意志人向这些区域移居,称东向移民运动。多数由北部德意志城镇组成的汉萨同盟由于贸易的扩张而繁荣 。南部的大拉芬斯堡贸易组织(Große Ravensburger Handelsgesellschaft)起到类似的作用。1356年查理四世颁布金玺诏书,确立帝国的基础政治结构,规定七个最具势力的公国统治者或大主教为选帝侯 ,通过多数制选举皇帝 。 ​ 14世纪上半叶德意志地区人口大幅减少。1315年发生 大饥荒 ,黑死病则于1348年至1350年流行 。即便如此,德意志的艺术家、工程师和科学家仍在这一时期发展一系列的技术,与同一时期在意大利诸城邦使用的科技类似。德意志诸国的艺术和文化中心培养 老汉斯·霍尔拜因 、其子小汉斯·霍尔拜因以及阿尔布雷希特·丢勒约翰内斯·古腾堡活字印刷术引入欧洲,为日后知识的大众化创造条件 。 ​ 1517年,维滕贝格教士马丁·路德撰写九十五条论纲,挑战罗马公教教会并引发宗教改革 。1555年的《奥格斯堡和约》宣告路德宗为可接受的天主教替代信仰,但还规定诸侯的信仰应为其子民的信仰,这一原则称“教随国定”(Cuius regio, eius religio)。和约未涉及其他信仰,由此归正宗仍为异端,而其原则亦未涉及神权领袖改信的状况(如1583年科隆选侯国的情形)。自 科隆战争 至三十年战争(1618–1648)的一系列宗教战事对德意志地区造成严重的破坏 ,其中后者导致诸邦国总人口减少近百分之三十,而在一些地区人口减少高达百分之八十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终结德意志诸国的宗教战事 。1648年后,德意志诸侯可选择罗马天主教、路德宗及归正宗为其国教 。 ​ 18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由近1,800个领地所组成 。由 帝国改革 (1450–1555年)推动的法律体系建立帝国政治体,并在其神权、世俗及世袭邦国中确定一定程度的地方自治权,由帝国议会代表。哈布斯堡王朝自1438年起保有帝国皇权。1740年查理六世过世;其生前无子嗣,由此说服各选帝侯接受《 1713年国事遗诏 》以确保王朝统治。这一问题通过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最终得到解决:《亚琛和约》规定玛丽亚·特蕾西亚丈夫将继承神圣罗马帝国皇位,而特蕾西亚将以皇后之名统治帝国。自1740年起,奥地利哈布斯堡君主国普鲁士王国的二元之争主导德意志地区的局势。法国大革命战争帝国议会最终会议之后,多数世俗的帝国自由城市均为各王朝吞并,而神权领土则被世俗化并吞并。1806年帝国终结,多数德意志邦国(尤其是莱茵河畔诸国)为法国所统治。在拿破仑战争期间,法国、俄罗斯、普鲁士及哈布斯堡对德意志地区的霸权展开争夺;战争于1815年终结。

德意志邦联及德意志帝国

拿破仑一世战争失败后,欧洲各国于1814召开维也纳会议,并建立由39个主权邦,包括1个帝国-奥地利,5个王国-普鲁士、巴伐利亚、萨克森、汉诺威和巴登-符腾堡,4个自由市-不来梅、汉堡、吕贝克及法兰克福,1个选侯国(Electorate)-黑森,7个大公国(Grand Duchy),10个公国(Duchy),10个侯国(Principality)及1个伯爵领(Landgraviate)。 组成的松散联盟-德意志邦联。对欧洲协调政治的不满在一定程度上促成自由主义运动,但随后遭奥地利政治家克莱门斯·梅特涅所镇压。于1834年成立的德意志关税同盟则促成日耳曼邦国的经济整合 。受法国大革命影响,民族主义及自由主义逐渐受德意志人支持,尤其是年轻知识分子,开始思考建立一个具备中央集权政府的民族国家 。受1848年欧洲革命法国建立共和国影响,德意志知识份子和平民也发动革命国民议会决议由普鲁士王肺特烈·威廉四世担任德意志帝国皇帝,但威廉四世认为其权力将受限而拒绝,使革命运动暂时遭遇挫败 。 ​ 威廉四世的继任者——威廉一世,与以自由派为主的议会渐生冲突,就军事预算有相当歧异,于1862年任命奥托·冯·俾斯麦为普鲁士首相,主导普鲁士改革及建军政策 。普鲁士于1864年普丹战争及1866年普奥战争获得胜利后,并成立北德意志邦联,排除过去曾主导日耳曼地区事务的奥地利势力 。俾斯麦欲将巴伐利亚、巴登、符腾堡及达姆施塔特等地并入北德意志邦联,与法国冲突渐增 ,遂于1870年爆发普法战争,法国于普法战争失利后,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德意志帝国宣布成立,统合奥地利以外的日耳曼国家,即采“小德意志”路线。普鲁士约占帝国三分之二的土地及人口,主导帝国事务,德意志帝国由霍亨索伦王朝统治,首都设于柏林 。 ​ 在德意志统一之后,作为威廉一世治下德国总理的俾斯麦在外交上试图巩固德国的大国地位,与外国结盟,孤立法国,避免战争 。但在威廉二世治下,德国同其他欧洲列强一样逐渐朝帝国主义方向发展,同周边国家时常发生冲突。先前的同盟关系多数终止,由此德国同奥匈帝国结盟,保证了一定程度的中立并获得军事支持。1882年的三国同盟将意大利揽入,这也反映德、奥、意三国对法国和俄国势力的担忧。同时,英国、法国和俄国亦各自结盟,以防止奥地利对巴尔干半岛(俄罗斯利益)及德国对法国进行干预 。 ​ 1884年的柏林会议中,德国对东非西南非多哥喀麦隆等殖民地提出宣称 。此后德国进一步扩张,将新几内亚密克罗尼西亚萨摩亚纳入其殖民地范围。德国殖民政府在西南非(今纳米比亚)对当地的赫雷罗人和纳马人展开 ,以对其反抗运动进行报复,日后被称为“二十世纪首次种族灭绝“。近100,000人(80%的 赫雷罗人 和50%的 纳马人 )死于集中营内,多数死于疾病、虐待、积劳、脱水和饥荒 。 ​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王储刺杀,奥地利借此对塞尔维亚开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在四年的战事中,德国损失严重,超过200万名军人死亡 。1918年11月11日停战协定签署,德军士兵返回国内。同年11月德国革命爆发,威廉二世及各邦国统治者被迫逊位。新政府于1919年签署《凡尔赛条约》。作为同盟国成员,德国接受其为协约国所败。德国民众认为条约不公且使德国蒙羞,史学家日后称这一态度最终导致阿道夫·希特勒的掘起 。 ​

威玛共和国及纳粹德国

1918年11月德国革命初期,德国宣布改行共和制。1919年8月11日,总统弗里德里希·艾伯特签署《魏玛宪法》 。在此后的权力斗争中,左翼激进共产主义者在巴伐利亚夺权,而德国其他地区的保守派则试图通过卡普政变推翻共和国。后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国家防卫军、保守主义、民族主义和皇权主义者的支持。此后的德国经历工业中心的血腥街道战,比利时和法国军队对鲁尔区的占领1922年至23年的恶性通货膨胀债务重组计划及1924年新货币的引入。此后黄金二十年代到来,德国进入一段文化及艺术生活的自由繁荣期。即便如此,对《凡尔赛条约》的恨意仍旧存在,刀刺在背传说广泛流传,为此后二十年的反犹潮提供基础 。经济仍然持续动荡,史学家仅称1924年至1929年间为“局部稳定期”。1929年全球范围的大萧条对德国造成冲击。 1930年德国联邦选举 后,总统保罗·冯·兴登堡授权海因里希·布吕宁领导的政府不经议会批淮采取举措。布吕宁政府采取财政紧缩和通货紧缩政策,导致大幅度的失业;1932年失业率高达30%。 ​ 1932年特别联邦选举纳粹党获胜。在一系列失败内阁后,1933年兴登堡任命阿道夫·希特勒为德国总理 。国会纵火案后,一项法令取消民众的基本权利,在数周之内首个纳粹集中营达豪开始运作 。《1933年授权法》授予希特勒无限立法权,由此其政府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极权主义国家,通过全民投票 1933年德国全民投票 , 退出国际联盟 ,并开始重新武装化 。 ​ 通过赤字财政政策,由政府支持的经济复兴计划开始实施,主要着重于公共工程领域。1934年的公共工程项目中,170万德国民众投入工作,由此获得收入和社会福利 。最为著名的工程项目为全国高速公路(Reichsautobahn) 。其他重要建设项目包括水力发电项目{le|鲁尔大坝|Rur Dam}}、供水项目如 茨列巴赫大坝 及交通枢纽如 茨维考火车站 。此后五年内,失业率大幅度下跌,时均和周均薪酬上升 。 ​ 1935年,当局宣布不再履行《凡尔赛条约》,并颁布纽伦堡法案,针对犹太人及其他少数族群。德国亦于1935年收回萨尔 ,于1938年吞并奥地利,并于1939年初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 1939年8月,希特勒政府同斯大林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将东欧划分为德国与苏联势力范围。条约签署后,1939年9月1日德国对波兰展开入侵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此展开。作为回应,英国和法国亦对德国宣战。1940年春,德国攻克丹麦及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并在德军近乎占领法国全境后迫使其签订停战协定。同年,英国抵御德国的空中攻势。1941年,德国军队入侵南斯拉夫希腊苏联。至1942年,德国及其他轴心国占领欧洲和北非大部分地区,但1943年苏联于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获胜,盟军夺回北非入侵意大利,德军连续遭遇失败{refTag|name=Fulbrook 190}}。1944年6月,西方盟军在法国登陆,法国重新复国,并且加入反击德国的行动。苏联向东欧推进;至是年年末,西方盟军已进入德国境内,德军最后一次于阿登地区展开反攻未果。在希特勒于柏林战役自杀身亡后,1945年5月8日,美、英、法、苏攻入柏林德国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终结。 ​ 在日后称犹太人大屠杀中,德国政府对少数族裔进行迫害,并通过欧洲一系列集中营灭绝营对其所称劣等种族进行种族灭绝。超过1,000万平民被系统性杀害,包括600万犹太人、220,000至1,500,000罗姆人、275,000身心障碍者、数千耶和华见证人、数千同性恋者及成千上万政治和宗教异见者。在占领区内的政策导致270万波兰人死亡、130万乌克兰人、及近280万苏联战俘。德国约有320万至530万士兵阵亡 ,近200万平民死亡 。前东部领土的损失导致近1,200万德意志裔人被由东欧驱逐。其战前领土损失近四分之一。战略轰炸及地面战事导致许多城市及文化遗产被摧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前纳粹政权参与者于纽伦堡审判中接受战争罪审判 。 ​

东西德分裂时期

Map-Germany-1945.|1947年,盟军占领下的德国奥德河-尼斯河线以东,法律上由波兰及苏联管理,但事实上为并吞,而西部的分离地区为萨尔保护领。 于德国投降后,德国领土及柏林由同盟国中的四强美、英、法、苏分区占领,这些地区接受650万名来自东部领土的德意志人 。1949年5月23日,法国、英国及美国占领区合并,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1949年10月7日,苏联占领区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一般也以西德及东德称之。东德首都设于柏林,西德将波恩设为临时首都,以强调两国分治仅为暂时性的现状 。 ​ 西德为议会民主制共和国,采行“社会市场经济”。自1948年起,西德成为马歇尔计划的主要受援国之一,通过援助重建其工业基础 。1949年康拉德·阿登纳当选为首任联邦总理,并任至1963年。在他和路德维希·艾哈德领导之下,西德自1950年代起经历长期的经济增长,被称为经济奇迹 。1955年西德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并为195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创始国 。 ​ 东德为一东方集团国家,苏联通过其军力和华沙条约组织在政治和军事上对其进行控制。虽然其名义上为民主国家,政治权力仅由德国统一社会党高官(政治局成员)行使,并由控制社会诸多领域的秘密机构斯塔西支持 。民主德国采行苏联式统治经济,后成为经济互助委员会成员国 。虽然东德官方对其社会政策进行大规模宣传,并鼓吹西德入侵威胁,诸多东德公民仍然向往西德的政治自由及经济繁荣 。1961年建成的柏林墙旨在阻止东德人逃亡西德,成为冷战的象征之一 。在此罗纳德·里根于1987年6月12日发表《推倒这堵墙!》演说,与约翰·肯尼迪于1963年6月26日的《我是柏林人》演讲相应合。1989年柏林墙的倒塌成为共产主义垮台两德统一东德转型的象征。 ​ 东、西德间的紧张关系在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于1970年代初期通过东方政策稍获缓解 。1989年夏,匈牙利放弃铁幕并开放边界,数千名东德国民经匈牙利进入西德,此举也对东德造成冲击,大型抗议活动获得更多支持。东德当局放松边境限制,使东德居民能自由至西德旅游,以维持东德的国家地位,而实际上加速转向改革的进程。一年后于1990年9月12日,四个占领国签署《最终解决德国问题条约》,放弃其在投降书中获得的权力,德国重获完整主权。由此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德国新联邦州|前东德五个 重新建立并加入德国 。

两德统一与欧盟

两德统一于1990年10月3日实现 。自1999年起,柏林国会大厦德国联邦议院会址。 ​ 统一的德国被认为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扩大延续而非继承国,由此其获得西德在所有国际组织中的成员资格 。根据1994年《 柏林-波恩法案》,柏林重新成为统一德国首都,而波恩则获得“联邦城市”(Bundesstadt)这一独有地位,保有一些联邦机关 。政府迁移于1999年全部完成。 1998年德国联邦选举 后德国社会民主党政治家格哈特·施罗德当选首位 德国总理,与联盟90/绿党共同组建政府。 ​ 东德经济的现代化及集合为一长期过程,计划至少持续至2019年,每年由西部向东部转移金额近800亿欧元 。 ​ 自统一后,德国在欧洲联盟中日渐扮演重要角色。1992年德国与其欧洲伙伴共同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9年建立欧元区,2007年签署《里斯本条约》 。德国派出维和部队以稳定巴尔干地区局势,并在塔利班政权被推翻后,以北约成员身份派出军队维护阿富汗安全局势 。由于国内法律规定德国只能部署军队进行国防行动,这些举措产生一定的争议 。 ​ 2005年选举后,基督教民主联盟领袖安格拉·梅克尔成为首位女性德国总理 。2009年德国政府批淮一项总额达500亿欧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以保护其产业免受经济危机冲击。 ​ 2009年,{le|第二届梅克尔内阁|Second Merkel cabinet|梅克尔领导下}}的自由-保守联盟当政。2013年, 第三届梅克尔内阁 组建大联合政府。21世纪的德国主要政治目标包括推进欧洲统合、向可持续能源进行转移(Energiewende)、平衡预算、提升生育率及高科技主导的德国经济未来转型(“工业4.0”) 。 ​ 2015年德国受到欧洲移民危机的影响,其为多数进入欧盟移民的最终目的地。其接受超过一百万难民,并通过配额机制将移民根据税收及人口密度分配至各州 。 ​

地理

在地区分类上德国属于西欧中欧,北与丹麦相连,东面与波兰捷克接壤,东南临奥地利,西南偏南为瑞士,西同法国卢森堡比利时相界,西北毗荷兰。其领土大部分位于北纬47至55度,东经5至16度间。德国北濒北海,东北偏北临波罗的海,于奥地利及瑞士边界同中欧第三大湖博登湖相邻 。德国国土面积为 357021km2 ,包括陆地及7798km2水域,为欧洲面积第7大国家及世界面积第62大国家 。 ​ 德国地势总体南高北低,高度由位于南部的阿尔卑斯山向位于西北的北海海岸及东北的波罗的海 。其最高点为楚格峰(阿尔卑斯山),海拔 2962m ,最低点为 威尔士特马斯克 (北德低地),海拔为海平面以下 3.54m。莱茵河多瑙河易北河等大河穿流而过德国中部的森林高地及北部低地。阿尔卑斯山地区的冰川正逐渐经历消退。德国重要自然资源包括铁矿、煤矿、草木灰、木材、褐煤、铜、天然气、盐、镍、耕地及水 。 ​

气候

德国大多数地区受西风带影响,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此地区气候因墨西哥湾暖流向北延伸的北大西洋漂流而较为温和,而该暖流较温暖的海水影响北海周边区域。

外部连结

政府

旅游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