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彬州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彬州市(舊稱「邠縣」,1964年改稱「彬縣」)在中國陝西省西部、涇河中游,是咸陽市所轄的一個縣級市;地處渭北塬,南距咸陽120公里,北距甘肅平涼160公里,是連接秦隴的咽喉要道。總面積為1202平方公里,轄1街道辦事處,8鎮,共247個行政村,耕地面積60萬畝;2013年人口為35.5萬人。

1913年,廢州設邠縣;1964年09月,改為彬縣;2018年05月,撤銷彬縣,設立縣級彬州市[1]

歷史沿革

先秦時期,此地屬豳國。秦置漆縣,屬內史。漢獻帝興平元年(194年)初設新平郡,轄漆縣、鶉觚縣等;自此,這裡一直有州、縣兩級政權設置。隋朝,新平郡~度被撤,改設「新平縣」,後又恢復郡制。唐時,改新平郡為豳州,初轄新平、三水、永壽、宜祿4縣;開元十三年(725年),改「豳州」為「邠州」,並沿襲至清末。中華民國二年(1913年),裁州設縣,稱邠縣。

國共內戰中期,邠縣地處中國共產黨建立的陝甘寧邊區的南部邊沿地帶。1935年8月,成立正栒邠革命委員會,領導甘肅正寧縣陝西栒邑縣和邠縣的永樂、曹家店地區的革命鬥爭;1936年1月,正栒邠革命委員會易名新正縣蘇維埃政府。1947年10月,邠縣縣政府成立,隸屬關中分區;1949年5月,邊區政府設「邠縣分區」,轄邠縣、栒邑、永壽、長武、醴泉、乾縣、麟遊7縣;7月24日,中共奪取邠縣全境政權。

陝西省人民政府成立後,1950年5月,撤銷「邠縣分區」,邠縣隸屬寶雞專區;1956年,改為省轄縣;1958年,實行大縣建制時,長武、栒邑併入邠縣,直屬省政府;1961年8月,撤銷大縣建制,恢復原邠縣,改屬咸陽地區行政公署。1964年,施行漢字簡化後,改稱彬縣。1983年4月,咸陽地區改為省轄咸陽市,彬縣成為咸陽市屬縣。2018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彬縣,設立縣級彬州市,由陝西省直轄,咸陽市代管。

行政區劃

彬州市下轄1個街道辦事處、8個鎮:

城關街道、北極鎮、新民鎮、龍高鎮、永樂鎮、義門鎮、水口鎮、韓家鎮和太峪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彬州市位於陝西省渭北高原西部、咸陽市西北部,介於東經107°49′~108°22′、北緯34°51′~35°17′之間。東鄰旬邑淳化縣,以龍高鄉梁家村及金池溝為界;西連長武縣甘肅靈台縣,以安華溝和車家莊鄉的冢子坡為界;南靠永壽、麟遊縣,以拜家河、溝渠頭溝和底店鄉的南坪為界;北與甘肅省正寧縣接壤,以四郎河為界。城市距西安市150公里、咸陽市120公里。

地貌地形

彬州市屬隴東黃土高原塬梁丘陵溝壑區。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涇河自西北向東南斜貫中部,將彬州分割成東北、西南兩塬夾川道的地貌格局,兩個塬體均向涇河下游傾斜。塬面破碎,溝壑密布。有大小溝壑4089條,其中乾溝12條,溝壑面積639.59平方公里,占彬州總面積的54.1%,可謂「山大溝多塬窄長,二山五溝三份田」。

土壤分類

彬州市土壤有5個土類,9個亞類,17個土屬,37個土種。主要有黑壚土、黃綿土、紅土、淤土、潮土,隨地形變化,土壤呈帶狀和區域性的、有規律的分布。

氣候特徵

彬州市屬於暖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具有雨熱同季、寒暑極端、四季分明的特點。冬季主要受蒙古高壓影響,降水稀少,寒冷乾燥且漫長。春季蒙古高壓逐漸衰退,熱帶暖氣團逐漸北進,氣溫回升快,降水增多,由於冷空氣活動頻繁,天氣變化多端,易出現「倒春寒」,大風、霜凍等天氣。夏季主要受到熱帶高壓影響,氣候較熱,多雷陣雨,並伴有大風或冰雹,夏末常有伏旱。秋季蒙古高壓逐漸加強,副熱帶高壓開始南退,北方冷空氣南下時受秦嶺山系阻擋,移動遲緩,故秋季多連陰雨,氣候涼爽濕潤,但有霜凍為害。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彬州市礦產資源主要包括能源礦產化工礦產、建材類礦產共計10種,為煤、煤層氣、石油天然氣油頁岩硫鐵礦、肥料用有機質頁岩陶瓷 粘土、建築用砂石、磚瓦用粘土等,是陝西省以煤為主的能源礦產地彬長煤礦區的一部分。累計探明煤炭資源儲量55.81億噸,其中保有資源儲量54.39億噸,占咸陽市保有資源儲量107.34億噸的50.67%,是陝西省重要的煤炭煤電、煤化工基地之一。其中探明儲量5億噸以上的井田和勘查區包括彬長礦區大佛寺井田10.69億噸,雅店勘查區6.37億噸,小莊勘查區11.61億噸,文家坡勘查區7.28億噸,胡家河井田6.80億噸。

植被資源

彬州市林業用地45.51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25.6%。其中:林地(含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和苗圃)1.39萬畝,占林業用地的71%;宜林地13.21萬畝,占林業用地的29%。人均有林地1.13畝。天然林3430畝,占有林地1.1%;人工林31.05萬畝,占有林地98.9%。有林地中,防護林占51.4%、用材林占14.6%、經濟林占34%。防護、用材林主要樹種為刺槐和楊樹,分別占防護、用材林總面積的92.7%和2.3%,次為油松泡桐山杏側柏杜梨、椿、楸等。

動物資源

彬州市由於缺少大面積森林,在野生動物中以家室、農田、溝壑為棲息的嚙齒類動物占優勢,有小家鼠,黑線姬鼠黑線倉鼠大倉鼠鼢鼠瞎老鼠)、達吾爾黃鼠岩松鼠格里貓)等。

屬食肉目的獸類有豹(近年少見)、野狐黃鼬黃鼠狼)、青鼬(黃)等。以食草類、農作物、果類和有害昆蟲為主的有、狍(黃羊)、野豬野兔蝙蝠大耳蝠等。

在農田、村落、山坡、溝谷常見的有喜鵲灰喜鵲紅嘴山鴉禿鼻烏鴉白頸鴉野鴿麻雀、環頸雉(野雞)、石雞(呱啦雞)等。

常見的留鳥有戴勝啄木鳥鳳頭百靈、普通鳾等,捕食昆蟲,對農、林有益。

夏季來這裡繁殖的有杜鵑布穀鳥)、燕子(紫燕、馬燕)、灰鶺鴿紅尾伯勞黑枕黃鸝灰掠鳥、北紅尾鴝等農林益鳥。

越冬鳥類有豆雁(大雁)、赤麻鴨(黃鴨)、綠頭鴨大鴇(地鷊)。

常見猛禽有老鷹(鵝老)、大(花豹)、紅腳隼(青鷹)、鷂子鴟梟貓頭鷹(杏猴)。

有害昆蟲有蠐螬金針蟲蚜蟲螻蛄紅蜘蛛麥稈蠅吸漿蟲地老虎金龜子薊馬玉米螟高粱條螟粟灰螟粘蟲盲椿象藍條甲菜莖象甲白菜蠅蕪青葉蜂菜青蟲油菜葉甲小菜蛾紋銀夜蛾豆象甘蘭夜蛾豆莢螟桃小食心蟲蟋蟀炸蜢螞蟻簸箕蟲等。

益昆蟲有赤眼蜂螳螂(桑螵蛸)、瓢蟲草蛉蟲等,為「害蟲天敵」。還有濕濕蟲螢火蟲蝸牛地螻螻(土內造窩覓食)。

境內還生存着爬行兩棲動物,有無蹼壁虎蟾蜍麗斑麻蜥(俗名蛇齒子)、青蛙。還有節枝動物螃蟹蜈蚣蚰蜓蜘蛛蠍子以及環節動物蚯蚓等。

水資源

彬州市有水庫4座,總庫容為918萬立方米 。解決農村飲水安全人口29.77萬人。水利供水工程總供水量3698萬立方米,其中向農業供水576萬立方米,工業供水799萬立方米,城鄉居民生活供水1461萬立方米,城鎮公共供水518萬立方米,生態環境用水344萬立方米。

人口民族

2018年末常住人口33.2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28萬人。出生率9.51‰,死亡率6.06‰,自然增長率為3.45‰。

2018年末戶籍總戶數99513戶、364039人。

彬州市境內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回族彝族滿族等少數民族。

交通

G70 福銀高速、 312國道、 342國道、306省道和中國鐵路總公司西平鐵路過境。

經濟概況

根據《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彬縣被定位為三級城市,屬咸陽市的「次區域中心城市」。

2018年生產總值(GDP)217.11億元,比上年增長9.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8.56億元,增長2.9%;第二產業增加值156.98億元,增長10.2%;第三產業增加值41.57億元,增長8.3%。三次產業比重為8.5 :72.3 :19.2。全市人均生產總值65531元,比上年增長1.1%,按年平均匯率約合9903美元。

科技事業

2018年全市登記各類技術合同6項,合同成交總額1.86億元。全年申請專利56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35件,實用新型專利申請21件。

教育事業

2018年全市擁有普通高中2所,專任教師381人,招生人數1528人,在校學生4598人,畢業人數1974人。普通初中18所,專任教師841人,招生人數3972人,在校學生10536人,畢業人數2501人,初中畢業生升學率99.97%。

2018年高考一本上線395人,二本上線937人(含一本、不含體育藝術類)。

2018年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所,專任教師125人,招生人數1013人,在校學生1913人,畢業人數457人。

2018年小學81所,專任教師1375人,招生人數5055人,在校學生27471人。幼兒園66所,專任教師648人,在園幼兒15047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專任教師25人,在校殘疾兒童114人。

第五屆國際半程馬拉松賽 原圖鏈接來自新浪網圖片

文化事業

2018年全市擁有影劇院1個,國家一級圖書館1個,「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1個,拍攝本土道德題材電影一部。年內新購圖書22種5283冊,累計紙質圖書藏量22.62萬冊,電子圖書藏量35萬冊。接待讀者13.8萬人次,流通圖書4.1萬冊次。

2018年為6個鎮綜合文體中心和85個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配發體育健身器材150多套,價值450多萬元,做到村級體育健身器材全覆蓋。

體育事業

2018年舉辦了第五屆國際半程馬拉松賽、省十六運聖火傳遞、陝西省第十六屆運動會籃球賽、2018南北女排對抗賽、絲綢之旅首屆馬戲藝術節、咸陽市扶貧小戲巡演、2018元宵節社火展演、全國廣場舞彬州市「體彩杯」基層展演等大型活動共計25場次,參與人數7.7萬人次。

歷史文化

社火

起源於先周時期的祭祀社神活動。最初的社火表演含有很大的娛神成分。流傳數千年後,娛神成分不斷削弱,藝術成分不斷增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社火的娛神成分進一步減少,而藝術成分進一步增多,已成為一項新的綜合性群眾文化活動。但一些傳統的形式得以保留,譬如扮演「春官」,以「催春朝社」為宗旨。社火排練多在歲末年初,演出一般在元宵節前後,社火是總稱,按「故事」分為社火竹馬兩種,社火為白天「故事」,竹馬為晚間「故事」。白天「故事」主要有馬故事、抬亭、車亭、高蹺等;晚間「故事」主要有耍竹馬、跑旱船舞龍燈舞獅子等。

彬州民間刺繡的樣式或形象保留着上古先民的遺風,如陰曆端午節兒童佩戴的「疥毒子」(蛙形香包,上繡「五毒」,包括蜘蛛蝎虎蜈蚣),形象和喻義與原始民俗、曆法有關。據《詩經·豳風》中「袞衣繡裳」句,說明彬縣民間刺繡的歷史最晚也在西周以前。如今,在彬州的香廟鄉、龍高鎮,北塬、南塬一帶的很多偏遠鄉村,依然保留着很多刺繡服飾,最有特點的是裹肚、兔鞋、豬鞋,常見村童穿着。彬州民間刺繡絕大多數僅為生活中的藝術,並沒有受到市場衝擊,因而生活味淳正,地方特色突出[2]

特產美食

大覲棗

在彬州有3000多年的栽培歷史。《詩·豳風》中有「八月剝棗」詩句。明詩云:「百年生聚滋更始,七月豳風未可忘。喜殺故園梨棗在,熟時還要上公堂。」樹齡300年以上的大覲棗藥用極高,自古以來為歷代貢品。大覲棗色澤鮮艷,個大核小,皮薄肉厚,味甜汁濃,營養豐富。鮮果含糖量20.6%,乾果含糖量78.43%,含蛋白質1.2~2.3%,脂肪0.2~0.4%,並含有鐵、鈣、磷等礦物質,為人體不可缺少的元素。每100克中含維生素D3000毫克,營養成份高於其他棗類。大覲棗重鮮果單果最重達50克,素有「八個一尺,十個一斤」之美譽。

彬州梨

原名「老遺生」梨,有1000多年的栽培歷史,在彬縣分布廣泛。50年代中期開始引進新品種並在今太峪鎮姚聯村(曹村自然村)培育、制種、嫁接並向全縣推廣種植。主栽品種以酥梨為主,到2003年彬縣彬州梨栽植面積2.3萬畝,年產量2.8萬噸。彬州梨單果重300~500克,最大的500克以上,素以果面鮮黃、果皮薄、果肉白、果核小、汁多無渣、酸甜適口、香甜濃郁而馳名省內外,為歷代貢品。經測定,彬州梨含可溶性固形物13~14%,硬度13.5磅[3]

柿子

不但色澤鮮艷、滋味甘美,而且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每100克柿子含糖量達到15-20%,蛋白質0.7克,鈣10毫克,磷19毫克,維生素c16毫克,並含有鉀、鐵、鈉、鎂、碘等礦物質和多種維生素。《本草綱目》中記載「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氣平,性澀而能收,故有健脾澀腸,治嗽止血之功。」同時,柿蒂,柿霜柿葉均可入藥,是慢性支氣管炎,高血壓、動脈硬化的天然保健食品。

紅富士

主要種植區在北極塬、新民塬和龍高鎮都屬於高海拔區域種植,由於該地區晝夜溫差屬於暖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使得蘋果個大甘甜,,而且營養價值高,果皮中含豐富的膳食纖維,能助消化,而且蘋果中近一半的維生素C也緊貼果皮部位,並且抗氧化作用較其他水果蔬菜都高,同時果皮可以抑制齒垢的酶活性及口腔內細菌的生長,能保護牙齒。果肉內富有Ca、Fe、蛋白質等人體所需營養物質。

彬州御面

又稱玉面、淤面,是一種有別於涼皮的麵粉特製食品,其色純如玉,味美筋甜,清香爽口。以其製作方法稱為「淤面」,以其色亮如玉稱為「玉面」,以其為宮中貢品而稱為「御面」。

製作方法是:取上乘精粉適量,拌勻揉成麵團,將麵團放於涼水盆中反覆揉洗,直到洗淨麵筋為止。再將洗出的面水過籮沉澱,在涼快乾淨處沉澱一夜。第二天濾掉在上面的清水,把粉漿用小火在鍋內提煉成團,人工搓成小塊、籠蒸一小時後出鍋,用飴絡床壓製成粉條狀。或用文火在鍋裡邊攪邊煉,煉成半熟為宜,再揉成細長條,置於籠內蒸熟。然後緩緩晾冷,用鋒刃片切成極薄的片,佐以蒜泥、薑末、陳醋、精鹽香油,即可食用。御麵筋光柔軟,光滑爽口。2003年4月,彬州製作的御面在「中國烹飪王國游·西安咸陽美食旅遊周」活動中,獲「西安咸陽旅遊名品」稱號[4]

桂花蜂糕

是彬州市地方傳統民間小吃。用小麥蜂蜜做成。原料是,按普通小麥麵粉1000克、蜂蜜400克、菜籽油150克比例配料並加入糖桂花、雞蛋等。製作方法是:先發酵「起面」,再加鹼,加乾麵粉,蜂蜜、清油揉和成團或條狀,經反覆加溫發酵後,使麵團軟而不流,倒在墊有麵餅狀底襯的蒸籠上,加熱蒸熟。出籠冷卻後,切成菱形小塊,即可食用。蜂糕狀如蛋糕,甜酥綿軟,冷食如酥,熱食如飴。

旅遊名勝

金池革命舊址

位於龍高鎮金池村,是解放前中共彬縣委員會、彬縣縣政府駐地。建國前,這裡是中共彬旬工委、赤水縣委、關中地委等黨組織在彬縣活動的中心,也是在這裡,劉志丹謝子長等老一輩革命家領導中國工農紅軍陝甘寧游擊隊經常活動,在彬縣人民中播下了革命火種;也是在這裡,彬縣縣委、縣政府領導全縣軍民認真開展政治建設、經濟建設以及文化、教育等各項活動,鞏固、發展、壯大彬縣地區黨組織,為全面接管彬縣奠定了堅實基礎。

2011年9月份正式啟動金池革命舊址修復工作,期間共走訪歷任縣級領導11人、各界知情人士350多人,收集各類展品400多件、照片300多幅、文字史料4萬多字,製作展板300多塊,加固維修窯洞15孔,周圍保護範圍3000平方米,完成投資400萬元。

修復後的金池革命舊址分為三個自然展區:一區為辦公區,8孔窯洞,坐北向南5孔窯洞,最西端1孔為時任縣委書記任君順居住和辦公地,坐西向東3孔窯洞,中間1孔為時任縣長張效良居住和辦公地,其餘為機關工作人員居住和辦公地。二區為革命歷史展區,4孔窯洞,按照歷史分期,分4個單元布展。三區為生活區,3孔窯洞,主要再現革命戰爭年代縣委、縣政府的後勤保障情況。修復後的金池革命舊址已被縣委、縣政府確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和廉政教育基地。

大佛寺石窟

位於彬州市城西十公里的西蘭路旁,寺窟始鑿於北朝,大規模開鑿於唐初,貞觀二年(628年)∶基本建成,是唐太宗李世民為紀念他指揮的彬州淺水原大戰和五龍阪大戰中陣亡將士而建,起名應福寺。北宋改名慶壽寺。明以來俗稱大佛寺,以阿彌陀佛造像高大精美而得名。

大佛寺因山起剎,雕石成像,共130多個石窟,錯落有致地分布於約400米長的立體崖面上。共有佛龕446處,造像1980餘尊,分為大佛窟、千佛洞、羅漢洞、丈八佛窟四部分,曾被清代學者畢沅譽為「關中第一奇觀」。

「大佛窟」是全寺的中心,也是該寺最大的洞窟。窟平面成半圓形,徑約34米,高31米。窟內有一佛二菩薩石胎泥塑像3尊。阿彌陀佛(俗稱大佛)倚崖居中,高20米,肩寬13米、手高4.5米、指長2米,寶石藍髻護頂,秀眉慈目,跌坐於蓮台之上。大佛頭像後有2道圓形雕刻花邊、7尊浮雕坐佛,附近散布着19個飛天。被譽為陝西絲綢之路第一大佛。

豳州驛

位於彬州市的南大門太峪鎮,這裡交通便利、青山延綿、田園秀美,集人文精華,攬天地形勝,於2015年入選第三批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並已逐步發展成為彬縣城美麗的後花園。豳州驛景區總占地面積176畝,含40畝太平湖水系、80畝果香花海園林公園和3871㎡的商業風情街[5]

石龍窩

位於彬州市城北5公里處的瑤池頭村龍王溝內。相傳周代有石龍飛臥於此,故得名。其景色以清幽著稱,夏季,「瀑布落自崖端,晴雨飛於四壁」,隆冬,懸崖峭壁上綴滿冰乳,晶瑩剔透。舊時每逢天旱,士民多於此處祈雨,據傳屢有靈驗,故又稱「龍窩靈雨」,為古邠十二景之一。

侍郎湖森林公園

位於彬州市城南40公里處的底店鎮牛北村,是由于山體滑坡形成的天然聚湫。湖面面積370畝,平均水深13米,最深處可達18米,總庫容約166萬立方米,是陝西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有「高原明珠」之美譽。根據縣誌記載,侍郎湖形成於明嘉靖三十四年的關中大地震,根據《中國地震目錄》的記載:「秦晉相交,地忽大震,五嶽動搖,陵谷變遷。」這次的關中大地震幾乎是山河改觀,陵谷變遷,滄海成桑田。

太峪草莓基地

位於太峪鎮南莊村,由海升集團旗下陝西超越農業有限公司投資9600萬元建設。基地占地面積1000畝,包括草莓種植900畝(高架無土栽培300畝、陸地栽培600畝),盆栽樹莓100畝,致力打造中國最大夏季草莓鮮供及加工基地。

龜蛇山

位於彬州市龍高鎮富仁村涇河岸邊,從北邊塬面俯瞰,兩道山樑奔入涇河,酷似龜、蛇。相傳涇河黑龍天性叛逆脾氣暴躁,經常讓人給他上貢,稍不如意就大發雷霆,騷擾兩岸居民,人民叫苦不迭。後來公劉避桀居豳,營建都邑,拓荒墾田,降服了黑龍,才使得風調雨順,人民豐衣足食。但是黑龍內心不服,一直伺機造反。他等到公劉死後入葬,便立即發動洪水企圖淹沒公劉墓,幸虧有上游~公里處的伏龍山頑強抵擋,才保住公劉墓。公劉在世發展農業造福人民的事跡感動了上天,為了保護他的墓冢,天庭派下龜、蛇、牛頭、馬面等各路神仙下凡,化作山嶺保護長眠於此的公劉,於是就有了龜蛇山、牛頭馬面山、蠍子山等在涇河兩岸依次排開,犬牙交錯,曲曲折折,無論黑龍怎麼折騰,涇水自古到今都無法危機到公劉墓。因龜蛇合體即為玄武,故又名玄武神山。

太極灣

位於陝西咸陽彬州市太峪鎮,彬州市城東南方向12公里的新堡子鄉姚聯村(曹村~自然村),涇河大拐彎處,距涇河源頭210公里。這裡山環水繞,河流在峽谷間曲折迂迴,左衝右突,河流湍急,呈明顯的下游特徵,造就了一個天造地設的陰陽太極圖案,形似太極,故得名太極灣。

豳風涇河大橋

南起城中山街北段與緯一路十字,向北跨越濱河大道、河堤路、涇河、福銀高速,與國道342平交,向西接創業大道,向東接火車站大街,終點接湫彬公路。全長1569米,其中橋樑長830米,寬32米,雙向六車道,兩端引線長739米,總投資1.85億元。

花果山

位於彬州市西五公里的水簾村。南北朝時期,佛教沿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在這裡留下佛像石窟群,號稱「九曲十八洞」。唐玄藏西天取經時曾途經這裡,後人依附「西遊」故事,稱此地為孫悟空故鄉。,並在此塑西遊人物,傳西遊故事。

彬縣開元寺塔:位於彬州區,又稱「雷峰塔」,俗稱「彬縣塔」,2001年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

著名人物

陶谷,(903年~970年)字秀實,邠州新平人,北宋著名文人。

張增道,晚清進士。

李鴻超民國時期教育家,後去台灣繼續從事教育。

王兆瑞,男,生於1934年3月,小章鄉西堡村人,少將軍銜。

城市榮譽

2017年12月,彬州榮獲2017年陝西省全民健身示範縣。

2017年12月,彬州榮獲「年度全域旅遊創新獎」。

彬州先後榮獲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全國衛生縣城、全國第三屆青少年普法活動先進集體、全國審計宣傳先進單位、全國「五好」縣級工商聯、第二屆全國行政服務大廳典型案例展示活動「標準化優秀」稱號、全國紅十字會宣傳先進單位、全國婦女新聞宣傳陣地建設先進單位、全省全民健身示範縣、全省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十強縣」、全省旅遊創新獎、全市目標責任考核優秀單位等中省市榮譽160多項,承辦省市各類現場會10多次。

2018年6月5日,彬州市被全國普法辦公室表彰為第四批「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

2018年6月,彬州市被陝西省委、省政府評為2017年度脫貧攻堅工作優秀單位。

城市排名

2018年8月,煤炭工業網公布2017年全國原煤產量千萬噸以上縣市名單,彬州市原煤產量3454.15萬噸,排第12名。

2018年10月,彬州入選「2018中國西部百強縣市」第98名。

視頻

彬州市 相關視頻

你好!彬州市
8月里的,彬州侍郎湖,你還記得嗎
彬州市南大街夜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