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卡尔·马克思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



图片来源多维新闻网
出生 1818年5月5日
特里尔
逝世 1883年3月14日(1883-03-14)(64岁)
伦敦
时代 19世纪哲学
地区 西方哲学
学派 马克斯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黑格尔哲学
主要领域
政治学经济学哲学社会学历史阶级斗争伦理学
著名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之一(另一创立者为恩格斯),剩余价值,发展了部分劳动价值理论异化与对工人的剥削,《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历史唯物主义

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德语: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早期在中国被译为麦喀士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犹太德国人,政治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革命理论家记者历史学者革命社会主义者。他的观点在社会科学和社会政治运动的发展中扮演的重要的角色。他一生著述颇丰,主要著作有《共产党宣言》(1848年)、《资本论》(1867年–1894年)等;他的一些著作是与其朋友,同为德国革命社会主义者弗雷德里希·恩格斯共同完成。

马克思是近代共产主义运动、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支持他理论的人被视为“马克思主义者”。在马克思的哲学理论中,他对人类历史进程中阶级斗争的分析最为著名。他认为几千年来,人类发展史上最大矛盾与问题就在于不同阶级的利益掠夺与斗争。依据历史唯物论,马克思大胆的假设,资本主义终将被共产主义取代。

一般认为马克思的哲学在他所处的时代没有绝对的影响力。但就在他过世几年后的19世纪末,马克思哲学迅速传遍各地。向社会主义过度一时间成为欧洲先进国家政经改革的趋势。之后,马克思主义逐渐派分为非革命派(Evolutionary Marxism)与革命派(Revolutionary Marxism)。非革命派学说,又称修正主义派,以爱德华·伯恩施坦为中心,主张渐进式的社会主义发展,视马克思主义为一种道德标准。而革命派则以列宁最为著名,他强调了激进强制革命的重要性。革命派视马克思主义为一种历史科学理论,认为这种理论是绝对正确的预言。双方皆认为己方学说为马克思主义的正统。

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凭借列宁及其他革命者的提倡以及苏联的建立,马克思主义以及社会主义运动达到了巅峰。期间,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解释似乎受到许多学者的质疑并产生争议。随著苏联的式微与解体,马克思主义在政治上的影响力也逐渐衰退。而马克思主义作为近代最著名也是影响最深远的哲学理论之一,其学说仍然在学术界的各领域活跃,其精神在各政府的施政中也不时得以运用。而在21世纪的今天,世界上仍有许多国家自称马克思主义为其国家或政党的基本主义与基本方针,如中国越南老挝朝鲜古巴尼泊尔等。

生平

早年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现属于联邦州莱茵兰-普法尔茨特里尔的一个律师家庭[2]。他的祖父洛宾·列维Rabbin Marc Levy)是一名犹太人律法学家,他的父亲希尔舍·卡尔·马克思,后改名亨利希·马克思(Heinrich Marx 1817年2月改信基督教路德教派),生于1782年,同荷兰犹太女子罕丽·普列斯堡(Henriette Presborck[3]结婚,生育多名子女,但从一确定继承人的文件中发现,只有卡尔·马克思和三个女儿索非亚、爱米尔、路易莎存活。

1830年10月,马克思进入特里尔中学。中学毕业后,进入波恩大学,18岁后转学到柏林大学学习法律[2],但他大部份的学习焦点却摆在哲学上。1840年普鲁士新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即位,迫害异议份子,要求所有出版物都必须通过严格审查,大学失去学术自由,新国王任命的柏林大学教授F.W.von Shelling将会审查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但马克思博士论文里哲学高过神学的立场不可能被反黑格尔的教授所接受,所以马克思将博士论文改寄给萨克森-魏玛-艾森纳赫大公国耶拿大学审查博士资格。1841年马克思以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之区别》申请获得耶拿大学哲学博士[2]。毕业后担任《莱茵报》主编[2],1843年《莱因报》发行许可被普鲁士国王撤销,因为马克思在报上发表了一篇批评俄国沙皇的文章,引发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的不满,普鲁士国王接到沙皇的抗议后下令查禁莱因报,马克思因此失业[2]。在此期间内,马克思认识了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恩格斯是富家子弟却十分欣赏马克思的主张,经常出钱赞助马克斯的活动与生活费,马克思做学问思考认真严谨但生活随性,经常拖延要交给报社的文稿,恩格斯常协助马克思的工作并代笔部分文章。

1843年6月19日,马克思与等了他7年之久、生于1814年的德国贵族家庭出身的燕妮·冯·威斯特法伦结婚[2]1843年秋,年轻的马克思夫妇一同被流放到巴黎[2]。在此期间他着手研究政治经济学、法国社会运动及法国历史,并因此最终成为一名社会主义者[2]1844年9月,恩格斯到访巴黎,两人一同开始了对社会主义的研究,并结成了深厚的友谊[2]。马克思完成《哲学经济学手稿》,这份手稿直到1933年才被发现并发表,被称为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

中年

1845年,马克思参与编写《前进周刊》(Vorwärts!),在其中对德国的专制主义进行了尖锐的批评。普鲁士政府对此非常不满,并要求法国政府驱逐马克思[2]。同年秋,马克思被法国政府派流氓殴打,驱逐出境,被迫来到比利时布鲁塞尔1845年12月,马克思宣布脱离普鲁士国籍。其后和恩格斯一起完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2]。书中批判了黑格尔辩证法,并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进行了分析,从而第一次有系统地阐述了他们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历史任务,为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奠定了初步理论基础。1846年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建立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184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应邀参加正义者同盟1847年6月,同盟更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马克思起草了同盟的纲领《共产党宣言[2]。此后1848年革命席卷欧洲,也波及到比利时。1848年3月,马克思遭到比利时当局的驱逐[2]。在法国临时新政府的邀请下,马克思夫妇回到法国巴黎,恩格斯也抵达巴黎[2]

1848年4月,在德国无产者的资助下,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回到普鲁士科隆,创办了《新莱茵报》[2]。随后几乎所有的编辑或遭司法逮捕,或遭驱逐出境[2]1849年5月16日,马克思接到普鲁士当局的驱逐令。5月19日,用红色油墨刊印的《新莱茵报》最后一号第301号出版[2]。6月初,马克思又来到巴黎。他被迫选择或是被囚禁于法国布列塔尼,或是再次被驱逐[2]。8月,马克思被法国政府驱逐,前往英国伦敦。从普鲁士派驻英国的密探报告提到马克思似乎从不刮胡须来看,马克思在英国仍被普鲁士政府所监视。在伦敦,马克思度过了一生中最困难的日子。在5年时间里,马克思因为经济和债务问题,精神焦虑,受疾病所苦情绪不佳,由于境遇潦倒,他四个孩子中有三个在此期间死亡[4]。但在这期间,马克思写出了他的最重要著作——《资本论》(第一卷)[2]

晚年

1864年9月28日,马克思参加了第一国际成立大会,被选入领导委员会。他为国际起草《成立宣言》、《临时章程》和其他重要文件[2]1867年9月14日,《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两卷为在马克思死后,由恩格斯整理其遗稿,分别在1885年1894年出版。1870年10月马克思与移居伦敦恩格斯再度相聚。由于被许多国家驱逐,到处流亡,他曾自称是“世界公民”。

1881年12月2日燕妮·马克思去世。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在伦敦寓所辞世[2]。后与燕妮合葬于伦敦北郊的海格特公墓内。

马克思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是近代最复杂和精深的学说之一。学说的范围包括了政治、哲学、经济、社会等广泛的领域。也因为如此,这世界上存在著许多不一样版本的解释和陈述。就如美国近代马克思主义学家卓普(Hal Draper)所讲“在人类历史上,少有学说像马克思思想一般被不一样的人严重扭曲”。许多分支的学说都认为自派学说为马克思的正统继承。如今,比较有影响力和主要的分支主义包括:列宁主义(包括托洛茨基主义斯大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亚分支)、西方马克思主义(包括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等)、自由马克思主义青年马克思派等等。 其中,列宁主义(东方流派)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的分歧来源于20世纪初欧洲革命的失败。卢卡奇柯尔施等学者认为列宁的“庸俗经济决定论”是失败的成因,因而转向就马克思思想的人道主义人文主义关怀和人类中心主义方面阐发;而马克思的著作《1844年哲学和经济学手稿》中的劳动异化理论成为了他们的主要理论构成。

社会

马克思认为哲学是人类思想的解放,也就是说,它是无产阶级挑战社会制度的精神武器。惟有正确的哲学,才能有效带领无产阶级脱离矛盾社会的恶性循环并获得解放。哲学,本身应具有不可被挑战的真理。马克思的哲学追溯到人类的本性:他认为人区别于动物的地方,就在于人可以有效的计画出他们赖以生存的生活数据和生产数据,因此,人一旦进行了有计画的劳动生产,他就同其它动物根本区别开来了;而因为要劳动,人们必须事先结成生产关系以及其它社会关系。人们的劳动生产力制约著他们在其中进行活动的生产方式,而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便有什么样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生产方式、社会关系等构成了社会的基本架构,并决定著人们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一旦形成,便反过来成为制约著人的活动的客观力量。可见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劳动人口的劳动行为,劳动人口造就了自然规律。社会的发展从表面上看像是杂乱无章,其实它同自然界一样也是有内在客观趋势的规律。因此,马克思的哲学普遍被认偏向无神论唯物论

马克思在年轻的时候深受德国当时知名哲学家黑格尔辩证论的影响,一同认为万物皆由演变而成。但不同于黑格尔唯心论点,马克思的思想比较偏向科学化的唯物思考模式。两个论点最大的差异在于对物质与意识的看法,唯心论者认为意识决定物质,换句话说,人的意识决定对物质的看法与解释,人因为意识的改变,改变对物质的定义;而唯物论者认为,物质决定意识,人在周遭所遇到的事物,决定了人对物质的定义,人通过自己的物质实践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人自身也在这种实践活动中得到改造,获得自己的新的质量和素质。因此,马克思认为世界上大部分的人活在恩格斯所叙述的虚假意识(False consciousness)中,这种意识只是由家庭文化民族等外在物质因素交错成型的产品。久之便成为社会意识,制约著人的活动的客观力量。但意识会随著外在因素的演变而改变,人类社会就是在类似的思想改变中持续的演化着。就此,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论与自己的唯物论做了个整合,而成就了独出一格的历史唯物论——相信总有一天,经过演变,人类将因无产阶级思想而彻底解放,完成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完成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越,而人类的生产模式也随之改变,全人类进入“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社会。

经济

一个国家社会的经济,代表著一个国家社会的劳动力。但马克思认为此一观点被资本主义给扭曲,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的架构下,劳动力已经成为一种消耗性的日用品,传统的商人借由转手买卖赚取商品的差价,而资本家却是靠压榨劳工的方式,降低制造成本来赚取利润,劳工的成本越便宜,资本家的利润也就越高。资本家为了赚取更大的利润,将无所不用其极的降低劳工成本来博取更大的利益。因此,根据马克思的想法,资本家唯一关心就是如何用最低成本养活劳工来帮他劳动生产,劳工的待遇自然也就不是资本家所会关心的事了。马克思也不外乎的承认,资本主义是历史上最具生产力的社会结构。但他认为资本主义最大的缺陷在于资本家为了更大化的生产力与利润,势必投资更多的金钱与资源于科技的研发,而劳工的利益也将因为科技的进步而贬低。日后,劳工势必日用品化,进而异化了无产阶级劳工本身的人类特质,成为资本家的人肉机器。根据马克斯的历史唯物论,他意识到此一现象是一种阶段性的演变,资本主义将物极必反,无产阶级必将因为思想的解放,逐渐取代资产阶级,就有如当初在封建时代末期,资产阶级推翻王室贵族阶级一般。而劳动人口也将成为主角,带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政治

基于对于资本主义的种种分析,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应当团结。一同与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紧密相关的,是无产阶级政党理论。 在马克思看来,无产阶级阶级斗争需要由无产阶级的政党来领导,而无产阶级政党则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这个党代表著组织、领导和宣传作用。从阶级及阶级斗争的理论出发,马克思认为私有制社会中对立阶级之间的斗争具有不可调和的特点,统治阶级需要以强制性的方法来治理被统治阶级。而这些强制性的方法往往成为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榨取和剥夺之工具。统治阶级为了保持阶级之间的平衡,把阶级关系维持在符合统治阶级利益的秩序和范围之内,就形成了国家法律无产阶级要想获得自由的解放,就要必须团结起来,进行思想革命,以革新包括无产阶级资产阶级的旧有价值,最终消灭剥削,迈入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

阶级斗争

马克思认为,在人类历史上,科技的进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剩馀生产物增多,使得人类有可能在自身中实行脑体分工。这种分工一方面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使人类从原始社会的野蛮阶段走了出来,进入文明时期;另一方面,脑体分工本身就是最初阶级划分的基础,由于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使垄断精神生产的剥削阶级分子与承担全部体力劳动的劳动阶级处在根本利益相互对抗的关系之中,人类自此进入阶级社会。阶级社会几千年的发展,不过是剥削阶级对劳动人民剥削的程度以及劳动人民对剥削阶级依附的具体方式的变化。马克思认为,人类历史发展的阶段中,阶级斗争是不可避免的,阶级斗争本身就构成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种推动力量。只有联系生产力发展以及由生产力决定的社会关系结构的变化,才能彻底解决阶级斗争的问题。马克思在关于阶级的理论中,特别强调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现代阶级关系的产生源于劳动者同自己的生产数据的分离,但阶级一旦产生,又会把阶级利益对立的烙印打上文化宗教等领域。在这个意义上,阶级有时是一个社会范畴。人类社会的阶级关系从早期的简单走向复杂,然后又走向现代社会的简单化。马克思指出,讲究功利的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生发阶级的对立;而和平式的协商办法无法完全解决阶级间的对立,因此,在进入共产主义之前,无产阶级将进行短暂的无产阶级专政,进行多层面的革命,尽一切的可能重新分配社会资源。所以一般认为,马克思并不反对暴力式革命;马克思认为无产者不是被这个资本家剥削,就是被那个资本家剥削,部分人认为无产阶级经过某种方式取得政权之后会转化为有产阶级,指出阶级转化的情况他没有提供很好的理论解释。

影响

马克思被广泛认为是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并且对世界政治及学术思想产生重大影响。[5]同时,他的思想、主张也对十九世纪中后期至今的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克思传记的作家弗朗西斯·惠恩认为“20世纪的历史”是“马克思的遗产”[6],而澳大利亚哲学家彼得·辛格则认为马克思的影响可以与世界上两大主要宗教的建立者,耶稣基督穆罕默德相比。[7]辛格指出“马克思的观点导致了现代社会学的产生,使历史研究发生转变,并且深刻影响了哲学、文学以及艺术。[7] 斯托克斯认为马克思的观点“使他直到20世纪60年代一直是欧洲和美国知识分子的宠儿”[8] ,并且对各种学科产生影响,其中包括:考古学人类学、媒体研究、政治科学以及戏剧、历史、社会学理论 、文化研究、教育学经济学地理学、文学批评、美学批判哲学以及心理学[9]

此外,马克思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理论仍被大部分的共产党视作“指导思想”(如美国共产党法国共产党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等),以及被多数社会民主主义政党视作理论来源之一(如德国社会民主党英国工党等)。直至今日,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依然遍布世界各地,马克思主义在各国的产业工人中产阶级和左翼知识分子中拥有很大的影响力;但总的来说,马克思及其主义的影响相较20世纪初已经有所式微。

1999年,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及BBC广播公司发起的对“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第一思想家’”这一问题的全球互联网调查中,马克思超越爱因斯坦成为第一。[10]2005年11月28日,德国电视二台投票评选最伟大的德国人,马克思名列第3位,康拉德·阿登纳马丁·路德分别位列榜首和次席。

马克思的哲学思想被普遍认为是西方现代哲学的重要来源。他对近代哲学的形而上学理性主义的批判,同尼采弗洛伊德的学说一道构成新哲学的基础,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现象学运动、结构主义(包括后结构主义)等产生影响。海德格尔称他“体验异化时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维度中去了,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优越于其他的历史学。”“无论是现象学还是存在主义都没有达到可能与马克思主义进行建设性谈话的这一维度。”[11]卢卡奇葛兰西根据他的理论,构架起早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二战后,基于马克思的《1844年哲学和经济学手稿》,出现了法兰克福学派布达佩斯学派等有影响力的西马流派,他们在马克思的反资本主义立场上提出对人类现存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的批判性理论,如马尔库塞哈贝马斯霍克海默阿多诺阿尔都塞本雅明弗洛姆萨特詹明信德里达等。[12]

马克思的亲密战友恩格斯说:“马克思在谈到七十年代末曾在一些法国人中间广泛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时也预见到会有这样的学生,当时他说:‘我只知道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可见,马克思本人并不赞成‘马克思主义’的提法。他更愿意把自己的学说称为‘新唯物主义’、‘共产主义’或‘科学社会主义’。[13][14]

马克思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社会意识的形态推断仍然受到相关学者的质疑,就马克思所言人类社会必然会进步到共产主义阶段,但是未来不可知,马克思思想的正确性仍然有待时间的检验。但不可否认马克思于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以及经济文化方面,都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马克思的著作,如资本论等都对后世有著重大的影响,其理论至今仍受到大众的重视[15]。近年来,由于西方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阅读马克思著作和研究其思想的热潮在欧美世界显现[16],包括特里·伊格尔顿[17]、德里达[18]等在内的西方哲学家纷纷著书对马克思的思想贡献肯定,《资本论》等马克思著作也在西方热销[19]。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友谊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典范[20],生活上恩格斯经常接济马克思[21],学术上两者共同合作完成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

家庭

马克思育有子女

  • Jenny Caroline(1844–1883)、
  • Jenny Laura(1845–1911)、
  • Edgar(1847–1855)、
  • Henry Edward Guy(1849–1850)、
  • Jenny Eveline Frances(1851–1852)、
  • Jenny Julia Eleanor(1855–1898),

还有一个孩子在马克思给他起名前逝世。

另外有传言称他与Helene Demuth有一私生子。[22]。对于马克思于一八五一年与女仆Helene Demuth 育有一私生子的传闻,一百年之后有学者发表文章进行考证。[23][24][25]

其他

中国共产党从创建起就进行宣传和纪念马克思的活动。1922年马克思诞辰104周年时是第一次大规模纪念活动,印发了2万本小册子。在对马的生平介绍中曾出现过马克思在大英图书馆苦读将地板磨出脚印的不符合事实的说法。[26]

马克思一生对数学感到兴趣,在伦敦著述《资本论》期间,为了工作需要,曾复习过代数、解析几何、微积分,他尤其关心微积分和辩证法的关系。1968年苏联数学史家索非亚·雅诺夫斯卡娅编辑出版了《马克思的数学手稿》[27]

主要作品

注释和参考资料

  1. Mehring, Franz, Karl Marx: The Story of His Life (Routledge, 2003) pg. 75
  2.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Frederick Engels, Andy Blunden. Biography of Marx. MECW. 1892,. Volume 27 (in theHandwörterbuch der Staatswissenschaften): 322 (English). 
  3. 关于马克思母亲姓氏的拼音有Presborck、Presborg、Presburg等
  4. Achille Loria, Eden Paul, Cedar Paul (1920),73页。
  5. Craig J. Calhoun. Classical sociological theory. Wiley-Blackwell. 2002: 23–24 [5 March 2011]. ISBN 9780631213482. 
  6. Wheen 2001. p. 01.
  7. 7.0 7.1 Singer 1980. p. 01.
  8. Stokes 2004. p. 133.
  9. See Manuel Alvarado, Robin Gutch, and Tana Wollen (1987) Learning the Media: Introduction to Media Teaching, Palgrave Macmillan.
  10. 马克思:千年第一思想家
  11. 《海德格尔传》第538页,[德]萨弗兰斯基
  12.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旗下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批判
  13. 马克思曾说他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林坚 冯景源. 揭阳新闻网. [2011年12月09日] (中文(简体)‎). 
  14. 马克思:“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凤凰网. [2010年05月17日] (中文(简体)‎). 
  15. 金融危机“捧热”《资本论》(于2009年9月17日查阅)
  16. 假如马克思还活着……. 中国青年报. [2013-03-17]. 
  17. 特里·伊格尔顿.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新星出版社. 2011. ISBN 9787513303125. 
  18. 雅克·德里达. 马克思的幽灵.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ISBN 9787300091822. 
  19. 金融危机“捧热”《资本论》(于2009年9月17日查阅)
  20. 迦郡. 一生挚友恩格斯:伟大友谊险毁于第一次接触. 新浪读书. 2006年07月13日 [2009年09月11日] (中文). 
  21. Achille Loria, Eden Paul, Cedar Paul (1920),77-78页。
  22. Francis Wheen. Karl Marx. W. W. Norton and Company. 2000: 173. 
  23. 马克思性丑闻考证. 开放杂志. [2010年8月1日] (中文(简体)‎). 
  24. 子虚乌有——关于马克思“私生子”的考证. 开放杂志. [2010年1月26日] (中文(简体)‎). 
  25. Marx’s ‘Illegitimate Son’or Gresham’s Law in the World of Scholarship. 开放杂志 (美国英语). 
  26. 马克思在大英图书馆脚印的真相. 通辽日报. [2013-03-17]. 
  27. Joseph Dauben, Marx, Mao and Mathematics: The Politics of Infinitesimals

延伸阅读

  • Achille Loria; Eden Paul, Cedar Paul. Karl Marx. G. Allen & Unwin ltd. 1920 (英文).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