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华民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民国,1912年於中國大陸建立,目前實際統治領土為台澎金馬的國家。2024年,民国113年。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在南京成立以來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被認為是中國代表政權。其後則因主要剩餘實際控制領土範圍與政治現狀而常被稱為「台灣」,或在國際體育和外交事務上稱「中華台北[1][2][3]。建政之初繼承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註 1],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從日本接收台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台灣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台灣本島附屬島嶼澎湖群島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丘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島嶼,首都台北市[4]最大城市新北市總人口約2,355萬< name="面積與人口" />,主要由漢族台灣原住民族組成,國家語言標準漢語(name="世界概況" /> 、台灣原住民族諸語台灣客家語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兩個月後,中華民國於1912年1月1日宣告成立,同年2月12日,清朝宣統帝頒布退位詔書,中華民國正式繼承清朝統治中國。此後歷經北洋政府國民政府行憲政府等政治體制更叠。1928年由中國國民黨完成北伐後長期一黨專政,但在第二次國共內戰對中國共產黨的戰事接連失利,而在1949年底將政府遷往台灣,中國共產黨則在同年10月1日建立新政權——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中國大陸,開啟兩岸分治的格局;雖然中華民國政府僅有效統治台灣及部分中國東南沿岸島嶼,但其後仍長期繼續為世界多數國家認定的中國代表政權,亦是聯合國會員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5][6],直到1971年所持之聯合國會員資格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後,才逐漸失去廣泛外交承認< name="王正華" />。其後在國際場合上常因兩岸問題得使用「中華台北」等作代稱或僅能派領袖代表,甚至是出現無法參與的情況。

中華民國在政府退守台灣後積極發展經濟,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至今名列世界第22大經濟體[7],邁入世界先進國家之林。1980年代末則開始推動民主化,從中國國民黨一黨專政的威權主義國家,演變成多黨制和直接民權的民主國家[8][9],政治與社會發展也趨向「台灣化」。現今國民享有新聞自由思想自由政治自由婚姻自由[註 2]經濟自由[10][11]集會結社自由以及發達的醫療保健[12]公共教育尖端科技人文發展[13][14]

現今中華民國的政治地位存有爭議,屬於不被國際普遍承認的國家,主因來自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中國原則」。中華民國政府遷往台灣後,初期依照《中華民國憲法》主張己身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並宣稱要「反攻大陸[15][16];但該主張在1990年代以後逐漸不再被提起。[17][18],但也未明文宣示放棄,政府對此的立場常取決於執政黨之意向[18]。另一方面,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則聲稱已取代中華民國所擁有的中國主權,進而不承認現今中華民國的合法性[19],並透過立法宣示當台灣正式宣告獨立或局勢不利其將來統一台灣[註 3]、或兩岸無可能依其標準「和平統一」{NoteTag|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88787 |title= 專訪《中共攻台大解密》作者易思安:如果解放軍誠實,就會說2020還沒準備好|website= |publisher=The News Lens|quote=“共產黨對和平的定義,據我所知就是:‘大家聽我的話,我們就『和平』啦。但如果你不聽我的話,你就會被我攻擊,而且錯的還是你,麻煩製造者是你不是我。’”時,有可能動用武力攻打台灣[22][23]。此外,隨著台灣主體意識獨立運動興起,亦有論點主張中華民國流亡台灣殖民台灣、以及台灣地位未定論[24]

國號

中華民國國旗,又稱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代表自由、平等、博愛。

1905年,被後世尊為中華民國國父的孫中山,在中國同盟會中國同盟會盟書》提出「驅除韃虜,恢覆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綱領,將未來實施共和制的中國命名為「中華民國」[25]。當中他認為雖然共和制多施行代議民主制,但仍能確立國家主權屬於所有國民的原則,朝向瑞士美國的直接民權發展[26]。同時他還曾與採行君主專制的中華帝國對比,強調中華民國是建立在人民的基礎上[27]

傳承中國法統的中華民國,自1912年成立後,通稱[28]或簡稱「中國[29],在外交上以「華」自稱[30],另外也常被稱呼為「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註 4][32][33][34][35]中華民國政府於1949年遷往台灣後,國際社會在1950年代至1960年代稱呼為「國府中國」、「自由中國」或「民主中國」[36],以與被稱為「紅色中國」、「共產中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區別[37]。不過敵對的雙方都堅持自己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並主張具包括中國大陸台灣地區在內的「全中國」主權[38]。雖然前者長期在聯合國持有「中國」代表權,但1971年通過《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後該席次被後者取代[39];「中國」成為國際社會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稱呼<name = "洪健昭"/>,並多將台灣地區視為中國省份[40]。在國內政壇和民間,1990年代後因中華民族主義淡化、和台灣主體意識上升[41],民間社會開始以「台灣」作為通稱[42][43]

由於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中國」原則影響[44],中華民國參與國際活動被迫使用其他稱呼< name="洪健昭" />[45];例如「中華台北」用於1984年後的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代表團世界衛生組織觀察員[46][47]世界貿易組織則用「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等[48]。主張擁有「全中國」主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則把台灣地區視為統治領土,稱呼「中國台灣」、「台灣當局」或「台灣方面」[49][50]。相對地,中華民國在法律上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以「大陸」稱呼[51];但主張台灣民族主義陳水扁政府則在政府網站加注「中華民國(台灣)[52],並依一邊一國立場將中華人民共和國稱作「中國」,馬英九政府時期則基於憲法一中一國兩區原則改回「大陸」稱呼[53]。而蔡英文政府執政初期以「大陸」或「北京當局」稱呼中華人民共和國,藉以向北京方面釋出善意,但隨著多個邦交國轉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並與中華民國斷交,且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打壓情形加劇,因而亦轉為改以「中國」稱呼,恢覆陳水扁政府時期的用語[54][55]

歷史

大陸發展

清朝末年,中國因內部叛亂、外國勢力和改革失敗動盪不安[56][57][58][59]。1911年10月10日,因四川一帶正值保路運動清朝政府調離部分湖北守軍前往鎮壓,共進會和文學社趁機在湖北發起武昌起義[60],數個月內中國大陸各省陸續響應,使其擴大為辛亥革命< name="美國國務院歷史局" />。各獨立省份代表推舉孫文為臨時大總統< name="美國國務院歷史局" />[61][62]。1912年1月1日,16個獨立省份組成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63][64][65][66]。在袁世凱的逼迫下,隆裕太後代替溥儀發表《宣統帝退位詔書》,清朝正式滅亡[67][68]。掌握軍權的袁世凱隨後獲臨時參議院選舉為第二任臨時大總統< name="郭廷以 1912" />[69],但候任內閣總理宋教仁遭人暗殺引起譁然< name="喬納森·芬比 123-125" />。不久袁世凱下令取締國民黨和秘密組織[70],並廢止《中華民國臨時約法[71]。1915年,袁世凱稱帝並改國號為中華帝國< name="近代前編 第四節" />,並訂1916年(民國5年)為洪憲元年,因而爆發護國戰爭[72],1916年5月,袁世凱撤銷帝制。

袁世凱病逝後[73][74][75]地方軍閥各自發展< name = "近代前編 第四節"/>,使中國自1916~1928年,陷入軍閥混戰的局面,其中北洋政府分成直系皖系奉系派系< name="近代前編 第四節" />。1917年,缺乏軍事實力的孫中山與實力派軍人陳炯明共組廣州軍政府、發起護法運動和重組中國國民黨< name="近代前編 第四節" />[76][77]。1919年,學生因不滿北洋政府在《凡爾賽條約》對山東省租界回應而發起五四運動[78],許多知識份子則推行新文化運動[64]馬克思主義的傳入便促成中國共產黨在1921年成立[79]。1926年,蔣中正發起國民革命軍北伐以統一中國[80],期間發生寧漢分裂四一二事件[81][82][83]。為此中國共產黨發動南昌起義武裝行動、並由中國工農紅軍組織革命根據地< name="Richard R. Wertz" />。蔣中正在1927年定都南京市[84],在奉系張學良宣佈東北易幟歸順後,國民政府名義上統一中國< name="蔣中正" />。

國民政府依《國民政府建國大綱》實施中國國民黨為首的一黨制架構[85][86][87],制定《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88][89],中華民國進入訓政時期。在十年建設期間[90],陸續成立中央研究院中央銀行等機構、推行多項經濟政策、擴張工業和農業生產等< name="溫躍寬" />。政府除了在中原大戰勝出外[91],並與中國共產黨有多次衝突< name="溫躍寬" />[92],迫使後者自贛南撤往西北地區< name="蔣中正" />。日本在1931年發動九一八事變並建立滿洲國[93],不斷有一·二八事變長城戰役華北事變等行動[94]。1937年7月7日,因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導致對日抗戰全面爆發[注 1][95]。國民政府宣布撤往重慶市[96][97],日本則成立蒙疆聯合自治政府汪精衛政權等政府< name="蔣中正" />,但國民政府直到珍珠港事件後才正式對日本宣戰[98]。1945年,在美國投下原子彈、與蘇聯發動攻勢後,日本昭和天皇於8月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國民政府在9月9日接受投降[99]

接收台灣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華民國依據波茨坦公告接管東北地區台灣澎湖群島[100][101]南海諸島[102][103][104]。之後因國共關系緊張,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在美國斡旋下展開談判[82],但未有實質協議[105]。1946年12月25日,制憲國民大會公布《中華民國憲法》,但遭中國共產黨抵制[106][107]。1947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並從偏遠地區擴及整個中國大陸[108]。同時因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施政錯誤等因素[102][109][110],台灣爆發二二八事件[111][112][113]第一屆國民大會於1948年通過《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114],但由於晚期才獲美國支援,中華民國國軍依舊不敵獲蘇聯持續支持的中國人民解放軍[115][116]

1949年10月,中國共產黨於北京市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name="Chinese Revolution" />[117]。同年12月,蔣中正下令政府退守台灣地區,將台北市定為臨時首都[118][119][120],並宣布戒嚴,除了將外匯、黃金、部隊移往台灣外[114],100萬至200萬名居民撤往台灣地區[121][122][123]。最初美國放棄中華民國政府,認為台灣很快便會遭到佔領[124]。但1950年朝鮮韓國爆發戰爭後[125],美國總統哈瑞·S·杜魯門改變立場,派遣第七艦隊進駐台灣海峽< name="Retreat to Taiwan" />,防止雙方發生衝突< name="Chinese Revolution" />。因美國《中美共同防禦條約》與《1955年福爾摩沙決議》介入地區發展,中華民國政府得以持續統治台灣地區< name="Taiwan Strait Crises" />,且主張擁有中國大陸與外蒙古主權[126]。聯合國和多數西方國家因冷戰局勢影響而將中華民國視為「中國」合法政府[127][128]

1950年代初,中華民國政府撤離海南島大陳島[124];失去中國大陸治權後,統治台灣地區的中華民國政府開始制定反攻大陸的軍事計畫< name="Retreat to Taiwan" />。面對反對派的台灣獨立和民主選舉等挑戰、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軍事威脅[129]國民大會修改《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使政體發展成具威權主義、由中國國民黨掌握絕對優勢的一黨獨大制政府< name="何振盛" />[130][131]。中國國民黨在1950年代至1960年代改革組織之際[132],不斷打壓不同政治立場者[133]白色恐怖時期便有140,000人因被視為反對中國國民黨、親近中國共產黨者,遭政府監禁或處決[134]。而台灣省政府早期除了實施地方自治、合作社、基礎教育政策外,也推動《耕地三七五減租條例》、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等土地改革,穩定農業發展並提供大量原物料與食物[135]

中華民國政府之後推行市場整合的現代經濟制度,促進民營企業與工商業發展,成為加工出口導向的模式[136][137]。1960年代至1970年代,政府強力推廣轉型為工業化和技術導向的經濟型態[138]。來自美國的資金和對產品的需求[139],使得國家經濟快速增長,甚至被稱作「台灣奇蹟」< name = "台灣奇蹟"/>。1970年代,台灣的經濟成長在亞洲僅次於日本,並與香港韓國新加坡列為亞洲四小龍[140]。但在1971年,聯合國大會通過《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視為「中國」合法代表< name = "Cold war fortress"/>。之後因為多數國家要求斷交,使得中華民國最後僅與少數國家維持正式外交,國際間也改以「台灣」稱呼< name="洪健昭" />[141][142]

民主進程

Occupy Taiwan Legislature by VOA (1).2014年3月18日開始的太陽花學運,為近年來大規模社會運動,中華民國政府機關首次被民眾佔領. 1970年代,由於政府持續以戒嚴控制媒體、打壓反對派和禁止組黨,這讓當時的中華民國被視為非民主國家[143][144][145]。 蔣中正於1975年病逝後,先由副總統的嚴家淦繼任,隨後蔣經國當選第六任和第七任總統[136]。1979年,高雄市的抗議活動遭警方鎮壓,促使國內反對勢力團結[146]。面對國際壓力和黨外運動,政府展開民主化工作,首個反對黨民主進步黨亦於1986年成立<name="Taiwan profile Timeline" />< name="Out with the old" />。隔年政府宣布解除戒嚴、開放組黨< name="認識中華民國" />、開放報刊等禁令[147]。1988年蔣經國逝世後,由副總統李登輝繼任< name="認識中華民國" />,在李登輝政府主導下多次修訂憲法,推動廢除萬年國會、終止動員戡亂、國會全面改選等民主化改革[148][149][150]。這時期台灣原住民族團體開始推動文化保存[151],並要求更高程度的政治自決與經濟發展政策[152]

經過一連串民主化發展,促成1996年舉辦首次總統直接選舉[153],由李登輝連任[146][154]

2000年,民主進步黨候選人陳水扁當選總統[155],結束中國國民黨的長期執政< name="Taiwan profile Timeline" />,並在2004年獲得連任[156]。執政期間推動台灣本土化去中國化政策[157],但因未掌握立法院而施政不利[158],其中把在桃園的中正國際機場改名為台灣桃園國際機場。執政後期則出現多次抗爭與弊案傳聞[159]

2008年2012年則由中國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當選總統[160][161][162],並都在立法院獲多數席次[163][164]。執政期間推動經濟成長和改善兩岸關系[165][166][167],但因施政問題使得支持度不斷下滑[168][169]

2016年,民主進步黨候選人蔡英文當選成為首位女性總統,並在立法院首度取得過半數議席[170]

地理

地質結構

今日中華民國99%的實際領土是與中國大陸相距180公里的台灣島[171],1%則是其他小型島嶼,總領土面積36,197平方公里< name = "面積與人口"/>[172]。台灣島西部為台灣海峽、北部為東海、東部緊鄰菲律賓海太平洋、南部為呂宋海峽、西南方為南海[173]。島嶼南北長約400公里,東西最寬處達145公里[174]。除了台灣和附屬島嶼外,另有台灣西北方的澎湖群島,及靠近中國大陸沿岸的金門群島烏丘列嶼馬祖列島[175]南海上還有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礁,但並無永久居民居住[176]。台灣周圍還有蘭嶼綠島龜山島基隆嶼棉花嶼彭佳嶼花瓶嶼釣魚台列嶼火山島,和位在南部的琉球嶼七星巖珊瑚礁島[177]

台灣島位處地震活躍的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178],是西部和北部的揚子克拉通、東北部的沖繩板塊、東部和南部的菲律賓移動板塊撞擊形成,為歐亞大陸板塊菲律賓板塊碰撞而地體隆起的島弧[179]。因地殼變動與造山運動發達,台灣有著複雜多樣的地形< name = "台灣島的形成"/>。其中大部分地質構造屬於歐亞大陸板塊,菲律賓板塊為隱沒帶[180],後者每年以平均22釐米速度朝西北方碰撞歐亞大陸板塊[181]。受呂宋火山島弧|Luzon Volcanic Arc}}影響,東部和南部則有複雜地質結構[182]

台灣地處板塊交界處而有許多易引發地震的斷層< name = "Taiwan Proper"/>[183],其中島內便有42條活動斷層,但大多數地震源自於東側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板塊交接處< name = "Yearbook 2005 23"/>[181]。台灣島最早的地震紀錄於1624年的荷蘭統治時期[184],而在日治時期便開始對地震進行科學研究[185]。1991年至2000年間,台灣共有91起災害性地震、且48起地震造成人口死亡[186],1999年發生的921大地震更導致2,400多人喪生[187][188]。台灣島內部有數座死火山、休火山和火山地形[189],但僅有大屯火山群龜山島具明顯活動[190];大量溫泉景點也出現在斷層地帶,每年吸引許多遊客觀光< name = "Taiwan Proper"/>。

地形水文

台灣本島形狀類似番薯[191],擁有山地、丘陵、盆地、平原、台地等地形[192],東部山區面積約有領土50%< name = "Taiwan Proper"/>。山脈走向與地質構造大致一致,北部為東北至西南走向、南部為北北西至南南東走向,從東到西分別為海岸山脈中央山脈雪山山脈玉山山脈加里山山脈阿里山山脈[179][193]。台灣是世界上海島最高點排名列表|List of islands by highest point|第四高的島嶼}}[194],最高點為海拔高度3,952公尺的玉山,也有200多座超過3,000公尺的山峰< name = "Taiwan Proper"/>。西部衝上斷層山地以西是起伏平坦的山麓丘陵與台地< name = "台灣五大地形"/>,台地多為頭嵙山層礫石層與晚更新世紅土堆積而成,有林口台地桃園台地大肚台地八卦台地等,丘陵則多為台地遭河川侵蝕而成< name = "周瑞燉"/>。

台灣本島受地殼變動、河流作用、差異侵蝕影響,一些山區丘陵因構造作用形成盆地。盆地因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而會發展成聚落,如台北盆地台中盆地埔里盆地群泰源盆地等< name = "周瑞燉"/>。因為河川中下遊堆積作用和地盤隆起離水作用,西部沿海地區形成平坦的沖積平原< name = "周瑞燉"/>,絕大多數人口居住於此[195]。平原地形以嘉南平原為主,其他還有西部的彰化平原屏東平原,及東部的蘭陽平原花東縱谷平原< name = "台灣五大地形"/>。中華民國海岸線總長1,813多公里,其中台灣海岸地形因方位而有差異,分成北部的巖岸、西部的沙岸、南部的珊瑚礁海岸和東部的斷層海岸[196]

台灣本島有151條河流和溪谷,超過100公里者有濁水溪高屏溪淡水河曾文溪大甲溪烏溪秀姑巒溪,另有大安溪北港溪八掌溪蘭陽溪花蓮溪卑南溪等河流< name = "Taiwan Proper"/>。長達186.6公里的濁水溪是最長的河流[197],高屏溪則是流域最廣的河流< name = "Taiwan Proper"/>。政府設有經濟部水利署為主管機關,劃分中央管河川、跨省市河川、縣市管河川[198]。受山脈走向影響,河流多流向西方或東方<r name = "Taiwan Proper"/>。且因中央山脈位置偏東,主要河川位在西半部。儘管台灣降雨豐富,河川大多因夏季雨季而保持流量,冬季便露出河床;僅有淡水河大漢溪基隆河全年有穩定水量[199]。湖泊則多在西側且僅少數為天然湖泊,最大的天然湖泊為8平方公里的日月潭<name = "CHAPTER 1 Geography"/>,另有曾文水庫烏山頭水庫石門水庫等水庫和埤塘< name = "Taiwan Proper"/>。

台灣省澎湖列島風力較大,地表崎嶇,地表徑流較少,淡水資源不足。台灣省北方三島(棉花嶼,花瓶嶼和彭佳嶼)多山,植被以草地為主,沒有大型樹木。同時,也由於常年風力較大而沒有常駐居民,僅有氣象站工作人員定期輪換工作和居住。

福建省金門列島中,在大金門島有若幹淡水溪流,但淡水資源仍然不足,地勢以丘陵為主,平原較少。小金門沒有常年地表徑流,淡水供應困難,該島平地較少。福建省烏丘列島中,大丘島地勢較為平坦,而小丘島丘陵較多。福建省馬祖列島中各島都是花崗巖的巖石島嶼,土壤較少,耕種困難,沿海越野資源豐富。

氣候生態

福建省馬祖列島位於浙江省和福建省交界處,福州市的閩江口不遠處,是東海最重要的群島之一,與浙江省大陳島和一江山島隔海相望,具有重要的海洋和氣候生態研究價值。該列島處於副熱帶季風氣候區,位於中華民國實際控制領土的最北端,冬季溫和濕潤,有時較為寒冷,而春秋季少雨且乾燥,夏季多雨,與大陸地區的福建省沿海氣候類似。島上海鳥眾多,有銀鷗信天翁棕頭鷗等海鳥棲息和繁衍。島上由於主要為花崗巖質地,所以植被不豐富,以草地為主。

福建省烏丘列島面積較小,但魚類和水生生物豐富,偶爾有中華白海豚出沒。

福建省金門群島位於廈門島南面,北迴歸線附近,為典型的熱帶季風性氣候,目前與廈門市聯合申請珍稀動物文昌魚棲息地自然保護區計劃。

中國南海中的太平島中洲島相互鄰接,其中太平島是南海中最大的島嶼,也是唯一有淡水的島嶼,島上植被較為豐富。周邊的海南海洋資源豐富,曾經發現過鸚鵡螺的蹤跡,同時有大量珊瑚礁保育區和珍稀魚類因而也是中華民國的海洋生態保育最重要的地區之一。

台灣省的台灣本島位居北迴歸線上,介於海洋性熱帶亞熱帶氣候間,北迴歸線以北為亞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200][201];整體氣候夏季長且潮濕,冬季較短且溫暖。冬季平均氣溫15°C至20°C間,夏季則達28°C< name = "Taiwan Proper"/>。北部因東北季風而在1月至3月進入雨季[202],中部和南部地區則未有影響[203]。5月進入梅雨[204],6月至9月天氣炎熱和潮濕,南部降雨則多於北部[205][206]颱風在7月至10月襲擊台灣,往往帶來強烈豪雨導致土石流災難[207],11月至12月則是乾季[208]。台灣平均降雨量2,600釐米,為世界平均降雨量的3倍;其中南部地區有90%集中於5月至10月的夏季季風,而北部地區僅有60%< name="Yearbook 2014 45" />。每人獲得的年均降雨量僅全球的6分之一,有46.2%雨水流入海中、33.3%蒸發散損失,可利用者僅佔20.5%。地區降雨量亦分佈不均,分別山地多於平地、東部多於西部、北部多於南部[209][210]

台灣本島棲息著豐富的野生動植物,約有11%的動物和27%的植物為特有種,例如山區水域的櫻花鉤吻鮭等< name = "CHAPTER 1 Geography"/>;有3,000多種開花植物、640多種真蕨在島嶼生長,另有3,000多種魚類、500多種鳥類棲息 < name = "Taiwan Proper"/>。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依照《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保育物種名錄,按照族群數量與保護等級分成瀕臨絕種保育類、珍貴稀有保育類、其他應予保育類之野生動物,並適用於台灣境內和境外的物種[211],當中共有41種瀕臨絕種保育類、123種珍貴稀有保育類、和48種其他應予保育類之野生動物[212]。自1972年通過保護自然風景、野生動物和史蹟的《國家公園法》後[213]中華民國內政部陸續設有9座國家公園,總面積為7,489.49平方公里[214]。另外政府還設有自然保留區、野生動物保護區等自然生態保護區,佔領土近20%[215][216][217]

政治

政府結構

中華民國是亞洲首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政府依《中華民國憲法》和三民主義成立[218],前者定位國家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國」<name="Constitution" />[219],後者提出各民族共處的民族主義、公民權力行使的民權主義、為民服務的民生主義< name="Constitution" />。在經憲法修訂後採行雙首長制半總統制),中華民國總統為國家元首和中華民國國軍三軍統帥,並依孫中山所創的五權憲法架構而將政府分成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5個機構< name="匈牙利電子期刊存檔" />[220]。1994年第三次修憲後,確定總統由公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4年且得連任一次[153][221]。總統有權協調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和監察院事務< name="匈牙利電子期刊存檔" />,並任命行政院院長,組織內閣< name="王業立" />。

行政院,負責國家行政管理工作,依其組織法規定行使職權,行政院院長即內閣的閣揆,為總統任命,不需經由國會同意。轄下設置部、委員會等機關處理行政事務[注 2],另有7名到9名政務委員[219][222]

立法院,是最高立法機構,為一院制的國會立法院院長由立法委員自行選出;113名立法委員則採單一選區兩票制選舉產生,任期4年[注 3][223][224]。但因行政院院長由總統任命、不需立法院批淮,立法院的決議則不需行政院和總統的同意,使得行政和立法機關衝突時難有協商空間< name = "Chapter 4: Government"/>[225]。過去還設有一院制的國民大會,為常設性制憲Constitutional convention (political meeting)選舉人團,享有議會權力。但經數次國民大會改選和憲政改革後,2005年選出的任務型國民大會通過立法院提交的憲法修正案,正式廢除國民大會,並將憲法修正案的複決權改由公民投票決定< name = "Chapter 4: Government"/>[226][227]

司法院,是中華民國最高司法機關,主要審理民事、刑事、行政訴訟、公務員懲戒。司法院院長、副院長和13名大法官組成大法官會議,大法官任期8年,由總統提名,並經立法院同意後任命,負責統一解釋憲法、法律或者法令,並召開憲法法庭審理總統、副總統的彈核案、和政黨違憲的解散案< name = "Government Structure"/>[228][229]

考試院,負責公務員資格遴選、政府官員考試、選拔、考核等工作,含考試院院長、副院長在內,共有19名考試委員,任期6年,由總統提名,並經立法院同意後任命< name = "Chapter 4: Government"/>,2008年共有338,305名公務員任職< name = "Government Structure"/>。

監察院是監督政府運作的常設調查機構,轄下各委員會能對行政機關進行行政調查,含監察院院長、副院長在內,共有監察委員29人組織而成,任期6年,由總統提名,並經立法院同意後任命< name = "Government Structure"/>[230]

法律制度

《中華民國憲法》是中華民國制度的根本大法,內容確立國家主權由人民所有,保障人民擁有人身、言論、學術、居住遷徒、集會結社等各項自由權利不受侵犯,創立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考試權及監察權,五權運作的中央政府、依照均權制度自治的地方政府、以及保障婦女兒童、國民醫療、社會保險、少數民族權利等基本國策< name =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8,251"/>[231]

1936年5月5日,國民政府籌畫制定憲法並發表《五五憲草》,因抗日戰爭爆發而暫止[232]。1946年1月在包含中國共產黨在內的各黨代表於政治協商會議通過了《政協憲草[233],後由中國國民黨和其他黨派所組成而中國共產黨拒絕參加的的制憲國民大會於1946年12月25日通過憲法[234],隔年1月1日由國民政府公布,並在12月25日正式生效[235],自此中華民國進入憲政體制[236],但隨後於1948年,即因國共內戰宣布進入動員戡亂時期,凍結憲法中許多保障自由權利的條文[237][238]。直到1970年代末,政府展開民主和憲政改革[239],憲法的規定才真正得以落實於台灣地區< name = "中華民國史"/>。而部分為統治中國全境所做的憲法規劃,則因應兩岸分治及社會發展的時勢,由《憲法增修條文》補充或暫停實施< name = "謝政道"/>。

受傳統中華法系影響,加之從清末以來引進日本、德國等法律,中華民國的法律採用歐陸法系的成文法系統[240],主要分為憲法、法律、命令三級,下級的法律不可以違反上級的法律。法律的制定和修正需經立法院審議通過,再由總統公佈施行[241],行政院、考試院或其他機關能發布命令[242]。除了明文的法律之外,終審法院在過往仍會為了統一法律見解,而從判決中挑選部分爭議問題,選編作成判例。判例不強制下級法院的法官必須採用,但事實上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力,除了選編判例以外,甚至終審法院曾經做成的一般裁判,也常在下級法院的審理中被引用[243]

全國管轄民事、刑事的普通法院,採行三級三審,在中央設有最高法院、省設高等法院、縣設地方法院、地方法院下設簡易庭[231]。與政府間的行政訴訟,則採行三級二審,中央設最高行政法院、下設高等行政法院、地方法院下設行政訴訟庭[244]。除此之外,還設有處理智慧財產少年及家事的專業法院、以及戰時審判的軍事法院[245][246]。在憲法訴訟的層級,則設有司法院大法官統一解釋憲法、並有宣告法律無效的權力[247]。各級法院目前都不採取陪審團審判|Jury trial}}的方式,分別由一至五名的專門職業法官以合議或單獨的方式審理案件,並要求審判必須公開進行。基於司法民主正當性的問題,司法院亦在規劃「國民法官」制度使人民參與審判< name = "Chapter 4: Government"/>。

今日中華民國仍保有死刑制度,但政府已逐步減少執行次數;根據2006年的調查,約有80%的民眾認為應該保留死刑[248]

政治立場

自從開放黨禁後,中華民國政黨數量逐年增加,在2015年時共有286個政黨[249]。中國國民黨、新黨等傾向統一者被視為泛藍,傾向獨立的民主進步黨時代力量台灣團結聯盟等被視為泛綠[218][250]。兩者在國家認同、中華意識台灣意識、海峽兩岸關系、台灣政治地位、主權歸屬、「中國」意涵等有所歧異[251],泛藍認為台灣是「中國」一部分,而中華民國是唯一合法政府,並支持朝向中國統一[252][253][254];泛綠認為「中華民國」為主權獨立國家台灣的名稱,反對台灣是「中國」一部分,並尋求外交承認或宣布獨立[255][256]。在外交政策上,雙方都積極倡導參與國際組織[257][258][259],並認為由國民決定主權發展[260]。而既不屬於泛藍也不屬於泛綠的親民黨[261]民國黨[262]等被視為泛橘

1661年至1895年,一部分漢人祖先從中國大陸遷往台灣。1940年代至1950年代,另一批中國大陸民眾大量遷往台灣[263],今日有98%人口屬於漢族[264]。與中國大陸相同的文化淵源、和政治外交造成的地域分離,再加上長期主張擁有全中國主權,今日中華民國的國家認同為具政治色彩的議題[265][266]。隨著主體意識與獨立運動興起,「台灣」逐漸成為常用名稱[267]。絕大多數民眾認為台灣與中國分屬不同國家[268],自認為「台灣人」者也高於自認為「中國人」者[269]。2013年10月TVBS民調中心的統計中,如果要二選一,則有78%自認是台灣人,13%自認是中國人。[270]

儘管中華民國所統治的台灣地區自1950年便具獨立性、且多民眾認為自身是主權國家< name = "Present status"/>[271],但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軍事威脅[272],使得台灣獨立議題極為複雜[273]。當中大部分民眾希望維持台海現狀,不過主張獨立者又多於主張統一者[274]。根據2018年《遠見》的民意調查,分別有21.1%民眾讚成獨立,有14.8%民眾讚成統一,有38.6%民眾主張暫時維持現狀,另外有17%民眾希望永遠維持現狀[275]。 另外部分人士主張中華民國依《開羅宣言收回台灣主權具有爭議[276],認為前者僅依照駐日盟軍總司令道格拉斯·麥克阿瑟的《一般命令第一號》,而代表同盟國對台灣、澎湖群島等島嶼實施軍事佔領[277][278],並依《舊金山和約》聲稱台灣主權未定,但二戰後在台灣的蔣介石派出的代表在聯合國代表全中國,仍被各國所接受,1971年後中國代表權轉至北京政府,所以各主要國家都把在台北的駐中國大使館移往北京。

外交

中華民國成立初,為獲得外交承認而沿用清朝協議,爾後北洋政府和國民政府就不平等條約展開談判[279][280]。1945年,中華民國參與聯合國創辦[281],並以「中國」席次擔任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282]。儘管西方陣營|Western Bloc|西方國家}}在中華民國撤往台灣後仍維持外交關系[283],但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71年通過的《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取得「中國」代表權< name="Cold war fortress" />;在爭取「雙重代表權」未果後,中華民國宣布退出聯合國[284][285]。受外交壓力影響,許多國家於1970年代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並基於「一個中國」原則與中華民國斷交[286]。今日因聯合國會員國資格喪失、缺乏廣泛外交承認等,使得中華民國政治和法律地位仍有爭議[287][288][289]

迄今僅有16個聯合國會員國和梵蒂岡與中華民國維持正式外交關系[注 4],並在台北市設有外交機構[290]。部分國家則將中華民國視為獨立實體,60多國在斷交後仍設立官方代表機構,維持政治、經貿與文化關系[291],並處理領事事務[292]。中華民國則成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發展實質外交[293]、推動政府開發援助和促進非官方交流[257][294][295],並設有提供領事服務的辦事處[296]。今日中華民國獲得142個國家和地區的簽證優惠[297],並和美國日本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結為盟友[298]Template:Failed verification。不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則與中華民國邦交國斷交< name="Taiwan profile" />,且要求邦交國支持「一個中國」主張[299],許多國際組織也因而不將中華民國或台灣視為主權國家< name="Taiwanese health" />[300][301],大多數聯合國會員國為避免關系生變也不希望討論相關問題[302][303]

中華民國曾經多次要求重新加入聯合國,但都遭聯合國大會總務委員會排除[304][305][306][307]。由於僅獲得有限國際承認,政府便藉由台灣民主基金會加入非聯合國會員國家及民族組織[308][309],並在護照上加注「TAIWAN」[310]。面對長期的主權議題施壓,中華民國使用「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中華台北」、「台灣」等名義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會議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等組織< name = "林梳雲"/>[311],並積極參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312]世界衛生組織[301]聯合國教科文組織[313]國際民航組織等聯合國及所屬組織的活動[314][315]

兩岸

2015 Ma–Xi Meeting 07.|2015年,馬英九和習近平在新加坡舉行首次兩岸領導人會面[316]

中華民國政府遷台至解嚴,堅持漢賊不兩立三不政策,杜絕任何與大陸當局談判的可能,兩岸關系長期陷入僵局,兩岸人民亦於幾十年中沒有接觸。蔣經國政府期間,提出「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主張[317]。其間兩岸發生數次台灣海峽危機。1996年更因中華民國第一次全民直選總統而發生台灣海峽飛彈危機

而在1986年解嚴後,海峽兩岸經濟及文化交流日趨頻繁,但長期分治為許多台商帶來困擾[318]。1991年,李登輝政府開始針對《中華民國憲法》大幅度修正、並制訂《國家統一綱領[319],主張分階段統一中國< name = "神州五十年"/>。在這之後,他更提出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概念[320]。2000年民主進步黨執政後,陳水扁總統宣布終止適用國統綱領並采取維持現狀的四不一沒有政策,且提出「一邊一國」主張,表示任何主權決定都應經過公民投票程序[321]。2008年,馬英九領導的中國國民黨執政後,改採活路外交政策,實現三通,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現實[322],但亦遭到不同批評,如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陳隆志於2009年擔憂中國大陸會以其影響力限縮台灣的國際空間,且認為馬的談判不夠透明[323][324]。2013年服貿便在不透明不公開下簽署,隨後激起太陽花學運以致其被擱置至今。

之後儘管台灣和中國大陸社會差異尚存,海峽兩岸的政治、經濟等關系仍朝和平方向發展[325][326],雙方開始進行多次兩岸兩會高層會談[327],並就定期航線等議題達成共識[328],但相關議題仍是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敏感話題[329][330][331]。對此馬英九曾提出「非國與國特殊關系[332],主張主權問題無法立即解決,但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同意藉由九二共識作為臨時辦法[333][334][335],之後他更進一步提出「一國兩區」論點[336]。不過蔡英文政府則未表態支持九二共識,並將台灣視為民主國家[337]。而儘管不同政黨在政治上多採模糊解釋,然而也遭批評可能因為不同解讀而導致誤判[338],尤其兩岸對九二共識的解釋完全不同。[339]

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聲稱中華民國已被其取代[340],並稱後者為「台灣當局」,並不具獨立地位[49][50]。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對外主張「一個中國」政策,認為台灣地區和中國大陸都是中國一部分< name = "Taiwan 'embassy'"/>[341],其代表中國唯一合法政府< name="洪健昭" />< name = "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342];並在1980年代提出「一國兩制」政策[343],主張實現和平統一[344]、但拒絕放棄動用武力[47][345]。2005年的《反分裂國家法》便提到動用武力確保統一的三種情況[346],而福建省沿海也部署大量軍事設施[347][348][349]。另外美國則希望中華人民共和國不使用武力或威脅動武,中華民國則謹慎管理兩岸關系,並反對雙方單方面改變台海現狀[350][351][352]

軍事

中華民國維持龐大且先進的軍事部隊,下分陸軍海軍空軍三個軍種[353]中華民國總統三軍統帥。直到1970年,軍隊主要任務為奪回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的中國大陸[354],今日則轉為防禦中華人民共和國侵略< name = "中華民國國防部"/>[355][356],重視海上封鎖、空降突擊、導彈襲擊等攻擊< name = "M. Taylor Fravel"/>。軍隊發展重點也從陸軍轉往空軍與海軍,控制權也交由文職政府管理[357][358]中華民國國防部並提出「防衛固守,重層嚇阻」作為戰略指導原則[359][360][361],計畫自行抵禦中華人民共和國入侵或封鎖,並堅持到美國軍事回應[362]

由於中華民國國軍前身,是中國國民黨參考蘇聯共產黨建立的國民革命軍,部隊發展與中國國民黨密切相關[363]。1948年至1949年因國共內戰失利,各軍事部門、武器工業、研究單位跟隨政府撤往台灣[364],在中國大陸成立的陸軍軍官學校海軍軍官學校空軍軍官學校也分別遷往高雄市鳳山區[365]岡山區左營區[366]。不過許多資深高階將領仍支持泛藍陣營,直到這批將領退休與新兵服役後,部隊政治傾向轉往軍隊國家化與行政中立規定[注 5][367]。今日規定由總統統行使統帥權指揮全國軍隊,並責成國防部部長命令參謀總長指揮[368]

政府自1997年實施精實案裁撤兵力,軍事員額從1997年的450,000人降至2001年的380,000人< name = "Taiwan Yearbook 2004"/>。2009年,現役人數約有300,000人左右[369]。不過在2005年,後備役軍人仍多達3,600,000人[370][371]。過去實行志願役與義務役併用制,要求已滿18歲且符合資格的男性必須服兵役[372],亦有多項至政府機關或國防產業的替代方案< name = "國防"/>[373]。不過當前計畫在未來十年內,軍隊過渡至全面志願役制度[374][375][376],並減少服兵役天數和轉為基礎軍事訓練[377][378]

不過儘管許多亞洲國家不斷減少國防預算,政府並未減少相關開支;除了持續強調防禦和進攻能力的現代化,並有一定的軍事部署< name="中華民國國防部" />< name="國防" />。在2002年至2011年,國防預算額度約在2,500億至3,300億元間,占總預算的15.52%至19.51%[379]。憑藉著《台灣關系法》提供防禦性武器的效力[380],迄今中華民國國軍已經向美國購買多項軍事設備,以維持足夠的軍事防禦能力< name="Out with the old" />[381][382]。過去法國荷蘭也曾出售軍事武器和硬體設備給中華民國,但1990年代後便因中華人民共和國施壓而完全停止。[383][384]

經濟

發展情況

中華民國政府自1949年提出多項統一經濟計畫|Economic planning|經濟計劃}},並於1960年代發展出口導向經濟[385]。自1990年開始,政府減少對經濟投資和自由貿易的監管[386],部分國有銀行和國營企業陸續私有化[387],並分別針對中國大陸和東南亞國家提出戒急用忍南向政策[388][389]。之後因擔憂海峽兩岸過於緊密的互動,陳水扁在2006年提出「積極管理,有效開放」政策,減少對中國經濟的依存度[390]。不過政策執行、出口商品、產業投資仍是產業改革主要動力[391],同時擁有許多受良好教育的人力資源[392],;中華民國經濟部設有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推動國際貿易[393],及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東南亞國家協會研究中心提供經濟推測與研究[394][395]。且不同於韓國或日本等國家發展大型集團,而以中小型企業為主[396]。其中工業機械產品為最大宗外銷商品[397]倫敦金屬交易所並將高雄市列為交易處[398]

2014年時,中華民國國內生產毛額達5,295.87億美元、平均每人生產毛額有687,438美元[399]。2014年的貿易總額則有5,880.7億美元,出口和進口總額達3,138.4億美元和2,742.3億美元[400]。農業生產總值從1952年的32.1%[401],到2013年降至1.7%[402]。最大進口者為中國大陸、日本、美國、韓國、沙烏地阿拉伯[403],最大出口者則是中國大陸、香港、美國、日本和新加坡[404],其他重要貿易國有馬來西亞、德國、澳洲、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越南、泰國等[405]。當中在2008年,中華民國投資中華人民共和國超過1,500億美元[406],並有5萬名台灣商人及100萬名企業家和家屬定居中國大陸[407],台資占中華人民共和國累計實際吸收境外投資總額的3.7%。[408]。不過中華民國也與新加坡、紐西蘭簽署自由貿易協定[409][410],並尋求加入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系協議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411][412][413]

龐大的貿易順差讓外匯儲備僅次於中國大陸、日本及俄羅斯[414][415],2015年7月底的外匯存底為4,219.6億美元[416]。中華民國也和香港、大韓民國與新加坡並稱「亞洲四小龍[417][418],被視為亞洲第5大經濟體[419]。2014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定中華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45,853.742美元,排名全世界第19名[420],屬於發達經濟體之一[421]。2015年,世界經濟論壇全球競爭力報告將其列在世界第15名[422][423],也是全球創業精神指標Global Entrepreneurship Index排行第1名的亞洲國家[424]

為了能降低生產成本,今日許多傳統製造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移到中國大陸和東南亞,而由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替代[425],但這也造成產業空洞化[426][427]。一方面讓失業率達到自石油危機後最高水平[428],2000年至2008年的失業率平均超過4%[429][430]。馬英九政府曾為此提出633政見,但失業率仍一度達到6.07%[431],2015年6月則降至3.71%[432]。另一方面中華民國在世界經濟體也面臨邊緣化< name = "歐洲議會"/>,政府因而開始修改產業政策[433][434][435][436]。政府還以政治中立名稱加入國際經濟組織,以推動經濟自由化與國際化;例如2002年以「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 name = "世界貿易組織"/>,或以「中華台北」參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國際商會[437][438]

交通運輸

負責掌廣交通網絡的單位為中華民國交通部,其下設立交通部運輸研究所以解除交通擁擠狀況[439]中華民國公路依規定分成國道、省道、市道、縣道、區道和鄉道,還有依用途分類的專用公路[440]。台灣島上的公路與橋梁總長度約有47,000公里[441],大部分集中在較發達的西部地區[442]。最長的兩條道路系統都連接台灣北部至南部,分別有1978年通車、全長373公里的中山高速公路(國道1號),及1997年通車、全長432公里的福爾摩沙高速公路(國道3號)[443]。另外東部較發達地區則以快速道路連結[444],台北市至宜蘭縣則有包含雪山隧道蔣渭水高速公路(國道5號)[445][446]

公共運輸部分,各地廣泛設有長途巴士的服務點,在2008年約有7,200次的長途巴士服務< name = "Transportation"/>。台灣鐵路管理局在台灣鋪設密集的鐵路網路,鐵路運輸系統約1,066.6公里[447]。根據2013年的統計,每天搭乘台灣鐵路管理局鐵路者共有622,705人[448]。2007年1月,政府委託台灣高速鐵路公司經營全長345公里的台灣高速鐵路系統[449]。高速鐵路縮短各個都會區的通行時間,使得台北市高雄市的往返時間降至90分鐘,在2013年共有4,749萬人搭乘高速鐵路[450],2014年的營收更達約380億元[451]台北都會區高雄市區桃園市還興建台北捷運高雄捷運桃園捷運台中捷運新北捷運仍繼續建設< name="Transportation" />[452]

中華民國在台灣島上有7座重要商業港口[453],5個主要國際通航港口為基隆港蘇澳港台中港高雄港花蓮港,政府還在蘇澳港、基隆港、台北港、台中港、安平港和高雄港設立自由貿易港區[454]。至2013年年底,共計72家港區事業經營,貿易量和貿易值分別為1,409.3萬公噸與5,017.5億元< name="Transportation" />< name="海運" />,最大的高雄港在貨運吞吐量位居世界第十三名[455]。當前主要國際航班機場有台北松山機場台灣桃園國際機場台中清泉崗機場高雄國際機場,各機場進出人數有4,882萬人。2013年,共有63家航空公司開設往返台灣的航線,主要國際航線又以中華航空長榮航空為代表[456]。另外還有15座國內機場聯繫各島嶼交通[457],不過台灣高速鐵路通車後使得國內空運人次大幅減少< name = "Transportation"/>[458]

公用事業

中華民國電力供應系統的開發、運輸、配置等工作主要是由台灣電力公司提供,其本身便經營了78座發電廠,分別有27座火力發電廠、3座核能發電廠、11座風力發電廠、39座水力發電廠、10座太陽光電發電廠以及1座潮汐發電廠,並規劃在四年內建造2座地熱發電廠及海洋溫差發電廠,另外台灣電力公司也向一些民營企業購買電力能源[459]。自來水供應則分成負責台北地區的台北自來水事業處[460],以及負責其他地區的台灣自來水公司進行[461],有31座自來水廠及47座水庫。郵政事業服務由2003年成立的中華郵政公司進行,而其前身則是過去中華民國交通部轄下的交通部郵政總局[462]。當前中華郵政為中華民國交通部完全持股的國營公司,並且在各地經營20處責任中心局、3處郵件處理中心和1,322間郵局< name = "Telecommunications"/>[463]

中華民國一直到1996年以前只有中華電信作為唯一的電信服務供應商,之後開始有民間企業投入電信服務市場,目前中華電信在市場的最大競爭對手分別是遠傳電信台灣大哥大< name = "Telecommunications"/>,後來台灣之星(威寶電信)和亞太電信也相繼成立。與此同時原本國營的中華電信也轉向私有化< name = "Telecommunications"/>,其中2014年時其所有股份僅有35.29%歸屬於政府擁有[464],甚至在2003年時公司股票也於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465]。 中華民國也是積極發展網際網路技術的亞洲國家之一,在2008年年底時有超過700萬名用戶使用寬頻網絡進行連線[466]。其中中華電信除了提供手機和相關通訊工程外,在國內也是重要的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在2005年時,政府推出有關於國內架設全球互通微波存取網絡之發展計劃,並且對於從事全球互通微波存取開發的公司提供資助[466][467]

科學技術

中華民國在中國大陸時期,受到民國軍閥割據、外國列強幹涉與各地戰爭動亂的影響,導致自身科技發展緩慢[468][469]。而在政府撤往台灣地區後,同樣帶來來自中國大陸地區的學術人才與科學技術,並且作為之後發展科學技術的基礎[470][471]。其中經過多年的發展,中華民國科技面向約可分為朝向花卉產業、以蝴蝶蘭為代表的農業科技、朝向傳統產業製造技術、以紡織為代表的的製造轉型科技,以及因為自身大力發展半導體、電腦週邊、光電科技、通訊產業等而在世界經濟具知名度的高科技產業[472]

受到產業不斷外移的影響,中華民國面臨提升自身生產力、經濟發展更趨多元與提高科學研發能力,藉此讓企業駐留台灣< name = "台灣熄火"/>。自1980年起,政府相繼成立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南部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等科學園區,大力鼓勵國內或者海外廠商投資積體電路、電腦等高科技產業,希望能夠以耗能少、污染低、附加價值高的技術密集型科技產業取代傳統產業[473]。另外在1999年1月,中華民國在歷經10年發展的太空計畫後成功完成福爾摩沙衛星一號的發射工作,藉此建立中華民國自身太空科技技術、以及扶植國內產業發展衛星元件之能力[474]

今日高科技已經成為中華民國重要經濟命脈,並且產業架構亦在全球經濟中扮演著重要關鍵角色,尤其電子產業更成為全球價值鏈的重要一環< name = "Timothy J. Sturgeon"/>。許多科技公司在電子元件和個人電腦領域在訊息技術市場上有著國際實力[475],且陸續將市場規模從台灣地區擴展至全球,例如個人電腦製作公司宏碁華碩電腦、手機製造商宏達國際電子和電子工業企業鴻海科技集團等著名公司[472],但也被視為可能受到技術限制影響發展[476]。2009年,政府宣佈將從過去專注資訊、半導體、通訊及面板等產業,轉而發展精緻農業、生物科技、醫療照護、觀光旅遊、綠色能源、文化創意這六大新興產業;另外還計畫與愛台十二建設和相關具體配套措施列為新階段經濟發展重心,並設定在2011年達成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萬美元的階段性目標[477]

人口

族群分布

具有中華民國國籍者為中華民國國民[478],當前全部人口約有23,571,990人[479],其中59.92%人口集中在直轄市;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650人,在全世界千萬以上人口國家中僅次於孟加拉國而排行第二名[480]。人口主要散布在台灣本島,又以居住在台灣西部平原最多;其他有103,419人住在澎湖群島、135,816人住在金門群島、12,727人住在馬祖列島< name = "面積與人口"/>,另外還有數萬名無戶籍的國民[481]。而在族群組成部分,有95%人口為漢族,另有大約2.5%是隸屬南島語系的台灣原住民族[482][483]。民主進步黨曾提出「四大族群」概念來解決族群和國家關系[484][485][486][487],不同族群也因共享政治經驗而逐漸發展出「台灣人」的概念[488],但多數金門縣和連江縣居民自認為「中國人」[489]

其中有84%漢族是17世紀至1945年前便從中國大陸移民的後代,這批台灣地區居民又被稱作「本省人」< name = "世界概況"/>。「本省人」大多來自中國大陸東南地區,包括從福建省南部沿海遷移、佔總人口70%的閩南裔台灣人,及從廣東省周邊遷移、佔人口13.5%的客家裔台灣人[注 6]< name = "新北市政府勞工局"/>[490][491]。部分分析認為大部分本省漢人後代具有原住民平埔族血統[492],但也有學者抱持質疑態度[493][494]。另外有14%人口是1945年後才從中國大陸各省份、隨中華民國政府移居至台灣地區的「外省人」< name = "世界概況"/>< name = "THE REPUBLIC OF CHINA YEARBOOK 2014"/>[495][496][497],當中有2%者是主要居住馬祖列島的福州民系< name = "世界概況"/>。

台灣原住民族是400年前便居住台灣的南島民族[498][499][500][501],過去曾被稱作「福爾摩沙人[502][503][504];其佔總人口數2.36%、共計556,611人,政府又細分成16個主要族群[505][506][507]。其中阿美族泰雅族布農族噶瑪蘭族排灣族卑南族魯凱族賽夏族撒奇萊雅族賽德克族邵族太魯閣族鄒族拉阿魯哇族卡那卡那富族住在西部平原以東地區,達悟族則居住附屬島嶼蘭嶼上,另外有部分平埔族尚未獲得承認,例如西拉雅族< name = "世界概況"/>[508][509]。另外隨著海峽兩岸交流以及國際化發展,中華民國目前則有數萬名大陸配偶、10萬名外籍配偶以及30萬名外籍勞工,總計外籍常住人口約有56.2萬人。這些台灣新住民中分別有43.4萬人來自越南、印度尼西亞泰國菲律賓東南亞國家,還有8.9萬人則來自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地區[510]

語言文字

由於絕大部分人口是來自中國大陸的漢族,因此政府將現代標準漢語作為官方語言<name = "世界概況"/>。中華民國在1912年於中國大陸成立後便推動國語運動[511]中華民國教育部便成立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統一規範[512][513]。這時政府主張以實際存在的口語語音為標準,以北京官話語音為中華民國國語標準音,並訂定注音符號等標準[514][515][516]。1920年代獲得新文學運動的響應,中國大陸的國語推行持續到1940年代為止[517]。政府於1949年撤退到台灣地區後,長期在學校機構教導中華民國國語作為主要語言< name = "國家教育研究院"/>,並推廣正體中文作為書寫系統[518],基礎教育上為國語語文教學的總時數佔最多[519],不過往後開始將閩南話、客家話、台灣原住民語和福州語與中華民國國語視為地位平等的語言[520]

今日中華民國國語和正體中文仍是法律公文、學校教學< name = "陳貞臻"/>、司法審判[521]、部分機關[522]、主要媒體的語言文字[523],也是平常談話時的共同語言[524][525]。儘管與大陸地區一樣也是使用官話,中華民國過去長期採用的拼音為與大陸的漢語拼音不同的威妥瑪拼音;自2008年起,官方改用漢語拼音作為譯名標淮[526][527]。但由於歷史上采用的威妥瑪拼音通用拼音的影響,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的漢語羅馬音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同拼音系統混用的現象。

儘管國語作為共通語被廣泛使用,台灣的不同族群亦有各自不同的語言使用習慣。對於人數最多的河洛人族群,台灣閩南話常被視為母語使用[528][529];客家人族群也常使用台灣客家語交談[530]。雖然絕大部分遷往台灣地區的外省人用現代標準漢語溝通[531][532],大多數連江縣和烏丘鄉居民則將福州語莆仙語視為母語[533]。另外台灣原住民族使用的台灣南島語言常被視為南島語系發源地< name = "Robert Blust"/>,但台灣原住民族會使用母語的人口逐漸下降[534],現代標準漢語的使用率則上升< name = "Languages"/>。目前台灣原住民族14種現存語言中,有5種被認為是可能滅絕的瀕危語言[535]

但中華民國國語的推動,也使得原來使用族群母語或日語的台灣民眾需要重新學習[536][537],本土語言使用因而逐漸式微[538]。根據2010年人口普查,6歲以上常住人口在家中使用中華民國國語與台灣話者分別佔83.6%和81.9%,客家語和台灣原住民族語的使用只佔6.6%和1.4%,但閩南話、客家話及台灣原住民族語使用也隨年齡層下降減少[539]。在社會興起台灣語文運動、數個縣市推出鄉土母語教學、政府取消語言教學限制後[540],國語推行委員會也整合母語拼音和用字問題,提出閩南語、客家語和原住民族語敎學[541]。例如為保護福州語的使用,使得馬祖列島上的小學便設計方言教學< name = "Languages"/>。

宗教信仰

中華民國憲法》保障人民享有宗教自由和進行信仰儀式的權利,且各個宗教地位皆平等[注 7][542][543]。受到台灣移民社會的影響,使得漢族移民固有的佛教道教傳統信仰盛行且長期發展[544],而西方國家常見的基督新教天主教伊斯蘭教等宗教也擁有不少信眾[545]。根據2005年的人口普查,有18,718,600人(佔人口81.3%)信仰宗教,另外14%至18%人口並無宗教信仰。而政府調查所分類的26個宗教中,排行前五名者分別是佛教(8,086,000人,佔人口35.1%)、道教(7,600,000人,佔總人口33%)、一貫道(810,000人,佔總人口3.5%)、基督新教(605,000人,佔總人口2.6%)及天主教(298,000人,佔總人口1.3%)[546]。美國中央情報局的《世界概況》則指出超過93%人口為結合中國民間宗教大乘佛教儒教、祖先崇拜和道教的多神論信仰者[542],有4.5%的人口是信奉新教天主教的基督徒信眾,另外低於2.5%的民眾則信奉伊斯蘭教等宗教< name = "世界概況"/>< name = "2002年度國際宗教自由報告"/>[547]

台灣民間普遍祭拜觀世音菩薩釋迦牟尼保生大帝玄天上帝媽祖玉皇上帝關聖帝君城隍土地神各姓王爺廣澤尊王中壇元帥清水祖師等,同時佛教和道教等信仰的分界並不明確< name = "台灣的民間信仰"/>[548][549]。現今中華民國有近8成的民眾屬於台灣民間信仰,更有超過5成的民眾經常參加各類型宗教儀式與慶典< name = "2002年度國際宗教自由報告"/>。孔子提倡的儒家思想在過去中國是種哲學,結合了有關世俗社會的道德倫理準則,之後更成為中華文化台灣文化間的基礎< name = "黃俊傑"/>[550]。大多數民眾往往將宗教信仰與儒家思想結合[544],藉此提倡社會倫理道德的觀念[551]。另外台灣原住民族為基督宗教重要族群,有超過64%的原住民族民眾信奉基督宗教,許多教會建築成為部落最明顯的地標[552]。截至2014年,台灣地區共有15,385座寺廟和教堂,分別有12,106座供奉道教神祇的寺廟、及3,279座教堂或會堂[553],平均每1,500名市民就有可供信奉和參拜的宗教場所[554]。過往許多廟宇內部的裝飾,常藉傳統工法表達民間傳說故事[555],今日廟於則是閩南、客家戲曲、民間音樂表演、民間藝術比賽的場地[556]

社會

社會福利及救助

中華民國的公共衛生、醫療服務與社會福利由2013年7月升格的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負責[557],而1995年實施的全民健康保險則由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管理[558][559]。全民健康保險是社會保險的一種,藉推行公民醫療保險計劃,補助大部分醫療服務和疾病預防等工作< name = "Tsung-Mei Cheng"/>[560][561]。當前99.5%公民已納入全民健康保險[562],全民健康保險也提供低收入戶、退伍軍人、3歲以下兒童、失業人士、受災用戶、老年人口、或殘疾人士的醫療費用補助[563]。全民健康保險佔國內生產毛額約5.44%,並對各類型民眾設有保費計算指引[564],大眾可選擇由雇主或由個人繳費等方式< name = "Tsung-Mei Cheng"/>。

2013年的國民平均壽命為79.5歲,平均年齡是女性大於男性[565]。在總和生育率不斷下滑的情況下,中華民國是全世界生育率最低的國家,在2013年時實際生育率僅1.065[566],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也佔總人口10%以上[567],並估計在2024年達到人口最高峰後逐漸減少[482]。而根據預測,2025年時老人人數便攀升至人口20%左右[568]。今日大部分老年人由家庭成員自行照顧,但各地在2008年亦設立1,074所養老院。養老院每個月的費用主要取自老年年金,價格新台幣3,000元至6,000元不等;無法提供退休儲蓄的家庭每個月則有5,000元的社會補助,政府也有基本醫療服務、流感疫苗防治、大眾運輸工具、文化表演折扣、免費餐點等福利。2007年時,任何25歲至65歲者在工作場所未提供社會保險時,依法必須納入國民年金保險[569]

政府還將國民最低生活費訂在該地區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的60%,並適當給予社會福利及相關補助。自2008年開始,政府提供每年總收入不超過新台幣150萬元、孩子年齡未超過2歲的父母每個月3,000元的補助,也給撫養精神疾病或身體殘疾兒童的家庭社會援助< name = "Social Welfare"/>。另外政府也提供具台灣原住民族血統者更多機會,根據《勞動基準法》的規定所有政府機關、學校和超過百人的企業,必須至少有1%成員為台灣原住民族;同時台灣原住民族家庭購買房屋的貸款有較低利率或租賃優惠條款,而的學童亦有額外獲頒獎學金的機會< name = "Social Welfare"/>。

醫療衛生

今日在中華民國社會,平均每10,000人享有20.02名醫生、5.31位牙醫和69.01張病床的醫療服務[570]。截至2012年為止,台灣共有502間醫院以及20,935家診所,其中包括82間公立醫院和447家公立診所[570]。而2009年時在對隨機選擇的3,360名病患進行醫院服務品質調查後,有75.1%的人表示「非常滿意」醫院服務、有20.5%的人則認為服務「不錯」,只有4.4%的病患對於醫療服務或者護理照顧感到「不滿意」或者「非常不滿意」[571]。2000年時,台灣人均衛生支出總額約752美元[572];2001年時,衛生支出則佔國內生產毛額5.8%,其中64.9%支出則是由政府資金給付< name = "國會圖書館國家研究"/>。

與其他已開發國家相比,中華民國民眾享有豐富的營養來源,但也面臨慢性肥胖癥心血管疾病等健康問題。隨著醫療保健體系逐漸完善,男性和女性的預期壽命分別成長至76.2歲以及83.0歲< name = "健康指標"/>。而在2012年時造成最多人致死的疾病為癌癥,排行第二名、第三名以及第四名者分別為心臟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肺炎< name = "主要死因"/>。另外在2013年時,中華民國嬰兒死亡率為千分之3.9< name = "健康指標"/>。為了降低肺癌喪生的患者人數,政府除了對淤草製品進行管制外、還禁止民眾於工作場所、學校、餐館以及火車站等所有公共場所吸淤,並推廣設立通風的指定吸淤區< name = "Public health"/>。

除了現代醫學療法外,中華民國國內亦廣泛使用中醫學診斷治療,其中台灣地區便有14家中醫醫院、3,462家中醫診所和77家西醫醫院附設中醫部門[573]。中華民國的全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為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574],主要負責疫情監測、疫情調查、疫情宣傳和疫情防治等工作,並且多次針對結核登革熱腸病毒嚴重急性呼吸道癥候群(SARS)甲型流感病毒H7N9亞型等疫情爆發進行因應[575]。另外還有針對食品藥物安全所成立的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負責確保藥物、疫苗、醫療器材、食品、輔助食品及化粧品的品質安全與有效性[576]

教育體系

中華民國教育制度混合中國與美國教育體系特點而成,並在1945年接收台灣後開始於台灣地區施行< name="Taiwan-Education">The Story of Taiwan-Education Taiwan's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and Present Situation. 行政院新聞局. [2014年3月18日] (英文).</ref>[577],由中華民國教育部負責。政府之後制定《國民教育法》讓國民享有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後來發展為九年一貫課程[578][579],在2012年時則有99.15%學生會繼續就讀高級中學或技術型高級中學[580]。今日教育系統包括6年國小教育、3年國中教育、3年高中教育和4年高等教育< name = "Taiwan-Education"/>。今日共有158所大專院校提供高等教育[581],並分成普通教育(大學、獨立學院)和技職教育(科技大學技術學院)兩大體系[582],著名的大學有國立台灣大學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國立中山大學國立政治大學[583]

中華民國教育部於2007年宣佈將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但因為預算問題和家長反對而延期,以在政策配套上尋求共識[584]。2011年1月,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宣布計畫於2014年時,將本來的台灣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分階段改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其中大部分高級中學排除在校成績為入學標準、而給予免試入學,僅有少部分明星高中保留考試入學制度[585]。另外還有為年齡4歲至6歲孩童提供非義務教育的幼稚園保育,但近年政府積極投入扶持弱勢幼兒和早入學教育,著重減輕貧苦家庭負擔和盡早與國民教育接軌,計劃在2011年起將國民教育向下延伸1年[586]

當前教育使學生在數學、科學領域獲得極高測試分數[587][588][589],但被批評學生壓力過大、及過度強調記誦而減少創造力[590][591]。學生經4年大學教育獲得學士學位後,能進修取得碩士博士學位[578];每年有許多學生出國留學,最多人前往留學的美國達2.1萬人[592]。教育部長年向海外華人比例較多的東亞與東南亞國家招收華裔大學學生,近年積極開放國際學生與中國大陸學生就讀,將重點放在課程英語化以應對國際化需求[593]。除了正規的教育體制外,不少學生還參加補習班或安親班,提高數學、自然科學、英文等科目考試的解題能力[594][595]。截至2012年底,中華民國不識字率大約有1.71%左右[596]

傳播媒體

1999年,中華民國取消對新聞自由的限制,使得各式傳播媒體大量出現[597],但也引起許多針對媒體亂象的討論[598]。2008年時有1,300多家新聞機構,絕大多數都是私營小企業。當中最大的國家通訊社為1924年成立的中央通訊社,其他重要新聞機構還有以經濟和金融新聞為主的中國經濟通訊社[599]。當前有近2,000多份報紙出版,但只有30份常於市面上出現,發行量前四名者分別是《自由時報》、《蘋果日報》、《聯合報》和《中國時報》。當中訂閱人數最多的《自由時報》每日約72萬份,而排行第二名的《蘋果日報》則以小報式報導達到52萬份[600],另外在捷運等公共交通上也會有免費的報紙供民眾閱讀< name = "Mass Media"/>。

截至2013年10月為止,書籍出版登記者共有1,737家,大多是資金與人力規模較小的微型企業[601]。這些出版社創辦許多雜志並廣受歡迎,當中已向政府通報登記的雜志有6,000多份,另有91%雜志是於台北市出版。廣受歡迎的雜志面向有經濟和金融、八卦、時尚和旅遊雜志,最流行的八卦雜志為《一週刊》< name = "Mass Media"/>。在2013年12月底為止則有171家無線廣播電台< name = "大眾傳播"/>,最為流行者多為音樂電台[602]。無線廣播電台使用的語言以現代標準漢語和閩南語為主,但依法也保障台灣原住民族的收聽權益< name = "Mass Media"/>。

電視傳播服務最早自1962年開始提供,當時由台灣電視公司中國電視公司中華電視公司三家電視台主導市場發展,直到1993年開放有線和衛星頻道後才大量增加其他電視台< name = "大眾傳播"/>。最早開播的電視公司都由政府擁有,之後則對國家、政黨財團所擁有的電視台股份立法限制< name = "Taiwan profile: Media"/>。2008年時,有78.7%的客戶優先選擇觀看有線電視[599],多數有線電視頻道內容則由衛星電視供應< name = "大眾傳播"/>。2013年12月底,政府總共核淮108家衛星廣播電視節目供應者和7家直播衛星廣播電視服務經營者申請,共計有280個頻道< name = "大眾傳播"/>,最受矚目的新聞頻道有TVBS新聞台三立新聞台中天新聞台東森新聞台等< name = "Mass Media"/>。

文化

飲食文化

中華民國餐飲文化融合各地飲食風格,主要有台灣閩南菜、台灣客家菜以及湘菜魯菜粵菜等外省菜系[603]。由於大部分人口為來自中國大陸的漢族,因此菜餚大多屬於中國菜,並混合香港、四川省、江蘇省、浙江省等南方風格。因四面環海、黑潮洋流經過與冬季冷空氣南下,使得周遭海產資源豐富,民眾常食用魚類、貝類、甲殼類等海洋生物[604][605]。但是肉類價格昂貴的緣故,雞肉、豬肉、牛肉或羊肉等肉類食品較少出現< name = "The Cuisine of Taiwan"/>。由於耕地稀少使得糧食作物不單一,民眾以食用稻米、番薯或芋頭等作物為主食< name = "郭忠豪"/>< name = "The Cuisine of Taiwan"/>。

受到漢人長期定居台灣與被日本統治長達50年,河洛人和客家人菜餚、及日本料理深深影響今日飲食文化[606][607]。台灣菜重視「清、淡、鮮、醇」,強調食材自身的原始味道,並常以醬油米酒芝麻油豆豉九層塔油蔥酥芫荽等調味< name = "台灣菜"/>;主要料理的作法則講究烹調技術和食材配料,餐會筵席上常見的菜色有佛跳牆東坡肉萬巒豬腳[608]。因為台灣地處亞熱帶地區,使得餐點中也常常會食用各式水果< name = "台灣菜"/>。受到許多民眾信仰佛教、以及環保或者健康因素的影響,各處都有開設專門的素食餐廳[609],另外也有透過中藥藥材燉補各種食材而成藥膳料理< name = "台灣菜"/>。

另外在街頭上還有著名的「小吃」文化[610],會將烹調後的料理分裝成小盤食用< name = "Popular Food Culture"/>[611]。各地小吃攤販則會集結為夜市,廣受歡迎的夜市有六合夜市士林夜市羅東夜市花園夜市逢甲夜市[612],並成為重要的生活文化代表[613]。常見的小吃包括有蚵仔煎香雞排臭豆腐鹹酥雞生煎饅頭米血糕蚵仔麵線滷肉飯肉粽肉圓擔仔麵牛肉麵小籠包[614][615]。著名的飲品則有泡沫紅茶珍珠奶茶,前者是因為果糖、飲品等全數搖勻後的頂部泡沫而得名,後者則是將粉圓倒入奶茶中共同飲用[616][617],這兩者在傳至新加坡、馬來西亞、澳洲、歐洲和北美地區後同樣受到歡迎[607][618]。另外也發展出自身的酒文化[619],並有金門高粱酒等著名品牌出現[620]

藝文活動

Taiwanese opera2.歌仔戲是目前台灣民間最興盛的傳統戲曲之一,也是具代表性的傳統表演藝術。

中華民國受到1919年新文化運動的影響,發展出認同西方文化與共和制的觀點[621]。台灣過去則憑藉口傳和書面語記載,以傳統儒家和閩南文化為主[622][623],但也有基於原鄉認同的觀念對立[624];也由於台灣曾經歷不同政權和民族統治,當前社會逐漸發展出以台灣為自身認同特色的多元文化[625][626][627],但也因為台灣問題而在國內廣泛爭論[628][629][630]。當中除了結合傳統與現代文化外[631],也融合漢族儒家文化與台灣原住民族等不同文化;今日認定的傳統民俗文化包括有台灣原住民族的傳統習俗,以及漢族的剪紙、油紙傘、紙燈籠、木雕和刺繡等技藝為主的民間藝術,也涵蓋因海島文化而逐漸形成的春節、元宵節、清明節、豐年祭等節慶文化[555]

中國國民黨執政的中華民國政府於1949年撤往台灣地區後,將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改制成中華民國文化部,以中國國民黨文化政策歷史|History of the Kuomintang cultural policy|官方立場}}推動中國書法中國畫中國民間藝術Chinese folk art和傳統戲曲等藝文活動[632][633]。到了1987年解除戒嚴後,中華民國的藝文、美術活動隨著社會開放而進入多元發展的階段[634]。而自2000年開始,台灣本土化運動及相關議題成為是中華民國自身文化論述的重要議題,主要解讀與內容圍繞著中國文化、原住民族文化和台灣文化上[635]。文學界長期以來便陸續發表各式風格的作品,但也曾針對台灣文學等發展方向而出現爭論[636][637][638]。表演藝術除了過去曾在電視上盛行的歌仔戲布袋戲繼續獲得政府重視外[639],也出現像是林懷民雲門舞集等現代表演舞團< name = "Folk Arts"/>[640]

今日中華民國樂壇也呈現多元形式,並因不同族裔語系和歷史背景發展出南島語系的民族音樂、中國大陸的傳統樂曲、西方古典音樂和各式流行音樂等[641][642][643]。除了有各族民歌、傳統民謠、傳統童謠、說唱音樂、獨奏或合奏器樂、國樂、儀式音樂等各類風格的傳統音樂外[644],西方古典音樂也在中華民國獲得高度發展,包括小提琴家林昭亮、鋼琴家胡瀞雲Ching-Yun Hu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Chamber Music Society of Lincoln Center藝術總監吳菡|Wu Han (pianist)}}等人都獲得許多關注< name = "藝術文化"/>。中華民國也是華語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地[645],成功讓華語流行音樂在亞洲地區廣受歡迎[646],並推出張惠妹周傑倫蔡依林飛輪海五月天等專業歌手< name = "Yearbook 2013 209-211"/>[647][648]

影視娛樂

Taipei Golden Horse Film Festival in Ximending 20171111.|金馬獎為全球第一個華語電影獎,與華語歌曲獎的金曲獎和台灣傳播媒體獎金鐘獎合稱「三金」。

今日中華民國的影視娛樂服務樣貌不斷有所改變,形成以無線網路、有線網路、網際網路媒體等數位科技為基礎發展而成的大眾傳播文化。其中台灣電視連續劇列表|List of Taiwanese television series|台灣電視節目}}受到各地歡迎,已在新加坡、馬來西亞以及其他亞洲國家播出過。許多電視公司也紛紛投入拍攝電視連續劇,由於其迎合台灣民眾的喜好而被獨立劃分為台灣電視劇類型,像是《惡作劇之吻》、《花樣少年少女》、《命中注定我愛你》、《愛上巧克力》、《痞子英雄》等較受歡迎的作品還成功推廣至其他亞洲國家[649]。另外由於今日社會具多元文化背景、自由且富含創作力,而能給予影視工作者良好的發展空間[650]

台灣電影曾多次獲得國際電影獎獎項或者是在世界各地的國際影展上映,著名的台灣電影導演包括有李安蔡明亮楊德昌侯孝賢鈕承澤等人[651]。早期電影是由台灣電影文化公司中影公司等官方製片廠製作,內容以新聞片與政治宣傳片之製作為主[652]。1960年代中華民國總共製作了200部至300部電影,透過拍攝愛情片、武俠片和愛國片作品使得電影產業蓬勃發展[653]。但隨著香港電影產業逐漸成熟後,中華民國自身的電影產業產能反而逐漸下滑[654]。到了1980年,楊德昌和侯孝賢開始發展具有個人特色的電影作品,並且贏得多座著名的國際電影獎獎項< name = "Yearbook 2013 213-215"/>。但這些作品在自身電影市場上並沒有廣泛獲得認同< name = "Cinema"/>。

對此李安和蔡明亮等年輕導演則推出較為吸引普通觀眾的電影,許多新銳電影導演也在市場低迷時繼續投入拍攝< name = "李道明"/>< name = "Yearbook 2013 213-215"/>。同時政府也提供電影輔導金辦法以培育電影人才、促進影片製作品質和數量,希望能達到發展自身電影產業的目標[655]。一直到2008年魏德聖執導的《海角七號》上映後,成功為台灣電影帶來覆興之熱潮< name = "Yearbook 2013 213-215"/>[656],今日台灣電影在華語電影仍有一定影響力[657]。另外自台灣日治時期後[658],台灣還陸陸續續出現鄧南光李鳴雕[659]張才[660][661]張乾琦[662]張照堂等著名攝影師[663],並因為解除戒嚴而促成攝影題材更加多樣化[664]

旅遊觀光

前往中華民國旅遊觀光的遊客數量長期逐年增長,根據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統計,在2015年時有10,439,785名遊客抵達,比2014年同期增長5.34%;觀光遊客大部分來自亞洲,依排序為中國大陸[665]日本港澳地區,亞洲以外的觀光客則主要來自美國和澳洲[666]。而在2014年,中華民國在萬事達卡全球國際旅遊城市報告中排行第15名[667]。其中重要旅遊景點包括各個國家公園國家級風景特定區和觀光遊憩區[668][669][670],另外台灣的休閒農場與溫泉景點也吸引不少遊客[671][672]。當前政府也開始發展醫療旅遊,並且計畫建設數座醫療村提供服務[673][674]。位於城市的重要景點則有在2004年至2010年期間為世界上最高建築的台北101[675],以及包括中正紀念堂草悟道、各類紀念公園和各處夜市[676]。而今日中華民國設立有極高密度的24小時便利商店,除了能提供普通服務外還與金融機構以及政府機關合作,使得徵收停車費、水電費、交通罰款、信用卡支付以及郵寄包裹等服務都能夠在便利商店進行[677]

中華民國境內約有535座博物館及10座虛擬博物館,其中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近700,000件中國青銅器、玉器、書法、繪畫和瓷器,被視為是世界上收藏中國藝術的重要博物館[678][679]。自1933年開始,中國國民黨所領導的中華民國政府便將原先收藏在北平市故宮的藝術品運出,多次轉移收藏地後最終一部分物件在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海運運輸至台灣本島[680]。儘管常設型展覽的內容每季都會更換,但仍然需要花費12年才能將所有的藝術品全部展出[681]中國共產黨曾多次表示這些收藏品是被國民黨當局「非法竊取」至台灣,並呼籲將所有故宮藏品盡早「歸還」給大陸當局,但是自大陸地區爆發文化大革命後,中華民國政府便認為這是保護藝術品不受破壞之必要行動,不過今日雙方博物館也恢覆中國傳統文物遺產的交流< name = "法新社"/>。而在中正紀念堂則有國家戲劇院國家音樂廳提供藝文表演,國立國父紀念館也會舉辦多項文化活動、音樂會以及演講會等< name = "Tourism"/>。另外一方面,政府也在台中市則成立了收藏明朝清朝畫作以及台灣當代藝術家作品的國立台灣美術館< name = "Tourism"/>。

體育競賽

中華民國主要運動有棒球籃球足球壘球等,各地設有競技運動場館國民運動中心、運動公園、多功能運動場所、遊泳池棒球場< name = "popular sport"/>、高爾夫球場單車徑等設施[682]。被視為國民運動的棒球廣受社會大眾歡迎[683][684]中華民國棒球協會於1989年組建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685],並在2003年和台灣職棒大聯盟合併[686]。今日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有4支球隊[687],平均每場比賽有6,079名觀眾< name="關於中職" />。中華民國曾舉辦2001年與2007年亞洲棒球錦標賽、2007年世界盃棒球賽和2013年世界棒球經典賽[688][689],並在1982年與199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贏得銅牌和銀牌< name="Joseph Yeh" />,另外還有像王建民陳偉殷曹錦輝郭泓志倪福德胡金龍等棒球選手進入美國職棒大聯盟( name="Joseph Yeh" />[690]

政府過去曾推廣籃球運動[691],且每年舉辦威廉·瓊斯盃國際籃球邀請賽超級籃球聯賽等賽事< name = "教育部體育署"/>。在朱木炎陳詩欣2004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贏得金牌後,政府在楊宜秦等選手協助下開始推廣跆拳道< name = "教育部體育署"/>。另外在合球項目部分,曾在2008年世界青年盃合球錦標賽和2009年世界盃合球賽贏得銀牌與銅牌[692][693]。職業高爾夫球選手|Professional golfer|職業高爾夫球選手}}曾雅妮美國女子職業高爾夫協會亦有傑出的表現[694],曾連續109週於女子世界排名上位居第一名[695][696]。其他常獲佳績的項目還有撞球羽毛球舉重拔河馬拉松乒乓球( name = "教育部體育署"/>。另外電子競技亦十分興盛,台北暗殺星更在2012年贏得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總冠軍[697][698]

受到現實政治影響,中華民國參與國際體育組織和賽事須以「中華台北(TPE)」名義[699][700],並要以國旗歌梅花旗替代國歌國旗[701][702]。政府為提倡全民運動,每隔2年舉辦中華民國全國運動會中華民國全民運動會全國原住民運動會全國身心障礙運動會,每年亦有全國大專院校運動會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政府還藉由舉辦國際體育活動建設相關設施、獲得承辦經驗、取得籌辦機會,例如每年舉辦的台北國際馬拉松國際自由車環台公路大賽< name = "教育部體育署"/>、富邦LPGA台灣錦標賽[703],及高雄市在2009年的世界運動會[704]、台北市在2009年的夏季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和2017年的世界大學運動會[705][706]

參見

注釋

  1. 中華民國政府對於蒙古地方西藏地方等邊疆地區的統治不深。
  2. 依憲法於中華民國108年/西元2019年5月24日之前完成立/修法,否則強制實施。參中華民國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748號.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分裂國家法》第八條其中「非和平」或稱武力攻打中華民國自由地區的條件原文為「造成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或者發生將會導致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或者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其中第二點中並未列出其所謂「重大事變」之標準,也沒有說明「將會」的時效性(今天或是三年五載過後),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沒有對這幾點做出司法解釋,其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也未依《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67條第(四)項做出任何法律解釋,亦即現狀為其方依法可將中華民國在外交或內政上的任何行政或立法視為「重大事變」。這種無標準的「依法」判斷便如是完全取決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權力人士了。[20][21]
  4. 在中華民國建立之前,亞洲曾存在數個後來常被視為「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的政體;包括位於婆羅洲蘭芳共和國(1777年)、位於北海道蝦夷共和國(1868年)、位於台灣台灣民主國(1895年)、及位於菲律賓菲律賓第一共和國(1899年)等,但中華民國是唯一被國際普遍承認的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31]

參考文獻

引用

  1. 林義鈞. 第三章、國際因素對台灣認同的影響. 國立政治大學. 2003年 [2016年2月24日] ().
  2. 潘俊鐘. 第四章 台灣民眾族群認同、國家認同與統獨態度. 國立政治大學. 2003年 [2016年2月24日] ().
  3.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政府開放政策對兩岸關系發展之影響與展望》. 台灣: 威秀代理. 2009年7月1日: 第114頁至第115頁 (英语). 
  4. 國家符號. 國史館. [2014年2月23日] ().
  5. 黃兆平. 聯合國臨時總部 中華民國國旗依舊飄揚. 中央通訊社. 2015年12月20日 [2016年8月16日] ().
  6. 王正華. 蔣介石與1961年聯合國中國代表權問題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322134801/http://www.drnh.gov.tw/ImagesPost/94d5ca98-4c5d-48e2-81a0-29e5cede646a/ad7418fc-7f00-4701-b3b4-e738cbff5d5f_ALLFILES.pdf |date=2014-03-22 }}. 國史館. 2009年9月 [2015年6月6日] ().
  7. 中央情報局. GDP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世界概況》.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8. 吳玉山. 多黨制、聯合內閣與中華民國的民主發展.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2001年12月8日 [2015年8月20日] ().
  9. 何振盛. 第三章 歷史背景與環境條件. 國立政治大學. [2015年8月20日] ().
  10.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台灣是「自由國度」 2018年全球自由度評比進步兩分!ETtoday新聞雲.
  11. =https://freedomhouse.org/report/freedom-world/2018/taiwan%7Ctitle=Taiwan%7Cauthor=%7Cdate=%7Cwebsite=freedomhouse.org}}
  12. Grace Yao、Yen-Pi Cheng和Chiao-Pi Cheng. The Quality of Life in Taiwan. 美國: 《社會指標|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2008年10月6日 (英文).
  13. 引用错误:无效<ref>标签;未给name属性为人類發展指數的引用提供文字
  14. 行政院主計總處. 國情統計通報. 行政院. 2011年1月7日 [2014年2月23日] ().
  15. 田世昊、王寓中、陳杉榮和鄒景雯. 馬:92共識 可反對但不能否定. 《自由時報》. 2008年3月29日 [2014年2月23日] ().
  16. '1 country, 2 areas' in line with ROC Constitution: MAC deputy. 《英文中國郵報》. 2012年3月26日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17. 釋字第 328. 司法院大法官. 1993年11月26日 [2014年2月26日] ().
  18. 18.0 18.1 Chapter XIII. Fundamental National Policies. 中華民國總統府.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19. 王聖淳. 第三章 「特殊的國與國關系」對兩岸政治定位的影響. 國立政治大學. 2002年 [2016年8月20日] ().
  20. 透析中共「反分裂法」的十面埋伏 “透過該法律授權,中共國務院和軍委會取得「戰爭授權」,亦即只要共軍認定「紅線」出現時,即可採取包括武力在內的「非和平方式」,再向人大報告即可,此使得對台持鷹派立場的共軍,可隨時依其自我詮釋之情況對台動武。「分裂事實」、「重大事故」與「統一可能性的喪失」等內容下的「模糊空間」,實際也增加中共動武的空間。”
  21. . 抗議《反分裂國家法》. 蘋果日報. “其中所謂「重大事變」、「條件完全喪失」、「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等項模糊含混的說法,足以顯示,中國想要完全的主導兩岸尺度,卻又不設底限的作法,正是其「軟的清晰」、「硬的模糊」的虛應實對策略。而這種「咱家說的算」的作做法,是在標定「反獨弧線」,旨在正告台獨聲勢、意在提醒外力,志在威力掘起。對此,台灣官方應持續嚴正聲明反對立場,謀定而後動,民間強力發出抗議中國侵犯「人權」、「自由」、「民主」之聲,將「台灣主體性」充分展現出來,區隔「台灣意識」與「台獨意識」兩者的不同,破解中國「反獨統台」的兩手策略。並保持彈性接觸,動態當中尋求應對良機,避免引發衝突火線,讓中國找不到「非和平」藉口,相機而動(然近年來,中國統戰工作頻頻失敗,中國領導階層逐漸轉向用武力威脅恫嚇台灣,而台灣政府也逐漸轉向與美國合作,加強戰備)。 ”().
  22. Full text of Anti-Secession Law. 人民網. 2005年3月14日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23. Peter Brookes. U.S.-Taiwan Defense Relations in the Bush Administration. 美國傳統基金會. 2003年11月14日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24. 曾韋禎. 台灣主權未定論 許世楷:日本外交界常識. 《自由時報》. 2009年5月30日 [2014年2月26日] ().
  25. 李雲漢. 中國同盟會. 《中華百科全書》. [2015年12月13日] ().
  26. 李雲漢. 歷史追蹤:“中華民”國國號的來由和意義. 《大公報》. 2012年9月12日 [2015年12月13日] ().
  27. 黎民. 歷史追蹤:中華民國國號的來由和意義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6-10-23.. 《黃花崗雜志》. [2015年12月13日] ().
  28. 五項聲明第二項「稱中國為中華民國」,張難先 《湖北革命知之錄》,1946年5月,上海出版社;《辛亥革命在湖北史料選輯 》武漢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室,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49頁
  29. 魏根深Endymion Porter Wilkinson. Chinese History: A Manual, Revised and Enlarged. 美國劍橋: 哈佛大學亞洲中心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2000年3月1日: 第32頁 [2014年2月23日]. ISBN 978-0674002494 (英语). 
  30. Olympic Games Official Report Los Angeles 1932. LA84基金會LA84 Foundation. 1998年1月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31. 黃昭堂. 《「台灣民主國」研究:台灣獨立運動史的一斷章》. 台灣台北: 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 1993年: 第226頁. ISBN 978-9578014862 ().
  32. 國史館. 中華民國之肇建. 行政院. 2014年2月7日 [2014年2月23日] ().
  33. 謝佳珍. 推翻滿清建立民國 孫中山受尊崇. 中央通訊社. 2016年11月11日 [2016年1月10日] ().
  34. 司徒一. 民國法統 與 中華民國憲法. 《黃花崗雜志》. [2015年1月3日] ().
  35. 李紹盛. 《民國精英人物的故事》. 台灣台北: 秀威資訊. 2010年4月1日: 第57頁至第58頁. ISBN 978-9862214190 ().
  36. 洪健昭. Taiwan, Taipei — What’s in a name?. 《英文中國郵報》. 2009年10月15日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37. 汪園斐. 台灣是中國一省嗎?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6-03-04.. 《黃花崗雜志》. [2014年2月23日] ().
  38. John W. Garver. The Sino-American Alliance: Nationalist China and American Cold War Strategy in Asia. 美國阿蒙克: M. E. SharpeM. E. Sharpe. 1997年6月 [2014年2月23日]. ISBN 978-0765600257 (英语). 
  39. 中華民國外交部. The Birth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行政院新聞局. 2009年4月30日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40. 陳禕璠. 潘基文對中國台灣省地震表示關切. 聯合國. 2016年2月9日 [2016年2月14日] ().
  41. 陳禕璠. 台灣意識的形成與發展:傅柯權力/知識的觀點. 東海大學. [2016年2月14日] ().
  42. 林朝億. 馬提台灣是國家 小英:歡迎跟進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4-11-08.. 天空傳媒. 2011年12月3日 [2014年2月23日] ().
  43. 柳嘉峰. 2011 國情調查記者會. 台灣智庫. [2013年10月17日] ().
  44. 行政院新聞局. Taiwanese health official invited to observe bird-flu conference. Taiwan Info. 2005年1月11日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45. Member Economies. 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會議. [2014年2月28日] (英文).
  46. CHINESE TAIPEI.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 [2014年2月28日] (英文).
  47. 47.0 47.1 Katie Reid. Taiwan hopes WHO assembly will help boost its profile. 路透社. 2009年5月18日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48. Separate Customs Territory of Taiwan, Penghu, Kinmen and Matsu (Chinese Taipei) and the WTO. 世界貿易組織. [2014年2月28日] (英文).
  49. 49.0 49.1 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關於正確使用涉台宣傳用語的意見》. 中國北京: 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 2002年11月1日 ().
  50. 50.0 50.1 2004年4月27日外交部發言人孔泉在記者招待會上答記者問.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挪威王國大使館. 2004年5月17日 [2013年10月17日] ().
  51. 組織體系圖.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2013年10月17日] ().
  52. 論壇:台總統府網頁加注"台灣". 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 2005年8月29日 [2016年8月15日] ().
  53. 彭顯鈞和邱燕玲. 兩岸稱呼 官方定調 / 馬說不稱中國 綠轟自降國格. 《自由時報》. 2011年2月8日 [2014年2月27日] ().
  54. 總統府針對巴拿馬與中華民國斷交發表談話.《中華民國總統府》.(中文)
  55. 中華民國政府對布吉納法索與中國簽署覆交聯合公報發表嚴正聲明.最新消息.中華民國外交部.2018/05/26
  56. 美國國務院. The Chinese Revolution of 1911. 美國國務院歷史局.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57. 喬納森·芬比.  已忽略文本“Jonathan Fenby” (帮助);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 title = The Penguin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The Fall and Rise of a Great Power, 1850-2008 | location = 英國西敏寺 | publisher = 企鵝出版集團 | date = 2008年5月29日 | pages = 第89頁至第94頁 | ISBN = 978-0713998320 | accessdate = 2014年2月23日 | url =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8t6VLxjTZ2IC&printsec=frontcover&hl=zh-TW#v=onepage&q&f=false | language = en }}
  58. Foster Rhea Dulles. American policy toward Communist China, 1949-1969. Crowell. 1972年: 第235頁. ISBN 978-0690076127 (英语). 
  59. 卡爾·A·特羅基.  已忽略文本“Carl A. Trocki” (帮助);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 title = Opium, Empire and the Global Political Economy: A Study of the Asian Opium Trade 1750-1950 | location = 英國倫敦 | publisher = Routledge | date = 1999年11月4日 | pages = 第126頁 | ISBN = 978-0415199186 | accessdate = 2014年2月23日 | url =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1avkhApEJhkC&printsec=frontcover&hl=zh-TW#v=onepage&q&f=false | language = en }}
  60. 嗚米. 辛亥百科. 廣東新聞網. 2011年4月25日 [2014年2月23日] ().
  61. |title = 張耀傑:民國初年的憲政挫折 |url = http://www.21ccom.net/articles/lsjd/lccz/article_2013051883694.html%7Cdate=2013-05-18%7Caccessdate=2014-02-23 |publisher = 共識網 |language = zh-hans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5153324/http://www.21ccom.net/articles/lsjd/lccz/article_2013051883694.html |archivedate = 2016年3月5日 }}
  62. 張玉法. 《中華民國史稿》. 台灣信義: 聯經出版. 1998年10月26日: 第28頁. ISBN 978-9570818260 (中文(繁體)‎). 
  63. 郭廷以. 1912──中華民國元年壬子. 漢典古籍. [2014年2月23日] ().
  64. 64.0 64.1 中華民國史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5-09-23.. 國史館. [2014年2月23日] ().
  65. 雪珥. 黎元洪談孫中山:名聲是虛構 對革命沒有實質貢獻. 鳳凰衛視. 2011年7月11日 [2014年2月23日] ().
  66. Jerome Chʼên. Yuan Shih-kʻai. 美國帕羅奧圖: 史丹福大學出版社. 1972年 [2014年2月23日]. ISBN 978-0804707893 (英语). 
  67. 趙瑜. 歷史很卑賤:鐵打的袁世凱 流水的民國. 搜狐. 2014年1月15日 [2014年2月23日] ().
  68. 郭廷以. 《中華民國史事日志》. 1979年: 第28頁 ().
  69. 喬納森·芬比Jonathan Fenby. The Penguin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The Fall and Rise of a Great Power, 1850-2008. 英國西敏寺: 企鵝出版集團. 2008年5月29日: 第123頁至第125頁 [2014年2月23日]. ISBN 978-0713998320 (英语). 
  70. 人民網. 1913年11月4日 袁世凱下令解散國民黨. 鳳凰衛視. 2009年11月4日 [2014年2月23日] ().
  71. 第十一卷 近代前編(上冊)·第四節 北洋政府的政權機構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4-02-22.. 讀書網. [2014年2月23日] ().
  72. 喬納森·芬比.  已忽略文本“Jonathan Fenby” (帮助);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 title = The Penguin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The Fall and Rise of a Great Power, 1850-2008 | location = 英國西敏寺 | publisher = 企鵝出版集團 | date = 2008年5月29日 | pages = 第131頁 | ISBN = 978-0713998320 | accessdate = 2014年2月23日 | url =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8t6VLxjTZ2IC&printsec=frontcover&hl=zh-TW#v=onepage&q&f=false | language = en }}
  73. 郭廷以. 1916──中華民國五年丙辰. 漢典古籍. [2014年2月23日] ().
  74. 喬納森·芬比Jonathan Fenby. The Penguin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The Fall and Rise of a Great Power, 1850-2008. 英國西敏寺: 企鵝出版集團. 2008年5月29日: 第136頁至第138頁 [2014年2月23日]. ISBN 978-0713998320 (英语). 
  75. Kathryn Meyer和Terry Parssinen. Webs of Smoke: Smugglers, Warlords, Spies, and the His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Drug Trade. 美國朗漢(Lanham): 羅曼和利特爾菲爾德出版公司.  已忽略文本“Rowman & Littlefield” (帮助) | date = 2002年10月22日 | pages = 第54頁至第56頁 | ISBN = 978-0742520035 | accessdate = 2014年2月23日 | url =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BqPy8owstncC&printsec=frontcover&hl=zh-TW#v=onepage&q&f=false | language = en }}
  76. 年表. 中國國民黨. [2014年2月23日] ().
  77. Edwin Pak-wah Leung. Modern Chinese History Essentials. 美國華盛頓特區: 美國教育研究學會.  已忽略文本“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帮助) | date = 2005年8月2日 | pages = 第59頁至第61頁 | ISBN = 978-0878914586 | accessdate = 2014年2月23日 | url =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BX04ZA8R9ugC&printsec=frontcover&hl=zh-TW#v=onepage&q&f=false | language = en }}
  78. 五四運動. 新華網. [2014年2月23日] ().
  79. Jacques Guillermaz. History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1921-1949. 藍燈書屋. 1972年9月: 第22頁至第23頁. ISBN 978-0394464794 (英语). 
  80. 李明和林天慧. 【歷史今日】蔣中正捍衛中華彪炳千秋. 《大紀元時報》. 2012年4月5日 [2014年2月23日] ().
  81. 喬納森·芬比Jonathan Fenby. The Penguin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The Fall and Rise of a Great Power, 1850-2008. 英國西敏寺: 企鵝出版集團. 2008年5月29日 [2014年2月23日]. ISBN 978-0713998320 (英语). 
  82. 82.0 82.1 美國國務院. The Chinese Revolution of 1949. 美國國務院歷史局.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83. Richard R. Wertz. -Rebellion and Revolution- Nationalist Movements. ibiblio|ibiblio}}.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84. 1927年4月18日 蔣介石建立南京國民政府. 人民網. [2016年8月15日] ().
  85. 馮兆基(Edmund S. K. Fung). In Search of Chinese Democracy: Civil Opposition in Nationalist China, 1929-1949. 英國劍橋: 劍橋大學出版社. 2000年9月4日: 第30頁 [2014年2月23日]. ISBN 978-0521771245 (英语). 
  86. 馮兆基(Edmund S. K. Fung). In Search of Chinese Democracy: Civil Opposition in Nationalist China, 1929-1949. 英國劍橋: 劍橋大學出版社. 2000年9月4日: 第67頁 [2014年2月23日]. ISBN 978-0521771245 (英语). 
  87. Denny Roy. Taiwan: A Political History. 美國伊薩卡: 康乃爾大學出版社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02年12月19日: 第55頁至第56頁 [2014年2月28日]. ISBN 978-0801488054 (英语). 
  88. 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 中國南京: 國民政府. 1931年5月12日 ().
  89. Chen Lifu、Ramon H. Myers和Sidney H. Chang. The Storm Clouds Clear Over China: The Memoir of Ch'en Li-Fu, 1900-1993. 美國史丹福: 胡佛研究所. 1993年1月: 第102頁 [2014年2月23日]. ISBN 978-0817992729 (英语). 
  90. 溫躍寬. 被西方譽成為的“民國黃金十年”. 憶庫. 2013年10月17日 [2014年2月23日] ().
  91. 張玉法. 《中華民國史稿》. 台灣信義: 聯經出版. 1998年10月26日: 第223頁. ISBN 978-9570818260 (中文(繁體)‎). 
  92. 馮兆基(Edmund S. K. Fung). In Search of Chinese Democracy: Civil Opposition in Nationalist China, 1929-1949. 英國劍橋: 劍橋大學出版社. 2000年9月4日: 第5頁 [2014年2月23日]. ISBN 978-0521771245 (英语). 
  93. 美國國務院. The Great Depression and U.S. Foreign Policy. 美國國務院歷史局.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94. 曾景忠. 中國抗日戰爭開端問題再研討. 中國社會科學院. 2011年7月9日 [2014年2月23日] ().
  95. 美國國務院. Japan,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Road to Pearl Harbor, 1937. 美國國務院歷史局.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96. 鍾元. 七七抗日76週年 蔣中正領導八年抗戰真相再現. 《大紀元時報》. 2013年7月7日 [2014年2月23日] ().
  97. 國民政府移駐重慶宣言》. 中國: 國民政府. 1937年11月20日 ().
  98. 貴州大學學報》. 中國為何1941年才對日宣戰?保障英美物資輸入 Template:Wayback. 中國網. 2014年7月6日 [2014年8月22日] ().
  99. 郭廷以. 1946──中華民國三十五年丙戌. 漢典古籍. [2014年2月23日] ().
  100. 楊護源. 終戰後台灣軍事佔領接收的籌備準備 (1945.08.15-10.31).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2014年12月18日 [2015年9月9日] ().
  101. Formosa and the Pescadores (Treaties). 英國國會. 1955年2月4日 [2015年9月9日] (英文).
  102. 102.0 102.1 外交部條約法律司. 「台灣的國際法地位」說帖.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7年6月20日 [2017年9月25日] ().
  103. 陳希傑. 第四章 爭端國家的主權論述與評析. 國立政治大學. 2003年 [2013年10月18日] ().
  104. 王榮霖. 《全球治理與台灣的活絡模式》. 台灣台北: 思行文化. 2013年12月19日: 第169頁. ISBN 978-9869005821 ().
  105. 時代公司. LIFE. 美國紐約: 《生活》. 1956年1月23日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106. 周恩來. 評馬歇爾〔362〕離華聲明. 人民網. 1947年1月10日 [2014年2月23日] ().
  107. 《南京衛戍司令部致電梅園新村中共聯絡處限期撤退令》. 中國重慶: 《大公報》. 1947年3月1日 ().
  108. 文安立. Decisive Encounters: The Chinese Civil War, 1946-1950. 美國帕羅奧圖: 史丹福大學出版社. 2003年3月19日 [2014年2月23日]. ISBN 978-0804744782 (英语). 
  109. Foreign News: This Is the Shame. 《時代》. 1946年6月10日 [2014年2月26日] (英文).
  110. 張炎憲. 《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 台灣台北: 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2006年2月13日: 第8頁至第22頁. ISBN 978-9572936214 (中文(繁體)‎). 
  111. CHINA: Snow Red & Moon Angel. 《時代》. 1947年4月7日 [2014年2月26日] (英文).
  112. Civil war. 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113. "28 February 1947". New Taiwan, Ilha Formosa. 2007年 [2013年10月17日] (英文).
  114. 114.0 114.1 Retreat to Taiwan. 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115. Introduction to Sovereignty: A Case Study of Taiwan. 史丹佛大學. 2004年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116. Dec 8, 1949: Chinese Nationalists move capital to Taiwan. 歷史頻道.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117. Anthony Kubek. HOW THE FAR EAST WAS LOST. 英國英格蘭: Intercontex Publishers. 1971年1月1日. ISBN 978-0856220005 (英语). 
  118. 國際危機與兩岸關系. 行政院新聞局. [2014年2月23日] ().
  119. 張其昀. 《先總統蔣公全集》第3卷. 台灣台北: 中國文化大學. 1984年4月: 第4,070頁 ().
  120. China: U.S. policy since 1945. 美國: 美國國會季刊社Congressional Quarterly. 1980年1月1日. ISBN 978-0871871886 (英语). 
  121. 李鴻喜. 我們當然不是中國人,是百分之百台灣人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3-10-20.. 《新台灣新聞周刊》. 2002年5月9日 [2014年2月23日] ().
  122. J.P.D. Dunbabin. The Cold War: The Great Powers and their Allies. 英國倫敦: Routledge. 2007年12月4日: 第187頁 [2014年2月23日]. ISBN 978-0582423985 (英语). 
  123. Franklin Ng. The Taiwanese Americans. 美國西港(Westport):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1998年5月26日: 第10頁 [2014年2月23日]. ISBN 978-0313297625 (英语). 
  124. 124.0 124.1 美國國務院. The Taiwan Strait Crises: 1954 and 1958. 美國國務院歷史局.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125. 美國國務院. U.S.-China Ambassadorial Talks, 1955-70. 美國國務院歷史局.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126. 邵宗海. 兩岸的政治定位之探討. 國立政治大學. [2014年2月23日] ().
  127. Elutasította Tajvan felvételét az ENSZ. Index.hu|Index.hu}}. 2007年7月24日 [2013年10月17日] Template:Hu.
  128. Muthiah Alagappa. Taiwan's Presidential Politics: Democratization and Cross-Strait Relations in the 21st Century. 美國阿蒙克: M. E. SharpeM. E. Sharpe. 2011年11月: 第265頁 [2013年10月17日]. ISBN 978-0765608345 (英语). 
  129. Taiwan profile: Timeline. 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 2014年4月22日 [2014年2月26日] (英文).
  130. 鄭宇碩和羅金義. 《政治學新論:西方學理與中華經驗》. 中國香港: 香港中文大學. 1997年: 第303頁. ISBN 978-9622017603 ().
  131. Denny Roy. Taiwan: A Political History. 美國伊薩卡: 康乃爾大學出版社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02年12月19日: 第80頁至第81頁 [2014年2月28日]. ISBN 978-0801488054 (英语). 
  132. 第二章 國民黨組織運作發展之歷程. 國立政治大學. [2014年2月23日] ().
  133. Sun Yat-Sen和Ramon H. Myers. Prescriptions for Saving China: Selected Writings of Sun Yat-Sen. 美國史丹福: 胡佛研究所. 1994年1月: 第36頁. ISBN 978-0817992828 (英语).  已忽略未知参数|= (帮助);
  134. 路透社. Taiwan president apologises for 'white terror' era. AsiaOne|AsiaOne}}. 2008年7月16日 [2013年10月17日] (英文).
  135. 馬若德費正清. 《劍橋中國史:第13卷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下卷》(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Vol. 15: The People's Republic, Part 2). 英國劍橋: 劍橋大學出版社. 1991年11月29日: 第837頁. ISBN 978-0521243377 (英语). 
  136. 136.0 136.1 認識中華民國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4-10-08.. 國史館. [2014年2月23日] ().
  137. Gail E. Makinen和G. Thomas Woodward. The Taiwanese Hyperinflation and Stabilization of 1945-1952. JSTOR. 1989年2月 [2014年2月28日] (英文).
  138. 第三章 外資對台灣經濟發展之影響與現況. 國立政治大學. [2014年2月23日] ().
  139. Cold war fortress. 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 2002年 [2013年10月17日] (英文).
  140. China: Chiang Kai-shek: Death of the Casualty. 《時代》. 1975年4月14日 [2013年10月1] (英文).
  141. 同濟大學學報》. 台灣對外交往權相關問題研究.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2005年. [2014年2月23日] ().
  142. 美國國務院. Asia 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 1989. 美國國務院歷史局.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143. 馮兆基(Edmund S. K. Fung). In Search of Chinese Democracy: Civil Opposition in Nationalist China, 1929-1949. 英國劍橋: 劍橋大學出版社. 2000年9月4日: 第85頁 [2014年2月23日]. ISBN 978-0521771245 (英语). 
  144. Linda Chao和Ramon Hawley Myers. Democracy's New Leaders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on Taiwan. 美國史丹福: 胡佛研究所. 1997年6月: 第3頁 [2014年2月28日]. ISBN 978-0817938024 (英语). 
  145. John Copper. Consolidating Taiwan's Democracy. 美國朗漢(Lanham): 美國大學出版社.  已忽略文本“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帮助) | date = 2005年1月6日 | pages = 第8頁 | ISBN = 978-0761829775 | accessdate = 2014年2月28日 | url =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761bWuEtEfEC&printsec=frontcover&hl=zh-TW#v=onepage&q&f=false | language = en }}
  146. 146.0 146.1 Out with the old. 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 [2013年10月18日] (英文).
  147. 唐覆年. 轉型再轉型. 《聯合報》. [2013年10月18日] ().
  148. 林濁水. 【華山論劍】召開國是會議 進行憲政改造. 想想論壇. 2013年8月29日 [2015年12月28日] ().
  149. 第三章 轉型﹕台灣民主化經驗的實踐. 國立政治大學. [2015年12月28日] ().
  150. 香港電台. 李登輝執政(下). 《神州五十年》. [2013年10月18日] ().
  151. David Blundell. Austronesian Taiwan:linguistics, History, Ethnology, Prehistory. 台灣台北: 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 2009年: 第283頁至第290頁. ISBN 978-9868537804 (英语). 
  152. Mutsu Hsu. Culture, self, and adaptation: The psychological anthropology of two Malayo-Polynesian groups in Taiwan. 台灣台北: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1991年: 第95頁至第99頁. ISBN 978-9579046787 (英语). 
  153. 153.0 153.1 王業立. 總統直選對憲政運作之影響.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2014年2月23日] ().
  154. Path to democracy. 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 [2013年10月18日] (英文).
  155. Independence dilemma. 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156. Chen declared Taiwan victor. 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 2004年3月26日 [2013年10月18日] (英文).
  157. 嚴思祺. 日本戰敗紀念日 台灣籲日記取歷史教訓. 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 2013年8月15日 [2016年2月16日] ().
  158. 【阿扁啟示錄】朝小野大僵局 扁偏自毀誠信. TVBS新聞台. 2008年5月2日 [2015年12月28日] ().
  159. 台灣演義》. 2013.09.28【台灣演義】民進黨史. YouTube. 2013年9月29日 [2015年12月28日] ().
  160. 全台謝票 馬誓告別族群對立. 《泰國世界日報》. 2008年3月26日 [2014年2月23日] ().
  161. Taiwan profile: Leaders. 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 2014年3月19日 [2014年2月26日] (英文).
  162. 何庭歡. 無法回頭的兩岸 馬連任致勝關鍵. 鉅亨網. 2012年1月17日 [2014年2月23日] ().
  163. Luke Sabatier. Retreat to Taiwan. GlobalSecurity.org. 2008年3月22日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164. 梁國書. 台灣選舉: 馬英九成功連任總統. KTSF. 2012年1月14日 [2014年2月23日] ().
  165. Ko Shu-Ling. Ma refers to China as ROC territory in magazine interview. 《台北時報》. 2008年10月8日 [2014年2月26日] (英文).
  166. Taiwan and China in ‘special relations’: Ma. 《英文中國郵報》. 2008年9月4日 [2014年2月26日] (英文).
  167. 外媒:兩岸關系穩定 贏得民心關鍵. 《人間福報》. 2012年1月16日 [2014年2月23日] ().
  168. 國內經濟情勢分析(2009Q4). 《台北產經》. 2010年7月15日 [2015年8月16日] ().
  169. 劉世忠. 馬英九兩年來的兩岸政策:對台灣政治與亞太戰略之影響. 《南方快報》. 2010年6月20日 [2015年12月28日] ().
  170. 郭瓊俐、鄭宏斌、丘采薇和李順德. 中華民國首位女總統 蔡英文領民進黨完全執政. 聯合新聞網. 2016年1月17日 [2016年1月27日] ().
  171. Nan-Jung Kuo和Chung-Ru Ho. Sea Surface Observation in the Taiwan Strait Using Satellite Imager from HRPT Station.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 2012年12月3日 [2013年10月17日] (英文).
  172. 中華民國外交部. Taiwan Proper. 行政院新聞局. 2010年5月28日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173. 楊穎堅. 台灣週邊海域之海流分佈. 中華民國海軍軍官學校 [2014年2月23日] ().
  174. 行政院新聞局. 「秘魯國家電視台」(TV Peru)雙十國慶當日播出7分鐘專輯報導. 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 [2014年2月26日] ().
  175. 陳佳珣和陳志昌. 【我們的島】走訪地質公園-馬祖紀石. 公視新聞. 2014年9月30日 [2017年3月13日] ().
  176. 中華民國內政部. 土地. 行政院. 2014年3月5日 [2014年2月23日] ().
  177. 楊明山. 台灣離島地形. 台北市立大理高級中學. [2014年2月26日] ().
  178. Taiwan Yearbook 2005. 台灣: 行政院新聞局. 2005年10月: 第23頁. ISBN 978-9860028980 (英语). 
  179. 179.0 179.1 楊明山. 台灣島的形成. 台北市立大理高級中學. [2014年2月26日] ().
  180. Megan Anderson. Taiwan. 亞利桑那大學. 2001年5月3日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181. 181.0 181.1 Shui-Beih Yu、Horng-Yue Chen和Long-Chen Kuo. Velocity field of GPS stations in the Taiwan area. 《地殼構造物理學 (雜志)|Tectonophysics (journal)|地殼構造物理學}}》. 1997年6月 [2016年6月9日] (英文).
  182. R. D. Larter. Intra-Oceanic Subduction Systems: Tectonic and Magmatic Processes. 英國倫敦: 倫敦地質學會.  已忽略文本“Ge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 (帮助) | date = 2003年1月1日 | pages = 第84頁至第86頁 | ISBN = 978-1862391475 | accessdate = 2014年2月23日 | url =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laRHVcK09y4C&printsec=frontcover&hl=zh-TW#v=onepage&q&f=false | language = en }}
  183. 美國地質調查局. GSHAP Region 8 Eastern Asia. Global Seismic Hazard Assessment Program. 1999年8月4日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184. 鄭世楠和葉永田. 二十世紀前 (1604-1900) 台灣地區的地震記載[失效連結].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2016年6月9日] ().
  185. Charles Davidson. The Founders of Seismology. The University press. 1927年: 第223頁 [2016年6月9日] (英语). 
  186. 二十世紀 (1901-2000) 台灣地區災害性地震[失效連結].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2016年6月9日] ().
  187. 「九二一」最嚴重 2400死逾萬人傷. 《東方日報》. 2013年6月23日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188. World: Asia-Pacific Rescuers hunt quake survivors. 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 1999年9月21日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189. 楊明山. 台灣特殊地形. 台北市立大理高級中學. [2014年2月26日] ().
  190. 曹恕中、謝有忠和陳棋炫. 火山活動監測:大屯山火山群與龜山島海域火山. 國立台灣大學. [2014年2月26日] ().
  191. Kang Chao和Marshall Johnson. Nationalist Social Sciences and the Fabrication of Subimperial Subjects in Taiwan. East Asia Cultures Critique. 2000年11月1日: 第167頁 (英文).
  192. 楊明山. 台灣五大地形. 台北市立大理高級中學. [2014年2月26日] ().
  193. 周瑞燉. 《台灣全志卷二:土地志地質篇》. 台灣南投: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2010年11月1日. ISBN 978-9860249316 (中文(繁體)‎). 
  194. Joshua Calder. Tallest Islands of the World. WorldIslandInfo.com. 2006年4月5日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195. 郭大玄. 台灣地理: 自然、社會與空間的圖像. 台灣通宵: 五南文化. 2005年: 第120頁 [2014年2月23日]. ISBN 978-9571138459 (中文(繁體)‎). 
  196. 楊明山. 台灣四個海岸比較. 台北市立大理高級中學. [2014年2月26日] ().
  197. 濁水溪之最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6-01-05.. 水利署第四河川局. [2014年2月26日] ().
  198. 中華民國經濟部. 公告河川區分為中央管河川、跨省市河川及縣(市)管河川.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2009年4月8日 [2016年6月9日] ().
  199. 楊明山. 水文. 台北市立大理高級中學. [2014年2月26日] ().
  200. 靜浦北迴歸線界標 熱帶與亞熱帶的分界線. 花蓮縣政府. [2014年2月26日] ().
  201. 中央情報局. CLIMATE. 《世界概況》.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202. 中華民國內政部. 地文. 行政院. 2014年4月8日 [2014年2月23日] ().
  203. 氣象常識.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2014年2月23日] ().
  204. 中廣新聞網. 五、六月台灣進入梅雨季 慎防劇烈強降雨成災. 雅虎新聞|Yahoo! News}}. 2013年5月2日 [2014年2月26日] ().
  205. Monthly Mean Days of Precipitation.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2005年12月3日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206. 天氣與氣候. 高雄市立楠梓區莒光國小. [2014年2月26日] ().
  207. The Republic of China Yearbook 2014. 台灣: 行政院新聞局. 2014年10月: 第45頁. ISBN 978-9860423020 (英语). 
  208. 行政院新聞局. CHAPTER 1 Geography. The Republic of China Yearbook 2011. 2011年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209. 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 台灣的【水資源】嚴重不足. 經濟部水利署. 2008年11月18日 [2014年2月26日] ().
  210. 第三章 台灣地區水資源特性. 經濟部水利署. [2014年2月26日] ().
  211. 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 Schedule of Protected Species. 嘉義縣政府. 2008年7月2日 [2016年6月9日] ().
  212. 台灣地區保育類野生動物種數.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2010年8月19日 [2016年6月9日] ().
  213. Establishment. 金門國家公園.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214. [np.cpami.gov.tw/filesys/statistics/104/261_6f6ce715b70594edf0b8beddcce91305.pdf 表一 各國家公園基本資料表]. 內政部營建署. 2014年6月9日 [2016年6月9日] ().
  215.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生態保育. 行政院. 2014年3月5日 [2014年2月23日] ().
  216. 行政院新聞局. Wildlife Protection. 台灣台北: The Republic of China Yearbook 2009. 2009年1月1日 (英文).
  217. 中華民國內政部. 國家公園簡介. 行政院. 2014年3月5日 [2014年2月23日] ().
  218. 218.0 218.1 Mátyus Sándor: Ki áll nyerésre a Tajvani-szorosban? – Tajvan sorsdöntő választások előtt. Template:Link-hu. 2007年1月 [2014年2月23日] Template:Hu.
  219. 219.0 219.1 行政院新聞局. Chapter 4: Government. 台灣台北: The Republic of China Yearbook 2011. 2011年: 第55頁至第65頁 (英文).
  220. 前言. 立法院. [2014年2月26日] ().
  221. 中華民國外交部. Government Structure. 行政院新聞局. 2010年4月23日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222. Kanishka Jayasuriya. Law, Capitalism and Power in Asia: The Rule of Law and Legal Institutions. 英國倫敦: Routledge. 1999年1月9日: 第217頁 [2014年2月24日]. ISBN 978-0415197434 (英语). 
  223. 立法委員. 立法院. [2014年2月26日] ().
  224. 中華民國中央選舉委員會. 選舉. 行政院. 2014年3月13日 [2014年2月26日] ().
  225. Huang Jei-hsuan. Letter: KMT holds the key. 《台北時報》. 2006年9月14日 [2014年2月24日] (英文).
  226. Taiwan assembly passes changes. 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 2005年6月7日 [2014年2月26日] (英文).
  227. 謝政道. 《中華民國修憲史》. 台灣台北: 揚智文化. 2007年. ISBN 978-9578188273 (中文(繁體)‎). 
  228. 任期與任命. 司法院大法官. [2014年2月26日] ().
  229. Additional Articles. 中華民國總統府. [2014年2月26日] (英文).
  230. 林遠山. 葛永光談台灣監察制 「五權分立」優於西方制度. 《大紀元時報》. 2013年11月23日 [2014年2月26日] ().
  231. 231.0 231.1 About Us. 中華民國最高法院. [2014年2月26日] ().
  232. 荊知仁. 《中國立憲史》. 台灣台北: 聯經出版. 1984年. ISBN 978-9570801224 (中文(繁體)‎). 
  233. 國之根本—我國憲政發展速讀,檔案樂活情報,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234. 高全喜. 協商與代表:政協的憲法角色及其變遷. 新浪. 2013年11月25日 [2014年2月23日] ().
  235.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中國北京: 中華書局. 2011年7月: 第8,251頁 [2016年6月11日] ().
  236. 中華民國外交部. Constitution. 行政院新聞局. 2010年4月23日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237. 憲法. 行政院. 2012年5月10日 [2014年2月23日] ().
  238. Tom Ginsburg. Judicial Review in New Democracies: Constitutional Courts in Asian Cases. 英國劍橋: 劍橋大學出版社. 2003年7月23日: 第111頁 [2014年2月26日]. ISBN 978-0521520393 (英语). 
  239. 第十四章 憲法的修改. 國立台北大學 [2014年2月23日] ().
  240. 賴丕仁. 英美契約法之損害賠償範圍. 台灣法律網. [2014年2月26日] ().
  241. 職權. 立法院 [2014年2月23日] ().
  242. 中央法規標準法. 中華民國法務部. 2004年5月19日 [2014年2月23日] ().
  243. 謝政道. 第二章 法律的淵源.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2014年2月26日] ().
  244. 陳鑑波. 行政訴訟與行政法院. 《中華百科全書》. [2014年2月26日] ().
  245. 高鳳仙趙昌平陳健民沈美真. 專業法庭(院)執行成效之探討 專案調查研究報告. 監察院. 2013年6月 [2014年2月26日] ().
  246. 法院辦理軍事審判法修正施行後軍事法院移送軍法案件應行注意事項. 《司法周刊》 [2014年2月26日] ().
  247. 憲法法庭. 司法院大法官. [2014年2月26日] ().
  248. Rich Chang. Nation keeps death penalty, but reduces executions. 《台北時報》. 2006年6月2日 [2014年2月26日] (英文).
  249. 仝澤蓉. 台灣好多黨? 全台286個!. 聯合新聞網. 2015年12月4日 [2016年8月15日] ().
  250. 中華民國外交部. Political Parties. 行政院新聞局. 2010年4月23日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251. Michael Swaine、James Mulvenon和Kevin Pollpeter. Tawian's Foreign and Defense Policies: Features and Determinants. Rand Publishing. 2001年11月29日: 第30頁 [2014年2月27日]. ISBN 978-0833030948 (英语). 
  252. Jim Hoare和Susan Pares. A Political and Economic Dictionary of East Asia. 英國倫敦: Routledge. 2005年5月3日: 第267頁 [2014年2月26日]. ISBN 978-1857432589 (英语). 
  253. 岡崎久彥. No sign of a ‘peace agreement’. 《日本時報》. 2008年12月30日 [2014年2月26日] (英文).
  254. 10 Questions: Ma Ying-jeou. 《時代》. 2006年7月10日 [2014年2月26日] (英文).
  255. Independence debate. 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 2009年 [2014年2月26日] (英文).
  256. Jane Macartney. War of words after call for independence. 《泰晤士報》. 2007年3月6日 [2014年2月26日] (英文).
  257. 257.0 257.1 中華民國外交部. 外交政策與對外關系. 行政院. 2014年3月25日 [2014年2月27日] ().
  258. 中央通訊社. 「台灣具有國家所有特徵…」瑞士法院裁定 我有權控告ISO. 《自由時報》. 2008年9月18日 [2014年2月27日] ().
  259. 張芳明. 日英文報籲國際尋求解決之道 協助台灣入聯. 《大紀元時報》. 2007年9月30日 [2014年2月27日] ().
  260. The Official Position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 on China’s Passing of the Anti-secession (Anti-Separation) Law.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2005年3月29日 [2014年2月26日] (英文).
  261. 立委選舉提名國親鬧家變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1227013404/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3195938/IssueID/20110220 |date=2011-12-27 }}
  262. 副手辯論/徐欣瑩:民國黨比藍的更藍,比綠的更綠. 三立. 2015-12-26. 
  263. History. 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264. 台灣人口. 中華消費者安保協會.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265. 陳沛郎. 從地域觀念看「台灣意識」.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2002年6月 [2014年2月23日] ().
  266. 王為. 台灣社會政治文化結構變遷及其沖突性特征. 《太平洋學報》. 2012年2月 [2014年2月23日] ().
  267. 趙怡. 兩岸交流 憂喜參半.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2013年3月6日 [2014年2月23日] ().
  268. 楊芙宜. 兩岸一邊一國 民調:七成民眾認同. 《自由時報》. 2014年2月9日 [2014年2月26日] ().
  269. 曾韋禎. 政大調查 台灣人認同、台獨支持率均攀新高. 《自由時報》. 2014年7月11日 [2014年2月26日] ().
  270. 陳慧萍. 國族認同調查 台灣僅2.3%自認是中國人. 自由時報. 2014年4月3日 [2014年2月26日] ().
  271. 何經緯. 訪談:誰能問鼎台灣女總統?. 《紐約時報》. 2015年8月19日 [2016年2月16日] ().
  272. Taiwan country profile. 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 2016年1月20日 [2016年2月16日] (英文).
  273. 林琳. 美國大西洋月刊討論台海兩岸軍事衝突可能性. 非常道探索. 2004年11月29日 [2014年2月23日] ().
  274. 遠見》. 蔡英文執政關鍵調查:台獨創10年新低、統一創10年新高. 遠見. 2018年2月12日 [2018年5月27日] ().
  275. 遠見》. 蔡英文執政關鍵調查:台獨創10年新低、統一創10年新高. 遠見.2018年2月12日 [2018年5月27日] ().
  276. 傅琪貽. 從開羅宣言與中日和約論台灣地位. 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 [2015年9月9日] ().
  277. FAR EAST (FORMOSA AND THE PESCADORES). 英國國會. 1955年5月4日 [2015年9月9日] (英文).
  278. 蘇瑤崇. 論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軍事佔領體制」與其問題. 台灣南投: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2009年6月 [2015年9月9日] ().
  279. 王超. 重新解讀中華民國前期外交史——評川島真《中國近代外交的形成》. 香港中文大學. [2014年2月23日] ().
  280. 中華民國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 《中山先生建國宏規與實踐》. 台灣台北: 秀威資訊. 2011年10月1日: 第59頁至第61頁. ISBN 978-9868753013 ().
  281. Growth in United Nations membership, 1945-present. 聯合國.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282. 第五章:安全理事會. 聯合國. [2014年2月23日] ().
  283. 王榮川. 蔣經國先生的外交思想(一九七一—一九八八). 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 2014年5月8日 [2014年2月26日] ().
  284. 陸以正. 謝長廷先生 請先弄清歷史事實.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2007年9月7日 [2014年2月23日] ().
  285. 塗成吉. 《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最後日子: 一九七一年台北接受雙重代表權之始末》. 台灣台北: 秀威資訊. 2008年8月1日: 第96頁至第97頁. ISBN 978-9862210574 ().
  286. Eyal Propper. How China Views Its National Security. 以色列外交觀察協會Israel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2000年5月12日 [2014年2月27日] (英文).
  287. 許慶雄. 台灣的國際法地位. 台灣國家定位論壇. 2001年 [2014年2月26日] ().
  288. Present status. 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 [2014年2月27日] (英文).
  289. Sergo Turmanidze. Status of the De Facto State in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 漢堡州立大學圖書館德语Staats- und Universitätsbibliothek Hamburg. 2010年 [2014年2月27日] (英文).
  290. 邦交國.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4年2月27日] ().
  291. 蕭銹安. 第七場【現代國際法講堂】─ 蕭銹安研究員:國際法「承認理論」的新視野. 中華民國國際法學會. 2012年12月18日 [2014年2月27日] ().
  292. = http://www.dfat.gov.au/geo/taiwan/taiwan_brief.html |title= Taiwan brief |date= 2014年4月 |publisher= 外交貿易部 (澳洲)|Department of Foreign Affairs and Trade (Australia)|外交貿易部}} |language= en |accessdate= 2014年2月27日}}
  293. Wei-chin Lee. Diplomatic Impetus and Altruistic Impulse: NGOs and the Expansion of Taiwan’s International Space. 布魯金斯學會. 2012年7月16日 [2014年2月27日] (英文).
  294. 邵宗海. 《兩岸關系: 兩岸共識與兩岸岐見》. 台灣台北: 五南文化. 1998年: 第413頁至第416頁. ISBN 978-9571115306 ().
  295. Wei-chin Lee. Notes on non-OECD providers of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2011年10月14日 [2014年2月27日] (英文).
  296. Pobzeb Vang. Five Principles of Chinese Foreign Policies. 美國布盧明頓.  已忽略文本“AuthorHouse” (帮助); 已忽略文本“AuthorHouse” (帮助) | date = 2008年4月12日 | pages = 第46頁 | ISBN = 978-1434369710 | accessdate = 2014年2月27日 | url =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TvXlFsxmJiMC&printsec=frontcover&hl=zh-TW#v=onepage&q&f=false | language = en }}
  297. ROC nationals now eligible for preferential visa treatment from 142 countries and areas.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5年5月4日 [2016年8月18日] (英文).
  298. J. Michael Cole. UN told to drop ‘Taiwan is part of China’: cable. 《台北時報》. 2011年9月6日 [2014年2月27日] (英文).
  299. Jean-Marie Henckaerts. International Status of Taiwan in the New World Order:Legal and Political Considerations. 美國波士頓: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1996年9月12日: 第96頁至第97頁. ISBN 978-9041109293 (英语).  已忽略未知参数|= (帮助);
  300. 蘇永耀和陳慧萍. 外交休兵誤台 深陷主權危機. 《自由時報》. 2011年5月16日 [2014年2月27日] ().
  301. 301.0 301.1 林梳雲. 中未休兵沒活路 外交成效露馬腳. 《玉山周報》. 2011年2月22日 [2014年2月27日] ().
  302. JOHN TKACIK ON TAIWAN: Taiwan’s ‘undetermined’ status. 《台北時報》. 2009年5月13日 [2014年2月27日] (英文).
  303. Joy Su. WHO application: a question of health or politics?. 《台北時報》. 2004年5月19日 [2014年2月27日] (英文).
  304. 陳隆志. 台灣與聯合國─回顧與展望. 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 [2014年2月27日] ().
  305. 吳志中. 消失中之國家主權—兼論馬政府放棄推動台灣入聯. 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 [2016年1月5日] ().
  306. 李敏智、施浚龍和謝侑道. 美國對中華民國在聯合國政策之演變. 東海大學. 2010年6月15日 [2014年2月27日] ().
  307. Taiwan and the United Nations. New Taiwan. 2004年2月24日 [2014年2月27日] (英文).
  308. Taiwan. 非聯合國會員國家及民族組織. 2008年3月25日 [2014年2月27日] (英文).
  309. Messages from Directors. 台灣民主基金會. [2014年2月27日] (英文).
  310. 宣布加注「TAIWAN」之新版護照將於八月一日起接受預約申請記者會答詢紀要.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03年7月28日 [2014年2月27日] (英文).
  311. Taiwan insists on ‘Chinese Taipei’. 《英文中國郵報》. 2008年7月25日 [2014年2月27日] (英文).
  312. 林家榮. 我國參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農業活動之現況與展望.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2014年2月26日] ().
  313. DECISIONS ADOPTED BY THE EXECUTIVE BOARD AT ITS 188th SESSION . 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 2011年11月30日 [2014年2月26日] (英文).
  314. 李姿慧和王家俊. 等42年 台返國際民航組織. 《蘋果日報》. 2013年9月14日 [2014年2月26日] ().
  315. 陳隆志. 台灣與聯合國專門機構. 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 2010年3月30日 [2014年2月26日] ().
  316. 陳民峰. 一個九二共識各自表述.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2015年11月8日 [2016年1月24日] ().
  317. 楊日青. 蔣經國與民主化.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2008年1月8日 [2014年2月27日] ().
  318. 陳榮驤. 台商對中國大陸經濟發展之貢獻. 國立台北大學. 2010年12月31日 [2014年2月27日] ().
  319. 李光真. 改寫台灣歷史的人 ──李登輝執政十二年. 《台灣光華雜志》. 2000年6月 [2014年3月18日] ().
  320. 國家定位 李前總統︰ROC在台灣. TVBS新聞台. 2013年12月21日 [2017年6月2日] ().
  321. 第三章 我國公民投票法立法過程之探討. 國立政治大學 [2014年2月27日] ().
  322. 王鵬捷. 馬16字箴言 黨政高層:強調正視現實. 《中央日報》. 2009年7月27日 [2014年2月23日] ().
  323. 陳隆志. 馬政府外交休兵傷害台灣國家主權. 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 2009年6月30日 [2015年1月26日] ().
  324. 曾韋禎和曹郁芬. 中促美修台灣關系法 綠批馬外交休克. 《自由時報》. 2011年5月21日 [2014年2月27日] ().
  325. 台灣政經成就 政治學大師編入大學用書. 中央通訊社. 2010年8月3日 [2014年2月27日] ().
  326. 陳斌華、張展鵬和齊湘輝. “張王會”成功舉行兩岸關系再獲重大突破. 新華網. 2014年2月11日 [2014年2月27日] ().
  327. Sophie Yu和Jane Macartney. Direct flights between China and Taiwan mark new era of improved relations. 《泰晤士報》. 2008年12月16日 [2014年2月27日] (英文).
  328. 王鵬捷. 兩岸直接三通今日全面啟動 掀開歷史新頁. 中國新聞社. 2008年12月15日 [2016年1月25日] ().
  329. 彭博社. 兩個女人的戰爭:陸台關系的未來走到了十字路口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925110920/http://www.nanzao.com/tc/hk-macau-tw/14eae073a42244a/liang-ge-nv-ren-di-zhan-zheng-lu-tai-guan-xi-di-wei-lai-zou-dao-le-shi-zi-lu-kou |date=2015-09-25 }}. 《南華早報》. 2015年7月21日 [2016年8月18日] ().
  330. 單厚之. 旺報觀點-敏感時期 兩岸關系步步為營. 中時電子報. 2015年9月12日 [2016年8月18日] ().
  331. 許銘洲. 華郵預測:2016前中台關系不被看好. 民報. 2014年2月12日 [2016年8月18日] ().
  332. 馬英九"非國與國"特殊關系論引關注. BBC中文網. 2008年9月4日 [2015年1月27日] ().
  333.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兩岸關系. 行政院. 2014年3月14日 [2014年2月27日] ().
  334. 馬英九:兩岸不是國與國關系. 《大公報》. 2015年5月26日 [2016年1月27日] ().
  335. Impulsa Taiwan la reconciliación. 墨西哥出版集團. 2008年9月2日.  已忽略文本“Organizacion Editorial Mexicana” (帮助) |language= es |accessdate= 2014年2月27日}}
  336. 就職演說 馬:一國兩區是兩岸最理性務實定位. ETtoday 東森新聞雲. 2012年5月20日 [2014年2月27日] ().
  337. 張紅日. 蔡英文接受美國媒體專訪 對“九二共識”表態. 觀察者網. 2016年7月22日 [2017年2月18日] ().
  338. Suisheng Zhao.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Mainland China, Taiwan and the 1995-1996 Crisis. 英國倫敦: 羅德里奇. 2013年10月23日: 第91頁. ISBN 978-1136685293 ().
  339. 談「九二共識」 賴清德:兩岸主張內容不同. 中時電子報 ().
  340. 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 The One-China Principle and the Taiwan Issue(200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2005年7月27日 [2014年2月27日] (英文).
  341. 張芳明. 日英文報籲國際尋求解決之道 協助台灣入聯. 多維新聞. 2007年9月30日 [2014年2月23日] ().
  342. 鄭浩中. 聖露西亞搭上台灣不舍大陸 兩岸凱子外交熱打. 阿波羅新聞網. 2007年4月26日 [2014年2月27日] ().
  343. 我們對一國兩制之看法.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1998年7月23日 [2014年2月23日] ().
  344.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2005年7月29日 [2014年2月23日] ().
  345. 華盛頓郵報》. “China's Threats”. 台灣人公共事務會. 2000年2月23日 [2014年2月27日] (英文).
  346. 第五章 反分裂國家法的規範性與對台政策走向. 國立政治大學. [2014年2月23日] ().
  347. 許紹軒. 中國軍力報告:兩岸軍事對峙未變. 《自由時報》. 2008年8月30日 [2014年2月23日] ().
  348. Robert Sherman. Liancheng / Lianfeng. 美國科學家聯盟. 2000年5月12日 [2014年2月27日] (英文).
  349. 2004 National Defense Report. 台灣台北: 中華民國國防部. 2004年: 第89頁至第90頁 (英文).
  350. 寶申. 布什反對台試圖改變台海現狀. 《大紀元時報》. 2003年12月9日 [2016年1月25日] ().
  351. 謝安. 美國再呼籲 任何片面改變現狀的舉動是危險的. 《自立晚報》. 2003年12月12日 [2016年1月25日] ().
  352. 美國眾議院. Overview of U.S. Policy Toward Taiwan, James A. Kelly, Assistant Secretary of State for East Asian and Pacific Affairs, Testimony at a hearing on Taiwan. 曼荷蓮學院. 2004年4月21日 [2014年2月27日] (英文).
  353. 中華民國國防部. 國防. 行政院. 2014年3月13日 [2014年2月26日] ().
  354. Introduction. GlobalSecurity.org|GlobalSecurity.org}}. [2014年2月26日] (英文).
  355. 許紹軒. 馬雖釋善意 陳肇敏︰中對台飛彈續增. 《自由時報》. 2008年8月27日 [2014年2月23日] ().
  356. Contents. 中華民國國防部. 2004年 [2016年9月16日] (英文).
  357. M. Taylor Fravel. Towards Civilian Supremacy: Civil-Military Relations in Taiwan's Democratization. SAGE出版集團. 2002年 [2014年2月27日] (英文).
  358. Committed to Taiwan. 《華爾街日報》. 2001年4月26日 [2014年2月27日] (英文).
  359. 不再「有效嚇阻」!國防戰略定調「防衛固守,重層嚇阻」-- ETtoday新聞雲. ETtoday新聞雲. [2018-10-17] (Chinese (Taiwan)). 
  360. 繆宇綸. 向官兵賀年 總統:花錢採購武器「就要用」. 苦勞網. 2012年1月22日 [2014年2月23日] ().
  361. 總統主持中華民國建國97年國慶典禮. 中華民國總統府. 2008年10月10日 [2014年2月23日] ().
  362. Michael Swaine、James Mulvenon和Kevin Pollpeter. Tawian's Foreign and Defense Policies: Features and Determinants. Rand Publishing. 2001年11月29日 [2014年2月27日]. ISBN 978-0833030948 (英语). 
  363. 陳布雷. 《蔣介石先生年表:一八八七年十月三十一日至一九七五年四月五日》. 台灣台北: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 1978年. ().
  364. 松田康博. 《蔣介石的領導風格與遷台戰略》. 中國香港: 商務印書館. 2009年12月. ().
  365. 陸軍軍官學校. 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 [2015年12月13日] ().
  366. 空軍官校簡介. 中華民國空軍軍官學校. 2015年4月15日 [2015年12月13日] ().
  367. Michael Swaine、James Mulvenon和Kevin Pollpeter. Tawian's Foreign and Defense Policies: Features and Determinants. Rand Publishing. 2001年11月29日: 第65頁 [2014年2月27日]. ISBN 978-0833030948 (英语). 
  368. 國防法. 中華民國法務部. 2016年9月16日 [2014年9月16日] ().
  369. William Bishop. Women Take Command. 《今日台灣》. 2004年1月1日 [2014年2月27日] (英文).
  370. 晏明強. 義務役 提前36歲除役. 《蘋果日報》. 2006年12月5日 [2016年9月16日] ().
  371. Taiwan Yearbook 2005. 台灣: 行政院新聞局. 2005年10月. ISBN 978-9860028980 (英语). 
  372. 中華民國外交部. Compulsory Military Service. 行政院新聞局. 2010年4月23日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373. Military alternative in Taiwan. 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 2000年5月1日 [2014年2月27日] (英文).
  374. 中華民國國家發展委員會. 中華民國103年國家發展計畫. 行政院. 2014年3月12日 [2014年2月23日] ().
  375. 寇謐將. The myth: a professional military in five years. 《台北時報》. 2009年3月21日 [2014年2月27日] (英文).
  376. Lawrence Chung. Taiwan to end conscription, cut force's size. 《南華早報》. 2009年3月10日 [2014年2月27日] (英文).
  377. 10萬役男獲大禮 83年次免當兵. 《蘋果日報》. 2011年12月31日 [2016年9月16日] ().
  378. 彭博通訊社. Taiwan to shorten conscription term to one year. Taiwan News. 2008年12月3日 [2014年2月27日] (英文).
  379. 第二節 國防財力. 中華民國國防部. 2011年 [2014年2月23日] ().
  380. 台灣關系法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4-02-12.. 美國在台協會. 1979年1月1日 [2014年2月27日] ().
  381. Stephen J. Yates. The Taiwan Relations Act After 20 Years: Keys to Past and Future Success. 美國傳統基金會. 1999年4月16日 [2014年2月27日] (英文).
  382. 美國對台軍售大事記. 美國之音. 2013年7月10日 [2014年2月27日] ().
  383. Jean-Pierre Cabestan. France's Taiwan Policy: A Case of Shopkeeper Diplomacy. Canadi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2001年1月 [2014年2月27日] (英文).
  384. 美聯社. Taiwan trying to shore up weapons support. 《今日美國》. 2004年9月24日 [2014年2月27日] (英文).
  385. 丹尼·羅德里克. Getting Interventions Right: how South Korea and Taiwan grew rich. 哈佛大學 [2016年8月19日] (英文).
  386. Chinese Taipei’s Self-Assessment Report for the APEC-OECD Integrated Checklist on Regulatory Reform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3-07-22.. 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會議. 2006年9月 [2016年8月18日] (英文).
  387. Kelly Her. Privatization Set in Motion. 台灣評論Taiwan Review. 2005年12月1日 [2014年2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4月30日) (英语). 
  388. 徐明宜. 「戒急用忍」鬆綁有助「根留台灣」. 國家政策論壇. 2001年4月 [2016年9月8日] ().
  389. 黃奎博和周容卉. 我國「南向政策」之回顧與影響. 國立政治大學. [2016年8月15日] ().
  390. 兩岸經貿「積極管理、有效開放」配套機制.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2006年3月22日 [2014年2月27日] ().
  391. 許松根. 出口擴張與產業升級:戰後台灣的個案研究. 淡江大學 [2014年2月23日] ().
  392. Matleena Kniivilä.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mplications for poverty reduction and income inequality. 聯合國.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393. List of TAITRA domestic and overseas offices.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394. Economic Forecast in Chinese =https://www.webcitation.org/6HpXvgdDF?url=http://www.cier.edu.tw/lp.asp?CtNode=133 |date=2013-07-03 }}. 中華經濟研究院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395. The Taiwan ASEAN Studies Center (TASC) webarchive模板错误:检查|url=参数。空。. 中華經濟研究院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396. 第三章 中小企業的發展. 國立政治大學 [2014年2月23日] ().
  397. 王立德和陳智偉. 第二章 台灣的出口概況. 國立政治大學 [2014年2月23日] ().
  398. LME lists Taiwanese port as new delivery location. 倫敦金屬交易所. 2013年6月17日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399. 國民所得統計摘要. 行政院主計總處. 2015年8月 [2015年8月16日] ().
  400. 中華民國經濟部. 進出口貿易量. 行政院. 2015年3月23日 [2015年8月16日] ().
  401. 李櫻穗. 產業結構變遷與服務業發展策略之研究. 國立空中大學. 2013年 [2014年2月23日] ().
  402. 表二:各業產值概況. 中華經濟研究院. [2015年8月16日] ().
  403. 中華民國進口貿易前五十名國家. 中華民國經濟部 [2014年2月23日] ().
  404. 四、對外貿易. 中華經濟研究院. 2016年8月8日 [2016年8月8日] ().
  405. 中華民國出口貿易前五十名國家. 中華民國經濟部 [2014年2月23日] ().
  406. 費爾·哈丁Phil Harding (BBC executive). Taiwan's Grand Hotel welcome for Chinese visitors. 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 2010年1月23日 [2014年2月28日] (英文).
  407. Peter Morris. Taiwan business in China supports opposition. 亞洲時報在線. 2004年2月4日 [2014年2月28日] (英文).
  408. 2016年1-9月大陸與台灣貿易、投資情況. [2016-10-26]. 
  409. Jenny W. Hsu和Aries Poon. Taiwan, Singapore Sign Free-Trade Pact. 《華爾街時報》. 2013年11月7日 (英文).
  410. Lucy Craymer和Fanny Liu. Taiwan and New Zealand Sign Free-Trade Agreement. 《華爾街時報》. 2013年7月10日 (英文).
  411. Jay Chen、Huang Chiao-wen和James Lee. Taiwan states position on TPP in talks with U.S. officials (update). 中央通訊社. 2014年4月5日 [2016年8月19日] (英文).
  412. Sheryl Tibung. A Primer on 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史汀生中心. 2012年10月9日 [2016年8月19日] (英文).
  413. Zhao Yinan. Hong Kong, Taiwan seek to join AIIB. 《中國日報》. 2015年4月2日 [2016年8月19日] (英文).
  414. 顏真真. 續創新高! 4月外匯存底增至4191.99億美元. 今日新聞網. 2014年5月3日 [2014年12月18日] ().
  415. 王立德和陳智偉. 我外匯存底 12月續創新高. 《蘋果日報》. 2013年1月5日 [2014年2月23日] ().
  416. 顏真真. 外匯存底. 中華民國中央銀行. 2015年7月 [2015年8月16日] ().
  417. 高照芬. 台灣外匯存底續創新高 排名世界第4. 中央通訊社. 2010年1月5日 [2016年8月18日] ().
  418. 中央情報局. RESERVES OF FOREIGN EXCHANGE AND GOLD. 《世界概況》. [2014年2月28日] (英文).
  419. Taiwan The risk of marginalisation Economic situation and trade relations with the EU. 歐洲議會. 2013年10月 [2014年2月28日] (英文).
  420. 5. Report for Selected Countries and Subjects.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2014年2月28日] (英文).
  421. 1. Select Country Groups (aggregated data).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2015年10月 [2016年8月18日] (英文).
  422. Taiwan, China. 世界經濟論壇. 2015年 (英文).
  423.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4–2015. 世界經濟論壇. 2015年 (英文).
  424. John Liu. Taiwan best in Asia for entrepreneurs. 《英文中國郵報》. 2014年11月21日 (英文).
  425. Timothy J. Sturgeon和Momoko Kawakami. Global Value Chains in the Electronics Industry. 聯合國統計司United Nations Statistics Division. 2010年9月 (英文).
  426. 邱曉嘉. 產業外移的危機與轉機.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2000年10月31日 [2014年2月23日] ().
  427. Yang Ya-Hwei. Coping with Asian financial crisis: The Taiwan experience. 韓國首爾: Seoul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8年1月1日 (英文).
  428. 〈社論〉“產業外移中國,台灣熄火”的警訊出現了!. 《自由時報》. 2005年7月22日 [2014年2月23日] ().
  429. 陳水扁"執政"8年 島內失業率平均超過4%. 華夏經緯網. 2008年5月23日 [2015年8月16日] ().
  430. 蕭旭岑. 盛治仁國民黨中常會演說:41%民眾認失業肇因台商西進. 苦勞網. 2007年6月21日 [2014年2月27日] ().
  431. 鄭琪芳和洪素卿. 史上新高 失業率首度破6. 《自由時報》. 2009年8月25日 [2014年2月23日] ().
  432. 史上新高 失業率首度破6.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 [2015年8月16日] ().
  433. Economy would improve with more flexibility and more competitiveness. 世界貿易組織. 2010年7月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434. TRANSFORMING ECONOMIES Making industrial policy work for growth, jobs and development. 國際勞工組織. 2014年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435. RETHINKING INDUSTRIAL POLICY.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 2007年4月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436. Policy Brief. 聯合國大學.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437. Chinese Taipei.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438. Chinese Taipei Business Council of ICC. 國際商會.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439. 行政院新聞局. Telecommunications. 台灣台北: The Republic of China Yearbook 2009. 2009年 (英文).
  440. 公路分類. 中華民國交通部 [2014年2月23日] ().
  441. 中華民國 100 年交通部公路總局統計年報. 中華民國交通部. 2012年8月 [2014年2月23日] ().
  442. 李奇. 第三波高速路即將陸續上線. 中華民國國家發展委員會. 2007年9月14日 [2014年2月23日] ().
  443. 中華民國交通部. 陸運. 行政院. 2013年8月1日 [2014年2月23日] ().
  444. 陳世圯和塗維穗. 花東快速公路為發展東部經濟之重要基層建設.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2013年3月6日 [2014年2月23日] ().
  445. 雪山隧道命名. 國立交通大學. [2014年2月23日] ().
  446. 行政院新聞局. Transportation. 台灣台北: The Republic of China Yearbook 2009. 2009年 (英文).
  447. 中華民國交通部. 台鐵. 行政院. 2014年3月19日 [2014年2月23日] ().
  448. 民國102年(1月至12月). 台灣鐵路管理局 [2014年2月23日] ().
  449. 施秋羽. 台灣交通部部長談高鐵前景 加州高鐵面臨地廣人稀挑戰. 新浪. 2011年9月13日 [2016年8月18日] ().
  450. 中華民國交通部. 南北高速鐵路. 行政院. 2014年3月19日 [2014年2月23日] ().
  451. 黃立翔. 4月破產?高鐵去年大賺55億 打臉交部. 《自由時報》. 2015年5月1日 [2016年8月18日] ().
  452. 中華民國交通部. 捷運. 行政院. 2014年3月19日 [2014年2月23日] ().
  453. 中華民國交通部. 海運. 行政院. 2014年3月19日 [2014年2月23日] ().
  454. 台灣地區國際港附近海域海氣象現場調查分析研究.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2003年6月 [2014年2月23日] ().
  455. 高雄港首度輸天津 全球排名掉到13. 《中國評論》. 2012年2月10日 [2014年2月23日] ().
  456. 中華民國交通部. 空運. 行政院. 2014年3月19日 [2014年2月23日] ().
  457. 交通環境資源處. 交通部. 行政院. 2013年2月18日 [2014年2月23日] ().
  458. 陳奕志. 高鐵通車一年對運輸業的影響.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2008年2月12日 [2014年2月23日] ().
  459. Current Situation. 經濟部能源局. [2014年2月28日] (英文).
  460. 台北自來水事業處市政品質意見調查. 國立台北大學 [2014年2月23日] ().
  461. History. 台灣自來水公司. [2014年2月28日] (英文).
  462. Chunghwa Post Co., Ltd. Company Profile. Google財經. [2014年2月28日] (英文).
  463. 中華民國交通部. 郵政. 行政院. 2014年3月19日 [2014年2月23日] ().
  464. 主要股東. 中華電信. 2014年 [2014年2月23日] ().
  465. = http://www.google.com/finance?q=NYSE:CHT |title= Chunghwa Telecom Co., Ltd (ADR) |publisher= 雅虎財經Yahoo! Finance |language= en |accessdate= 2014年2月28日}}
  466. 466.0 466.1 中華民國外交部. Telecommunications. 行政院新聞局. 2010年5月27日 [2014年2月28日] (英文).
  467. 中華民國交通部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電信. 行政院. 2014年4月2日 [2014年2月23日] ().
  468. 劉林生. 《中國歷史》. 中國長沙: 岳麓書社. 1997年6月1日: 第71頁至第75頁. ()
  469. 《中國近代現代史》. 中國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12月1日: 第77頁至第84頁. ISBN 978-7107151941 ().
  470. 台灣科學普及發展史. 國立成功大學 [2014年2月23日] ().
  471. 第十六章 台灣的科技發展與成就. 中國文化大學 [2014年2月23日] ().
  472. 472.0 472.1 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台灣科技產業驚嘆號》. 台灣台北: 遠流出版公司. 2010年9月3日. ISBN 978-9573265672 (中文(繁體)‎). 
  473. 公會簡介. 台灣科學工業園區科學工業同業公會 [2014年2月23日] ().
  474. 遨遊星際 今年…從工博館開始.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2014年2月23日] ().
  475. Tain-Jy Chen和Ying-Hua Ku.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s Personal Computer Industry. アジア成長研究所}}. 2002年5月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476. Benjamin Sutherland. No Moore?. 《經濟學人》. 2013年11月8日 [2016年8月18日] (英文).
  477. 六大新興產業. 中華民國國家發展委員會. 2009年10月19日 [2014年2月23日] ().
  478. 國籍法. 中華民國法務部. 2006年1月27日 [2016年8月17日] ().
  479. 引用错误:无效<ref>标签;未给name属性为auto的引用提供文字
  480. 中華民國內政部. 人口. 行政院. 2014年3月12日 [2014年9月8日] ().
  481. 一點問題都沒有 內政部:林書豪百分百是中華民國國民. ETtoday 東森新聞雲. 2012年7月23日 [2014年9月8日] ().
  482. 482.0 482.1 THE REPUBLIC OF CHINA YEARBOOK 2014. 行政院. 2014年 [2016年8月17日] (英文).
  483. 外勞資訊通. 新北市政府勞工局. 2011年9月 [2014年2月23日] ().
  484. 李筱峰. 《台灣史100件大事》. 台灣台北: 玉山社. 1999年10月. ISBN 978-9578246256 ().
  485. 王甫昌. 《當代台灣社會的族群想像》. 台灣台北: 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2003年12月. ISBN 978-9572899014 ().
  486. 高格孚. 《風和日暖:台灣外省人與國家認同的轉變》. 台灣台北: 允晨文化. 2004年1月. ().
  487. J. Makeham和A. Hsiau. Cultural, Ethnic, and Political Nationalism in Contemporary Taiwan: Bentuhua. 英國倫敦: 帕爾格雷夫·麥克米蘭. 2005年8月20日: 第4頁至第5頁 [2016年8月15日]. ISBN 978-1403970206 (英语). 
  488. Stevan Harrell和Huang Chun-chieh. Cultural Change In Postwar Taiwan. 美國波德: Westview Press出版公司Westview Press. 1994年4月10日: 第14頁至第15頁. ISBN 978-0813386324 (英语). 
  489. Trista di Genova. Study explores the 'Kinmen Identity'. 《英文中國郵報》. 2007年7月11日 [2016年8月17日] (英文).
  490.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 99 年至 100 年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研究 Template:Wayback. 中華民國客家委員會. 2011年4月 [2016年8月17日] ().
  491. 鄭弘斌. 台灣人的構成. 台灣海外網. [2014年3月2日] ().
  492. 胡清暉. 閩客族群 85%有原住民血統. 《自由時報》. 2007年11月18日 [2016年8月17日] ().
  493. 陳叔倬和段洪坤. 平埔血源與台灣國族血統論.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2008年12月 [2016年8月17日] ().
  494. 陳叔倬和段洪坤. 台灣原住民祖源基因檢驗的理論與統計謬誤 回應林媽利的〈再談85%帶原住民的基因〉.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2009年12月 [2016年8月17日] ().
  495. 徐富珍和陳信木. 蕃薯+芋頭=台灣土豆?——台灣當前族群認同狀況比較分析. 國立台灣大學. 2004年 [2016年8月17日] ().
  496. John F. Copper. Taiwan: Nation-State or Province?. 美國波德: Westview Press出版公司Westview Press. 2003年1月10日: 第12頁至第13頁. ISBN 978-0813339559 (英语).  已忽略未知参数|= (帮助);
  497. A-Chin Hsiau. Contemporary Taiwanese Cultural Nationalism. 英國倫敦: 羅德里奇. 2003年9月2日: 第105頁 [2014年2月23日]. ISBN 978-1134736713 (英语). 
  498. Robert Blust. Subgrouping, circularity and extinction: some issues in Austronesian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台灣台北: 中央研究院. 1999年: 第31頁至第94頁 (英文).
  499. Catherine Hill、Pedro Soares、Maru Mormina、Vincent Macaulay、Dougie Clarke、Petya B. Blumbach、Matthieu Vizuete-Forster、Peter Forster、 David Bulbeck、Stephen Oppenheimer和Martin Richards. A Mitochondrial Stratigraphy for Island Southeast Asia. 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 2007年1月 [2016年8月17日] (英文).
  500. Jean A Trejaut、Toomas Kivisild、Jun Hun Loo、Chien Liang Lee、Chun Lin He、Chia Jung Hsu、Zheng Yuan Li和Marie Lin1. Traces of Archaic Mitochondrial Lineages Persist in Austronesian-Speaking Formosan Populations. 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 2005年5月 [2016年8月17日] (英文).
  501. Michael I. Bird、Geoffrey Hope和David Taylorc. Populating PEP II: the dispersal of humans and agriculture through Austral-Asia and Oceania. ScienceDirect. 2004年 [2016年8月17日] (英文).
  502. Foreign News: PROGRESS ON FORMOSA. 《時代》. 1952年7月28日 [2016年8月17日] (英文).
  503. 陳芝凡. 再現福爾摩沙──西人遊歷筆記中的台灣原住民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4-10-21.. 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 2012年10月 [2016年8月17日] ().
  504. Lambert van der Aalsvoort. 《風中之葉:福爾摩沙見聞錄》. 台灣台北: 《經典雜志》. 2002年8月13日. ISBN 978-9868030428 ().
  505. 行政院新聞局. 族群. 行政院. 2014年4月9日 [2014年2月23日] ().
  506. 原住民人口數統計資料. 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 2016年8月5日 [2016年8月17日] ().
  507. 現住原住民人口數按性別、原住民身分及族別分. 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 2014年7月 [2014年2月23日] ().
  508. 內政部戶政司. 現住原住民人數 Indigenous People. 中華民國內政部. 2014年2月10日 [2014年3月2日] ().
  509. An Overview of Taiwan’s Indigenous Groups. 行政院新聞局. 2006年 [2014年3月2日] (英文).
  510. 居住台閩地區外籍人口概況. 行政院主計總處. 2010年 [2014年2月23日] ().
  511. 《中華民國建國以來的一件大事:國語運動》. 台灣台北: 中國語文月刊雜志社. 1971年 ().
  512.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簡介. 國家教育研究院. [2014年3月2日] ().
  513. 《中華民國教育年鑑:第4期》. 台灣新北: 正中書局. 1974年 ().
  514. 何秋堇. 《注音符號的文化演現》. 台灣台北: 秀威資訊. 2012年5月1日: 第49頁. ISBN 978-9862219157 ().
  515.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國音學》. 台灣新店: 正中書局. 2008年: 第614頁. ISBN 978-9570918083 ().
  516. 王均. 《當代中國的文字改革》. 中國: 當代中國出版社. 1995年 ().
  517. 「文學革命」與新文學之蔚興. 中華民國教育部 [2014年2月23日] ().
  518. 行政院新聞局. Languages. 台灣台北: The Republic of China Yearbook 2011. 2011年 (英文).
  519. 陳貞臻. 我國小學國語科課程標準之演變及其內涵分析(1902-1993). 台灣台北: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
  520. 大眾運輸工具播音語言平等保障法. 中華民國法務部. 2000年4月19日 [2016年8月15日] ().
  521. 法院組織法. 中華民國法務部. 2016年6月22日 [2016年8月15日] ().
  522. 監獄行刑法施行細則. 中華民國法務部. 2005年9月23日 [2016年8月15日] ().
  523. 洪惟仁. 台灣的語言政策何去何從. 各國語言政策研討會. [2014年3月2日] ().
  524. People and Language. 行政院 [2016年8月15日] (英文).
  525. 古國順、羅肇錦、何石松、呂嵩雁、徐貴榮、塗春景、鍾榮富、劉欽清和劉醇鑫. 《台灣客語概論》. 台灣台北: 五南文化. 2007年: 第7頁. ISBN 978-9571140124 ().
  526. Hanyu Pinyin to be standard system in 2009 (新闻稿). Taipei Times. 2008年9月18日. 
  527. 中文譯音採漢語 不補助通用 (新闻稿). 聯合報. 2008年9月17日. (原始内容使用|archiveurl=需要含有|url= (帮助)存档于2012年9月15日).  已忽略未知参数|= (帮助)
  528. Murray A. Rubinstein. The Other Taiwan, 1945-92. 英國倫敦: 羅德里奇. 1994年8月4日: 第362頁. ISBN 978-1563241932 (英文).
  529. Template:Link-zh-min-nan. Language Policy in the KMT and DPP eras. China Perspectives. 2004年 [2016年8月17日] (英文).
  530. 邱湘雲. 閩客方言比較的文獻的回顧與展望. 國立成功大學 [2014年2月23日] ().
  531. Silvie Liao. A Perceptual Dialect Study of Taiwan Mandarin: Language Attitudes in the Era of Political Battle. 20th North American Conference on Chinese Linguistics. 2008年 [2016年8月15日] (英文).
  532. Lynn F. Lee. Languages in Taiwan Today. 台灣台北: 行政院新聞局 (英文).
  533. 林怡珍. 婚姻與族群邊界-以馬祖旅台人士為例. 輔仁大學. 2012年11月 [2014年3月2日] ().
  534. 中華民國內政部. 語言. 行政院. 2012年5月10日 [2014年2月23日] ().
  535. Elizabeth Zeitoun和Ching-Hua Yu. The Formosan Language Archive: Linguistic Analysis and Language Processing.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nd Chinese Language Processing. 2005年6月2日 [2014年3月2日] (英文).
  536. 陳奇祿. 《從帝大到台大》. 台灣台北: 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 2002年: 第266頁. ISBN 978-9570122107 ().
  537. 楊允言、張學謙和呂美親. 《台語文運動訪談暨史料彙編》. 台灣: Ungian Iunn. 2008年: 第317頁. ISBN 978-9860132946 ().
  538. 國立台灣圖書館. 《中華民國政府出版品目錄彙編》. 台灣新北: 國立台灣圖書館. 1995年. ISBN 978-9576782084 ().
  539. 行政院主計總處. 6歲以上本國籍常住人口在家使用語言情形.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 2010年 [2014年3月2日] ().
  540. 陳正茂. 《世紀交錯雜感錄:陳正茂隨思筆記》. 台灣台北: 秀威資訊. 2011年2月1日: 第221頁. ISBN 978-9862216248 ().
  541. 藍順德. 《教科書政策與制度》. 台灣: 五南文化. 2006年: 第127頁. ISBN 978-9571141084 ().
  542. 542.0 542.1 國際信息局. 美國國務院發布《2002年度國際宗教自由報告》. 美國在台協會. 2002年10月8日 [2014年3月8日] ().
  543. 國際信息局. 2009年國際宗教自由報告 -- 台灣部分. 美國在台協會. 2009年10月28日 [2014年3月8日] ().
  544. 544.0 544.1 中華民國內政部. 台灣的民間信仰. 行政院. 2016年3月24日 [2016年8月15日] ().
  545. 美國國務院民主人權勞工局|Bureau of Democracy, Human Rights, and Labor}}. 2009年國際宗教自由報告 -- 台灣部分. 美國國務院. 2009年10月28日 [2014年3月8日] ().
  546. 行政院新聞局. 22. Religion. Taiwan Yearbook 2011. 2006年 [2014年3月8日] (英文).
  547. = http://www.state.gov/j/drl/rls/irf/2010/148895.htm |title= Taiwan |author= 民主、人權和勞工事務局|Bureau of Democracy, Human Rights, and Labor}} |date= 2010年11月17日 |publisher= 美國國務院 |language= en |accessdate= 2014年3月8日}}
  548. 台灣民間信仰 台灣發展概況. 世界宗教博物館 [2014年3月8日] ().
  549. 黃俊傑. 儒家思想對中國宗教的作用及其世界意義. 國立台灣大學 [2014年3月8日] ().
  550. 宗教信仰. 交通部觀光局 [2014年3月8日] ().
  551. 楊惠南. 台灣民間宗教的中國意識. 台灣教授協會 [2014年3月8日] ().
  552. =http://www.culturalsurvival.org/publications/cultural-survival-quarterly/taiwan/presbyterians-and-aboriginal-revitalization-movement |title=Presbyterians and the Aboriginal Revitalization Movement in Taiwan |author=Michael Stainton |date=2002年 |publisher=文化生存Cultural Survival |language=en |accessdate=2014年3月8日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archive.is/20110716171008/http://www.culturalsurvival.org/publications/cultural-survival-quarterly/taiwan/presbyterians-and-aboriginal-revitalization-movement |archivedate=2011年7月16日 }}
  553. 表23:各宗教教務概況(General Condition of Religions). 中華民國內政部. 2014年 [2016年8月15日] ().
  554. 中央通訊社. 15,000 temples. Taiwan News. 2008年7月28日 [2014年3月8日] (英文).
  555. 555.0 555.1 行政院發言人辦公室. The Republic of China Yearbook 2013. 台灣: 行政院新聞局. 2013年11月1日: 第208頁. ISBN 978-9860384178 (英语). 
  556. 行政院新聞局. Folk Arts. 台灣台北: The Republic of China Yearbook 2009. 2009年 (英文).
  557. Alison Hsiao.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completes restructuring. 《台北時報》. 2013年7月24日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558. Tsung-Mei Cheng. Taiwan’s New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Program: Genesis And Experience So Far. 《衛生事務》. 2003年5月 [2014年3月15日] (英文).
  559.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2014年3月15日] ().
  560. 部分負擔及差額負擔制度研究報告.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2002年7月22日 [2016年8月17日] ().
  561. 健保自付差額醫療材料費用.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2016年7月28日 [2016年8月17日] ().
  562. Cecilia Fanchiang. New IC health insurance card expected to offer many benefits. 《今日台灣》. 2004年1月2日 [2016年8月17日] (英文).
  563. 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 全民健康保險. 行政院. 2014年3月20日 [2014年3月15日] ().
  564. 李柏鋒. 真的搞懂二代健保 你會罵得更大聲. 《商業周刊》. 2012年10月4日 [2016年8月17日] ().
  565. 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 101年國人主要死因統計結果.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2013年6月6日 [2014年3月15日] ().
  566. 陳梅英和林惠琴. 生育率全球最低 未來台灣將又老又窮. 雅虎新聞|Yahoo! News}}. 2014年11月11日 [2014年12月4日] ().
  567. 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 健康指標. 行政院. 2014年3月20日 [2014年2月23日] ().
  568. 遊能俊. 台灣人60歲以上,每五人就有一位糖尿病. 《康健雜志》. 2014年1月24日 [2014年2月23日] ().
  569. 中華民國外交部. Social Welfare. 行政院新聞局. 2010年5月27日 [2014年3月15日] (英文).
  570. 570.0 570.1 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 醫療照顧體系. 行政院. 2014年3月20日 [2014年2月23日] ().
  571. 行政院新聞局. Public health. 台灣台北: The Republic of China Yearbook 2009. 2009年 (英文).
  572. 國會圖書館. COUNTRY PROFILE: TAIWAN. 國會圖書館國家研究Library of Congress Country Studies. 2005年3月 (英文).
  573. 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 傳統中醫. 行政院. 2014年3月20日 [2014年2月23日] ().
  574.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2014年3月15日] ().
  575. 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 傳染病防治與健康促進. 行政院. 2014年3月20日 [2014年2月23日] ().
  576. 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 食品藥物管理. 行政院. 2014年3月20日 [2014年2月23日] ().
  577. Grace Mak和Gerard Postiglione. Asian Higher Education: An International Handbook and Reference Guide. 美國西港(Westport):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1997年3月25日: 第346頁至第348頁 [2014年3月18日]. ISBN 978-0313289019 (英语). 
  578. 578.0 578.1 中華民國教育部. 教育制度. 行政院. 2014年3月25日 [2014年2月23日] ().
  579. 中華民國教育部. 教育發展. 行政院. 2014年4月2日 [2014年2月23日] ().
  580. 中華民國教育部. 教育現況. 行政院. 2014年4月2日 [2014年2月23日] ().
  581. 104學年度大專校院名錄. 中華民國教育部. 2015年 [2016年8月15日] ().
  582. 《2013技職教育手冊》. 台灣台北: 中華民國教育部. 2013年: 第9頁 ().
  583. 亞洲百大大學排名 台灣13所上榜. 《蘋果日報》. 2014年6月19日 [2014年2月23日] ().
  584. 劉嘉韻. 十二年國教 全教會建議2011年實施. 《大紀元時報》. 2007年4月16日 [2014年2月23日] ().
  585. Talk of the day -- Taiwan's education to enter new era. 中央通訊社. 2011年1月2日 [2014年3月18日] (英文).
  586. 申慧媛、黃忠榮和彭顯鈞. 民國100年 國教全面向下延伸一年. 《大紀元時報》. 2007年10月13日 [2014年2月23日] ().
  587. =http://www.air.org/publications/documents/phillips.chance.favors.the.prepared.mind.pdf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1126225257/http://www.air.org/publications/documents/phillips.chance.favors.the.prepared.mind.pdf |archivedate=2007年11月26日 |title=Chance Favors the Prepared Mind:Mathematics and Science Indicators for Comparing States and Nations |author=Gary W. Phillips |date=2007年11月17日 |publisher=美國研究機構American Institutes for Research |language=en |accessdate=2014年3月18日 |deadurl=yes }}
  588. = http://isc.bc.edu/PDF/t03_download/T03_M_Chap1.pdf |title= Chapter 1 International Student Achievement in Mathematics |author= |date= 2003年 |publisher= 國際教育成績評估協會 |language= en |accessdate= 2014年3月18日}}
  589. = http://isc.bc.edu/PDF/t03_download/T03_S_Chap1.pdf |title= Chapter 1 International Student Achievement in Science |author= |date= 2003年 |publisher= 國際教育成績評估協會 |language= en |accessdate= 2014年3月18日}}
  590. Anthony Lawrance. Betting on Taiwan's future with the Nankang software park. 《台北時報》. 1999年11月1日 [2014年3月18日] (英文).
  591. Kevin Bucknall. Chinese Business Etiquette and Culture. C&M Online Media. 2002年1月6日: 第15頁. ISBN 978-0917990441 (英语). 
  592. 簡立欣. 我留學人數回升 創5年來新高. 中時電子報. 2015年10月10日 [2016年8月15日] ().
  593. 聯合早報》. 大學排名落後馬國學生出國留學者激增. 出國在線. 2009年12月21日 [2014年2月23日] ().
  594. 中央通訊社. Over 70% of Taiwanese parents send kids to English bushibans. 《台北時報》. 2005年9月2日 [2014年3月18日] (英文).
  595. Douglas C. Smith. Middle Education in the Middle Kingdom: The Chinese Junior High School in Modern Taiwan. 美國西港(Westport):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1997年1月25日: 第21頁 [2014年3月18日]. ISBN 978-0275956417 (英语). 
  596. 中華民國教育部. 終身教育. 行政院. 2014年4月3日 [2014年2月23日] ().
  597. 林照真. 8個理由 催生媒體觀察組織────我們為什麼要成立媒體觀察組織.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 [2016年8月15日] ().
  598. 管中祥. 媒體觀察:新自由主義下的媒體運動. 《台灣立報》. 2004年12月17日 [2016年8月15日] ().
  599. 599.0 599.1 行政院新聞局. Mass Media. 台灣台北: The Republic of China Yearbook 2009. 2009年 (英文).
  600. 黃國治. 春來春又去──報禁解除20年. 《台灣光華雜志》. 2008年1月 [2014年3月18日] ().
  601. 中華民國文化部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大眾傳播. 行政院. 2014年4月3日 [2014年2月23日] ().
  602. Taiwan profile: Media. 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603. 郭忠豪. 這座島嶼,胃納如洋 ─ 變遷中的台灣食物. 《人籟論辨月刊》. 2013年9月2日 [2014年2月23日] ().
  604. 台灣的漁業.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2014年2月23日] ().
  605. mwr23929. 台灣菜的介紹. 美食家. 2013年9月2日 [2016年8月15日] ().
  606. The Cuisine of Taiwan. Wokme.com Asian Cooking Guide.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607. 楊紀代. 美食點滴:民以食為天. 《大紀元時報》. 2010年10月28日 [2014年2月23日] ().
  608. 張瓊方. 飲食革命──素食正流行. 《台灣光華雜志》. 1997年2月 [2014年2月23日] ().
  609. 台灣小吃. 中國台灣旅遊網 [2016年8月15日] ().
  610. 黃靖媛. 台灣傳統小吃探討-以台南、高雄、屏東縣市為例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4-04-24.. 大同技術學院 [2016年8月15日] ().
  611. 曾鴻儒、黃旭磊、林秀姿和江志雄. 南北大PK…夜市網路票選 六合大勝士林. 《自由時報》. 2010年8月16日 [2016年8月15日] ().
  612. 林珮萱. 最愛逢甲夜市,最不滿意環境清潔. 《遠見雜志》. 2013年9月 [2014年2月23日] ().
  613. 陳如嬌和葉濬明. 蚵仔煎贏珍奶 台灣美食之冠. 《蘋果日報》. 2007年6月1日 [2014年2月23日] ().
  614. 10大夜市美食排行榜. 交通部觀光局. 2013年 [2014年2月23日] ().
  615. What is BUBBLE TEA. Bubbleology.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616. A NICE CUPPA TEA. The BC Pediatric Society.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617. Sean Paajanen. Bubble Tea Template:Wayback. About.com.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618. 曆史悠久的台灣酒文化. 阿圖姆. 2015年12月5日 [2016年8月15日] ().
  619. 李金鎗. 國宴酒雖然失之交臂金酒仍列為致贈各國貴賓禮酒. 《金門日報》. 2016年5月7日 [2016年8月15日] ().
  620. 唐德剛. 《晚清七十年(1)中國社會文化轉型綜論》. 台灣台北: 遠流出版公司. 2008年. ISBN 978-9573235118 ().
  621. 黃文儀. 【文教台灣】士大夫與羅漢腳 清領時期台灣文化史. 《經典雜志》. 2006年3月. [2016年8月26日] ().
  622. 史明. 《台灣人四百年史》. 台灣台北: 蓬島文化公司. 1980年 ().
  623. 李威霆. 【書評/書介】北非移民認同中的《雙重缺席》. 國立聯合大學. 2003年. [2016年8月26日] ().
  624. 張炎憲. 台灣歷史發展的特色. 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2005年1月5日 [2014年2月23日] ().
  625. J. Makeham和A. Hsiau. Cultural, Ethnic, and Political Nationalism in Contemporary Taiwan: Bentuhua. 英國倫敦: 帕爾格雷夫·麥克米蘭. 2005年8月20日: 第125頁至第129頁 [2016年8月15日]. ISBN 978-1403970206 (英语). 
  626. Stevan Harrell和Huang Chun-chieh. Cultural Change In Postwar Taiwan. 美國波德: Westview Press出版公司Westview Press. 1994年4月10日: 第23頁至第41頁. ISBN 978-0813386324 (英语). 
  627. June Yip. Envisioning Taiwan: Fiction, Cinema, and the Nation in the Cultural Imaginary. 美國德罕: 杜克大學出版社Duke University Press. 2004年10月7日: 第230頁至第248頁. ISBN 978-0822333579 (英语). 
  628. J. Makeham和A. Hsiau. Cultural, Ethnic, and Political Nationalism in Contemporary Taiwan: Bentuhua. 英國倫敦: 帕爾格雷夫·麥克米蘭. 2005年8月20日: 第2頁至第8頁 [2016年8月15日]. ISBN 978-1403970206 (英语). 
  629. J. Makeham和A. Hsiau. Cultural, Ethnic, and Political Nationalism in Contemporary Taiwan: Bentuhua. 英國倫敦: 帕爾格雷夫·麥克米蘭. 2005年8月20日: 第224頁 [2016年8月15日]. ISBN 978-1403970206 (英语). 
  630. Stevan Harrell和Huang Chun-chieh. Cultural Change In Postwar Taiwan. 美國波德: Westview Press出版公司Westview Press. 1994年4月10日: 第1頁至第5頁. ISBN 978-0813386324 (英语). 
  631. 施並錫和蔡淑雅. 台灣與西方藝術的千絲萬縷. 國立交通大學. 2006年5月1日. [2014年2月23日] ().
  632. 徐亞湘. 三角作用:現代化、政治力與市場機制多層影響下的20世紀台灣戲曲. 中華戲劇學會. 2007年. [2014年2月23日] .
  633. 呂松穎. 解嚴後台灣美術的多元面貌. 國立台灣美術館. [2014年2月23日] .
  634. 陳昭瑛. 《台灣文學與本土化運動》. 台灣台北: 國立台灣大學. 2009年10月1日. ISBN 978-9860197495 .
  635. 「鄉土文學論戰」. 國立台灣文學館 [2016年8月15日] .
  636. 葉石濤. 《台灣文學史綱(注解版)》. 台灣高雄: 春暉出版社. 2010年9月1日. ISBN 978-9866327261 (中文(繁體)‎). 
  637. 張系國. 《民族文學的再出發》. 台灣: 故鄉出版社. 1979年 (中文(繁體)‎). 
  638. Jeanne Deslandes. Dancing shadows of film exhibition: Taiwan and the Japanese influence. 拉籌伯大學. 2000年11月1日 [2014年2月23日].
  639. 行政院發言人辦公室. The Republic of China Yearbook 2013. 台灣: 行政院新聞局. 2013年11月1日: 第211頁至第213頁. ISBN 978-9860384178 (英语). 
  640. 中華民國文化部. 藝術文化. 行政院. 2014年1月16日 [2014年2月23日] .
  641. 行政院發言人辦公室. The Republic of China Yearbook 2013. 台灣: 行政院新聞局. 2013年11月1日: 第209頁至第211頁. ISBN 978-9860384178 (英语). 
  642. 簡上仁. 《福爾摩沙之美:台灣的傳統音樂》. 台灣台北: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2001年: 第1頁至第2頁. ISBN 978-9570100327 (中文(繁體)‎). 
  643. 台灣傳統音樂. 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2016年8月15日] .
  644. 國家地理頻道. 《愛上真台灣:華語樂之路》台灣音樂教父-李宗盛配音 6/17 晚上10點首播中文版. 福斯廣播公司. 2012年6月13日 [2016年8月15日] .
  645. Andrew Khan. Pop musik: the sound of the charts in … Taiwan. 《衛報》. 2012年1月5日 [2016年8月15日] (英文).
  646. Bradley Winterton. Hardcover: US: Taiwan’s secret weapon. 《台北時報》. 2010年1月24日 [2014年2月23日] .
  647. Stephanie Donald、Michael Keane和Yin Hong. Media in China: Consumption, Content and Crisis. 英國倫敦: Routledge. 2002年8月23日 [2014年3月2日]. ISBN 978-0700716142 (英语). 
  648. 映竹Ying Zhu. TV Drama in China. 香港薄扶林: 香港大學. 2008年11月11日 [2014年3月2日]. ISBN 978-9622099401 (英语). 
  649. 台灣電影如何面對韓國、大陸等國之競爭壓力?. 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2006年2月14日 [2014年2月23日] .
  650. 吳坤墉. 三大洲影展──從歐洲看台灣電影. 《台灣光華雜志》. 1999年3月 [2014年2月23日] .
  651. 李道明. 台灣電影一百年. 德光中學綜合高中. 2000年11月1日 [2014年2月23日] .
  652. 行政院發言人辦公室. The Republic of China Yearbook 2013. 台灣: 行政院新聞局. 2013年11月1日: 第213頁至第215頁. ISBN 978-9860384178 (英语). 
  653. 中華民國外交部. Cinema. 行政院新聞局. 2010年5月26日 [2014年2月23日] .
  654. 人才培訓─電影政策與願景. 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2006年3月13日 [2014年2月23日] .
  655. 李光真. 熱血. 《商業周刊》. 2011年6月29日 [2014年2月23日] .
  656. 台灣電影簡史 webarchive模板错误:检查|url=参数。空。. 中華民國文化部 [2016年8月15日] .
  657. Eye of the Times - Centennial Images of Taiwan. 台北市政府. 2011年7月15日 [2016年8月15日] .
  658. 世代風景 ─ 快門三劍客 . 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2016年8月15日] .
  659. Photography Exhibition for Chang Ts'ai. Asia Art Archive. 2004年 [2016年8月15日] .
  660. Vico Lee. Tsai still a cut above the rest. 《台北時報》. 2004年2月1日 [2016年8月15日] .
  661. 20 Most Influential Asian Photographers. Invisible Photographer Asia. 2012年8月16日 [2016年8月15日] .
  662. The Existentialism of Taiwan’s Master Surrealist Chang Chao-Tang 張照堂. Invisible Photographer Asia. 2013年11月24日 [2016年8月15日].
  663. Kelly Her. Eyes on Taiwan. 《今日台灣》. 2001年6月1日 [2016年8月15日] .
  664. 台旅遊業:2015年大陸遊客為台創2300億觀光收入. 中國台灣網. 2016年1月12日 [2016年8月15日] .
  665. 104年來台旅客按居住地分. 交通部觀光局. [2016年6月23日] .
  666. Yuwa Hedrick-Wong和Desmond Choong. MasterCard 2014 Global Destination Cities Index. 萬事達卡. 2014年7月 [2016年8月18日] .
  667. 交通部觀光局. 交通部觀光局所屬13處國家風景區介紹. 行政院. 2014年3月25日 [2014年2月23日] .
  668. 陳宗玄. 台灣主要觀光遊憩區遊客人數概況與發展分析. 朝陽科技大學 [2014年2月23日] .
  669. Earl Wieman. Taiwan's National Scenic Areas Balancing Preservation and Recreation. 中央研究院. [2016年6月9日] .
  670. 經濟部水利署. 台灣溫泉資源之未來展望. 國立成功大學 [2014年2月23日] .
  671. Recreation Farms. 交通部觀光局. [2014年2月23日] .
  672. 林淑媛. 再造篇》六大產業…終極考驗. 《經濟日報》. 2009年5月16日 .
  673. Markets Open up for Medical Tourism to Taiwan. Taiwan Holidays. 2010年10月22日 [2014年2月23日] .
  674. 台北101. 交通部觀光局 [2014年2月23日] .
  675. 交通部觀光局. 最新之觀光統計. 行政院. 2014年3月21日 [2014年2月23日] .
  676. Alexander Pevzner. Convenience Stores Aim at Differentiation. 美國商會. [2014年3月15日] .
  677. 國立故宮博物院. 交通部觀光局 [2014年2月23日] .
  678. =http://www.npm.gov.tw/zh-hant/Article.aspx?sNo=03001524 |title=認識故宮>文物與帳房>藏品分類 |location=台北 |publisher=國立故宮博物院 |date=2017年6月}}()
  679. 法新社. Taiwan to loan art to China amid warming ties. Google新聞. 2010年9月22日 [2014年2月27日] .
  680. 行政院新聞局. Tourism. 台灣台北: The Republic of China Yearbook 2009. 2009年 .
  681. 體育運動政策白皮書. 中華民國教育部. 2013年6月25日 [2014年2月26日] .
  682. Joseph Yeh. Taiwan Baseball a new rallying point for national pride. culture.tw. 2008年9月30日 [2014年2月26日] .
  683. 陳志祥. 兄弟洪家退場 中職快速通過. 中時電子報. 2014年1月8日 [2014年2月26日] .
  684. 關於中職. 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 [2014年3月15日] ().
  685. 行政院發言人辦公室. The Republic of China Yearbook 2013. 台灣: 行政院新聞局. 2013年11月1日: 第229頁至第230頁. ISBN 978-9860384178 (英语). 
  686. 教育部體育署. 運動. 行政院. 2014年4月3日 [2014年2月23日] .
  687. 2007 USA Baseball World Cup Schedule. 美國職棒大聯盟. 2007年 [2014年2月26日] (英文).
  688. 林宏翰. 直升大聯盟 王維中將寫下歷史. 中央通訊社. 2014年3月26日 [2014年2月26日] .
  689. = http://taiwanreview.nat.gov.tw/ct.asp?xItem=43967&CtNode=128 |title= A Passion for Hoops |author= Audrey Wang |date= 2008年6月1日 |publisher= 台灣評論|Taiwan Review}} |language= en |accessdate= 2014年2月26日 |deadurl= yes |archiveurl=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215062917/http://taiwanreview.nat.gov.tw/ct.asp?xItem=43967&CtNode=128 |archivedate= 2012年2月15日 }}
  690. = http://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081108005017/en/Netherlands-Retains-World-Youth-Korfball-Champion-Taiwan#.U2qlKPmSycI |title= Netherlands Retains World Youth Korfball Champion; Taiwan is On the Way to the World... |date= 2008年11月8日 |publisher= 美國商業資料 |language= en |accessdate= 2014年3月15日}}
  691. Richard Hazeldine. Jujitsu, korfball put Taiwan back on winning track. 《台北時報》. 2009年7月22日 [2014年2月23日] .
  692. 美聯社. At Only 22, Tseng Wins Fifth Major. 《紐約時報》. 2011年7月31日 [2014年2月23日] .
  693. 法新社. Victorious Tseng takes No. 1 ranking. 《台北時報》. 2011年2月14日 [2014年2月23日] .
  694. 美聯社. Stacy Lewis wins, now No. 1 in world. ESPN. 2013年3月18日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695. 英雄聯盟TPA擊敗韓國AZF隊 世界為台灣喝采. ETtoday新聞雲. 2012年10月13日 [2015年7月5日] ().
  696. 世界冠軍然後呢?台灣電競產業缺重視. 中央通訊社. 2015年3月15日 [2015年7月5日] .
  697. 2月8日:歷史上的今天. 中央通訊社. 2013年9月17日 [2014年2月26日] ().
  698. 新華網. Mainland clarifies name issue of Taiwan Olympic team. 新浪. 2008年7月23日 [2016年8月15日] .
  699. 10th-15th Olympic Summer Games: 1936-1952. 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 2004年3月30日 [2016年8月15日] .
  700. Jennifer Dobner. Taiwan flags in S.L. ruffle a few feelings. 《德撒律新聞|Deseret News}}》. 2002年2月10日 [2014年2月27日] .
  701. {{Cite book | author = 行政院發言人辦公室 | title = The Republic of China Yearbook 2013 | location = 台灣 | publisher = 行政院新聞局 | date = 2013年11月1日 | pages = 第228頁 | ISBN = 978-9860384178 | accessdate = 2014年2月27日 | language = en
  702. 2009年高雄世運會官網 webarchive模板错误:检查|url=参数。空。. 財團法人2009世界運動會組織委員會基金會. [2014年2月23日] .
  703. 王樹衡. 逾80個國家、近4,000名選手報名參賽,台灣首度舉辦奧林匹克家族相關賽事. 中時電子報. 2009年3月 [2014年2月26日] ().
  704. Joseph Yeh. Taipei to host 2017 Summer Universiade. 《英文中國郵報》. 2011年12月1日 [2014年2月23日] .

來源

外部連結


引用错误:组名为“注”的<ref>标签存在,但没有找到相应的<references group="注"/>标签,或结尾的</ref>标签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