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本草纲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知名于 五十二卷。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时间编成, 收载药物 1892 种,附药图 1000 余幅,阐发药物的性味、主治、用药法则、产地、形态、采集、炮制 、方剂配伍等,并载附方 10000 余。 本书有韩、日、英、法、德等多种文 字的全译本或节译本。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

本草纲目[1](公元 1578 年)明.李时珍著。五十二卷。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时间编成, 收载药物 1892 种,附药图 1000 余幅,阐发药物的性味、主治、用药法则、产地、形态、采集、炮制 、方剂配伍等,并载附方 10000 余。 本书有韩、日、英、法、德等多种文 字的全译本或节译本。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

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本书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

基本信息

作者 李时珍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 9787532331192 出版时间 1993年
定价 560元 装帧 16开

书籍简介

本草纲目》(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是由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1518-1593年)为修改古代医书中的错误而编,他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9年编成,30余年心血的结晶。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药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160幅精美的插图,约190万字,分为16部、60类。这种分类法,已经过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统来进行了。对植物的科学分类,要比瑞典的分类学家林奈[2]早二百年。每种药物分列释名(确定名称)、集解(叙述产地)、正误(更正过去文献的错误)、修治(炮制方法)、气味、主治、发明(前三项指分析药物的功能)、附方(收集民间流传的药方)等项。全书收录植物药有881种,附录61种,共942种,再加上具名未用植物153种,共计1095种,占全部药物总数的58%。李时珍把植物分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本部五部,又把草部分为山草、芳草、溼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杂草等九类,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本书十七世纪末即传播,先后多种文字的译本,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其有关资料曾被达尔文所引。用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对人类近代科学以及医学方面影响最大。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它的成就,首先在药物分类上改变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类法,采取了“析族区类,振纲分目”的科学分类。它把药物分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又将矿物药分为金部、玉部、石部、卤部四部。植物药一类,根据植物的性能、形态、及其生长的环境,区别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等5部;草部又分为山草、芳草、醒草、毒草、水草、蔓草、石草等小类。动物一类,按低级向高级进化的顺序排列为虫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人部等6部。[3]

书名由来

关于《本草纲目》这部书名的由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公元1578年,年龄六旬的李时珍完成了《本草纲目》,只可惜尚未确定书名。一天,他出诊归来,习惯地坐在桌前。当他一眼看到昨天读过的《通鉴纲目》还摆放在案头时,突然心中一动,立即提起笔来,蘸饱了墨汁,在洁白的书稿封面上写下了“本草纲目”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他端详着,兴奋地自言自语道:“对,就叫《本草纲目》吧!”为了这部书的体例,李时珍考虑了许久,也翻阅了不少书籍,并从《通鉴纲目》中得到启示,决定采用“以纲挈目”的体例来编这部书,并以《本草纲目》这个名称作为自己经历二十七年搜集、整理、编纂的这部书的书名。

它的成就,首先在药物分类上改变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类法,采取了“析族区类,振纲分目”的科学分类。它把药物分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又将矿物药分为金部、玉部、石部、卤部四部。植物药一类,根据植物的性能、形态、及其生长的环境,区别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等5部;草部又分为山草、芳草、醒草、毒草、水草、蔓草、石草等小类。动物一类,按低级向高级进化的顺序排列为虫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人部等6部。还有服器部。这种分类法,已经过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统来进行了。从无机到有机,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这种分类法明显含有生物进化的思想,受到达尔文的高度重视。达尔文在《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一书中,引用了《本草纲目》中关于鸡的七个品种和金鱼家化的资料。尤其对植物的科学分类,要比瑞典的分类学家林奈早二百年。

《本草纲目》广泛涉及医学,药物学,生物学,矿物学,化学,环境与生物,遗传与变异等诸多科学领域。 它在化学史上,较早地记载了纯金属、金属、金属氯化物、硫化物等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同时又记载了蒸馏、结晶、升华、沉淀、干燥等现代化学中应用的一些操作方法。李时珍还指出,月球和地球一样,都是具有山河的天体,“窃谓月乃阴魂,其中婆娑者,山河之影尔”。《本草纲目》不仅是我国一部药物学巨著,也不愧是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正如李建元《进本草纲目疏》中指出:“上自坟典、下至传奇,凡有相关,靡不收采,虽命医书,实该物理。”

书籍目录

《本草纲目》原序

进《本草纲目》疏

《本草纲目》凡例

序例上

第一卷 序例

第二卷 序例

第三卷 百病主治药

第四卷 百病主治药

第五卷 水部

第六卷 火部

第七卷 土部

第八卷 金石部

第九卷 金石部

第十卷 金石部

第十一卷 金石部

第十二卷 草部

第十三卷 草部

第十四卷 草部

第十五卷 草部

第十六卷 草部

第十七卷 草部

第十八卷 草部

第十九卷 草部

第二十卷 草部

第二十一卷 草部

第二十二卷 谷部

第二十三卷 谷部

第二十四卷 谷部

第二十五卷 谷部

第二十六卷 菜部

第二十七卷 菜部

第二十八卷 菜部

第二十九卷 果部

第三十卷 果部

第三十一卷 果部

第三十二卷 果部

第三十三卷 果部

第三十四卷 木部

第三十五卷 木部

第三十六卷 木部

第三十七卷 木部

第三十八卷 服器部

第三十九卷 虫部

第四十卷 虫部

第四十一卷 虫部

第四十二卷 虫部

第四十三卷 鳞部

第四十四卷 鳞部

第四十五卷 介部

第四十六卷 介部

第四十七卷 禽部

第四十八卷 禽部

第四十九卷 禽部

第五十卷 兽部

第五十一卷 兽部

第五十二卷 人部

内容索引

草部

甘草荠苠桔梗长松黄精萎蕤知母肉苁蓉列当赤箭天麻)、苍术狗脊巴戟天远志仙茅玄参地榆丹参紫参紫草白头翁三七黄连胡黄连黄芩秦艽茈胡前胡防风独活升麻苦参延胡索贝母石蒜白茅龙胆细辛及己徐长卿白薇白前锦地罗檀香锁阳铁线草当归蘼芜蛇床白芷芍药牡丹木香甘松香杜若高良姜郁金姜黄补骨脂益智子缩砂密白豆蔻豆蔻荆三棱莎草香附子藿香零陵香兰草泽兰马兰香薷假苏薄荷水苏野菊茵陈蒿青蒿白蒿茺蔚夏枯草刘寄奴草青葙鸡冠红蓝花番红花燕脂续断苎麻大青小青蠡实恶实甘蕉灯心草木贼麻黄地黄牛膝紫菀麦门冬萱草淡竹叶鸭跖草蜀葵龙葵酸浆蜀羊泉败酱款冬花鼠曲草决明地肤瞿麦王不留行葶苈车前马鞭草蛇含鳢肠连翘青黛甘蓝荭草虎杖蒺藜谷精草海金沙半边莲紫花地丁见肿消大黄商陆防葵大戟泽漆甘遂续随子莨菪蓖麻藜芦附子天雄侧子漏篮子乌头白附子虎掌半夏蚤休鬼臼射干玉簪凤仙坐拿草曼陀罗花羊踯躅芫花莽草茵芋石龙芮钩吻使君子木鳖子番木鳖马兜铃预知子牵牛子旋花紫葳王瓜天门冬百部何首乌萆解土茯苓白蔹山豆根黄药子白药子威灵仙茜草防己通草通脱木白英乌蔹莓络石木莲忍冬泽泻羊蹄酸模菖蒲水萍萍蓬草水藻海藻昆布石斛骨碎补石韦金星草景天虎耳草石胡荽酢浆草地锦陟厘昨叶何草卷柏石松马勃

木部

丁香木兰辛夷降真香钓樟枫香脂没药骐竭安息香龙脑香樟脑檀香芦荟乌木苏方木芜荑白杨水杨树柳诃黎勒无患子皂荚合欢秦皮海桐罂子桐梧桐椿樗杜仲蘖木桦木棕榈巴豆大风子阿魏相思子枸橘栀子酸枣白棘蕤核山茱萸胡颓子金樱子郁李鼠李女贞冬青枸骨卫矛南烛五加石南牡荆紫荆木槿木芙蓉接骨木茯苓琥珀猪苓雷丸桑上寄生竹黄

火部

艾火灯火神针火

谷部

胡麻大麻小麦大麦雀麦荞麦蜀黍玉蜀黍参子罂子粟阿芙蓉大豆黄大豆赤小豆绿豆豌豆豇豆扁豆刀豆豆腐蒸饼神曲红曲饴糖烧酒

果部

巴旦杏乌芋木瓜楂子山楂林檎榲柏安石榴枸橼枇杷杨梅银杏胡桃樱桃橡实槲实荔枝阿月浑子橄槛榧实海松子龙眼椰子波罗蜜无花果槟榔秦椒蜀椒马槟榔毕澄茄盐麸子胡椒甜瓜西瓜葡萄猕猴桃甘蔗沙糖莲藕芰实芡实石蜜慈姑

鳞部

鲮鲤石龙子守宫蛤蚧蛇蜕蚺蛇白花蛇乌蛇水蛇石首鱼鲥鱼鲫鱼鳜鱼金鱼鳢鱼鳗鲡鱼鳅鱼黄颡鱼乌贼鱼海马鱼子鲤鱼青鱼

兽部

阿胶黄明胶牛黄狗宝野猪羚羊鹿灵猫水獭猕猴

禽部

鹈鹕伏翼寒号虫斑鸠乌鸦

虫部

蜂蜜蜜蜡蜜蜂土蜂露蜂房艺翁虫白蜡螳螂桑螵蛸原蚕九香虫樗鸡斑蝥芫青葛上亭长地胆蜘蛛壁钱水蛭蛴螬蚱蝉蝉蜕蜣螂天牛蝼蛄萤火衣鱼鼠妇蜚蠊蜚虻蟾蜍蛤蟆蜈蚣蚯蚓蜗牛蛞蝓蛔虫

介部

水龟玳瑁牡蛎真珠石决明海蛤蛤蜊车渠贝子淡菜田螺蜗螺

菜部

白芥芜菁莱菔生姜干姜胡荽鸡肠草苜蓿马齿苋苦菜莴苣翻白草蒲公英翘摇鹿藿薯蓣甘薯百合竹笋壶卢苦瓠石花菜冬瓜南瓜胡瓜丝瓜苦瓜紫菜鹿角菜龙须菜睡菜木耳皂荚蕈香蕈蘑菰蕈土菌地耳石耳

水部

露水明水冬霜腊雪夏冰半天河流水井泉水醴泉温汤盐胆水地浆热汤浆水

人部

人尿乱发溺白沂秋石人胞

金石部

自然铜铜青铅霜粉锡铅丹密陀僧铁粉铁落铁精白石英水银水银粉粉霜银朱灵砂雄黄雌黄石膏滑石不灰木五色石脂炉甘石无名异石钟乳石脑油石炭阳起石代赭石禹余粮空青曾青绿青扁青石胆砒石金星石礞石花乳石金牙石石燕食盐卤碱凝水石玄精石朴硝马牙硝)、玄明粉硝石石硫磺石硫赤矾石绿矾黄矾

内容简介

全书首列总目、凡例、附图。卷一卷二为序例,主要介绍历代诸家本草及中药基本理论等内容。首先列举《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雷公炮炙论》、《唐本草》等四十一种本草著作,并加简要评介,基本反映出明代以前本草学发展概况;另又附列引用医书二百七十七种,经史百家书籍四百四十种,共计七百十七种。通过引述前人专论如神农本经名例、陶隐居名医别录合药方剂法则、采药分六气岁物、七方十剂、五味宜忌、五味偏胜、标本阴阳、升降浮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引经报使、相须相使相畏相恶诸药、相反诸药、服药食忌、妊娠禁忌、饮食禁忌、李东垣随证用药凡例、张子和汗吐下之法、陈藏器诸虚用药凡例等,使中药理论获得系统整理。卷三卷四为百病主治,大致沿袭宋以前本草“诸病通用药”旧例,以诸风等一百十三种病证为纲,分列主治药物,或于病证下再分若干证,类列药物用法,复设草部、菜部、果木等为小纲,并详其主治,编次有序,便于临证参考。卷五至卷五十二为药物各论,总目原称载药一千八百九十二种,经实核为一千八百九十七种。各论均以“部”为纲,以“类”为目分类,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等十六部,每部之前均有简要论述。各部之下再分若干类,如草部分为山草、芳草、隰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类、杂草等十一类,凡六十类。每药均标注首载文献出处,若有归类变更或并入某药者,则以校正说明;下设释名、集解、辨题或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等栏目解说。“释名”下列举别名,并释命名意义;“集解”介绍产地、品种、形态、采收等;“辨疑正误”对历代本草有疑误者予以辨正;“修治”阐述炮制方法;“气味”阐述药物性味及有毒无毒;“主治”包括功效;“发明”侧重阐述药性理论、用药要点及李氏学术见解;“附方”广录以该药为主的主治各科病证的有效方剂。本书在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基础上,进行大量整理、补充,并载述李氏发明与学术见解。其主要成就包括:集我国16世纪前中药学之大成,该书首先介绍历代本草的中药理论和所载药物,又首次载入民间和外用药三百七十四种,如三七、半边莲、醉鱼草、大风子等,并附方一万一千零九十六则。显示当时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除列“一十六部为纲,六十类为目”外,还包括每药之中“标名为纲,列事为目”,即每一药物下列释名、集解等项,如“标龙为纲,而齿、角、骨、脑、胎、涎皆列为目”;又有以一物为纲,而不同部位为目。特别是在分类方面,从无机到有机,从低等到高等,基本符合进化论观点。全面阐述所载药物知识,对各种药物设立若干专项,分别介绍药物名称、历史、形态、鉴别、采集、加工,以及药性、功效、主治、组方应用等;同时引述自《本经》迄元明时期各家学说,内容丰富而有系统。对中医药理论有所发明,书中强调对中药应该辨证应用,如藜芦条下称“吐药不一,常山吐疟痰,瓜丁吐热痰,乌附尖吐湿痰,莱菔子吐气痰,藜芦则吐风痰者也”。其中亦有前人所未论及之名言和精辟理论,如辛夷条下有“脑为元神之府”之论,橘皮条下称“脾乃元气之母,肺乃摄气之龠”等。书中对过去本草书籍中将两药误为一物者,如葳蕤与女萎;一物而误为两药者,如天南星与虎掌;品种混淆不清者,如百合与卷丹;药用部位失真者,如五倍子误认为果实;药物归类不当者,如将薯蓣列为草类等,均予以澄清更正。书中对妄图长生不老,服食丹石成风现象进行了批判,对黄连、泽泻服之可以成仙,草子可以变鱼等说,亦作了驳斥。本书虽为中药学专书,但涉及范围广泛,对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物理学、化学、农学等内容亦有很多记载。如在矿物学方面对石油的产地、性状作了详细记述;在化学方面,阐述了检验石胆真伪的方法;在物理学方面,从空气中的湿度变化,以推测雨量的大小;在农学方面,阐述采用嫁接技术,以改良果树品种的方法等。本书通过对药名的探索与考证,阐明某些汉字的字形、读音;也载述一些少数民族和其他国家药名的读音和含义。还记载契丹族用羊皮、羊骨占卜和写字,吐番人用燕脂化妆等习俗,蒙古族裹于牛皮内治疗外伤方法等。本书保存了16世纪以前大量文献资料,其中有的原书已佚失,有关资料可从本书得以窥见。

出版传播

《本草纲目》编写后,李时珍希望早日出版,为了解决《本草纲目》的出版问题,70多岁的李时珍,从武昌跑到当时出版业中心南京,希望通过私商来解决。由于长年的辛苦劳累,李时珍最终病倒在床,病中嘱咐他的孩子们,将来把《本草纲目》献给朝廷,借助朝廷的力量传布于世。可惜李时珍还没有见到《本草纲目》的出版,就与世长辞了。这年(1593年),他刚满76岁。

不久,明朝皇帝朱诩钧,为了充实国家书库,下令全国各地向朝廷献书,李时珍的儿子李建元,将《本草纲目》献给朝廷。朝廷批了“书留览、礼部知道”七个字,就把《本草纲目》搁置一边。后来仍在南京的私人刻书家胡承龙的刻印下,在李时珍死后的第3年(1596年),《本草纲目》出版。公元1603年,《本草纲目》又在江西翻刻。从此,在国内得到广泛的传播。据不完全统计,《本草纲目》在国内至今有三十多种刻本。 1596年的金陵胡成龙刻本现藏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并与2010年3月入选为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

公元1606年《本草纲目》首先传入日本,1647年波兰人弥格来中国,将《本草纲目》译成拉丁文流传欧洲,后来又先后译成日、朝、法、德、英、俄等文字。

在这部书中,李时珍指出了许多药物的真正效用,如常山可治疟疾,延胡索能够止痛。他还举了日常生活中容易中毒的例子,像用锡做盛酒器,因有毒素能溶解在酒中,久而久之,会使饮酒的人慢性中毒。他在写作中遇到难题时还跑到实地进行观察。如看到旧本草中所说,穿山甲吞食蚂蚁是通过鳞甲来诱捕。他觉得奇怪,认为百闻不如一见,他搞到一只活的穿山甲,仔细观察了它的生活规律后,发现它是用舌头吃蚂蚁。他又解剖了穿山甲的胃囊,发现里面竟有蚂蚁一升之多,于是写下了这段记载。

李时珍就这样认真刻苦,一丝不苟地写下了他的巨著《本草纲目》。由于他在书中批判了水银“无毒”,久服“成仙”“长生”等说法,当时皇帝大臣都信道士们的水银炼丹,所以这部著作大书商们都不敢出版,直到他死后于公元1596年才与读者见面。出版后立即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人们到处传播它,并进行翻刻,成为医生们的必备书籍。从17世纪起,《本草纲目》陆续被译成日、德、英、法、俄等五国文字。1953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共收集531种现代药物和制剂;其中采取《本草纲目》中的药物和制剂就有100种以上。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称《本草纲目》为“1596年的百科全书”!

2011年5月,金陵版《本草纲目》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其他版本

《本草纲目》脱稿于1578年,又经过反复三次修改后终于定稿。为了能尽快刊刻此书,李时珍不顾年高体弱,于1580及1590年两次前往太仓和南京,请当代文学家、曾任刑部尚书的王世贞作序,之后经金陵出版书商胡承龙应允刻印。从1590年(明万历十八年)起,至1593年(明万历二十一年)止,前后历时四年才全部刻完。在原书即将出版之时,李时珍告别人世,没有能目睹本草纲目的问世。三年后的1596年,《本草纲目》在南京全部出版,史称金陵版。目前该版本已成为世界珍宝,存世不多。根据日本著名医史文献学者真柳诚教授的研究,该书在世界各地收藏情况如下(括号内为目录中所列):

(1)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本(别42函8号)全帙本。为井口直树所献本。内阁文库所藏这一金陵本,于1992年由大阪Orient出版社影印出版。

(2)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本(205-5)全帙本。为田泽仲舒的旧藏书,后献于国立国会图书馆。

(3)日本、东洋文库本(11-3-A-c-23)虽是全帙本,但一部分是钞补内容,为岩崎久弥旧藏书。

(4)日本、东北大学附属图书馆狩野文库本(狩8?21595?36)全帙本。中国学者狩野亨吉的旧藏书。

(5)美国、国立国会图书馆本(G141.76/L61.4)[16]全帙本。日本的旧藏书。

(6)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本(0953/子21-1578)全帙本,谓思补山房的旧藏书。

(7)中国、上海图书馆本(善本480471-90)全帙本。1993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影印出版。根据其藏书印可知,此书曾为解放前的上海市科学技术图书馆藏书。更早的藏书印模糊不清,只知为“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之藏书印。

(8)日本、京都府立植物园大森记念文库本(38番)阙卷19~21和卷47~49等6卷。为植物学者白井光太郎的旧藏书。

(9)日本、武田科学振兴财团杏雨书屋本(贵593)现仅存卷19~28共10卷。江户本草学者小野兰山和幕末考证医学者伊泽兰轩的旧藏书。

(10)日本、宫城县图书馆伊达文库本(30196伊?BR>现仅存卷36~38共3卷。经曲直濑养安院、奥田庆安、幕末的考证医学者弘前藩医涩江抽斋、伊达家等辗转所藏,传至于今。除了上述著名的金陵版之外,《本草纲目》还有江西版、湖北版、杭州版、本立堂版等多种,先后在国内翻刻60余次,同时还有一些简编本出现。

《本草纲目》明、清善本(金陵本书影)

《本草纲目》不仅为中国药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对世界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书出版后,很快就传到日本,以后又流传到欧美各国,先后被译成日、法、德、英、拉丁、俄、朝鲜等十余种文字在国外出版,传遍五大洲。早在1951年,在维也纳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上,李时珍即被列为古代世界名人;他的大理石雕像屹立在莫斯科大学的长廊上。不仅对中医药学具有极大贡献,而且对世界自然科学的发展也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也曾受益于《本草纲目》,称它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英国著名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16世纪中国有两大天然药物学著作,一是世纪初(1505年)的《本草品汇精要》,一是世纪末(1595年)的《本草纲目》,两者都非常伟大。”李时珍行医,既珍视前人经验,又注重亲身实践,医术不断提高。很快他的名声即传遍蕲州。当时封藩在蕲州的第三个孙子富顺王朱厚焜,特请他到王府为自己的儿子诊病。此子爱吃灯花、生米、泥土,李时珍根据上述症状,诊其为虫病,于是用杀虫药物治好了这种怪病。不久,封藩在武昌的楚王,又把李时珍请去当侍医。一天,楚王的儿子突然昏厥不省人事,李时珍根据中医理论辨证后,大胆施用傕吐、攻下类药物,从死亡边缘救回了世子的性命。由此,李时珍被召聘为楚王府“奉祠正”(掌祭祀礼节的官署),并兼管王府的“良医所”,期间曾治愈许多疾病,楚王欲重金酬谢,但都被李时珍拒绝。由此可见,李时珍是一位不重权贵、不务名利、只求为病人解除痛苦的一位医德高尚的医生。

作者简介

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1518年生于湖北蕲州东门外的瓦硝坝(现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明以前,这个地方是雨湖和莲市湖的交 界处,沿湖人民常遭受湖水上涨的灾难。从明代起,为了阻拦湖水的上涨,在这里筑起了堤坝,后来称它瓦硝坝。临近瓦硝坝有周长二、三十里的雨湖,是蕲州风景区之一。东出瓦硝坝,有大泉山、龙盘山、平顶山,山野里除了花草、树木、竹林之外,还生长着各种野生药材,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好地方。

李时珍出身三代相传的医户人家,祖父是一个医生,父亲李言闻,又名李月池,也是当地有名的医生,曾做过“太医吏目”。他不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在医学理论上也有相当的修养,后来李时珍称赞自己的父亲在诊断疾病方面的知识是“精诣奥旨,浅学未能窥造”。据记载李言闻著有《四诊发明》、《艾叶传》、《人参传》、《痘疹证治》等。李时珍从小就在这种环境中熏陶着。

在封建社会里,医生的地位非常低下,常与“算命”、“卖卦”的人相提并论,有时还遭到官僚、地主和豪绅们的欺压。这股势力在明代更甚,当时还规定“医户”人家不能改行,这种轻视医生的社会风气,促使李言闻产生了改换医户地位的想法,决定让李时珍走科举道路,这样可以取得一官半职,荣宗耀祖,因此,要求李时珍每天背诵《四书》、《五经》,准备迎接科举考试。

李时珍从小爱好读书,在14岁那年考中秀才,后来参加乡试考举人,三次都失败了。有一年,蕲州一带,河水上涨,淹没了田地,又淹没了市巷,农田荒芜,疫情严重,肠胃病到处流行。蕲州官府举办的“药局”,不替穷人看病,穷人有病,都来找李时珍的父亲医治,临走时,个个都道谢不绝。这一切都被李时珍看在眼里。李时珍20岁的那年,身患“骨蒸病”(肺结核),连续不断地咳嗽和发烧,几乎把命送掉,幸得父亲的精心诊治,用一味黄芩汤把病治好了。李时珍愈想愈不愿走科举道路,向父亲表示,立志学医,做一个为病人解除痛苦的好医生,父亲看他态度坚决,也只好答应了。

李时珍24岁开始学医,白天跟父亲到“玄妙观”去看病,晚上,在油灯下熟读《内经》、《本草经》、《伤寒杂病论》、《脉经》等古典医学著作。李时珍的读书精神是令人钦佩的,“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瞡”。由于他刻苦学习,掌握了治病方法。他曾用“延胡索”治愈了荆穆王妃胡氏的胃痛病,又用杀虫药治愈了富顺王之孙的嗜食灯花病,后来又以附子和气汤治愈富顾王适于的病症而被聘为楚王奉伺正。

多年的临床实践,使李时珍懂得,做一个医生,不仅要懂医理,也要懂药理。如把药物的形态和性能摘错了,就会闹出人命来。他在阅读《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再仔细地阅读了南朝齐梁时期陶弘景著的《本草经集注》,唐代的《新修本草》,宋代的《开宝本草》《嘉佑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衍义》等。李时珍发现古代的本草书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在药物分类上是“草木不分,虫鱼互混”。比如“生姜”和“薯蓣”应列菜部,古代的本草书列入草部;“萎蕤”与“女萎”本是两种药材,而有的本草书说成是一种;“兰花”只能供观赏,不能入药用,而有的本草书将“兰花”当作药用的“兰草”;更严重的是竟将有毒的“钩藤”当作补益的“黄精”。李时珍认为古代本草书上那么多的错误,主要是对药物缺乏实地调查的结果。

宋代以来,我国的药物学有很大发展,尤其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外来药物不断地增加,但均未载入本草书。李时珍认为有必要在以前本草书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补充。这时,李时珍已经35岁了。

过了五年,朝廷下了一道诏书,要在全国选拔一批有经验的医生,填补太医院的缺额,武昌的楚王朱英燎,推荐了李时珍。李时珍认为北京是明王朝的京都,那里不仅聚集了全国重要的医药书籍,还可看到更多的药材,这对修改本草书是一个极好的机会。李时珍接受了楚王的推荐,4l岁进入北京太医院,并担任了太医院院判的职务。

明世宗朱厚熜是一个昏庸透顶的皇帝。他一心追求长生不老的仙丹药,还想做神仙。太医院中的医官们,为了迎合朱厚熜的需要,不仅向全国各地收集“仙方”和“丹方”,同时又翻遍了历代本草书,企图从中获得长生不老之药。有的医官说“久服水银,可以长生不死”,有的医官说“炼食硫黄,可以长肌肤益气力”;有的说“灵芝是仙草,久食可以延年益寿”。李时珍听到这些无稽之谈,更下定决心准备修改本草书。

李时珍利用太医院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但阅读了大量医书,而且对经史百家、方志类书、稗官野史,也都广泛参考。同时仔细观察了国外进口的以及国内贵重药材,对它们的形态、特性、产地都一一加以记录。过了一年左右,为了修改本草书,他再也不愿耽下去了,借故辞职。

在回家的路上,一天,李时珍投宿在一个驿站,遇见几个替官府赶车的马夫,围着一个小锅,煮着连根带叶的野草,李时珍上前询问,马夫告诉说:“我们赶车人,整年累月地在外奔跑,损伤筋骨是常有之事,如将这药草煮汤喝了,就能舒筋活血”。这药草原名叫“鼓子花”,又叫“旋花”,李时珍将马夫介绍的经验记录了下来。写道:旋花有“益气续筋”之用。此事使李时珍意识到修改本草书要到实践中去,才能有所发现。

李时珍为了修改本草书,对各种医书上的不同记载进行调查研究,为了搞清形态相似的苹、水萍和萍逢草,曾到家门口的雨湖,还到较远的马口湖、沿市湖、赤东湖进行采集,耐心观察比较,终于纠正了本草书上的长期混乱。

为了搞清白花蛇的形态,验证书本记载,李时珍来到了蕲州城北的龙蜂山捕蛇(白花蛇为蕲州特产),只听得有人唱道:“白花蛇,谁叫尔能辟风邪,上司索尔急如火,州中大夫只逼我,一时不得皮肉破”。随着歌谣而来的是几个肩背竹篓的捕蛇人,他们正朝着几棵石楠藤走去,据说白花蛇爱吃石楠藤的叶,所以石楠藤也就成了白花蛇的“家”,日夜盘缠在石楠藤上。捕蛇人发现白花蛇后,立即从地上捞起一把沙土,对准白花蛇撒去,说来也奇,白花蛇遇到沙土,真像面粉遇水一样,缩成了一团,捕蛇人立即上前用木叉往白花蛇的颈部叉去,另一手抓住蛇体的后部,这时白花蛇再也施不出威力来了。李时珍走上前去仔细观察了白花蛇的形态,只见蛇头大似三角形,嘴里长着4只长牙,背上有24块斜方格,腹部还有斑纹,与一般的蛇,确实不一样。接着,捕蛇人格蛇挂在路旁的小树上,用刀剖其腹,去其内脏,盘曲后装进了竹篓筐,据说,将蛇烘干后,才能当药用。李时珍记录了捕蛇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活动,不仅补充了本草书,也为后来编写《白花蛇传》,提供了重要材料。几年后,李时珍又根据白花蛇的祛风特性,制成了专治半身不遂和中风的“白花蛇酒”。据现代药理分析,证明白花蛇的提取物,具有镇静、镇痛,扩张血管和降压作用。

穿山甲又叫鲮鲤,根据陶弘景著《本草经集注》的记载,穿山甲是一种食蚁动物,它“能陆能水,日中出岸,张开鳞甲如死状,诱蚁入甲,即闭而入水,开甲蚁皆浮出,围接而食之。”穿山甲的生活习性果真是这样吗?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李时珍跟随猎人进入深山老林,进行穿山甲解剖,发现该动物的胃里确实装满了未消化的蚂蚁,证明了本草书的记载是正确的。但李时珍发现穿山甲不是由鳞片诱蚁的,而是“常吐舌诱蚁食之”。他修订了本草书上关于这一点的错误记载。同时他又在民间收集了穿山甲的药用价值,记载了一段“穿山甲、王不留,妇人食了乳长流”的顺口溜。

有人说,北方有一种药物,名叫曼陀罗花,吃了以后会使人手舞足蹈,严重的还会麻醉。李时珍为了寻找曼陀罗花,离开了家乡,来到北方。终于发现了独茎直上高有四五尺,叶像茄子叶,花像牵牛花,早开夜合的曼陀罗花,他又为了掌握曼陀罗花的性能,亲自尝试“乃验也。”并记下了“割疮灸火,宜先服此,则不觉苦也”。据现代药理分析,曼陀罗花含有东莨菪碱,对中枢神经有兴奋大脑和延髓作用,对末梢都有对抗或麻痹副交感神经作用。

李时珍在做曼陀罗花毒性试验时,联想到本草书上关于大豆有解百药毒的记载,也进行了多次试验,证实了单独使用大豆是不可能起解毒作用的,如果再加上一味甘草,就有良好的效果,并说:“如此之事,不可不知”。

李时珍不仅对植物药、动物药进行仔细的调查、观察,对矿物药也做了不少调查工作。他曾到过铜矿、铅矿、石灰窑等地进行调查研究。根据本草书的记载,铅是无毒的物质。李时珍为了了解铅的性能,深入矿区,见到矿工们的艰苦工作条件,写道:“铅生山穴石间,人挟油灯入至数里,随矿脉上下曲折砍取之”通过对矿工们的健康调查,认识到铅是有毒物质,“性带阴毒,不可多服”。同时又掌握了铅中毒会引起中毒性肝炎而出现黄疸症状。“若连月不出,则皮肤萎黄,腹胀不能食,多致疾而死”。

“水银”据以前本草书记载,言无其毒;言其久服神仙;言为长生不老之药。确有其事吗?李时珍通过调查,认识到水银是由丹砂加热后分解出来的(“汞出于丹砂”);水银硫磺一起加热,可以变成银朱(硫化汞);水银加盐等,又可以变成另一种物质,名叫轻粉(氯化汞)。由此,他记述水银是一种“温燥有毒”的物质。“若服之过剂”“则毒被蒸窜入经络筋骨”,“变为筋挛骨痛,发为痈肿疳漏,或手足破裂,虫癣顽痹,经年累月,遂成疾癌,其害无穷。”李时珍又根据六朝以来久服水银而造成终身残废的历史事实,驳斥了久服水银可以长生不老的无稽之谈,并写道:"方士固不足道,本草其可妄言哉。”

李时珍是一个富有求实精神的医药家;为了完成修改本草书的艰巨任务,他几乎走遍了湖北省、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的名川大山,行程不下万里。同时,他又参阅了800多家书籍,经过3次修改稿,终于在61岁(公元1578年)的那年,编成了《本草纲目》。后来又在他的学生、儿子、孙子的帮助下,使《本草纲目》更加完整,更加精美。《本草纲目》包含着李时珍将近30年的心血,记录着李时珍饱尝苦辛的艰难历程。

李时珍还提出“鸟产于林,故羽似叶”的观点。

李时珍对人类的贡献是伟大的,因此深受后世人的尊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医药学家,《明史》、《白茅堂集》都为他写下了传记。清光绪年间在李时珍墓立碑纪念。解放后,在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李时珍墓所在地竹林湖村建立了李时珍纪念馆,整个纪念馆占地面积50000平方米,由本草碑廊、纪念展览、药物馆、百草药园、墓园五大部分组成,邓小平于1987年7月8日亲笔题写的馆名。1956年科学家郭沫若以题词作纪念,写道:“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本草纲目乃1892种药物说明,广罗博采,曾费三十年之殚精。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年活命!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

医史文献

五十二病方 灵枢经 素问 黄帝内经 神农本草经
难经 伤寒杂病论 伤寒论 金匮要略 针灸甲乙经
脉经 肘后备急方 刘涓子鬼遗方 雷公炮炙论 神农本草经集注
黄帝内经太素 诸病源候论 备急千金要方 新修本草 千金翼方
本草拾遗 食疗本草 外台秘要方 食医心鉴 海药本草
太平圣惠方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圣济总录 本草衍义
圣济经 小儿药证直诀 伤寒明理论 幼幼新书 宣明论方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儒门事亲 妇人大全良方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脾胃论
仁斋直指方 外科精要 洗冤录 兰室秘藏 秘传眼科龙木论
汤液本草 瑞竹堂经验方 饮膳正要 世医得效方 十四经发挥
格致余论 局方发挥 回回药方 丹溪心法 普济方
救荒本草 本草品汇精要 名医类案 古今医统大全 医学纲目
本草纲目 万密斋医学全书 赤水玄珠 万病回春 针灸大成
证治准绳 寿世保元 外科正宗 医贯 济阴纲目
景岳全书 类经 霉疮秘录 温疫论 审视瑶函
医方集解 汤头歌诀 外科证治全生集 医宗金鉴 临证指南医案
幼幼集成 喉科指掌 串雅内编 串雅外编 徐灵胎医学全书
本草纲目拾遗 续名医类案 竹林寺女科 温病条辨 疡科心得集
傅青主女科 医林改错 验方新编 植物名实图考 理瀹骈文
血症论 重楼玉钥 新针灸学 黄帝 神农
岐伯 医和 扁鹊 淳于意 张仲景
华佗 王叔和 皇甫谧 葛洪 雷NFDC4
陶弘景 徐之才 巢元方 杨上善 孙思邈
王焘 陈藏器 鉴真 王冰 庞安时
钱乙 唐慎微 寇宗奭 成无己 许叔微
刘昉 陈言 张元素 宋慈 陈自明
李迅 刘完素 张子和 李杲 杨士瀛
罗天益 齐德之 危亦林 朱震亨 忽思慧
王好古 倪维德 滑寿 汪机 薛己
万全 高武 徐春甫 李时珍 杨继洲
孙一奎 方有执 龚廷贤 王肯堂 吴昆
陈实功 张景岳 喻昌 吴有性 傅仁宇
赵献可 傅山 汪昂 张璐 叶桂
尤在泾 薛雪 王洪绪 吴谦 徐大椿
赵学敏 郑梅涧 陈修园 吴瑭 王清任
费伯雄 王旭高 吴尚先 王士雄 药王
医圣 疾医 疡医 食医 太医
医博士 针博士 按摩博士 咒禁博士 太医署
太医局 太医院 尚药局 御药院 和剂局
惠民局 十三科 大方脉 杂医科 小方脉
风科 产科 眼科 口齿科 咽喉科
正骨科 金疮肿科 针灸科 祝由科 禁科
金元四家 温病学派 砭石 刺禁 灸禁
本草 医经 诊籍 明堂图 麻沸散
五石散 寒食散 人痘接种术
炮炙 修事 NFDC5咀
炼丹术 煮散 平旦服 七方 大方
小方 缓方 急方 奇方 偶方
重方 十剂 宣剂 通剂 补剂
泄剂 轻剂 重剂 滑剂 涩剂
燥剂 湿剂 八阵 补阵 和阵
攻阵 散阵 寒阵 热阵 固阵
因阵 八法 汗法 吐法 下法
和法 温法 清法 消法 补法

参考资料

  1. 本草纲目
  2. [林奈塑像,芝加哥大学官网 . 2003-09 . [2015-9-29]
  3. 本草纲目